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302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一历史检测《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必修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以前)。

一、南昌起义

1.原因

中共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中共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的敌人力量比较薄弱。

2.经过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领导革命军占领南昌城。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2.秋收起义

(1)概况:

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山区进军。

(2)结果: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意义: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4.根据地建设

(1)经济建设:

毛泽东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2)武装斗争:

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3)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三、红军长征

1.原因

博古、李德等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

1934年10月。

(2)遵义会议:

①时间:

1935年1月。

②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③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

①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 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探究]

材料一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

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1)据材料一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为向井冈山进军?

(2)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提示:

(1)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

(2)工农武装割据(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拓展升华]

中共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对点训练]

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

选C 注意题干“20世纪上半叶”这一信息。

在领导中国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通路。

因此,这条“自己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

…主题二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八七会议旗帜鲜明地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党在付出了大量血的代价后换得的正确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简本)(胡绳主编)

材料二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

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1)据材料一分析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回答中共政策的转变。

提示:

(1)材料一表明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中共主张武装推翻国民党反革命政权,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2)材料二表明在民族危机之下,中共摒弃前嫌,主张与国民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赴国难,胜利完成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归纳总结]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两次扭转危机的历史性转变

(1)大革命失败到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先进的共产党人,面对失败奋起抗争,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等,开始纠正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工作重心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创建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拉开转变危机的序幕,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危机过去,转变完成。

(2)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扭转时局的关键。

在长征途中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对点训练]

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党的重要成就。

①的提出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排除。

②是新的革命道路;③是遵义会议;④是这一时期共产党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与国民党的关系,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

考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命题角度

1.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2.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

[典题例析]

  [例1] (新课标全国卷Ⅰ)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对信息的理解。

选项

史论分析

判断

A

材料强调“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要和“城市的革命高潮”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没有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错误

B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整个革命中的作用,实际是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正确

C

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而不是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错误

D

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故不是强调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主导作用

错误

[答案] B

[题组冲关]

1.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

选C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但起义的失败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

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解析:

选C 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考点二

红军长征

命题角度

1.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考查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典题例析]

  [例2]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

“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昌起义受挫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日军全面侵华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词是“金沙江”“雪山”等。

―→―→

→→  

[答案] B

[题组冲关]

3.下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  )

A.工作重心的转移     B.革命中心的转移

C.党的根本任务的转移D.革命道路的转移

解析:

选B 从图片信息“瑞金”“遵义”“吴起镇”可知图片所描述的是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4.“远征红军智勇全,遵义选帅毛委员。

冲破教条与分裂,拨开迷雾见青天。

”此诗中“遵义选帅毛委员”指的是(  )

A.选举毛泽东作为工农红军的总政委

B.选举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书记

C.肯定毛泽东进攻贵州的正确主张

D.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解析:

选D 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关键必背]

(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在斗争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3)王明“左”倾错误使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

25分钟 满分: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意义的是(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解析:

选D A项是指八七会议,B项是指遵义会议,C项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下图反映的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