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530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docx

中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灵钥匙

序:

心灵的钥匙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古代圣贤人生最大乐趣之一。

好友振坤,得古圣之乐趣,早年本可“振翅高飞”,但他“宁为良师,不为富商”,扎根家乡,立足教育,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默默奉献给孩子们。

如今,所加盟的博文中学,春风满园,桃李芬芳,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令人欣羡。

博文中学校庆十周年之际,振坤的新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即将付梓出版。

双喜临门,可喜可贺。

中学阶段,人在少年,无论身心发展还是人生发展皆处于关键时期,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称之为“疾风骤雨”时期。

少年,少年,人生的春天,祖国的春天。

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对于人的一生还是对于祖国的未来来说都意义重大。

健康,不仅意味着身体健康,还意味着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属于健康新概念之一,且与其他三个方面的健康是互相影响的。

对今天的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受制于身心发展周期性规律制约,具有少年期所特有的心理问题,而且受到社会转型时期种种社会适应性问题制约,具有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些心理问题。

少年朋友的生活总体上充满着阳光、雨露、鲜花与歌声,但“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剪不断、理还乱”。

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果解决得好,会促进一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否则,不仅会影响发展,甚至还可能酿成悲剧。

好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今日益引起学校、社会、家庭的普遍关心,许多专家也就此积极开展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振坤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常言道: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本书就是给少年朋友精心打磨的一把打开心扉、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一部关于少年心理教育的著作必须符合少年心理的特点。

作者的书稿以讲座的形式编排,一讲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个具体内容,从生活到学习,从家庭到学校,从现在到未来,都有涉及,内容系统、全面,涵盖了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书采取案例分析法。

书中荟萃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案例,将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浅显的故事之中,读时有趣,读后回味无穷。

阅读该书,犹如看到作者满面春风,一片慈爱,在和学生们促膝谈心,开故事会。

他针对某一问题讲一故事,娓娓道来,意味深长,分析得既鞭辟入里又亲切自然,学生们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迪和教育。

这是很高明的写作方法,中国古代经典《庄子》就含有大量风趣幽默的故事。

这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深得孔子的“启发”和苏格拉底的“谈话”之精髓。

心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光告诉一个道理是不行的,还必须引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悟”。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悟”出一个道理,就会豁然开朗,眼前一片新世界。

就如唐诗所云: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忽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据家乡朋友反应,作者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相信这本书也会获得广大读者朋友的欢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者之所以能够打磨出这把“钥匙”,是与他修养功夫、敬业精神有密切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最忌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因此,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懂得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自己心理要健康,不迷惑。

孔子讲“四十而不惑”,又讲“智者不惑,仁者无忧”。

作者已逾不惑之年,历经风雨,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生、对社会理解积极而深刻,其光明、乐观、健康心态是经得起考验的,这一点对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来说特别重要。

他多才多艺,知识广泛,人文修养深厚;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专业训练,专业基础扎实;长期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对教育教学有实际经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可谓“智者不惑”。

作者心地善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可谓“仁者无忧”。

作者年富力强,既智且仁,既教书育人,又科学育人,所以他所打造的心灵钥匙不仅漂亮,而且好使。

在学校教育金字塔中,中学居于黄金分割线上,无论在教育实践上还是教育研究中,中学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苏联时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一辈子就在帕夫雷什中学工作,他以学校为根据地,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研究和教育实验,不仅把学校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学校,自己也成为世界知名的教育家。

可见,中学与校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我祝愿振坤兄成为知名的中学教育家,祝愿博文中学英才辈出,成为知名中学。

这是可能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振坤兄,博文中学,让我们共勉吧。

第一讲 走近心理健康教育

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征订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可是,据我了解,几乎没有哪所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

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博文中学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科作为正式的课程来开设。

《心理健康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门课程?

这门学科到底讲的什么内容?

我们学习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今天开始,我将逐步地给大家讲解。

今天是第一讲,题目是“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意思是说,让我们大家慢慢地走近它,慢慢地了解它。

现在,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案例】镇江一女中学生因受批评服毒自杀

江苏省镇江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刘婵娟,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是中下等,她有点偏科,在所有的学习科目中,她最喜欢语文,最讨厌数学。

她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读课外读物,尤其喜欢看小说。

同学们都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喜欢读课外读物的同学一般来说语文成绩都比较好,换一个角度思考,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比较喜欢读课外读物。

刘婵娟就是这样一个同学。

星期四这一天,刘婵娟借了一本小说,由于时间比较紧怕看不完,上数学课的时候,她就把小说拿出来看了起来,数学老师发现以后就把小说收了去。

第二天星期五,刘婵娟很早就来到学校,趁老师还没上班,就蹑手蹑脚地来到数学老师的办公室,见数学老师的办公桌没锁,就拉开抽屉,看见那本小说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于是就将小说拿走了。

数学老师上班以后,发现抽屉里的小说不见了,就怀疑是刘婵娟拿走的。

数学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婵娟的班主任。

班主任知道以后,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刘婵娟,并且让她写检讨还说检讨要在全校公布,刘婵娟听说检讨还要在全校公布,就流露出不愿意的神情。

最后班主任说,如果你不写就不要来上学了。

星期六的早晨,刘婵娟迟迟不愿意去上学,当她的妈妈知道事情的经过以后,就去了学校,准备向老师认错以请求老师的谅解。

就在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刘婵娟在家里想了很多很多,她认为老师不会原谅她的妈妈,还会批评她的妈妈,妈妈会受一肚子的气,回来后,妈妈一肚子的气会发泄到自己的头上,轻者挨骂,重者挨打。

刘婵娟觉得很受委屈,于是,她到街上买了一瓶农药回到家里就喝了下去。

当刘婵娟的妈妈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谅解,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准备叫刘婵娟去上学时,发现刘婵娟已经服毒自杀身亡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心情一定很沉重,一个花季少女就因为上课看小说而失去了年轻轻的生命,多么惋惜呀!

当时,我看了这篇报道以后,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其实,上课看小说或者上这门课看其它学科的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说它平常,说它小,是因为我们在座的不少同学曾经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由于处理得不好,出现了恶果,酿成了悲剧。

在这件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的处理方法是很正常的,任何老师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都会采取类似的处理方法。

我思考最多的是刘婵娟,我认为,事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出在刘婵娟身上,出在刘婵娟的心理上。

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刘婵娟没有调适好自己的心理,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好的发展结果。

具体来说刘婵娟有三个方面的错误:

第一,刘婵娟不该上数学课看小说。

尽管她不喜欢数学,不喜欢数学,你可以想办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数学的动机,因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

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中,数学分值是150分,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你放弃了数学也就意味着你上大学的梦想将成为泡影。

第二,当数学老师将小说拿走以后,刘婵娟没有采取主动的方法。

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向数学老师认个错,把心里的想法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谅解。

当班主任让她写检讨并说要在全校公布时,她没有把心里的话告诉老师,以恳求老师的宽容。

现在的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不愿意甚至不敢主动地跟老师交流。

第三,当刘婵娟的妈妈去了学校以后,她在家里想的都是消极的,没有朝积极的方面去想。

而事情的发展正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老师原谅了她,同意她去上学了。

这三点都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刘婵娟没有做好心理方面的调适。

有的同学会说,我到学校里来是学习文化课的,至于什么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际关系都无所谓,我只要学好文化课,考上大学了,一切都好了,一好百好。

果真是这样吗?

果真是考上了大学一切都好了吗?

我看未必。

我再讲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案例】马加爵特大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与同学因琐碎事情发生争执,然后,将他的四名同班同学先后残忍地杀害了。

后经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马加爵特大杀人案公布以后,全国震惊,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马加爵虽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事情的发生却引起了人们深深地思考。

如果马加爵是社会上的小混混、不痞子,人们听了这个事情以后,或许心里所受到的震惊要小一些。

但是,马加爵是一个大学生,是人们乐以称道的天之娇子,而就是这个天之娇子却犯下了滔天大罪。

马加爵杀人案导致五个家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被杀的四个和他自己。

五个大学生都是来自农村,有三个还是来自广西贫困的农村,其中一个大学生的家庭因为供他上初中、高中、大学已经欠债二十万;另一个大学生家庭极其贫困,贫困得家里惟一能说得上是电气化生活用品的是电子石英钟,至于电冰箱、电视机、空调想都不敢想。

他们的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对他们的孩子报有多大的希望啊,实指望他们大学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好好地回报他们的父母,但是,就是这些朴素的想法都破灭了。

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马加爵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马加爵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心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心理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地调适,慢慢地就患上了心理疾病,而且是严重的心理疾病,这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我再讲一个大学生毕业以后的故事。

【案例】“神童”出家当和尚

宁铂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批招收的少年大学生,被称为“神童”。

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一直到此时,宁铂走的路都是辉煌的。

但是,宁铂并没有按照这条辉煌的路继续走下去,而是出现了仿差。

聪明的才智、优异的学业并没有使他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相反,由于他没有注意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他慢慢地沉沦了。

当时过分的舆论渲染,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慢慢形成了恐惧失败的心理。

他曾经三次报考研究生,但三次都退缩了。

他的生活方式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

2002年,宁铂为了逃避现实生活,只身前往五台山出家。

当然,最后还是被学校找了回来,如果他的心理能调适得好,他仍然还是个人才。

一位“神童”,一位全国最年轻的大学讲师,最后却想着要去五台山出家当和尚。

既可笑又可惜呀。

既使我们心里想笑也笑不出来,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太多的辛酸。

  同学们,类似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小到十几岁的少年,大到六七岁的老人。

所以,不管我们处在什么年龄阶段,不管以后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态,心理上的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

1992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

这个数字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暂时的烦恼。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你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的影响。

由于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动、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给予调适,这些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就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急。

什么是健康、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大家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一提到健康马上就会想到身体健康。

人们往往只注重身体的健康,而忽视了心理的健康;只注重身体健康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作用,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什么是健康?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

(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标准已经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健康概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了,外延越来越扩大了,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也越来越多元化了。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作了新的补充,指出“健康”应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躯体健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我们这门学科所要讲的主要内容,社会适应是指我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环境,包括学校、学校外面的世界能否适应。

那么,什么是道德健康呢?

我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

【案例】帅小伙原来是小偷

你在公共汽车站等车,这时候来了一个小伙子,身高一米七以上,西装革履,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锃亮,满面笑容。

这个小伙子给你什么印象?

很帅,很酷,非常阳光,非常健康。

车业了,你们一道上车了,当公交车开了一段路程以后,你突然发现这个小伙子的两根手指抻进了别人的口袋,啊?

原来他是个小偷。

此时此刻,你还觉得他很帅、很酷吗?

他还阳光健康吗?

不!

他一点儿也不帅了,而且很丑陋,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居然干下这等勾当。

他尽管长得很帅,但是,他的内心很肮脏,他的道德已经很不健康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与“心里”这两个词尽管读音是相同的,但是意义却完全不一样。

心里有两种意思,一是指胸口内部,比如说我心里发疼,意思是说我胸口内部不舒服有点疼;另一个意思是指思想里,头脑里,比如说把老师讲的内容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是说把老师讲的内容装在胸口内部,而是记在头脑里。

而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我们高兴了,我们痛苦了,我们感到自卑,我们感到自信,这些都是我们的内心活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如果我们感到自己各方面是良好的,这就说明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我们以前在向别人表示祝愿时通常用“祝您身体健康”,以后再要向别人表示祝愿时,你们要换成“祝您身心健康”。

现在的社会,一个人仅有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整体性教育,其含义是:

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思想品德;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开发身心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不仅仅是来提高文化素质的,还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心理素质,从而使我们的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提高。

博文中学有一条宣传标语:

学校一定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创新。

学校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技能。

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家的自信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提高大家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就是要让大家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理,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取得成功你就肯定能成功,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甚至怀疑自己,你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博文中学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就看你有没有自信心了。

【案例】“低进高出”已成为博文中学最为显著的特色

博文中学自从2001年首次参加高考以来,高考成绩逐年上升。

2005年有399名同学参加高考,本科达线106人,首次突破百人大关。

2006年有340名同学参加高考,134名同学达本科线。

2007年、2008年各有100多名同学达本科线,连续四年本科达线人数超过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李培同学以656分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县并列第七名,被武汉大学录取。

李培同学是南陵县戴汇人,当年(2001年)中考成绩是590分,比南陵一中的统招分数线还低两分(统招线是592分)。

进入博文中学以后,他努力了,刻苦了,再加上老师的精心培育,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是充满自信的。

同学们,尽管我们现在的入学成绩不高,但是,只要我们勤奋,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有自信心,我们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去圆我们大学的梦想。

如何将现实变成梦想,这就需要我们有自信心,用自信心支撑着我们度过三年的中学时光。

【案例】勤奋自学的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985.6),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

他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市)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5年初中毕业后,为了谋求职业,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后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小店,同时在家自学。

18岁的他又染上了伤寒病,留下了终身残疾——右腿瘸了。

1930年,他19岁时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店员。

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看到了,他问周围的人,“华罗庚是从哪个国家留学回来的?

现在在哪所大学任教?

”当他得知华罗庚还是一个小店员时很受感动,于是主动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对他进行指导。

后来,还把华罗庚派到英国留学,在英国华罗庚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了世界闻名的数学巨星。

华罗庚有一句名言: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和华罗庚相比,我们有着许多优越的地方,他只读到了初中,而我们现在已经读高中了;他家里很穷,父母没有钱供他继续读书,而我们很幸福,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虽然我们很难取得他那样的成绩,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假如,你认为自己很笨的话,没关系,勤奋能弥补你的笨拙,只要你投入一分辛苦,你肯定会有一分收获。

第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家自我评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消除心理障碍。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同学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评定能力,提高对自己心理健康的认知能力,知道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后要知道去调适,特别是对消极心理的调适。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出现了消极心理没关系,关键是要知道去调适,懂得怎样去调适。

心理健康教育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把老师讲的化为同学们自己的内在意识、自觉行为,通过自我认知,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评定、自我调适的能力。

第二讲 如何适应新环境

同学们,你们到博文中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你们适应了没有。

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已经适应了,有的同学还没有完全适应。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谈谈如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首先,我想和同学们来共同回忆一下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光辉成就。

【案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英国有一位科学家叫达尔文(1809——1882),达尔文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在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之前,人们一直相信基督教的宣传,相信上帝先创造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后来又创造了男人亚当,再从亚当身上抽出一根肋骨,做成了女人夏娃,亚当和夏娃婚配繁衍的后代就是人类。

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上帝创造人(生物)的迷信。

1831年,23岁的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旅行,这次旅行历时五年,经受了千辛万苦。

在旅行过程中,达尔文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化石,并对它们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1859年,他的划时代科学巨著《物种起源》问世了,在这部书中,他用大量事实证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他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为生存而斗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旧思想。

为了纪念这位学科奠基人,人们把进化论称为“达尔文学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告诉我们,一种生物如果能适应环境就能够生存下来,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甚至会灭绝。

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恐龙这种动物,我们从恐龙化石可以得到证实。

后来,由于地球环境发生了变化,恐龙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了,最后也就灭绝了。

我们人也是一样,到了一个新环境以后,一定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尽快去适应它,否则,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甚至还会被淘汰。

【案例】鹿与狼群的故事

某地区有一条河流,河流的两岸都生活着同一种物种——鹿群。

但是,人们发现,北岸的鹿强壮,并且奔跑能力和生殖能力都很强,而南岸的鹿则远远比不上。

同一个品种,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

后来,人们经过观察、考察和分析得知,原来,河流的北岸有狼群出没而南岸没有。

没有哪一只鹿愿意与狼共处,而客观的事实却是狼的存在保证了鹿的强壮。

北岸的鹿群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警觉当中,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警觉是不是狼来了,如果是狼来了,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它们就得拼命地奔跑,正是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焕发了它们的斗志。

而南岸的鹿群每天却生活得无忧无虑,这样就导致了它们的生理机能慢慢消退了。

这则故事是不是给我们有所启发呢?

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危机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打破原有的定式或习惯,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每个同学的家庭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条件好,有的家庭条件差。

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警示,要自己创设一些坚苦的情境磨练自己,不要把自己变成南岸的鹿。

家庭条件差的同学,你不要自卑,艰难的环境已经为你创造了一个客观的条件,只要你勇敢地走过这段路程,你会比别人更加成熟,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你一定会变成一只强壮的北岸的鹿。

同学们,你们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入到一个新的学校,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才开始我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

就拿生活方面来说吧,我们首先遇到了两件事情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不适应。

一是洗衣服,在家里我们不用自己去洗衣服,都是妈妈帮我们洗,到这儿之后,衣服要自己洗,才来的那几天天气比较热,需要天天洗,有的同学洗着洗着眼泪就流下来了,心想要是在家里多好哇。

二是饭菜不合口味,在家里我们想吃什么就叫妈妈买什么,吃饭的时候满桌的菜都是自己喜欢吃的,到了这儿之后,没有这种自由了,食堂里的师傅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餐三个菜并不都合我们的品味,甚至没有一个合品味的。

面对生活中的这两件小事怎么办?

调整自己。

因此,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我们首先必须学会适应,适应变化着的新的环境。

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对人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好事,常言说“树挪死,人挪活”,人只有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才能亲身经历各种不同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只要我们积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