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42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题1.5分,共60分。

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答案】1.B2.C

【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反映了干湿度地区的划分,其多年平均降水量的范围不同,这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故选B。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条件和方向。

故选D。

【考点定位】区域特征

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它在我国被称为澜沧江。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如果我国在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 ②增大年径流量 ③增大河流枯水期流量 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湄公河的水质受沿河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该河的水污染,沿河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②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 

③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④减小汽车流量,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为了加强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保护植被,保持水土 ②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 ③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 ④大量修建梯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3.D4.B5.A

【解析】考查河流梯级开发。

3.我国澜沧江段进行梯级开发,对中下游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①正确;增大河流枯水期流量,③正确;不能增大年径流量,②错误;可以提高枯水期地下水水位,④错误。

所以D①③正确。

4.减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沿河国家和地区要从减少污染源入手:

工业可以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①正确;农业可以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③正确;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对减轻河水污染作用不明显,②错误;减小汽车流量,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措施,④错误。

所以B①③正确。

5.属于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保护植被,保持水土,①正确;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②正确;对流域的水资源要全流域综合利用,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所以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与大量修建梯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都不符合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③④错误。

选项A①②正确。

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城市地域结构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应用的项目最好是()

A.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布局B.预测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C.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D.估算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

7.对1995年与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B.城市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

C.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D.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

【答案】6.A7.C

【解析】考查GIS运用叠加不同图层分析不同要素相互关系的工作原理。

6.城市地域结构图层能反映各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城市人口分布图层能反映人口的分布,需要用到功能区与人口分布信息的项目是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布局,A正确;预测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估算城市工农业生产总值与功能区与人口分布信息关系不大,BCD错误。

7.对1995年与2004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最直观的变化是城市土地利用方面的改变,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最密切的是各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即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C正确。

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城市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化、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都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不大,ABD错误。

8.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关爱老人成为社会大课题。

下面是利用“数字地球”原理开发的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

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

A.GPS和RSB.RS和GISC.GPS和GISD.PS和GIS

【答案】C

【解析】考查“3S技术”间的区别。

RS和GPS都是获取信息的手段,RS相当于人的视力延伸,获取面状信息;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确定固定点的三维坐标)和导航(获取运动的点导航仪的信息),它是借助卫星来获取点(固定或运动)的信息;GIS主要用来处理空间信息,要通过计算分析才能得出结果。

上图反映寻找老人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获取老人所在地点的位置,用到GPS;服务商提供寻找老人的风向与最佳路径,需要提供计算分析才能得出最佳路径,用到了GIS,所以采用的技术是GPS和GIS,选项C项正确。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什么关系

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10.有关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枯枝落叶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

B.植物生长的速度很慢

C.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复

D.地上植被成为雨林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答案】9.A10.D

【解析】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

9.雨林蒸腾给大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A正确。

由图可知,当地降水50%来雨林,50%来自海洋,雨林增加了当地的降水,增大了水循环,BCD错误。

10.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可见,雨林在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下,土壤很贫瘠,A错误;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植物生长的速度很快,B错误;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地表植物很难恢复,C错误,D正确。

眼下,一轮煤炭开发的热潮正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

近年来,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的40多个重大投资项目相继奠基开工,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山西和新疆在发展煤炭工业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距市场距离远B.水资源短缺C.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D.交通便利

12.下列措施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D.缓解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答案】11.B12.A

【解析】试题分析:

11.山西省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上,受夏季风影响程度较小,降水少;新疆深居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

因此水资源短缺是两省煤炭工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能源资源的开发。

能源消费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它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强度越低,能源效率越高。

读1965~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变化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有关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正确的是(  )

A.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增长趋势B.随GDP的增加呈增长趋势

C.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的特点D.早期快速增长,自1978后年下降,但2001年后略有回升

14.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有(  )

①经济结构 ②科技水平 ③生产规模 ④能源结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5.根据上右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  )

A.发展节水农业、石油农业和精确农业B.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

C.提高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比例D.降低GDP增长速度

【答案】13.D14.C15.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13.由图示可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变化早期快速增长,1978年后下降,2001年至2005年又略有回升,D正确。

14.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反映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与生产规模的大小没有关系。

排除③,选项C正确。

15.根据上右图判断,我国目前建立能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的关键是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即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我国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能耗比例最高,可以将高耗能的工业部门作为节能重点,B正确。

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

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城市。

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②交通条件优越

③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7.“突破阜新”战略采取了如下部分措施,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的是()

A.加快推进煤化工,特别是煤制天然气和煤制油项目

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C.省直部门帮扶阜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D.积极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

18.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答案】16.A17.C18.D

【解析】考查传统工业区的问题与改造措施。

16.因煤而兴,附近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少,加之矿区复垦,废弃土地的再利用,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工业较发达,非农业人口较多,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A正确。

17.鲁尔区改造传统产业措施,发展新兴产业,调整产业布局,拓展交通网等措施,A、B、D三项均符合鲁尔区。

在我国省直部门帮扶,政府直接帮助城市转型,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所以与鲁尔区治理思路不一致的选C。

18.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由于寻找了新的经济增长点,GDP不一定会下降,A错误;第一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B错误;人口部分迁出,迁出人口量取决于其转型是否成功,C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以促使经济复兴。

D正确。

美国田纳西河的开发模式是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每年8月1日,田纳西河流域水库开始放水,其目的是(  )。

A.为水库下游生产、生活供水B.稳定下游水位,以利水运

C.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D.时值雨季,因水库库容太小而放水

20.田纳西河流域成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河流开发有极好的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C.许多重要河流开发应采用田纳西河开发模式

D.借鉴田纳西河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流域开发

【答案】19.C20.C

【解析】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

19.田纳西河流域秋冬季节多雨,所以每年8月1日,田纳西河流域水库开始放水是为了给雨季蓄洪而腾出库容,C正确。

20.田纳西河流域成功开发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模式。

不正确的是选C。

下左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土地利用现状,下右图为该地未来土地利用趋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从图中信息分析,远期预测该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改变了灌溉条件,变旱地为水田B.发展农业科技,引进优良水稻品种

C.大气环流改变,降水明显增加D.平均气温有所提高,热量增加

22.图中反映出的变化,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引起地貌变化的内力作用增强,外力作用减弱

B.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C.地表径流可能变化,河流结冰期缩短或消失

D.生态一定得到改善,将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持续发展

【答案】21.D22.C

【解析】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1.对比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图,有以下几个变化:

1月0℃等温线分布纬度升高;该地主要农作物由小麦变为水稻;植被由落叶林变为常绿林。

这些变化都说明该地的热量条件在增加,所以D项正确。

22.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该地气温上升,图中河流1月气温高于0℃,河流的结冰期缩短或消失,C项正确。

地球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内力作用没有影响,A错误;该地随着热量条件的改善,只是农作物品种由小麦变为水稻,前后期都是种植业,整个农业结构没有得到调整,B错误;全球变暖,短期内某些地区生态会得到改善,但从长远来看,其改变是恶性的,不可持续的,D错误。

23.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与下表所示情况发生原因无关的是(  )

A.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

C.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

【答案】C

【解析】考查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表中各项反映了湖泊面积、数量减少现象,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即水华现象是一种水体污染,不会影响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变化。

所以无关的是选C。

24.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

这说明(  )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

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答案】B

【解析】禽流感是由于动物携带病毒,传染到人身上。

这说明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当地人和候鸟的不断接触导致禽流感的发生。

B正确。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P地与Q地相比,P地(  )

①年大风日数少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6.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25.A26.D

【解析】试题分析:

25.P地与Q地相比,P地因贺兰山阻挡西北风,年大风日数少,①对。

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多,②对。

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年降雪日数少,③错。

大风日数少,沙尘暴日数少,④错。

A对,B、C、D错。

26.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①对。

不能改变气候类型,②错。

可以削弱风力,③对。

不能改变植被类型,④错。

B对,A、C、D错。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及原因,草方格沙障的生态功能。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图中反映出(  )

A.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B.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8.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B.小流域综合治理

C.设置沙障固沙D.恢复天然植被

【答案】27.A28.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分析能力。

27.读图信息:

①横坐标表示风速;②竖坐标表示输沙率;③曲线表示植被覆盖度;④植被覆盖度10%~20%时的曲线较陡。

根据图示数据变化特点可知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与风速呈正相关,A正确,BD错误;根据信息④得出风速对输沙率影响较大,故C错误。

28.结合图可知:

同一风速条件下,植被覆盖度越高,输沙率越低,荒漠化程度越小。

故恢复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正确。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9.阶段I,该地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②黏重的土壤③低湿的土地④湿热的气候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

30.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答案】29.B30.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农业发展相关知识。

29.区域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总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

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水系、土壤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沿河分布了大片湿地,土质黏重,这些成为当时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D项①②③组合正确。

而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对种植业发展有利。

30.根据图例,将阶段Ⅱ与阶段Ⅲ仔细对比,阶段Ⅲ明显变化是在西北方向兴起了电子工业,D正确;且有绿化带将其与铁路分开。

传统工业数量和部门并未减少。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甲地区位指数大于40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32.乙地区的区位指数小于10,其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恶劣②水资源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环境脆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1.C3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位指数和区位的地理特征。

3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区位指数总体分布特征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区位指数高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等,B错误,C正确;丙地区区位指数低,原因是丙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交通不便,土壤呈酸性,生产力低下,D错误。

32.乙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

正确的是B项。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3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樵采D.过度养殖

3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33.A34.D

【解析】试题分析

33.从材料中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小。

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

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应选A。

34.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因此,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应选D。

考点:

区域农业的发展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5.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36.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35.D36.C

【解析】考查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和治理措施。

35.气候变暖是事实,导致我国各地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但不是各处都变干,所以不能说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A错误;我国南方回归线附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关系不大,B错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化的原因与长江中下游的毁林现象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

D正确。

36.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尤其是人为原因。

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产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所以应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退耕还草、合理放牧、保护植被,故C正确。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

37.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8.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37.D38.B

【解析】考查草原退化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治理措施。

37.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