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11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docx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形象【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纲和考点;

2、了解诗歌形象的类型;

3、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技巧。

4、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

【考纲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准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

因此,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对其作用的分析;

3、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把握;

4、对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的评价

【诗歌鉴赏途径】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看注释看诗人(知人)看诗题看背景(论世)

看诗眼看典故(题材)看意象看手法(缘景)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人物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写。

方法一: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

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

方法二:

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人物形象的特征

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伴着身,显得形影相吊。

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作者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写想家。

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

方法三:

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方法四:

注意细节描写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特点+身份)

2、分析依据:

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3、点明形象的意义或抒发的情感。

课堂示例1——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特点+身份】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分析依据】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课堂示例2——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特点+身份】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分析依据】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1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①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特点+身份】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分析依据】③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意义或情感】

巩固练习2

【2013.辽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①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特点+身份】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分析依据】【意义或情感】

【人物形象】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二【景物形象(意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二、把握景形象的方法

三、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

“目标”之二

学习难点:

“目标”之三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想到

啼鸟:

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风雨:

昨晚风雨交加……

落花:

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再想到

啼鸟:

欢快的气氛

风雨:

无情的风雨

落花:

实让人惋惜

总结一下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

这就是意象

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

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

形象是意象的根。

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有关。

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让人惋惜”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常见意象<意象的共性>】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离别、游子

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凄凉悲愁

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高洁隐逸

美人神女灵修------国君

杜鹃磁针-----坚贞-

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思乡

青鸟鸿雁雁足尺素------音信、书信

白雪玉壶冰心--------高洁

1、柳:

以折柳表惜别。

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芳草:

喻离恨。

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落花:

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

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

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菊:

喻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雨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梅:

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

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猿猴:

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是反其意而行之)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8、鸟:

飞鸟可任意飞翔,象征自由。

鸟声清脆明亮,又是春天的写照,或是幽静的反衬。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9、雁:

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同时雁是传说中的信使,又有怀念故人之意。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流水:

流水一去不返。

引申出流年似水。

再加上流水悠悠不断,也喻愁怀别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11、雨:

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

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12、云:

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由。

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月:

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

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14、其他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露:

人生的短促_(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草木:

荒凉,兴衰之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松:

清幽、隐逸(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长亭:

送别,依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夕阳:

暮年,衰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鹃(子规)哀伤(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白发:

衰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象——境——情

【常见意境特点举隅】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

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描绘静景、串缀静景、挖掘虚景)语言力求优美。

二、析境:

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三、悟情:

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问方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方法点拨】

意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1、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2、概括形象特点;3、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规范答题技巧】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析景】,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悟情】

课堂示例1

绝句二首(其一)①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此诗写于诗人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清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描述画面(绘境)】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意境特点(析境)】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分析感情(悟情)】

课堂示例2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途径金陵,宿于驿站时作。

②离宫:

皇帝出巡时的住所,代指南宋王朝。

思考:

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

【答】首联通过“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结合意象,【描述画面(绘境)】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象,暗喻南宋朝廷宗国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营造意境(析境)】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表达感情(悟情)】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画),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巩固练习1

【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鸊鹈泉:

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

(1)边塞

(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析境】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绘境】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悟情】

巩固练习2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

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悟情】意象分析示例:

①子规。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

意指客居他乡之人。

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

③锦水春残。

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

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绘境】+【析境】

三【事物形象】

【学习目标】

一、明确考题形式

二、把握事物形象的方法

三、答题技巧

【学习重点】“目标”之二

【学习难点】“目标”之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鉴赏指导】

【考题形式】

(1)把握物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

【把握事物形象的方法】

(1)明确物象特征(借助相关语句把握事物特点,挖掘事物的内在品格、特征。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由物及人,抓住物与人的契合点。

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

(3)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结合作者处境、身世、思想情感来分析物象。

【规范答题技巧】

第一步:

结合描写或刻画物象的方法分析概括物象的特点。

(物象的特征)

第二步:

根据物象的外在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注意联系表现手法。

第三步:

结合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再写出诗人寄托的情感(有歌颂,有批判的)。

课堂示例

归燕诗

张九龄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

开元二十四年,因李林甫等人的毁谤而被罢免相职,本诗写于这年秋天。

思考:

本诗塑造的归燕有何特点?

作者借燕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1、作者所咏的归燕出身微渺,却十分勤劳。

【物象特征】一到春天,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不与他物相争,【内在品格精神】结果还是被猜忌。

2、作者借燕喻己,自己出身微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日夜辛劳,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却仍遭到排挤猜忌。

借本诗表达了隐退之意。

【所托之情】

巩固练习1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分析诗中梅的形象。

【答】这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物象特征】“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

2、诗人借梅展示了怎样的形象?

【答】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所托之情】

巩固练习2

【2013.山东】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案】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小结

【分析诗歌中事象的方法】

1、描绘诗歌所写的事象(生活场景、生活细节)。

2、体会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3、鉴赏事物形象的诗,即咏物诗,如咏梅(竹、菊、桃、柳)写法往往是托物言志。

【鉴赏警示】

①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

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③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形象鉴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

同:

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