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45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docx

思维方法学练习题答案分析

一、思维概说练习题

1、思想是什么?

“思想是什么”是一个实然命题,是一种非伦理的科学的定义。

其结果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

思想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其内容,是在一个前提下,运用构思的程序或支持的方式得出结论的过程;思想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工具。

2、思想应该是什么?

“思想应该是什么”是一个应然命题,是伦理上的定义,其结果具有主观性。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应然”的思想具有多样性。

思想应该成为正确的“正确思想”,客观的、经过检证或验证的、对知识负责的思想才是真正正确的“正确思想”。

3、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思想的目的在于认知世界,追求真理。

思想引导人们了解世界、社会、人生,以及以此作出有关行为方向的决定,从而谋求实际问题的解决。

思想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能源。

4、思想已经成为什么?

思想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世界的途径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

思想若被某些集团利用,则是一种规范化的意识形态,成为统治的工具。

5、思想是动态还是静态?

思想是动态的,因为思想本身便是一个过程。

其主要表现在人作为思想主体进行思维活动的动态过程上。

6、思想内容是动态还是静态?

思想内容是静态的。

思想的内容是指思想活动针对的对象,是一种想法、观念、意识,因此思想内容是静态的。

7、科学地思想的前提是什么?

自由是科学地思想的必要先决条件。

科学地思想要有正确的思路,即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

思想过程要冲破宗教、文化、教育、传统、政治的羁绊,以经验和逻辑为本。

科学地思想要做到不故意求同;不故意求异;不存心非古;不存心尊古;不存心薄今;不存心厚今;不以言为己出而重之;不以言为异己出而轻之,达到科学的致知模态。

三、思维的非形式谬误练习题

1、广告词: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该命题犯了歪理伎俩的非形式谬误。

这里的“礼”有双重含义,后一句中的“礼”是特指脑白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礼”。

在一个论证中,不讲理地使用双重意义的词语,或该语词的意义原是没有理由可怀疑的,而使用该语词超过了他原有意义,就是歪理伎俩。

广告词便是利用了这一逻辑错误从而实现其商业伎俩。

2、你上次戒烟时什么时候?

该命题犯了先定结论的非形式谬误。

问题中包含了“你是否吸烟?

”、“你是否曾戒烟?

”等多个未解决的问题,在未知对方是否吸烟的情况下问其戒烟的时间,很显然是先断定了对方吸烟,将有待证明的结论在前提中先予以了假定,这是犯了先定结论的谬误。

3、这个命题没有错,主席都说了。

该命题犯了诉诸势力、诉诸权威的非形式谬误。

讨论一个命题的对错必须以经验和逻辑的真假对错为判断依据,主席虽掌握着权力并且或许在某些方面有高明之处,但盲目地受政治、势力影响或者滥引不相干的权威之言作为论点的支持,就会导致诉诸势力、诉诸权威的谬误。

4、这里有水库,雨水当然多了。

该命题犯了轻断因果的非形式谬误。

有水库并不一定就表示雨水多,这里将两个并不一定有必然联系的事物仅通过某种表象而轻率的联系在一起,轻易地断定因果关系,造成谬误。

5、不稳定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该命题犯了过分简化的非形式谬误。

国家衰败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不稳定”只是其中之一,用“不稳定”来解释国家衰败的原因未免太过简单了。

一个命题、结论或论证的陈述词对于其论点而言,太简单了或者过分简化,使得命题产生了误导的推论或解释。

就犯了过分简化的谬误。

该命题还犯了轻断因果的非形式谬误。

国家衰败才导致社会不稳定,不稳定是国家衰败的一种表现,虽然不稳定因素反过来又会加剧国家衰败,但这仅是一种表象,“国家衰败”才是“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6、每个人都这么说了还会有错吗?

该命题犯了诉诸群众的非形式谬误。

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武断地采用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不可靠,因为不用确保多数人意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每个人都认可的观点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这是不以经验和逻辑的真假和对错为依据,而诉诸多数人的论断,就犯了诉诸群众的谬误。

7、中国如果没有受到外强侵略和围堵,现在肯定更强大。

该命题犯了片面之词的非形式谬误。

不受列强侵略固然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保障,但是不受列强侵略未必就一定能强大,命题没有从全局全面考虑,理由不充分。

只顾到一边的观点而没有全面审查就会导致片面之词的谬误。

该命题还犯了轻断因果的非形式谬误。

正因为中国过去不强大才会容易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围堵,被侵略是不强大的后果而非原因。

8、他这些年为公司服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功过相抵,你就算了吧。

该命题犯了诉诸怜悯的非形式谬误。

判断一个人的功过应该从实际存在的过错情况出发,不能诉诸感情而论,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

凡将经验上的真假、逻辑上的对错置之不问。

而以同情、怜悯为论断依据,就是犯了诉诸怜悯的错误。

9、非典的出现是因为广东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

该命题犯了过分简化的非形式谬误。

非典的出现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广东人吃野生动物固然是一个诱因,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非典的爆发。

一个命题、结论或论证的陈述词对于其论点而言,太简单了或者过分简化,使得命题产生了误导的推论或解释,就犯了过分简化的谬误。

10、如果我们不同意这个看法,可能以后有麻烦。

该命题犯了诉诸势力的非形式谬误。

因为怕以后有麻烦而被迫同意一种自己不认同的观点是对势力因素的妥协,脱离了探寻真理的真理轨道,是错误的。

讨论一个问题必须将其诉诸逻辑的推论或经验的证据,如果因为某些势力或力量的干扰而终止讨论就犯了诉诸势力的谬误。

四、非形式谬误二练习题

1、台湾当局:

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我们无理由支持。

该命题犯了非形式谬误中的对立的谬误。

台湾当局采取对立者的相反立场而断定不能支持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没有从经验或逻辑的真假对错论证问题,因而犯了对立的谬误。

2、世界是多彩的,支持传统逻辑对事物非真即假的排中律等于是非黑即白的思考。

该命题犯了歪理伎俩的非形式谬误。

是一种将正反对句误认为相矛盾的错误,混同了排中律和非黑即白谬误的原有意义,从而混淆了考虑问题的思路。

3、“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中的“维”和“止”是暗指“雍正皇帝无头”。

该命题犯了断章取义的非形式谬误。

“维民所止”中的“维”和“止”在句子中有其特定的含义,而将这两个字从句子中孤立出来解释,便会改变其在原文中的特定意义,甚至歪曲了原意,这是犯了断章取义的非形式谬误。

4、某国法庭:

“你放弃共产党的暴力斗争,我们就释放你”

该命题犯了混同问题的非形式谬误。

把“是否是共产党”、“是否进行了暴力斗争”等问题未加区分混为一谈,直接要求对方给出单一答案,所以犯了混同问题的谬误。

这种错误的讨论方法会诱导对方陷入某种预定结论的诡辩中,也叫“先定结论的谬论”。

5、儿子:

“为什么不让我抽烟,你自己不也抽吗?

该命题犯了相似非难的非形式谬误。

命题中儿子并不正面回应对方要求,而持的反对理由是对方也有类似的行为,以“你自己不也抽吗”的相似非难来回答,便犯了相似非难的非形式谬误。

6、某政治法庭:

受中文教育者多是共产党或其支持者,你是中文系毕业的,肯定是大共产党。

该命题犯了共因的非形式谬误。

“中文系毕业”和“是共产党”两者中任何一件皆非另一件的原因,虽然受中文教育者中有很多是共产党或其支持者,但是两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不能轻易断定两者的关系。

所以犯了共因的非形式谬误。

7、“你有什么权力质疑我们的记录,你们的警察不也违反人权吗?

该命题犯了相似非难的非形式谬误。

一方在论证中不针对对方的问题作正面表态,而持的反对理由是对方也有类似的行为,以“你们不也这样吗”的相似非难来回答对方,便犯了相似非难的谬误。

8、某国:

“我们是小国,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所以必须关闭中文大学。

该命题犯了文饰的非形式谬误。

某国在不便说出其关闭中文大学的真正目的的情况下,用“更好地利用资源”为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加以掩饰,而实际上这些理由是无法对辩题做出合理解释的。

所以犯了文饰的谬误。

五、语言引发的思维问题练习题

1.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该命题混淆了对象语言和后设语言,导致悖论。

如果该命题为真,即“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为一个真理,则和它所表达的意思“没有绝对的真理”相矛盾。

像这样将一句话的后设用法也包括于对象语言里,就会得出相反的意思,造成了悖论。

 

2.我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

该命题是一个集合悖论。

“原则”和“没有原则”是集合A与集合非A,两者相矛盾,即A与非A不能并存。

命题造成了集合悖论,可以用罗素的类型论消解。

 

3.“ 所有的中国人都讲骗话!

”一个中国人说。

该语句混淆了对象语言和后设语言,导致语义悖论。

如果该语句为真,即“一个中国人说”的这句话是真的,恰与这个中国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所有的中国人都讲骗话”矛盾,这个中国人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推翻了。

因为没有分清对象语言和后设语言这两种语言层次,便会出现悖论,可用语言层次论消解。

 

4.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该语句是一个集合悖论。

“没有选择”和“是一种选择”可以看作是集合A与集合非A,两者相矛盾,即A与非A不能并存。

命题混淆了某类集合及非某类集合就造成了集合悖论,可以用罗素的类型论消解。

 

5.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该语句有“着色”问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分割的领土,语句中却强调“不可分割”,实际上是加入了说话者反对“台湾独立”的情感色彩。

使描述语句在发挥认知作用时不再中性,并使读者受到情感上的影响。

这种在语句中加入规范性的价值取向的做法就造成了“着色”,理性的描述不应具有这种多余的语句。

 

6.孔子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应该这样解: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该语句有语法和语用上的歧义。

通过标点和断句使孔子的话产生了另一种与原话完全不同的意思。

这是一种语言上的歧义。

 

7.有妻不能光棍。

语句必须有所陈述,并有认知意义,这样才是“有内容”。

“有妻”是有内容的,但“不能光棍”是有妻的重言,无所述说,因此是“无内容”,它只在说明“白的就是白的”,于内容无所添加。

 

8.“我叫周星驰,周星驰的周,周星驰的星,周星驰的驰。

”周星驰说。

“我叫周星驰”是有内容的,但后面的说法却是重言,因此是无内容,它只是在说明“白的就是白的”,于内容无所添加,也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

 

9.“亦虚亦实”、“不生不灭”

该命题因为暗晦而显得“无意义”。

语句它并没有陈述或传达什么,而只是一连串空洞的说辞,我们称之为“无意义”。

该命题中的“虚”、“实”、“生”、“灭”,是互为对立面,不可并存,因此这样的表述并没有真正指陈或传达什么内容,只是一串空洞的说辞,因此是“无意义”的。

六、界说定义问题练习题

1.群众就是力量。

语句是一个诱导定义。

如果在一个定义中,不以说明或报告被界定词语的认知意义为目的,却企图借着重界定项中引入带有情绪意义的字词,以使得接受这一定义的人激发某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企图使某种情绪意义从它的界定项转移到被界定项去掉定义便是“诱导定义”。

命题中“力量”并不是“群众”的说明或报告,而是借着被界定词语所具有的认知意义和某种特殊的情绪意义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诱发接受者对这一词语的某种信念与态度,让人相信“群众”就是“力量”。

 

2.名利不就是两个字而已。

“名利”在这个语句中并没有体现它原有的意义。

当一个词汇的使用并不是去命名事物或指称对象或陈述事物,则它的出现只是被“提及”。

在本例中,“名利”是无内容也是无意义的。

 

3.黑色的小白兔还是小白兔。

 命题犯了混义的错误。

一个字或词组同一论证中被用做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义,这个字或词便是被混义的使用。

在本例中,被混义使用的字/词是“白兔”,它既是兔子的通称也是白色兔子的指称,所以就出现了“黑色的小白兔”这样的错误。

 

4.中国人有自由吗?

 这是一个有定义争论的命题。

“自由”这个词语在这里没有界定清楚,它可以是道家意义上的,也可以说政治学意义上的,更可以是伦理学上的意义。

由此引发了字词内涵和外延的争论。

 

5.对的错不了,错的对不了。

这两个语句构成了一个循环定义。

当一个定义的被界定项出现界定项的内容时,则这一定义就构成了循环定义。

也就是在界定某一词语时,使用了被界定的词语本身或包含被界定的词语在内的语词。

在本例中,“对的”、“错的”、“对不了”和“错不了”都形成相互界定的循环现象。

 

6.卫星就是环绕行星公转的物体。

 这是一个精确的定义。

精确定义是为了确定一个词语的界限或界限边缘的定义,也就是确定这样词语中何种情况下可以被应用,而对该词语的日常用法加以厘清和规定,以消除被界定的词语原有的含混。

在本例中,“环绕行星公转的物体”中的“环绕”、“行星”、“公转”、“物体”都用得很精确,构成一个没有模糊边缘的定义。

 

7.酒乃穿肠毒药也。

这是一个诱导定义。

如果在一个定义中,不以说明或报告被界定词语的认知意义为目的,却企图借着重界定项中引入带有情绪意义的字词,以使得接受这一定义的人激发某种强烈的情绪反应,这种企图使某种情绪意义从它的界定项转移到被界定项去的定义便是“诱导定义”。

在本例中,“穿肠毒药”便含有让人相信“喝不得”的情绪诱导。

 

8.礼者,理也。

语句是一个不完全定义的界说。

如果界定项只能说明被界定项的部分意义,这个定义便是不完全定义。

“理”并不是“礼”的完全定义,因为“礼”中固然有“理”,但“礼”却还有“理”以外的其它含义。

 

9.笛卡尔论证道:

我清楚而明白地理解上帝存在,而且,我清楚而明白地理解的东西为真,因此,上帝是存在的。

这个论证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我清楚而明白地”是被界定项的内容,却被用来当成界定项的部分内容。

当一个定义的被界定项中出现界定项的内容时,则这一定义就构成了循环定义。

也就是在界定某一词语时,使用了被界定的词语本身或包含被界定的词语在内的语词。

 

10。

5是2和3之和,而2是偶数,3是奇数,故5既是偶数,又是奇数。

命题犯了混义的错误。

一个字或词组同一论证中被用做两种不同的意义,这个字或词便是在被混义地使用。

在本例中,5便是这个被混用的数字。

这也是一个合称的谬误。

七、思考与研讨:

形式谬误 练习题

1.如果天下雨,则地湿,天不下雨,所以地不湿。

该命题推论犯了否定前件的形式谬误。

“天如果下雨,则地湿”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天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即“天下雨”必然能推出“地湿”,但是“天不下雨”则不一定“地不湿”,“地湿”也有可能由其他条件引起。

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不能因之二否定其后件。

该命题未遵循充分条件假言推论的规则,便犯了否定前件的形式谬误。

 

2.如果天下雨,则地湿,地湿,所以天下雨。

该推论犯了肯定后件的形式谬误。

“如果天下雨,则地湿”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天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即“天下雨”必然能推出“地湿”,但“地湿”则不一定能推出“天下雨”,因为“地湿”也有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

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不能因之而肯定其前件。

该命题未遵循充分条件假言推论的规则,便犯了肯定后件的形式谬误。

 

3.人民守法就不受惩罚,不受惩罚等于奖励,所以人们守法等于接受奖励。

该推论犯了非法的等同代替的形式谬误。

“不受惩罚”与“奖励”没有直接的等同关系,通过晦涩、间接的脉络直接推出“人民守法”就是“接受奖励”是犯了等同代替的形式谬误。

 

4.好学生都是用功的,有些好学生很懒惰,所以有些懒惰者是好学生。

该推论犯了形式谬误中的四词谬误。

出现了“好学生”、“用功”、“懒惰”、“懒惰者”四个词,一个三段论中只有大词、中词和小词,若有第四个词出现,则必定违法了规律。

 

5.有钱人都是奸人,有些有钱人不是聪明人,所以有些有钱人是奸人。

该推论犯了非法否定的形式谬误。

小前提“有些有钱人不是聪明人”是特称否定命题,根据三段论规则,两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结论必须也为否定命题,而该三段论中结论“有些聪明人是奸人”却为肯定命题。

以否定命题做前提,但不以否定命题做结论就犯了非法的否定的形式谬误。

 

6.每个司机有时会触犯交通规则,所以有时每个司机会触犯交通规则。

该推论犯了述词逻辑的形式谬误,属非法的量词转换。

前提中的“有时”是对以个体存在的司机触犯交通规则的修饰,而不是对所有司机的修饰,该推论从全称存在命题推论出了存在全称命题,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是非法的量词转换。

 

7.如果他是优秀球员,那么我也是,所以,如果我是优秀球员,那么他也是。

该推论犯了条件句对换的形式谬误。

“他是优秀球员”是“我是优秀球员”的充分条件,即“他是优秀球员”必然能推出“我也是优秀球员”,但“我是优秀球员”则不一定能推出“他也是优秀球员”,两条件不能对换。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可由不同条件得出,肯定后件不能因之而肯定前件。

该命题未遵循充分条件假言推论的规则,便犯了条件句对换的形式谬误。

八、思维悖论及其消解

1.没有反应就是一种反应。

这是一个集合悖论。

该语句中“一种反应”即使指“有反应”,“有反应”与“没有反应”是两个不同的集合,在一个命题中混合料一类集合及非这类集合便造成了集合悖论。

可以运用罗素的类型论消解。

 

2.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一个语义悖论。

命题中“道”字典自我指涉造成了悖论,语句中的“道”字被用做多个层次产生了“道不可道之道”这样一个矛盾的含义,语义悖论可用语言层次论消解。

 

3.如果你说假话,上帝会讨厌你;如果你说真话,大家会讨厌你,所以无论你说假话还是真话,都会被讨厌。

该语句使人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局面,即说真话会被大家讨厌,说假话会被上帝讨厌。

所以说是一种两难的悖论。

 

4.“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不是一个两难命题?

这是一个虚假的两难命题。

两难是一种悖论,其析取前提必须是假,而该命题中“得鱼”和“得熊掌”都可同时为真,并不存在左右为难的局面,因此两难命题不成立,是虚假的两难命题。

 

5.人是命定的,包括说出这句话,都是命定的。

这是一个语义悖论,它混淆了对象语言和后设语言,造成了不同语言层次的语句混淆。

“人是命定的,包括说出这句话”中,“说出这句话”是一个对象用法,但它同时又是后设用法,表示说出这句话也是命定的情形。

这种将一句话的后设用法包含在对象语言里,就造成了语言悖论。

语义悖论可以用语言层次论消解。

 

6.如果时间有开始,则开始之前,是什么时间?

芝诺悖论。

时间是一个无限连续的整体,没有开始也没有现在,该命题否定了时间的连续性,割裂了时间,造成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的目的在于否定时间可划分论。

 

7.如果时间没有开始,则无限的时间如何可以分割成为现在?

芝诺悖论。

时间是一个无限的集合,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时间没有开始,也没有开始的之前和之后。

该命题否认了时间的整体性,割裂了时间,造成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的目的在于否定时间可划分论。

 

8.不战之战是最高明的战术。

这是一个集合悖论。

语句中包含了“不战”与“战”两个互相矛盾的集合,形成了悖论。

可以运用罗素的类型论加以消解。

九、思维运作练习题

1.努力读书就会考试及格。

该命题的逻辑形式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努力读书”是“考试及格”的充分条件,只要“努力读书”就能“考试及格”。

但是根据社会生活经验可知,仅仅是努力读书并不一定就能考试及格,也存在努力读书了但考试未及格的情况。

2.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这是一个公理,在任何时候两点之间都是直线最短,这是形式性的知识,具有必然性。

 

3.石斧是原始人的资本。

这是一个虚假的命题,石斧是工具而非资本。

原始人没有“资本”这一概念,“资本”是现代人的概念,不能穿越时空使用,因此该语句为假。

 

4.凡苹果都是红色的,桃子是红色的,所以桃子是苹果。

形式无效。

该推论犯了形式谬误中的中项不周延的谬误,三段论的中项“红色”在两前提中都不周延,所以该推论是无效的。

与此同时,命题者经验层面也不正确。

根据经验判断,该推论也是不成立的,并不是所有苹果都是红色的,桃子虽也有红色的,但桃子绝不是苹果。

 

5.水是灭火的什么条件?

水是灭火的充分条件。

水可灭火,但能够灭火的并不只有水,如沙子、二氧化碳也能灭火,水不是灭火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条件。

即有水就能灭火,但没有水未必不能灭火。

 

6.纸是书写的什么条件?

纸是书写的充分条件。

有纸就能书写,但可用于书写的不只是纸,如帛、竹片也能用于书写。

所以纸不是书写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条件。

 

7.只要不矛盾,就是可能的,那么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中一次体育彩票,也是可能的。

该命题具有或然性,隐含着模糊条件,即“每一个人一生中都会中一次体育彩票”可能性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应考虑到开彩票的次数和数量。

满足条件后命题中的可能才会实现,否则其概然性为零。

 

8.上帝可能画出一个“圆的三角形”来。

原则上不可能,因为圆的三角形本身违反矛盾律,并且“上帝”和“圆三角形”都是空词。

技术上不可能,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圆的三角形”,“圆形”和“三角形”不能共存于同一个图形中。

 

9.福尔摩斯见沙发上的尸体旁有一帽子,说:

“死者不是住在这个房子里的人,因为死者身材瘦小,而沙发的尺寸太大,杀人凶手可能是一个聪明的人,因为帽子的尺寸很大,可见戴帽子的人头很大,而大头的人很聪明”。

由“帽子的尺寸很大”推出“戴帽子的人头很大”,这个推理是正确的;但由“大头的人聪明”推出“杀人凶手是个聪明人”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头”、“聪明”、“杀人凶手”三者间并无蕴含关系。

 

10.法官:

“凶手显然是实施谋杀后自杀,因为杀人凶器上有凶手的指纹。

” 

该推理是或然性推理。

因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蕴含关系,杀人凶器上有凶手指纹并不一定能确定凶手是实施谋杀后自杀,即前提真而结论未必真。

另外,推理也与经验不符,不正确。

十、思维知识问题

1.人死了鬼魂往哪里去了?

首先,该命题犯了非形式谬误中的先定结论谬误。

语句中对“人死了有鬼魂”这一有待证明的结论先予以了假定,在假定基础上提出“鬼魂去了哪里”的问题是无意义的。

其次,该命题无解。

“鬼魂”是一个经验空词,不具有科学真理性,其意涵没有对应的客观事物,人们无法确定人死后是否有鬼魂,而问题却作了个不当的假定,即鬼魂是存在的,进而在这基础上提问:

鬼魂去了哪里?

这种“问错了”的问题,只能消解。

再次,这是一个内在真理的问题,无法用外在真理的思维方法探讨,因为内在真理是超越我们的认知体系之外,只能是“不可知”。

 

2.当今的中国人是唯物主义者。

这是经验证明中的检证。

首先,中国人是唯物主义者这一结论是通过经验得出的,而不是通过理性程序的论证,因此是个经验证明。

其次,“当今的中国人”是一个全称概念,命题所针对的对象是全称事项,认为“当今的中国人是唯物主义者”是没有经过精确证明的,只是在没有充分的经验判决事情的真假时对该事项的暂时确定。

 

3.我绝对相信鬼神的存在。

这是一个内在真理。

因为“鬼神”是宗教上的概念,有意涵却无指谓,只是一种信仰和精神上的寄托。

“鬼神”不能量化,也无从判断真假。

鬼神“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概念只能靠主体的“修炼”或“涵养”来展示其内涵,而无法通过客观的观察和量化的方式测出,因此是一个内在真理。

 

4.你的名字是否比他准确?

该问题无解,因为问题冒犯了知识系统。

“名字”和“准确”分别属于两个不相干的系统。

“名字”不能用“准确”一词来修饰和衡量。

 

5.金华的人口有60万。

首先,这是一个经验知识,也是一个综合语句。

涉及了世界的内容,金华的人口数目是可以通过归纳法证明的,它对世界有所说。

并且具有偶然性,因为观察的局限会使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所以“金华人口有60万”不是一个确数。

 

6。

“上帝的胡子是白的还是黑的”?

首先,该命题犯了非形式谬误中的先定结论谬误。

该问题本身包括多个未解答的不同问题:

“是否存在上帝?

”“上帝是否有胡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