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300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docx

18学年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版2180308222

第17课时 果蝇的伴性遗传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图文,概述白眼果蝇伴性遗传的现象和摩尔根做出的解释。

2.分析图4-21,理解对果蝇伴性遗传的验证。

3.归纳伴性遗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原理的应用。

[重难点击] 1.果蝇白眼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

2.伴性遗传原理的实践应用。

一 果蝇的伴性遗传

1910年,摩尔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对果蝇进行实验遗传学的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阅读教材分析其实验。

1.实验材料——果蝇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相对性状多且明显;

(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

(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6)繁殖率高。

2.实验现象

(1)实验一:

P 红眼(♀)×白眼(♂)

↓   

F1    红眼(♀、♂)

    ↓雌雄交配

F2 红眼(♂、♀)、白眼(♂)

相关分析:

①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②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③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规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④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2)实验二:

相关分析:

①后代红眼∶白眼=1∶1;

②后代雌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

3.发现问题:

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联系?

4.作出假设,解释现象

(1)假设:

白眼基因(用r表示)、红眼基因(用R表示)位于X性染色体上,而Y性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解释

由以上图解可以看出,摩尔根的解释符合实验结果。

5.实验推理:

摩尔根认为如果解释正确,那么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中红眼果蝇都是雌性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6.实验验证(如图)

由上图看出测交结果:

后代中红眼∶白眼=1∶1,符合分离规律。

7.实验结论:

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8.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

请举例说明。

答案 不是,细胞质内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只有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9.伴性遗传:

现在,遗传学上将位于X或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性连锁基因,因为它们的等位基因是通过性染色体从父母传给后代的。

这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现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小贴士 

(1)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由性染色体来控制。

(3)性别决定的方式:

如下表所示。

类型

XY型

ZW型

性别

体细胞染

色体组成

2A+XX

2A+XY

2A+ZW

2A+ZZ

性细胞染

色体组成

A+X

A+X或

A+Y

A+Z或

A+W

A+Z

生物类型

人、哺乳类、果蝇及雌雄异株植物等

鸟类、蛾蝶类等

归纳提炼

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规律的关系

(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一是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雄性个体中单个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二是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只限于雄性个体间传递;三是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活学活用

1.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

问题导析 

(1)据题,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或XRX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

(2)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有2种杂交方式。

答案 D

解析 先写出亲代基因型。

红眼雌果蝇:

XRXR或XRXr,红眼雄果蝇:

XRY。

若XRXR×XRY→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蝇);若XRXr×XRY→XRXR(红眼雌果蝇)、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蝇)、XrY(白眼雄果蝇)。

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二 伴性遗传原理的应用

1.根据子代性状来区分性别

完善下面的实例图解,归纳只根据子代性状来区分性别的判断原理。

女娄菜叶形的遗传

判断原理:

亲本性染色体同型(XX)的取隐性性状,异型(XY)的取显性性状,则子代中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为异型性染色体个体,显性性状的个体一定为同型性染色体个体。

2.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

(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①方法一

实验设计:

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显性的雌性×隐性的雄性。

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

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②方法二

实验设计:

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

(使用条件:

知道显隐性关系时)

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方法三

实验设计:

选多组显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

(使用条件:

知道显隐性关系且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

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X染

色体上;

b.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①方法:

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3)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

①实验设计:

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归纳提炼

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

(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X、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有关。

①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雌性(XX)隐性性状和雄性(XY)显性性状个体交配来判断(针对XY型性别决定生物)。

②在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

(2)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即为母系遗传,可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来判断。

活学活用

2.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问题导析 

(1)设R基因控制果蝇的红眼,r基因控制果蝇的白眼,则A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RXr×XRY,B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rXr×XRY,C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RXr×XrY,D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rXr×XrY。

(2)XY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设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选隐性性状的母本和显性性状的父本杂交,则子代雌性全为显性性状,雄性全为隐性性状。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后代雄性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雌性果蝇全为红眼,因此无法通过眼色判断出性别;B项中,后代白眼果蝇全为雄性,红眼果蝇全为雌性且为杂合体;C项中,杂交后代中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D项中,后代雌雄果蝇全部都为白眼。

当堂检测

1.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  )

A.XWYWB.XWY

C.XwYD.XYw

答案 C

解析 在书写基因型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wY(白眼雄果蝇)。

2.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C

解析 由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交配,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推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性连锁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才表现自由组合。

3.摩尔根的重要贡献是(  )

A.首先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总结了遗传学上的三大规律

C.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首先提出了“基因”一词

答案 C

解析 萨顿首先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遗传学上的三大规律,孟德尔提出了两个,摩尔根提出了一个;约翰逊首先把遗传因子用“基因”一词代替。

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

A.白眼雄果蝇B.红眼雄果蝇

C.白眼雌果蝇D.红眼雌果蝇

答案 D

解析 据图Ⅰ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基因型为XBY。

由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XBXb)产生的配子(Xb)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bY),可知a含Y染色体,则d含X染色体且携带决定红眼的基因(XB),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

(XBX-)。

5.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

此图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_染色体。

(2)此图表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规律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

答案 

(1)雄 4 X、Y

(2)16

(3)AaBbXWY A与a,B与b A(或a)、B(或b)、W

(4)减数分裂Ⅰ前的间 减数分裂Ⅱ后

解析 此图为雄性果蝇染色体组成图,细胞内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形成的配子共有24种染色体组合。

此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XWY。

遵循分离规律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如A与a、B与b。

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的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如A(或a)与B(或b)、W。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果蝇的伴性遗传

1.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腹部有斑与无斑是一对相对性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