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49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0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docx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课件

2015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讲义1

建筑施工技术案例

1A412000建筑工程材料

【案例1】

沿海地区某住宅工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侵蚀作用。

该工程由四栋地上12层、地下1层、结构形式完全相同的单体组成,其中地下室为整体地下室,四个单体及单体间空地均有地下部分。

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时年9月16日,监理例行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用水泥出厂日期为5月10日,监理工程师认为此批水泥已过期,下令将此批水泥清退出场。

问题:

1.该工程地下室结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否合适?

简述理由。

对于六大常用水泥,哪些适宜用在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

哪些不适宜?

2.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是否合理?

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合适。

因为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侵蚀,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耐腐蚀性较差,所以用在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不合适。

对于六大常用水泥,其中,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均不适宜用于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而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均适宜用于本案例中地下结构混凝土。

2.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不合理。

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的质量存怀疑或水泥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此批水泥前正好越过三个月,正确做法应该是进行复试,然后根据复试结果再作是否失效的判定。

1A413020建筑工程土方工程施工技术

【案例1】

某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的总建筑面积为24600m2,其中住院楼地上7层,地下两层。

建筑基坑深度为7.2m。

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形基础。

住院楼土方开挖时,南、北、西侧均采用土钉墙,东侧与门诊楼土方工程挖通。

按计划基坑土方施工时间为2013年7月20日~2013年8月20日,处于雨期施工季节。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了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报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项目部随即组织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事件二:

公司季度检查时发现,基坑外未设置截水、排水设施;在基坑北侧坑边大约1m处堆置了2m土方。

事件三:

土方由挖掘机分层开挖至设计高程,验槽时发现地基局部有0.5—lm的软弱土层,施工单位将软土挖出,自行回填石屑。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2)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伞管理办法》,事件一中的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应包含哪些内容?

(3)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土方开挖施工方案需要专家论证。

理由:

本工程基坑深度7.2m,基坑开挖深度已超过5m。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土方开挖工程,为超过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沦证。

(2)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2)编制依据;3)施工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劳动力计划;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3)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

该基坑开挖前未做好坑外截水、排水和防渗水措施。

理由: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规定:

“雨期施工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而本基坑施工正是雨期施工,应在基坑顶部和底部设置有排水沟、集水井等截排水设施。

不妥之二:

在基坑临边1m处堆土高达2m。

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1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

(4)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

机械开挖至设计高程,未留人工清槽土层。

理由: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当将挖到基底和边坡设计标高、尺寸时,应预留200~300mm厚度的土方,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底的土层。

不妥之二:

施工单位自行回填。

理由:

基底软弱土层处理涉及承载力的问题,处理不当,易造成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因此发现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或建设单位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洽商文件,并四方签字认可,这样不仅能保证地基施工质量,而且为施工单位工程结算提供了依据。

【案例2】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

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

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

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

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十锚杆十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问题:

1.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本项目为一类深基坑,支护方式只能是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由于深度较深、且离既有建筑较近,变形要求高,必须增加内支撑或设锚杆;由于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上,如采用排桩需增加如止水围帷的止水措施,并辅以降水井(如采用地下连续墙,无需考虑止水,仅需降水)。

2.降排的地下水还可用于:

现场绿化、道路洒水降尘、冲洗厕所、车辆冲洗、基坑井点回灌等非生产性用水。

(注:

混凝土浇筑、养护等为生产用水,均不正确。

【案例3】

某专业分包单位承担一项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基坑开挖深度12m,基坑土质状况从地面向下依次为:

杂填土0~2m,粉质土2~5m,砂质土5~10m,黏性土10~12m,砂质土12~18m。

上层滞水水位在地表以下5m(渗透系数为0.5m/d),地表下18m以内无承压水。

基坑支护设计采用灌注桩加锚杆。

施工方案评议时,技术负责人提出如下方案:

1.采用轻型(真空)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200mm处。

问题一:

指出1中做法的错误之处?

2.采用4台反铲挖土机挖土,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应预留5~1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为保证安全,挖土机间距应大于5m。

坑边堆土,要距坑边1m以外,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m。

问题二:

指出2中做法的错误之处?

施工中,建设单位为节约投资,指示更改设计,除南侧外其余三面均采用土钉墙支护,垂直开挖。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北侧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但一直未被发现,最终导致北侧支护部分坍塌。

问题三:

该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如何治理?

参考答案:

问题一:

(1)用井点降水,应将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500mm。

(2)本工程基坑最小降水深度应为7.5m。

降水宜采用喷射井点排水方法。

问题二:

(1)使用正铲、反铲或拉铲挖土时,保留土层厚度为20~30cm。

(2)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

(3)在坑边堆放弃土、材料和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坑边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土质良好时,要距坑边1m以外,堆放高度不能超过1.5m。

问题三:

该基坑坍塌的直接原因是采用土钉墙支护,垂直开挖。

治理:

对基坑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

8、3:

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

同时,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案例4】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

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二道SBS卷材防水层。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

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

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

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问题:

1.列式计算事件一中前视点高程。

2.事件一中,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内容有哪些(至少列出三项)?

3.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妥当?

并说明理由。

4.事件二中,指出基坑验槽做法的不妥之处?

并分别说明理由。

并说明基坑验槽的重点观察的部位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前视高程=后视高程十后视读数-前视读数=50.128+1.116-1.235=50.009m

2.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项目有:

(1)平面控制桩;

(2)水准点;(3)基坑平面位置;(4)水平标高;(5)边坡坡度;(6)边坡或支护稳定状况;(7)降排水情况。

3.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不妥。

理由:

基坑验槽过程中发现与原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符或其他的异常情况,应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理,不能施工单位自行拟订方案组织实施。

4.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如下:

不妥之一: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基坑验槽。

理由:

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不妥之二:

参加验槽的单位仅有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理由:

施工、设计、勘察等单位的项目和技术质量负责人共赴现场,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验槽。

基坑验槽时应重点观察的部位有:

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1A413030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案例1】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108000m2,现浇剪力墙结构,地下3层,地上50层。

基础埋深14.4m,底板厚3m,底板混凝土强度C35/P12,底板钢筋施工时,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将板厚1.5m处的HRB335级直径16mm钢筋,用HPB300级直径10mm的钢筋进行代换。

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订了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

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两层浇筑,每层厚度1.5m。

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当地最高大气温度为38℃,混凝土最高入模温度为40℃

浇筑完成12h后采用覆盖一层塑料膜一层保温岩棉养护7天。

测温记录显示: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75℃,其表面最高温度45℃。

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底板表面混凝土有裂缝,经钻芯取样检查,取样样品均有贯通裂缝。

问题

1.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2.由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该基础底板钢筋代换不合理。

因为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且根据

规定,对于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HPB300级代换HRB335级钢筋。

2.由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不合理。

因为应由该施工单位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并且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混凝土搅拌站应该根据现场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试配。

3.本工程基础底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

(2)混凝土浇筑后未在12h内覆盖,且养护天数远远不够。

(3)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大,导致内外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常用措施包括:

(1)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并适当掺加缓凝减水剂。

(2)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15%~25%)的粉煤灰。

(3)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25"C)。

如降低拌和水温度,骨料

用水冲洗降温,避免暴晒。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温材料。

(5)可预埋冷却水管,通人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的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案例2】

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382m2,地上lO层,地下2层(地下水位一2.0m)。

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度1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主体结构为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为9m×9m,局部柱距为6m),梁模板起拱高度分别为20mm、12mm。

抗震设防烈度7度。

梁、柱受力钢筋为HRB335,接头采用挤压连接。

各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事件一:

钢筋工程施工时,发现梁、柱钢筋的挤压接头有位于梁、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情况。

在现场留取接头试件样本时,是以同一层每600个为一验收批,并按规定抽取试件样本进行合格性检验。

事件二:

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

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事件三:

结构施工到10层时,工期严重滞后。

为保证工期,A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劳务公司,B劳务公司进场工人100人。

因场地狭小,B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

工人上岗前,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双方签字确认。

问题: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什么要求?

2.事件一中,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出现挤压接头是否妥当?

如不可避免,应如何处理?

按规范要求指出本工程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验收批确定有何不妥?

应如何改正?

3.指出事件二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该工程梁模板的起拱高度是正确的。

理由:

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l000。

对于跨度为9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9~27mm;对于跨度为6m的梁模板的起拱高度应为6~18mm。

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100%。

2.事件一中,梁、柱端箍筋加密区出现挤压接头不妥,接头位置应放在受力较小处。

如不可避免,宜采用机械连接,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本工程挤压接头的现场检验验收的不妥之处是以同一层每600个为一验收批。

正确做法: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形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3.事件2中,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

(1)不妥之处:

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正确做法:

混凝土浇筑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2)不妥之处:

混凝土保湿养护持续7d。

正确做法:

保湿养护持续时间不少于14d。

(3)不妥之处:

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

正确做法:

混凝土里表温差不能大于25℃。

4.事件3中的不妥之处及理由。

(1)不妥之处:

A劳务公司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另一家有相应资质的B劳务公司。

理由:

劳务作业承包人必须自行完成所承包的任务。

(2)不妥之处:

B劳务公司将工人安排在本工程地下室居住。

理由:

在建工程不允许住人。

(3)不妥之处:

项目部安全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理由:

应由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

1A413040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案例1】

某工程建筑面积25000m2,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式基础地下3层,地上12层,基础埋深12.4m,该工程位于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小。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基坑进行了验槽,并对基底进行了钎探。

发现有部分软弱下卧层,施工单位于是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处理方案并进行了处理。

基础工程正常施工,基础施工完毕后进行回填,填土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符合规定要求。

回填土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亦按规定进行了检查,其结果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三层时,由于受现场钢筋尺寸的限制,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

另外为了节约材料,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

主体结构施工到第十层时,由于甲方提出变更,因此使工程暂时停工,致使部分水泥运到现场的时间已达到100天,复工后,为了赶工,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施工完毕后检查质量符合要求。

问题:

1.基坑验槽的重点是什么?

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是否妥当?

说明理由

2.该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

请简要分析。

3.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4.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验槽时应重点观察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部位。

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不妥。

对异常部位,施工单位要会同勘察、设计等有关单

位进行处理。

2.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

(1)有一根框架梁的受拉钢筋接头恰好位于第二跨的跨中位置不符合要求。

按照规定,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而框架梁的跨中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因此接头位置不符合

要求。

(2)钢筋工长安排工人将加工剩余的约2m左右的钢筋焊接接长到8m用到剪力墙中作为部分受力钢筋,接头数量过多,不符合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的规定。

3.施工单位认为材料保管良好,直接将水泥投入使用的做法不正确。

原因是按照规定,在使用中对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而该批水泥运到现

场已达100天。

4.施工单位现场常用的质量检查方法及其手段有:

(1)目测法,其手段有:

看、摸、敲、照。

(2)实测法,其手段有:

靠、吊、量、套。

(3)试验法。

【案例2】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标准厂房建筑,高三层,无地下室,框架柱柱距7.6m。

施工单位制定了完整的施工方案,采用预拌混凝土,钢筋现场加工,采用覆膜多层板作为结构构件模板,模架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施工工序安排框架柱单独浇筑,第二步梁与板同时浇筑。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

结构设计按最小配筋率配筋,设计中有采用HPB300级ø12mm钢筋,间距200mm。

施工单位考查当地建材市场,发现市场上HPB300级直径12mm钢筋紧缺,很难买到。

施工单位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等强度折算后,用HRB335级直径12mm(间距250mm)的钢筋进行代换,保证整体受力不变,并按此组织实施。

事件二:

二层梁板施工阶段天气晴好,气温16~27℃。

梁板模板安装并拼接整齐、严密并验收完毕,进行钢筋的安装,且钢筋绑扎经验收符合规范要求。

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准仪抄平,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开始浇筑混凝土,并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

浇筑完毕20h覆盖并浇水养护。

10d后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其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施工单位认为已超过设计强度75%,于是向监理提出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的申请。

事件三:

拆模后发现梁底的外露面出现麻面、露筋等表面缺陷。

监理要求分析原因并提出后续工程的防治措施。

事件四:

工程竣工前,所有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判定为不合格,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实体检测。

施工单位认为应以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为准,应判断结构符合要求。

在建设单位的要求下,最终进行了结构实体检验,经检验合格,由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2.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分析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至少列出五项)。

4.事件四中监理要求是否妥当?

为什么?

5.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检验哪些部位?

参考答案:

1.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一:

按等强度折算后进行钢筋代换。

理由:

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或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按钢筋代换前后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不妥二:

征得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按此组织钢筋代换。

理由:

钢筋代换时,要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事件二中不妥之处和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一:

保证每一构件底模表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无凹凸不平问题

理由:

对于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

不妥二:

浇筑完毕20小时后覆盖并浇水养护

理由: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前(通常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8—12h内)开始进行养护。

不妥三:

从养护室取出一组送检试压后强度判断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

理由:

应该用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后强度判断拆除底模与架体支撑。

3.事件三中混凝土表面质量缺陷可能的产生原因有:

(1)模板表面不光滑、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或放置间距、位置等不当。

(4)局部配筋、铁件过密,阻碍混凝土下料或无法正常振捣。

(5)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好。

(6)混凝土浇筑方法不当、不分层或分层过厚,布料顺序不合理等。

(7)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规定要求,且未采取措施,导致混凝土离析。

(8)漏振或振捣不实。

(9)混凝土拆模过早。

4.监理要求妥当。

理由: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第10.1.6条规定:

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定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结构实体检测。

5.结构实体检测应包括如下内容:

混凝土强度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

主要检验:

涉及结构安全的柱、梁等重要部位。

【案例3】

某工业建筑,建筑面积39000m²。

群体工程,其中l号、2号主厂房分别为lOOOOm²,单层钢结构;3号为科研楼,建筑面积9000㎡,地上8层,地下2层,裙房3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梁跨度8.1m、,外疏散楼梯宽度1.5m,外形复杂且异形现浇混凝土构件较多,裙房三层顶板为为粘结预应力楼板;4号为办公楼,建筑面积lOOOO㎡,地上6层,混合结构,水泥砂浆,烧结普通砖常温砌筑。

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

工期432日历天。

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事件一:

项目部编制了《3号科研楼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其中规定:

主梁起拱高度2.5cm;主梁及外疏散楼梯平台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即可拆模;模板的拆除顺序按先拆先支,后拆后支、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顺序进行。

事件二:

项目部编制了《钢筋工程加工施工方案》。

其中规定“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十保护层厚度十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段长度十弯曲调整值十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凋整值

上述钢筋如需要搭接,还要增加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