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29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docx

南江县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调研情况汇报

四川省南江县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情况

调查报告

一、南江县概况

(一)基本县情

南江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市和广元旺苍县,距成都463公里、西安432公里、重庆520公里。

古属巴国,后为集周,先秦、西汉就有政区建置,公元525年立县,迄今已有1480多年的历史。

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社区,幅员面积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36万人,有耕地42.35万亩。

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地震重灾县、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时代先锋王瑛生前工作县。

南江是一片红色土地。

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两年多,有2.2万名南江儿女参加红军,1.6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红四门、禹王宫、将军石和巴山游击队旧居等革命遗址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南江是一座资源宝库。

有野生动物195种,珍稀植物46种,煤、铁、霞石、花岗石、石油、天然气、铀矿等矿产资源50余种,素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

南江黄羊、金银花、山核桃、富硒茶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长赤牌翡翠米等9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云顶茗兰等5个农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是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

南江是一处生态家园。

全县森林覆盖率62.2%,绿化率98.5%;有830平方公里原生态旅游景区、41万亩原始森林、3万亩冰川时期“活化石”巴山水青冈和2462亩皇柏林,被誉为“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拥有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字品牌的风景名胜区,是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旅游资源大县、中国红叶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大县、中国绿色名县。

南江是一个国定贫困县。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92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408元、7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5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7955元、4955元。

全县还有贫困人口6.25万户23.76万人,分别占农业户数和农业人口的37.9%、40%。

南江是全国地震重灾县。

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余震影响,全县48个乡镇全面受灾,受灾人口达44.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4.87亿元,被国务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灾县之一。

2008年11月中共南江县委原常委、纪委书记王瑛同志不幸病逝,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作出了向王瑛同志学习的批示,全党和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学习王瑛精神的热潮。

(二)自然条件

南江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米仓山南麓,地跨东经106°27′~107°10′,北纬31°15′~32°45′。

南依巴州区,东临通江县,西靠旺苍县,北与陕西省南郑县接壤。

地域南北长(84公里),东西窄(34公里),幅员结构八山一水一分田。

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部的褶曲和北部的断层均较发育。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高山区沟壑纵横、峰峦交错,最高海拔2507.6米,南部低山区阶地狭窄、水低田高,最低处海拔354米。

全县属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季风气候,但由于高差悬殊,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毫米,但85%左右集中在5至10月,最少年份降雨量829.3毫米,最多年份降雨量达1832.5毫米。

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8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05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88.1毫米。

南江县属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9毫米,但85%左右集中在5至10月,且年际变化大:

最少年份降雨量829.3毫米,最多年份降雨量达1832.5毫米。

最多年降雨量是最少年降雨量的2.2倍,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8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05毫米。

多年平均湿度为71%,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4-79%之间;全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88.1毫米。

县境内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北部高山区沟壑纵横、峰峦交错,南部低山区阶地狭窄、水低田高。

纵观全境,由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七个地貌类型:

倾斜式单面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7.52%;侵蚀台坎窄谷低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20.70%;侵蚀单斜构造中低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21.53%;岩溶褶皱中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5.93%;侵蚀褶皱中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9.81%;侵蚀新坡中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18.52%;岩溶(侵蚀)单斜构造中山地貌,占幅员面积的5.93%。

全县地层复杂多样:

除泥盆系地层缺失外,第四系到震旦系的地层均全部出露。

由南向北,地形由新到老。

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岩类全部出露。

南江县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地势北高南低,米仓山的主要山峰均在县境北部,最高峰大光雾山海拔高程2507米,小光雾山、川陕交界的假郭山、分水岭、铁船山山脉海拔高程2000米以上,地势从北到南海拔高程逐步递减,南部河谷最低处海拔高程354米。

米仓山雄踞我县北缘,是南江河的河源分水岭。

南江河、明水河横穿南江县境南下,河床纵坡比降在12‰左右,河谷深切,峡谷、陡崖屡见不鲜,阶地狭窄,分布零星。

县境内山峰如林,沟壑纵横,山多地少,田高水低,全县地势北高南低:

北部最高峰光雾山2507.6m,南部河谷最低处360.0m,相对高差2147.6m。

县境地质复杂,地层多样:

北部、西北部的断层,南部、中部的褶曲较为发育;地层除石炭系、泥盆系缺失外,其余均存在;岩层出露完整,三大岩类齐全。

该县地处山区,幅员面积较大,适生林地分布广。

植被种类主要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草本植被等。

南江境内乔灌木有77科308种,主要用材树种有松、柏、栎、桦、杉等。

经济林木以油桐、猕猴桃、木耳林等为最多。

珍贵树种有银杏、香樟、楠木等。

名贵药用植物有杜仲、黄柏、金银花、冬虫夏草、五倍子、厚朴、天麻、半夏、大黄、党参等。

观赏植物有兰草、映山红等。

由于地理、地形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林地植被分布极不均匀。

针叶林是县境内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水平分布遍及全县,垂直分布于河谷到海拔1500~2500米之间的山体;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于海拔300~1500m地区,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000~2000m的中部山区,竹林分布全县北部高山区到南部低山区,主要为人工栽培和自然生长。

草本植被广泛分布于北部高山区到南部中山区。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32.40万亩,占总面积的62.60%;森林覆盖率为57.57%,其中,有林地覆盖率为45.29%,灌木林地覆盖率为11.24%,四旁占地覆盖率为1.17%。

(三)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86个居委会,2408个合作社,总户数21.33万户,总人口70.36万人,其中:

农业户18.09万户,59.72万人。

非农业户3.24万户,10.64万人。

农村劳动力18.44万个。

总耕地面积42.35万亩,其中:

田25.61万亩,地16.74万亩。

农业人均耕地面积0.71亩。

南江县是以农业为主,林业、牧业并重的农业县,按2009年统计年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1715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13亿元(农业产值10.00亿元,林业产值1.14亿元,牧业产值19.10亿元,渔业产值0.45亿元,服务业产值0.44亿元)。

主要农经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杂粮、薯类、茶叶、银花、核桃、翡翠米、干果、药材等。

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6.26万亩,总产量36151万公斤,其中:

小麦5172.1万公斤,洋芋5439.5万公斤,水稻9137.8万公斤,玉米12671.6万公斤,红苕2783万公斤。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31万亩,其中:

油菜籽产量1553.8万公斤,花生166.4万公斤,烟叶74.9万公斤。

蔬菜播种面积17.19万亩,总产量19910万公斤。

茶叶面积8.05万亩,总产量72万公斤;银花面积25.5万亩,产量4100万公斤,核桃面积20.5万亩,产量5400万公斤,翡翠米15.31万亩,产量6024万公斤。

林产品生漆16万公斤,油桐籽220万公斤,核桃5400万公斤,板栗75万公斤,木耳32万公斤。

畜牧业主要是生猪、肉牛和南江黄羊。

生猪出栏100.03万头,存栏63.55万头,南江黄羊出栏50.78万只,存栏39.83万只,肉牛出栏5.67万头,存栏11.72万头,肉类总产量9096.2万公斤。

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集中在南部低山区和中部地区的一部份乡镇。

干果、药材、黄羊等主要集中在北部中山区。

2009年全县农村经济净收入859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93元。

二、南江县水资源总体情况

(一)水文气象条件

全县属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季风气候,但由于高差悬殊,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毫米,但85%左右集中在5至10月,最少年份降雨量829.3毫米,最多年份降雨量达1832.5毫米。

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8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05毫米。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88.1毫米。

南江县属亚热带秦巴区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189.9毫米,但85%左右集中在5至10月,且年际变化大:

最少年份降雨量829.3毫米,最多年份降雨量达1832.5毫米。

最多年降雨量是最少年降雨量的2.2倍,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8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05毫米。

多年平均湿度为71%,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4-79%之间;全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88.1毫米。

(二)主要河流

南江县境内溪河众多,河道蜿蜒。

南江河属渠江水系巴河支流,是长江源头之一。

南江河发源于本县东北铁船山北面分水岭,纵贯全县,流域面积2622.2平方公里,在下两与主要支流神潭河相汇后,从元潭乡出境注入巴中市。

本县西南有过境河流——木门河,系巴河一级支流,出境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214.4平方公里,流经我县面积414.6平方公里。

西北面焦家河属嘉陵江水系东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江大坝的戴家河,由东北向西,穿过我县北部的桃园、槐树进入旺苍县,在县境内河道长度52.3公里,流域面积480.16平方公里。

据统计,全县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10条,5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有12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流有89条。

(三)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米仓山南麓,地跨东经106°27′~107°10′,北纬31°15′~32°45′。

南江县南依巴州区,东临通江县,西靠旺苍县,北与陕西省南郑县接壤。

地域南北长(84公里),东西窄(34公里),幅员面积3382.80平方公里,幅员结构八山一水一分田。

南江县境内溪河众多,河道蜿蜒。

南江河属渠江水系巴河支流,是长江源头之一。

南江河发源于本县东北铁船山北面分水岭,纵贯全县,流域面积2622.2平方公里,在下两与主要支流神潭河相汇后,从元潭乡出境注入巴中市。

本县西南有过境河流——木门河,系巴河一级支流,出境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214.4平方公里,流经我县面积414.6平方公里。

西北面焦家河属嘉陵江水系东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南江大坝的戴家河,由东北向西,穿过我县北部的桃园、槐树乡进入旺苍县,在县境内河道长度52.3公里,流域面积480.16平方公里。

据统计,我县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100~1000平方公里的有10条,50平方公里至100平方公里的有12条,5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溪流有89条。

充分利用2002年以来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成果,分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源量和可利用量,确定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总量,见《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全县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

单位:

万m3

分区

水平年

来水保证率(%)

当地水资源量

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

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

客水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Ⅰ区

多年平均

 

5.99

0.35

 

6.34

5.39

0.07

 

3.78

 

9.24

平水年

50%

6.45

0.47

 

6.92

5.81

0.09

 

6.11

 

12.01

偏枯年

75%

4.72

0.34

 

5.06

4.25

0.07

 

2.98

 

7.30

枯水年

95%

2.86

0.33

 

3.19

2.57

0.07

 

1.80

 

4.44

Ⅱ区

多年平均

 

6.45

0.33

 

6.78

5.81

0.07

 

0

 

5.87

平水年

50%

7.05

0.51

 

7.56

6.35

0.10

 

0

 

6.45

偏枯年

75%

5.08

0.37

 

5.45

4.57

0.07

 

0

 

4.65

枯水年

95%

3.08

0.36

 

3.44

2.77

0.07

 

0

 

2.84

Ⅲ区

多年平均

 

7.86

0.51

 

8.37

7.07

0.10

 

2.52

 

9.70

平水年

50%

8.6

0.61

 

9.21

7.74

0.12

 

2.76

 

10.62

偏枯年

75%

6.19

0.44

 

6.63

5.57

0.09

 

1.98

 

7.64

枯水年

95%

3.76

0.44

 

4.2

3.38

0.09

 

1.21

 

4.68

全县

多年平均

 

20.3

1.19

 

21.49

18.27

0.24

 

6.3

 

24.81

平水年

50%

22.2

1.59

 

23.79

19.89

0.32

 

8.87

 

29.08

偏枯年

75%

16

1.15

 

17.15

14.39

0.23

 

4.96

 

19.58

枯水年

95%

9.7

1.13

 

10.83

8.73

0.23

 

3.01

 

11.97

注:

1、枯水年来水保证率按95%计算;2、其它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

(四)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

截止2009年底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14693处,其中:

中型水库1座;小

(1)型水库5座;小

(2)型水库51座;山坪塘3457口;机电提灌站158处;水轮泵站13处;引水渠埝949条;石河堰29道;微水池10019口;其他工程11处。

总蓄引提能为7058万m3(其中微水池145万m3),有效水量5040万m3,有效灌面15.15万亩,保证灌面13.58万亩;2007年实际灌溉供水5376万m3,实际灌溉面积13.28万亩,建成人畜饮水工程4850处。

根据南江县的实际情况,结合一九八四年的水利区划,我们将县境内分为三个区。

即:

Ⅰ南部低山蓄、提灌区;Ⅱ中部中山蓄、引、提灌区;Ⅲ北部中高山引水灌区。

Ⅰ南部低山蓄、提灌区

南部低山蓄、提灌区。

本区分布在县境南部,属低山区,由正直镇、凤仪乡、和平乡、朱公乡、黑潭乡、双流乡、长赤镇、红光乡、付家乡、侯家乡、天池乡、沙河镇、八庙乡、燕山乡、赤溪乡、下两镇、元潭乡、高桥乡、大河镇、石滩乡20个乡镇组成。

幅员面积1033.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29.5%,耕地面积21.65万亩,其中:

田14.76万亩,地6.89万亩。

总人口3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83万人。

该区

多浅缓坳沟,阶梯状高台峡谷,地貌发育,海拔高程350~900米,境内梯田、台地广布,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是全县粮食生产基地。

Ⅱ中部中山蓄、引、提灌区

中部中山蓄、引、提灌区:

本区分布在县境中部,属中山地形,由南江镇、乐坝镇、高塔乡、团结乡、双桂乡、红四乡、平岗乡、仁和乡、北极乡、兴马乡、关门乡、赶场镇、关路乡、关田乡、桥亭乡、流坝乡、东榆镇17个乡镇组成。

幅员面积1144.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30.0%,耕地面积14.24万亩,其中:

田8.70万亩,地5.54万亩。

总人口19.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2万人。

该区山顶海拔高程1200~1500米,谷底海拔高程400~530米。

境内山脉呈东西走向,单面山地貌发育,坡度由北到南,由陡变缓,岩溶地形发育,地势较陡,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高程1000米以下。

除山间盆地、槽谷及沿河有小块平坝外,多为坡土梯田,分布零星。

该区农田灌溉以自流灌溉为主,辅以提水和引水。

Ⅲ北部中高山引水灌区

北部中高山水灌区:

本区分布在县境北部,属中高山区,由杨坝镇、坪河乡、红岩乡、上两乡、寨坡乡、关坝乡、光雾山镇、贵民乡、汇滩乡、沙坝乡、柳湾乡11个乡镇组成。

幅员面积1204.6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幅员面积的38.77%,耕地面积6.49万亩,其中:

田2.12万亩,地4.37万亩。

本区田少地多。

总人口8.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4万人。

该区该区山顶海拔高程1500~2500米,是米仓山的核心部分,地质构造

2009年水利工程供水情况分析统计表

分区

项目

单位

数量

定额

用水量(万m3)

备注

Ⅰ区

农业灌溉

田地

万亩

9.64

265

2555

P=75%

田园

万亩

0.1

50

5

指果园、药园、茶园等

居民饮水

城市

万人

 

100

0

 

农村

万人

13.91

40

556

含农村小集镇

小计

 

13.91

 

0

 

牲畜饮水

万头

40

15

600

 

工业用水

亿元

1.81

125

226

 

合计

 

 

 

3942

 

Ⅱ区

农业灌溉

田地

万亩

3.78

265

1002

P=75%

田园

万亩

0.2

50

10

指果园、药园、茶园等

居民饮水

城市

万人

12.56

100

1256

 

农村

万人

5.82

40

233

含农村小集镇

小计

 

18.38

 

0

 

牲畜饮水

万头

25

15

375

 

工业用水

亿元

7.24

125

905

 

合计

 

 

 

3781

 

Ⅲ区

农业灌溉

田地

万亩

1.73

265

458

P=75%

田园

万亩

0.1

50

5

指果园、药园、茶园等

居民饮水

城市

万人

 

100

0

 

农村

万人

4.27

40

171

含农村小集镇

小计

 

4.27

 

0

 

牲畜饮水

万头

10

15

150

 

工业用水

亿元

 

125

0

 

合计

 

 

 

784

 

全县

农业灌溉

田地

万亩

15.15

265

4015

P=75%

田园

万亩

0.4

50

20

指果园、药园、茶园等

居民饮水

城市

万人

12.56

100

1256

 

农村

万人

24

40

960

含农村小集镇

小计

 

36.56

 

0

 

牲畜饮水

万头

75

15

1125

 

工业用水

亿元

9.05

125

1131

 

合计

 

 

 

8507

 

十分复杂,区内块状山、断块山、褶皱山发育,山峰如林,岩溶及变质岩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区内峰峦起伏,山崖重叠;区内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及坡槽中。

(五)可供水总量预测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保证率分别为P=50%、P=75%、P=95%时,全县及各区的可供水总量,见下表。

全县及不同分区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

单位:

万m3

分区

水平年

2008年

2012年

2015年

2020年

保证率

75%

50%

75%

95%

50%

75%

95%

50%

75%

95%

Ⅰ区

供水量

2199

2774

2312

2081

4375

3646

3282

6972

5810

5229

Ⅱ区

供水量

1464

1892

1577

1419

3493

2911

2620

6090

5075

4567

Ⅲ区

供水量

856

1095

912

821

1896

1580

1422

3194

2661

2395

全县

供水量

4519

5761

4801

4321

6164

5137

4623

6655

5546

4991

(六)水资源需求预测

南江县现有耕地面积42.35万亩,其中田25.58万亩、地16.77万亩。

对照农业部耕地面积递减率基准,到2012年、2015年、2020年南江县的耕地面积分别应为41.93万亩、41.74万亩、41.42万亩左右。

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将分别达到22.84万亩、27.06万亩、34.77万亩。

根据灌溉面积、灌溉定额、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P=75%时,2012年农田灌溉毛需水量为1.00亿立方米,2015年毛需水量为1.10亿立方米,2020年毛需水量为1.31亿立方米。

根据《巴中市南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计算预测工业需水量,P=75%时,2012年0.16亿立方米,2015年0.19亿立方米,2020年0.28亿立方米。

城镇生活及农村人口用水预测,需水量为2012年生活需水量0.70亿立方米,2015年生活需水量0.93亿立方米,2020年生活需水量1.19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2012年、2015年、2020年,当P=75%时,用水量为0.08亿立方米、0.10亿立方米、0.12亿立方米。

P=75%水平年工、农业及人畜饮用工程水需水总量预测,2012年1.94亿立方米,2015年2.32亿立方米,2020年2.90亿立方米。

(七)可开发潜力

根据《渠江流域综合规划》、西南五省水源工程规划和防洪控制性工程规划,我县规划可开发建设水源工程11处和防洪控制性工程10处,合计21处,其中:

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

(1)型水库6座,小

(2)型水库3座。

规划新增水量56920亿立方米,新增农田灌溉面积30余万亩,为70万城乡人口及工业企业提供用水水源。

三、南江县旱洪灾害及损失情况

(一)干旱

据《南江县志》记载:

解放前的1526年、1570年、1877年、1924年、1935年、1937年、1949年均发生大旱灾,粮食绝收,人们背井离乡,讨口要饭。

解放后,据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干旱在南江县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出现。

1959年~2008年的49年中,发生旱灾46年共73次。

其中:

春旱出现的机率占44%;夏旱出现的机率占75%;伏旱出现的机率占53%;无旱年仅3年占6.0%;一年单独出现一种旱情的15年,占28%;一年出现二种旱情的22年,占44%;一年单独出现一种旱情的11年,占17%。

1982年县境中部、南部夏旱42天,全县仅栽水稻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