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280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配套K12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1页。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按要求在答题卷(1-2页)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卷上务必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对考号、姓名、班级和科目。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XXXXXX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毛泽东曾经总结道:

“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

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

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3.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导演的创作手记B.历史学家的访谈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4.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B.辛亥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5.八七会议在《告全体党员书》中指出“在严重的环境下……我们要整顿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这里所指的“新的道路”是(  )

A.武装斗争B.寻找革命的同盟军

C.开展土地革命D.工农武装割据

6.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

“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

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

”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

A.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红军长征

7.在近代史上,蒋介石的形象十分复杂。

他被看作“具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应该是在(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对峙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8.如图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一幅宣传漫画。

这幅漫画反映了(  )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D.人民解放军发动三大战役

9.2010年2月11日,南京获得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

为迎接青奥会,某高级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

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10.俄国二月革命后,作为俄国的一名士兵,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再上前线打仗了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C.首都出现了两个机关并存的怪现象

D.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未有较大改善

11.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2.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庆祝十月革命胜利93周年和1941年红场阅兵69周年。

1917年俄国的工人和士兵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发动了武装起义。

材料中的工人和士兵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13.甲问:

“什么军舰最厉害?

”乙答:

“巡洋舰。

”甲吃了一惊,问:

“为什么?

”乙答:

“一艘巡洋舰放了声空炮,却改变了世界。

”这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放的空炮意味着(  )

A.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B.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推广

14.下列事件与右图人物无直接联系的是(  )

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5.“临时政府已被推翻。

国家政权已经转到彼得格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机关。

”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  )

A.“四月提纲”B.《土地法令》

C.《和平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16.“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7.下列历史现象按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③空想社会主义盛行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18.据《联合报》报道:

最近德国特利尔马克思博物馆天天爆满,德国本地游客不断增多,也有大量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

……经济不景气让马克思突然一夜之间又变身大明星。

这主要是由于马克思(  )

A.发表《共产党宣言》160多年B.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C.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剖析D.对俄国十月革命的精确预言

19.1848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颁布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21.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22.在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就过之路

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

23.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

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24.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

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最能体现的是

1891-1911年满清黄龙旗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国际地位的变化

B.思想文化的变迁

C.国家领土的变化

D.国家性质的变化

25.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特征,下列时代标志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

租界、水师、中山装、军阀

B、民国:

黄包车、旗袍、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

大字报、上山下乡、语录、买办

D、20世纪80年代:

万元户、电子商务、录音机、摇滚乐

26.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7.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地方曾经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是

A.上海、延安B.上海、广州C.广州、延安D.南京、西安

28.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9.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30.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长征》 ②《八月一日》③《战略决战》④《渡江战役》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3小题,共40分。

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

31.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

“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2)

(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4)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幅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

(4)

 

32、阅读下列材料:

(15)

材料一 

材料二 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

在采取措施保卫国家打击国外敌人的同时,政府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使民众有可能对建立何种形式的政府发表意见。

——临时政府宣言

材料三 人民委员会已经受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全俄代表大会的委托掌握政权,同时负责向所有交战国人民及其政府提议要在一切战线上立即停火,并且为了在民主基础上缔结和约立即举行谈判。

……外交人民委员已向彼得格勒的盟国所有全权代表发出相应的通知。

——人民委员会给最高总司令杜鹤宁的命令

(1917年11月2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与俄国哪一事件有关?

此后,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变化?

(5)

(2)材料一中的士兵是否高兴?

请依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5)

(3)材料三中的人民委员会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什么政策?

与材料二相比我们得到什么认识?

(5)

33.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15)

图二 巴黎公社成立  图三 攻打冬宫

请回答:

(1)如果对上述图片事件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一个研究课题。

(2)

(2)三幅图片在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意义分别是什么?

(3)

(3)三幅图片说明了当时的革命特点(道路)是什么?

(3)

(4)前几年,曾有人建议将列宁的遗体迁出位于莫斯科红场的陵墓,在公墓下葬。

这一建议引起朝野争议。

如果俄罗斯某报纸就此事让你发表看法,谈谈你的观点。

(7)

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1、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D

A

D

D

D

C

C

A

A

D

A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D

C

A

D

D

B

A

A

C

C

A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答案:

(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2)

(2)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

(3)背景:

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

没有。

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4)

32.

(1)事件:

二月革命。

变化:

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不高兴。

因为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坚持战争政策,没有从战争中退出。

(3)和平外交政策。

认识:

人民委员会决定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停战和平谈判,说明了人民委员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想尽快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的苦难。

33.

(1)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历程(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第一个战斗性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无产阶级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力夺权。

(4)反对迁出。

列宁是前苏联的缔造者,在国内外有巨大的影响,迁出不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

(回答同意迁出也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