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小说阅读第三节环境题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教学案.docx
《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小说阅读第三节环境题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小说阅读第三节环境题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教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小说阅读第三节环境题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教学案
第三节 环境题——聚焦活动舞台,读懂风景意义
环境描写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综合来看,考查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种:
环境特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种命题角度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
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2019·新课标Ⅱ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一节[典例2]《小步舞》。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现场答案
我来评卷
①是人物的活动的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舞台。
②便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③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1.得分:
4分
2.理由:
考生审题准确,答案条理清晰,但缺失分析,扣2分。
[参考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
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增
分
技
巧
本题明确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限制性条件明确强调了答题时应将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加以细化和展开,而不是泛泛地说“推动情节发展”。
所以首先应在文本中准确标注“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了几次,在什么位置,配合着哪些具体故事内容,分别进入了情节发展的哪个阶段,具体扮演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并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作答时尽量按照情节的先后顺序展开,如开端部分怎样进入情节,发展、高潮部分怎样推动或强化情节,结局乃至尾声怎样结束情节或留下想象空间等。
这样作答,可使答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效果突出。
阅卷感悟
高频易错点
破解之道
分不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概括时针对性不强。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必须准确判断环境描写的类别,不能只答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
对环境作用分析不全面,遗漏要点。
为防止遗漏要点,要结合相关知识掌握牢,多角度思考,找最典型(人物、情节、主题)的三个角度。
题型一 概括环境特点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
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还要注意环境特点与文章主旨表达的关联,一般情况下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提分攻略]——明角度 找对应
“四步走”概括环境特点
►[第一步] 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类型,即分清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
►[第二步] 找出描写的句段。
自然环境描写的句段好找,找社会环境描写的句段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的过程以及写作的时间等。
►[第三步] 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
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 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特别提醒]
要注意题干用语“景物(环境)特点”与“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两个不同概念,“景物(环境)描写特点”要从描写技巧方面解答。
[典题赏析]——析典题 学通法
[典例1]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
”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
”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
”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
“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
”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
妈叫住他,他嚷道:
“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
“不报仇不算好看!
”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
“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
”“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
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
”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
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
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
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
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
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
”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
”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
这小脑袋多好玩!
”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
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问“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要求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小说环境中的社会环境,关注的是小哥儿俩成长的家庭环境。
作答时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
►第二步:
据要点,找对应
环境描写
特点
“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
小哥俩有学上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家有书房,经常看戏,尊重孩子,注重教育
“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
‘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
经济状况良好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
’妈低声吩咐厨子。
”
母亲有爱心,主仆关系融洽
[参考答案] 经济状况良好:
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
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
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对点专练]——练类题 提能力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剃头匠
申赋渔
“剃头爷爷来了。
”
老远看到剃头匠,我就跑到屋子里大喊。
剃头匠夹着细长的木盒子,脚步轻快,声音洪亮。
“木匠!
”剃头匠一面招呼爷爷,一面把腋下的盒子放在椅子上。
爷爷在我大喊大叫之后,已经走出屋子,笑眯眯地在门口站着。
盒子是桃木的,正反两面各雕着两位神将,面目凶恶。
这盒子常常使人想起身怀绝技的武林怪客。
不过剃头匠并不怪,整天嘻嘻哈哈,跟大人小孩开各式玩笑。
剃头时,爷爷总排在最后一个剃。
他不只要剃头,还要刮脸、掏耳朵。
其中刮脸,是最让他快活的。
剃头匠先拧了一块热毛巾,敷在他的脸上,然后用手在爷爷的脸上抹上一层薄薄的泡沫。
这时候动作就要轻了,剃刀在脸上发出沙沙的声音。
爷爷苍老的脸一点一点露出干净的模样。
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
剃刀从额头到两颊,到嘴唇,到下巴,到喉咙。
终于剃好了,爷爷靠在椅子上,像是睡着了。
剃头匠还要用热毛巾给他擦脸。
擦过两遍,剃头匠从爷爷脖子上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的一声。
这时候,爷爷才慢慢醒过来。
“怎么样,木匠?
”
“嗯,嗯。
”这就是爷爷的回答。
听到这声音,剃头匠很满意。
剃头匠住在村子后面的河边上。
一个人,住两间茅草屋。
剃头匠每个月要挨家走一圈,这一圈要走五天。
这五天里,中饭和晚饭轮着在各户人家吃。
在我家吃中饭了,晚饭就到隔壁家,明天呢,再到隔壁的隔壁一家,如此循环。
哪家伙食好一点,差一点,剃头匠不计较。
不过,剃头匠来了,家家都要去割肉,或者杀鸡,这是一件相当隆重的事。
大年三十这一天,剃头匠是不离家的。
他要把庭院打扫干净,门上贴上春联,掸掉屋梁上的灰,贴上福、禄、寿的神像。
这些事情都得在上午办好。
到下午了,他就搬把椅子,坐在屋门口,捧着水烟咕噜咕噜地吸。
这是他剃了一年的头,等待收获的时候。
申村的每一户人家,都会在这天下午拜访剃头匠。
有人送来刚蒸出来的馒头,有人送豆腐,有人送鱼送肉,还有人送米送面送油或者自家腌的香肠鸭蛋。
来人送了什么,是多,是少,剃头匠都不在意,他总是显得过意不去:
“哎呀,太多了,太多了。
”爷爷往往是最后一个来。
他要一样一样看剃头匠的收获,剃头匠就一样一样指给他看,脸上满是得意的光辉。
等都看完了,爷爷才回家去,拿来剃头匠过年还缺的。
要是什么都不缺,就包个红包。
申村人对剃头匠的敬重,有点过。
我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才知道缘由的。
这时候的剃头匠,已经七十多岁,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可是爷爷和一班老人,还坚持请他动手。
剃头匠年轻时在北边的一座大庙里做杂工。
一年多,方丈就教他剃头。
给和尚剃头不是容易的事,学了两年,还没有满师,日本人就打过来了。
一天,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带了人,在庙里开会。
日本人知道了,半夜里围了上来。
书记立即组织突围,书记断后,没跑掉,开枪自杀了。
日本人忙了半天,只抓了一个死了的书记,很恼火,就把和尚们赶到庙门口,要方丈供出共产党的去向。
方丈哪知道什么。
日本人问了半天,很不耐烦,就把方丈捅死了,一把火烧掉大庙。
然后驱赶和尚和杂工们,给部队挑弹药。
后来,有人就推荐剃头匠给日本兵理发。
一试,日本兵们个个满意。
那是一个午后,中队长差人喊剃头匠。
中队长的住所是一座前后两进的老屋。
前屋住的是士兵,后屋是中队长的卧室和办公室。
剃头匠已经来过几次了,不只是中队长,这屋里上上下下的人,他都熟识,都是他剃过头的。
中队长有个习惯,刮过脸之后,太舒服了,他要靠在椅子上睡一会儿,这时候你不能喊他,刮完了,悄悄收拾好东西,蹑手蹑脚走就行了。
中队长在椅子上坐着,看剃头匠过来,笑着递给他一支卷烟。
剃头匠接过来,朝他弯弯腰表示感谢,然后夹在耳朵上,他舍不得抽。
剪完头发,剃头匠用热水湿了毛巾,拧一拧,轻轻盖在中队长的脸上,然后拿出剃刀,在磨刀布上磨两下。
揭开毛巾,剃刀在中队长的脸上如轻柔的手指一般滑行。
中队长的眼皮抖了抖,吸一口气,呼出,整个身体惬意地松弛下来。
剃刀经过额头、鼻翼、嘴唇、下巴、咽喉,然后轻轻一抹。
中队长什么声音也没有发出,血流如注。
剃头匠收拾好工具,出了门,轻轻把门带上。
到了前屋,从耳朵上拿下纸烟,向一个士兵借了火,朝他弓弓腰,转身出去。
剃头匠是撑了只小船离开的,小船应该是他早就瞄好的。
几天之后,剃头匠回到了他已多年未回的申村。
他请人在他系着小船的岸上,搭了一个茅棚。
78岁的时候,他在这里去世。
(选自《匠人》,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剃头爷爷来了。
”小说以此开篇,先声夺人,既亮出了小说的主人公,又写出了主人公剃头匠在申村受欢迎的程度。
B.爷爷是明理之人,秉性纯朴善良,因而大年三十看剃头匠缺什么就送什么,如果剃头匠不缺什么就包个红包。
C.剃头匠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拿剃刀的手开始有点抖了”,但是爷爷和一班老人依然相信剃头匠的手艺,坚持让他剃头。
D.描写刺杀日军中队长的语言平静从容,而这一情节却惊险紧张,从容的语言和惊险的情节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以震撼。
解析:
C [“依然相信剃头匠的手艺,坚持让他剃头”错,主要是出于对剃头匠的敬重。
]
(2)小说是如何表现剃头匠技艺之高超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正面描写:
通过描写剃头匠的动作来表现他技艺高超,如“解下布单,迎风一抖,啪地一声”“剃刀在中队长的脸上如轻柔的手指一般滑行”等。
侧面描写:
通过描写爷爷、日本中队长剃头时的神态来表现,如,写爷爷,“他的眼睛微闭着,嘴里似乎发出快活的呻吟”;写日本中队长,“眼皮抖了抖,吸一口气,呼出,整个身体惬意地松弛下来。
”(没有写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但写到了通过描写剃头匠的动作、爷爷和日本中队长剃头时的神态来表现,也可给分)
(3)小说描写了申村这一典型环境,这一典型环境主要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全文说说它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
特点:
民风淳朴。
作用:
①为主要人物剃头匠提供了典型环境,以典型环境的美好烘托了人物形象的美好。
②剃头匠在申村受到了人们特别的敬重,主要是因为他的民族气节。
申村典型环境的刻画有利于突出小说主旨。
③申村这一典型环境的美好和日本兵的凶残构成了对比。
题型二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等。
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
[提分攻略]——明角度 找对应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类题3步骤
第一步:
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
定角度,找对应
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
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
分条列,规范答
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典题赏析]——析典题 学通法
[典例2] (2019·新课标Ⅲ卷)原文见本专题第二节“赏真题”部分《到梨花屯去》。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第一步:
审题干,定方向
题干的两个关键词“多处”和“功能”,说明分析的环境描写是多处且是对其作用的理解把握。
►第二步:
据要点,找对应
①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是自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自然背景。
②故事里的两个主要人物——谢主任和老赵曾经关系紧张,而随着两人之间关系的缓和,插入的景物描写“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等,营造温馨的氛围,暗示二人心理的变化。
②小说情节在富有田园色彩的景物描写中持续发展,让读者在清新的田园风格中,体会到那个时代勃勃的生机。
[参考答案]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开展提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对点专练]——练类题 提能力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海边的雪
张 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
天就要黑下来了。
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
“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
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
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
”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
”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
“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
老刚点点头:
“像雪一样。
”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
“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
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
“人也一样。
真不容易啊!
”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
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
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
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
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
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
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
他怎么也睡不着。
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
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
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
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
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
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
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
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
“妈呀,海里有人!
”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
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
他们上不来了!
”
“听声音不远!
”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
“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
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
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
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
“点铺子吧!
”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呐。
大火燃起来了!
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
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
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
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
“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
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
“这是我儿子!
”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
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
可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
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
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
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
他们颤声叫着:
“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
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解析:
B [“对未来生活的迷茫”错,老人的一番对话是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但看不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
(2)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
答案:
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②因海浪风雪之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
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4个方面答出其中3个点即可)
(3)请概括小说所描写的环境特点。
(6分)
解析:
小说主要抓住风雪、海浪、寒冷的天气来描写海边环境的恶劣。
勾画出相关的描写文字,筛选关键词,概括环境的特点。
如“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风雪的吼叫声”“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写风雪之大;“海浪声大得可怕”“骇人的海浪声”“浪头扑下来”,写海浪之猛;“烘着手”“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写天气极寒。
答案:
①风雪肆虐;②海浪猛烈、骇人;③天气寒冷、恶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
男人一把
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
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个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个铁笼和一根扁担。
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就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
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于这种劳作的再没有别人了。
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
“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
”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
“找过。
也干过。
干不成。
”男人说。
“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
”我说。
“换过不下五家主儿,还是干不成。
”女人说。
“工作不合适?
没找到合适的?
”我问。
“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
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
受不了啊!
”他说。
“那是个硬熊。
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
”她说。
“不是硬熊软熊的事。
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
”他说。
“凭这话,老陈就能听出来你是个硬熊。
”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