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265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docx

新课标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五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案

第五讲 中国的自然资源

考点一 水资源及水能资源

对应学生用书p207

1.自然资源概况

(1)分类:

__可再生资源__和非可再生资源,如__气候资源__、水资源、土地资源、__生物资源__、矿产资源及__海洋资源__等。

(2)特征:

资源总量__丰富__,人均不足、__相对短缺__,不应有的破坏、__浪费__严重。

2.水资源

(1)特点

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__很低__;地区分布不均衡,表现为__东多西少、南多北少__;时间分配不均,表现为__夏秋__多、__冬春__少、__年际变化__大。

(2)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__兴修水库__,解决时间分配不均;__跨流域调水__,解决__地区__分布不均;__节约__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__水污染__。

3.水能资源

(1)数量:

6.8亿千瓦,居世界第__一__,可开发3.8亿千瓦。

(2)分布:

70%在西南四省和西藏自治区,__长江__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较大。

可开发地区在西南、中南(三峡、西江中上游)、西北(黄河上游),目前已开发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珠江的上游水系。

4.主要的水电站

(1)黄河干流:

__龙羊峡__(青)、李家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__三门峡__(豫晋)、小浪底(豫)。

(2)长江水系:

__二滩__(川、雅砻江)、龚嘴(川、大渡河)、隔河岩(鄂、清江)、__三峡__(鄂、长江)、__葛洲坝__(鄂、长江)、丹江口(鄂、汉江)、安康(陕、汉江)、五强溪(湘、沅江)、东江(湘、湘江)。

(3)珠江水系:

天生桥(桂、贵,南盘江)、龙滩(桂、红水河)、岩滩(桂、红水河)。

(4)__松花江__水系:

丰满(吉、松花江)、白山(吉、松花江)。

(5)__钱塘江__水系:

新安江(浙、富春江)。

(6)__闽江__水系:

水口(闽、闽江)。

 

对应学生用书p207

1.水资源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

分布特点

解决措施

空间

分布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南水北调等)

时间

分布

夏秋两季多,

冬春两季少

年际变化大

兴修水库(三峡水库,小浪底水库)

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2.我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是华北平原而不是干旱的西北地区。

水资源紧张是从人类利用角度衡量,水资源紧张不仅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水资源利用状况原因分析的思路:

 

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3.我国水资源问题地区差异

(1)南方地区:

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水资源减少;重金属元素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太湖、巢湖、滇池的治理)。

(2)北方地区:

水资源短缺。

黄、淮、海河流域最严重——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资源型缺水(淮河、海河、辽河的治理)。

(3)西北内陆地区:

水资源无序利用,上游引水过多,植被破坏——内陆河下游生态环境问题——绿洲萎缩、湖泊消失、荒漠化加剧。

例题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AC)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D)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解析]

(1)由图可知,与2003年相比,2013年再生水提供量增加,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考点二 土地资源

对应学生用书p208

1.分类:

农业用地:

如__耕地__、林地、草地,非农业用地:

如__建设用地__。

2.现状:

总量__丰富__,人均占有量少,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耕地、__林地__少,难利用土地多,__后备__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人与耕地__的矛盾尤为突出。

3.分布

耕地:

主要分布在__东部季风区__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林地:

主要分布在__东北__、__西南__边远地区和__东南__;

草地:

__北部__、__西部__内陆地区,东部草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对应学生用书p208

一、土地资源问题及对策

1.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

2.对策

(1)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

二、生物资源问题及保护措施

1.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

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2.保护措施:

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例题 (2017·北京)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A)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内蒙古(B)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1)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可能是新疆。

(2)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内蒙古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离海洋远,降水少,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内蒙古以草原为主,且部分地区沙漠化严重,不宜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比例;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重比贵州少,但内蒙古面积比贵州大得多,所以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贵州大。

考点三 海洋资源

对应学生用书p209

1.类型:

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特点:

海域辽阔,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3.分布

(1)多样的生物资源:

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我国的四大渔场,其中__舟山渔场__最大。

(2)丰富的矿产资源:

__石油__、天然气、滨海砂矿。

(3)巨量的化学资源:

以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最为著名。

对应学生用书p209

1.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使营养盐类丰富。

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一年有两个鱼汛:

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的原因:

①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

②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

③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类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2.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其他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

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

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

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

①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②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这里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3.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分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

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4.问题:

开发利用程度低、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等。

5.对策:

①禁止过度捕捞,做到用养结合;②防治海洋污染。

例题 海洋产业包括传统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读我国2006—2011年海洋三次产业产值变化(图甲)及2011年海洋产业产值构成图(图乙,单位:

亿元),完成

(1)~

(2)题。

(1)2006—2011年,我国海洋产业的(B)

A.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波动上升

B.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C.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变化不大且有波动

D.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2)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关于这两个地区的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措施及方向的叙述,合理的是(B)

A.发挥技术和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海洋化工和盐业生产

B.“长三角”地区利用技术优势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

C.针对能源资源短缺,应大力发展海洋潮汐发电和油气产业

D.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紧张,海洋产业的重点是海水淡化产业

[解析]

(1)据图可知,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在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总体结构逐步趋向优化,B正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非持续逐年上升;总产值一直升高,故A、C、D错误。

(2)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海洋产业重点发展的措施和方向应考虑到区域特征,选项B比较符合区域发展的特点。

故选B。

考点四 矿产资源

对应学生用书p210

1.分布特点:

分布广泛,相对__集中__;煤、铁、石油__北方__居多,有色金属矿__南方__居多。

2.能源矿产

(1)煤储量丰富,世界第一。

所在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煤矿

名称

开滦、

峰峰

大同、阳

泉、西山

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2)石油:

产量世界第四。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山东

豫鲁交

界处

新疆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胜利

中原

克拉玛依

  (3)天然气: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我国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3.金属矿产

(1)铁:

冀、辽、川储量最多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湖北

海南

四川

主要铁

矿名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本溪

马鞍山

大冶

石碌

攀枝花

  

(2)有色金属

矿产

种类

铅锌

稀土

所在省

湖南

江西

贵州

江西

云南

广西

山东

湖南

甘肃

内蒙

矿产名

锡矿山

大余

铜仁

德兴

个旧

平果

招远

水口山

金昌

白云

鄂博

对应学生用书p210

1.问题:

能源紧张,人均消费量低;能源利用率低,能耗大,浪费现象较严重。

(经济发展快,能源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工业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费与地区生产不平衡)

2.对策:

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加强国际合作,拓宽能源进口渠道;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特别是东部能源紧缺地区。

(开源、节流)

例题 (2018·浙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革。

下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煤炭属于(B)

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

(2)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A)

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 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 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1)煤炭直接来自自然界,属于先天性资源;煤炭是地质历史时期植物所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煤炭再生周期很长,因此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出烟尘、废气等污染物。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利用方式将煤炭气化后分别提取出煤气、二氧化硫等,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该利用方式不能增强对煤炭的依赖;该利用方式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展了煤炭资源的利用深度;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不可能实现永续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