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263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区域发展阶段练习湘教版

 

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下列属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叙述是(  )

A.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拥有一些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D.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答案:

D

解析:

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传统农业占的比重大,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区域内部的差异性比较小,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3.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④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同,人地关系、环境问题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类机械地迁移,逃避自然的惩罚,尽管天命论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一些科学的萌芽。

 

知识点三

 工业化阶段

4.在区域工业化阶段,各产业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B.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C.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D.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答案:

C

解析:

在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下图为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①M城市代表上海 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线 ③N城市代表武汉 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6.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经济带 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④a经济带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M是上海,N是重庆,d包括京广铁路、京九铁路、陇海—兰新铁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铁路沿线经济带,c是长江。

第6题,我国沿海经济带最发达,d铁路沿线经济带交通便利。

 

知识点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下列产业比重变化与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

C

解析: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工业化阶段。

8.下列特点属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是(  )

①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②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③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④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点题训练

(20分钟,30分)

 

知识点一

 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题干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  )

①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④资源蕴藏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收入

C.人文发展指数

D.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第2题,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知识点二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3.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答案:

C

解析: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平衡状态。

4.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②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很强 ③拥有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 ④大多数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不强;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知识点三

 工业化阶段

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图。

读图回答5~7题。

5.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农业化阶段

D.衰落阶段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处于工业化阶段。

6.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发展空间结构(  )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经济发展核心区域明显扩展,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7.下列选项中,属于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特点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答案:

C

解析: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知识点四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甲省(区、市)的三次产业构成。

读图回答8~9题。

8.甲省(区、市)的发展水平处于(  )

A.工业化阶段

B.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以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甲省(区、市)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判断甲省(区、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9.下列关于甲省(区、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B.可能为我国青海省

C.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

D.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可知,甲省(区、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不可能是经济发展落后的青海省。

该省(区、市)区域发展主导力量是高科技,工业结构以高科技工业为主。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法国洛林地区是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基地。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等行业逐渐走入低谷,洛林地区面临严峻的考验。

法国国土整治与地区行动署联合洛林地区的官员和专家对形势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

第一,传统工业可以继续发展,但已经不可能成为当地经济的龙头。

因此,必须建造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新“火车头”;第二,洛林地区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好,与国内外联系广泛,成为了法国名声较大的工业基地,科研力量较强,完全具备支柱产业转型的基本条件。

经过转型发展后,这个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了青春。

(1)根据世界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区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20世纪60年代以后煤炭、钢铁行业走入低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世界性钢铁过剩、________。

(2)根据洛林地区的区位条件,你认为此地会将哪些工业部门作为带动经济的新“火车头”?

答案: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电子、汽车、家电制造等。

解析:

洛林地区是在本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生产结构单一(煤炭、钢铁),承受市场变化和新技术革命冲击的能力太差。

因此,应发挥优势和克服不足(生产结构多样化)。

此题材料反映法国洛林地区由工业化阶段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化。

课后作业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非洲之角”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苏丹、乌干达等东非国家,该地区80%的人口以作物和畜牧生产为主,长期面临粮食短缺问题。

据此回答1~4题。

1.“非洲之角”的许多国家都被联合国划定为“最不发达国家”,其综合性的衡量指标是(  )

①人口预期寿命 ②受教育程度 ③国内生产总值 ④人均国民收入 ⑤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2.“非洲之角”的许多国家目前正处于(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无法确定

3.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  )

A.粗放型B.集约型

C.高效益的综合型D.无法确定

4.下列地理事象符合“非洲之角”多数国家实情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答案:

1.A 2.A 3.A 4.A

解析:

第1题,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指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三项。

第2、3题,“非洲之角”的许多国家80%的人口以作物和畜牧生产为主,说明这些国家正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开发方式为粗放型。

第4题,“非洲之角”主要是农业为主的地区,工业刚刚起步,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大纲全国卷)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