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27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docx

前言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理论课教案(范例)

讲授内容

注解

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

事例1:

由于医生的笔误而开出了“西地兰0.5g加入5%葡萄糖静滴”的错误医嘱,护士未仔细考虑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医嘱,导致病人死亡。

一个合格的护士,应知道西地兰的常用单位是毫克而不是克,因此,护士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事例2:

李某,男,8岁,麻痹性肠梗阻,收入院后给予插胃管和输液治疗。

医嘱:

见尿后,氯化钾10ml注入管内。

护士见患儿有尿后,将10%氯化钾10ml由输液管注入,致患儿心搏骤停,死亡。

护士是否有法律责任?

第一节给药的基本知识

一、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药物疗效的产生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质和量,而且还受机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的作用规律,有助于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并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药物的因素

1.药物用量剂量与效应存在着规律的关系,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也随之增强。

但效应的增强是有限度的,达到最大效应后,剂量再增加不但效应不会再增加,而且可能导致药物毒性作用增加。

2.药物的剂型:

常用药物的剂型依据给药的不同途径可有:

(1)内服药:

包括片剂、丸剂、散剂、胶囊、溶液、合剂等。

(2)注射药:

包括水溶液、混悬液、油剂、结晶等。

(3)外用药:

包括软膏、搓剂、碘剂、洗剂、滴剂、栓剂等。

(4)新型制剂:

如粘贴敷片、胰岛素泵等。

不同剂型的药物吸收量与速度不同,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

以注射剂为例,水溶液比混悬液、油剂吸收较快,因而作用发生较快。

3.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量和速度,吸收速度由快到慢比较,顺序为:

静脉吸入肌内皮下直肠粘膜口服皮肤,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作用最快。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给药途径还会产生药物效应质的不同,如口服硫酸镁产生导泻、利胆作用,而注射给药则产生镇静和降血压作用。

4.给药时间如抗生素类药物给药的次数与时间间隔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应以维持药物在血中的有效浓度为最佳选择。

5.联合用药其目的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有时可使彼此的剂量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不良反应。

此外,也可利用其拮抗作用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二)机体的因素

1.生理方面

(1)年龄与体重通常所说的药物“常用量”是针对14~60岁的成人而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所列老幼剂量折算表,对14岁以下的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人用药剂量,以成人剂量为参考,酌情减量。

这不仅是因为体重多少而引起的药物剂量不同,还因机体的功能和成长发育状况不同有关。

小儿肝肾等器官功能等发育尚不健全,而组织血流量充足,新陈代谢旺盛,故对药物的敏感性较成人高。

而老年人则因肝肾等器官功能的衰退,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减慢,因而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所以儿童和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均应酌减。

(2)性别男女性别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一般无明显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子宫对泻药、子宫收缩药及刺激性较强的物较敏感,容易造成月经过多、早产或流产。

此外某些药物可能引致畸胎,某些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经乳腺排泌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中毒,故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应用药物要谨慎。

2.病理状态如肝肾功能受损,药物代谢、排泄慢,易致药物中毒。

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药物的效应,其中以患者的情绪、对药物的信赖程度,医护人员的语言、暗示作用等最为重要。

4.个体差异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仍有不同。

(三)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饮食与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表现为饮食改变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影响饮食的营养价值等。

药物与饮食也存在配伍禁忌。

1.促进药物吸收和增加疗效如酸性食物可增加铁剂的溶解度,促进铁的吸收;粗纤维食物可促进肠蠕动增进驱虫剂的疗效。

2.干扰药物吸收和降低疗效如补钙时不宜同吃菠菜,因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

3.改变尿液pH值从而影响疗效动物脂肪在体内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豆制品和蔬菜在体内代谢产生碳酸氢钠,它们排出时影响尿液pH值,从而影响药效。

如氨卞青霉素、呋喃旦啶在酸性尿液中杀菌力强,因此用它们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宜多食荤菜,使尿偏酸,增强抗菌作用,而应用氨基甙类、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时,宜多食素食,以碱化尿液,增强疗效。

二、给药中护士的角色与职责

给药中护士的角色:

护士既是药疗方案的直接执行者,又是患者安全用药的监护者。

护士给药是遵医嘱给药,但护士对医嘱有疑问时,应及时向医生提出,不可盲目执行,亦不可自行更改医嘱。

给药时必须全神贯注,不允许有丝毫疏忽。

如造成药疗差错,酿成了患者不可挽回的健康和经济损失,如致残或致死,应视为失职,要负法律责任。

因此,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护士履行给药职责的前提。

给药中护士的主要职责:

(一)严格遵守安全给药原则给药原则是一切用药的总则,给药中必须严格遵守。

1.根据医嘱给药给药中护士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务求将准确的药物,按准确的剂量,用准确的方法,在准确的时间,给予准确的患者。

为达到上述五个准确,需切实做到“三查七对”。

(1)“三查”即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进行查对(查七对内容)。

(2)“七对”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

此外,还应检查药物的质量,如发现药物变色、沉淀,无菌密封药瓶有裂隙或瓶盖松动,以及药物已过有效期等情况,提示药物有变质可能,为安全起见,应放弃使用。

使用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时,用药前须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必要时做过敏实验,结果阴性才可使用。

同时,还需准备好急救药品和用物,以防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

临床试验用药时,应对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有所了解,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后方可应用。

用药过程中须密切观察药效及副反应,做好有关记录。

(二)熟练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与技术

给药方法有多种,如口服、注射、局部给药、雾化给药等。

不同的给药方法各有其操作规范要求。

如臀大肌肌注必须将药液注入恰当的部位,进针达到一定的深度,方可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使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又如在抢救患者时,护理人员运用准确而熟练的静脉注射技术,使药物迅速进入患者体内生效,对抢救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给药技术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胜任药疗工作的一个必备条件。

(三)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临床用药效果正是药物作用两重性的综合体现。

训练有素的护士应能熟练地运用有关药物的药理知识,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促进疗效及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1.促进疗效的措施促进药物疗效的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

(1)帮助患者树立对药物治疗的信息,说服其积极配合治疗。

(2)根据药物作用的特性,采用适当的非药物措施以加强疗效。

如红霉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力增强,故与碱性食物如面条、苏打饼干等同服以加强疗效。

(3)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不同的药物各自有合适的用药时间,与人体生物节律有关的药物应按其节律给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从原来的每日分次用药改为每日早上8时一次给药,明显地提高了疗效并减轻了不良反应。

抗生素类药物,按其半衰期给药,对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和发挥最大药效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前,如果能掌握所用药物的下列知识,就有可能少发生或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1)可能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2)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

(3)不良反应的早期表现;

(4)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5)药物的禁忌症。

对于一般的药物副作用,可采用对症处理减轻症状。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停止用药,并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四)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有关用药知识的需求增加。

为满足患者的需求,护士有责任向患者交代清楚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以及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教会患者自己评价治疗效果,懂得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处置方法。

如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应知道胰岛素过量引起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如出汗和心率增加等,懂得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时,马上进食含葡萄糖食物,避免血糖继续下降导致昏迷死亡。

另一方面,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赖程度与情绪反应,有无药物依赖、滥用或不遵医嘱等行为,根据患者具体的心理、行为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和行为指导。

(五)参与药物管理

1.药物的领取通常病区设一小药柜,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药及抢救药等,以备夜间或日间临时急用,由专人负责,根据耗量填写领药本,经护士长签字后到药房领取补充。

凡属贵重药、剧毒药、麻醉药品(吗啡、度冷丁等),要凭医生处方领取。

药物的领取方法各医院的规定不一,一般如下:

(1)医院设置中心住院药房,病区护士于每天上午查房后,将药盘、药卡一起送到中心药房,由中心药房护士负责摆药(1天用药量)、查对。

病区护士取回后,在发药前再核对一次,然后分发给患者。

(2)病人的药物,凭医生的处方领取,按时给病人用药。

2.药物的保管

(1)保持药柜整洁。

(2)药品要有清晰的标签并分类放置。

(3)麻醉药品、剧毒药品应加锁保管,并实行严格的交班制度。

(4)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采取相应的保管方法。

1)受热易破坏的生物、生化制品,如疫苗、胎盘球蛋白等,要置于2—10℃冷藏保存。

2)遇光易变质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氨基酸、抗坏血酸等,应装入有色瓶内,针剂应放在避光纸盒内保存。

3)易挥发、潮解或风化的药物,如乙醇、碘酊、干草片等,应置于密封瓶内保存。

4)易燃、易爆的药物,如乙醚、无水乙醇等,须密闭瓶盖置于阴凉处,并远离火源保存。

(5)对使用有期限的药物,如各种抗生素、胰岛素等,应视有效期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免因药物过期造成浪费。

(6)各类中药应放在阴凉干燥处,芳香性药物应置于密盖的器皿中保存。

三、给药的护理程序

给药中护士不是简单地执行医嘱,应按护理程序给药。

(一)评估评估贯穿于给药的全过程

基于对以下资料收集和分析:

1.基本生理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听力、视力、意识程度、自理能力以及皮肤循环等情况。

如为女性患者,还应注意是否处于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

2.目前病理状况包括医疗诊断、病情、尤其注意有无肝肾功能不良等情况。

3.用药的历史包括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有关的习惯(饮食习惯、是否嗜烟酒、经常饮用咖啡或茶等),以及目前患者健康状况与药物的关系与用药计划。

4.目前医嘱用药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特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状态、求医行为、沟通能力、对治疗的态度,对给药计划的认识程度、来自亲属的支持以及社会经济情况等。

这些因素可决定患者能否按时准确服药。

(二)列出护理诊断(找出护理问题)

通过对收集的主、客观资料的综合分析与评估,找出在药疗方面的护理问题。

这将有助于护士制定适合个体的给药计划。

给药中常见的护理诊断有:

执行治疗方案无效(个人);不合作(特定的);知识缺乏(特定的);焦虑;组织完整性受损;感知改变(特定的)是视、听、运动、味、触、嗅;皮肤完整性受损等。

值的注意的是,给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属于医护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护士在拟出护理诊断的同时,要明确列出医护合作性问题。

(三)计划给药计划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确定护理目标根据护理诊断和合作性问题确定护理目标,即用药预期达到的最佳结果,以此作为评价护理效果的标准。

2.制定护理措施

(1)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根据病情、药物的作用目的和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2)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为提高疗效,还应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吸收速度以及血药浓度的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用药时间。

(3)列出所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包括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4)制定加强药效的措施:

如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时,宜多食素食,以碱化尿液,增强抗菌效果。

(5)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

如对化疗患者,为预防口腔溃疡,要做好口腔护理。

(6)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对药疗知识的知晓程度与有关的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制订相应的教育计划。

(四)实施

实施给药计划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指导与鼓励其采取有效的行为配合治疗,争取最佳的疗效。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操作规程,如“三查七对”制度、注射给药的无菌操作规程等。

3.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准确地作好护理记录。

(五)评价

药物治疗过程中,护士应随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结合其体征、行为变化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是否达到给药的预期目标做出客观的评价。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做到准确给药一旦发生严重差错,须立即报告医生和上级护士长,并采取措施以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对患者的危害。

2.是否产生预期的疗效。

3.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如何;护理措施的干预是否生效。

4.患者是否遵从医嘱给药,是否获得并理解有关用药知识。

如评价结果提示尚未达到预期目标,护士应检查护理程序的前四个步骤,重新进行评估、分析,修订或改变原计划,以求最终达到预期的疗效。

医院常用缩写

缩写中文译意缩写中文译意缩写中文译意

q.d每日一次b.i.d每日二次t.i.d每日三次

q.i.d每日四次q.h每小时一次q.2h每2时一次

q.4h每4时一次q.6h每6时一次q.m每晨一次

q.n每晚一次q.o.d隔日一次a.c饭前

p.c饭后h.s临睡前a.m上午

p.m下午st立即D.C停止

prn需要时(长期)12.n中午12时s.o.s需要时(12H内有效,

限用1次)

12m.n午夜12时gtt滴I.D皮内注射

H皮下注射I.M/i.m肌内注射I.V/i.v静脉注射

i.v.gtt静脉输液p.o口服

给药时间与安排(外文缩写)

给药时间安排给药时间安排

q.m6amq.2h6am8am10am12n2pm…

q.d8amq.3h6am9am12n3pm6pm…

b.i.d8am4pmq.4h8am12n4pm8pm12mn

t.i.d8am12n4pmq.6h8am2pm8pm2am

q.i.d8am12n4pmq.n8pm

8pm

口服给药法

目的协助患者依照医嘱安全、正确地服下药物,以减轻症状、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协助诊断、预防疾病。

评估参阅本章第一节有关内容,重点评估:

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

2.患者是否适合口服给药,有无口腔、食道疾患,有无吞咽困难及呕吐。

3.患者服药的自理能力,对给药计划的了解、认识和合作程度。

计划

用物准备见基护操作评分标准。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环境准备备药环境清洁、安静且有足够照明。

实施

(一)备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对照服药本上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进行配药;

一个患者的药摆好后,再摆另一个患者的药;

固体药用药勺取药;粉剂(小儿及鼻饲者应将药物碾碎)、含化片用纸包好,放入药杯;使用单一剂量包装的药品,应在发药给患者时拆开包装。

液体药摇匀药液;打开瓶盖,使其内面向上放置;一手持量杯,拇指置于所须刻度,并使其刻度与视线平,另一手将药瓶有瓶签的一面朝上,倒药液至所需刻度处;不同的药液应分别倒入不同的药杯内;倒药液后擦净瓶口,放药液回原处;

更换药液品种时,洗净量杯;

油剂、按滴计算的药液或药液不足1毫升时,在药杯内倒入少许温开水,用滴管吸取药液。

(二)发药要点及注意事项:

发药前请另一位护士再次核对药物,使药物准确;

发药前了解患者有关情况,如遇特殊检查或手术须禁食者,暂不发药,并做好交班。

如患者突然呕吐,应查明情况,再行处理;

同一患者的药物应一次取出药盘,不同患者的药物不可同时取出,以免发生差错;

如患者不在或因故不能服药,应将药物带回保管,适时再发或交班;

协助患者服药,危重者及不能自行服药者喂服;

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开;

鼻饲者,用水将药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再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若患者提出疑问,应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给予解释,再给患者服下。

(三)健康教育护士在口服给药中需要教会患者的一般常识有:

(1)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需在血液内保持有效浓度,应准时服药;

(2)健胃及增进食欲的药物,宜饭前服,助消化药及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3)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心率)及心律,脉率低于60次/min或心律不齐,应停服,并报告医生

(4)对牙齿有腐蚀作用或使牙齿染色的药物,如酸剂、铁剂,服用时应避免与牙齿接触,可用吸水管吸入,服后及时漱口;

(5)止咳糖浆对呼吸道粘膜有安抚作用,服后不宜立即饮水,以免冲淡药液,降低疗效,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用止咳糖浆;

(6)某些磺胺类药物服后多饮水,以免因尿液少而致磺胺结晶析出,引起肾小管堵塞。

注射给药法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体内的方法。

一、注射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保持衣帽整洁。

注射部位按要求进行消毒,并保持无菌。

皮肤常规消毒方法:

用棉签蘸取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直径在5cm以上,待碘酊干后,用70%乙醇以同法脱碘,脱碘范围应大于碘酊涂擦范围,待干后方可注射,或用0.5%碘伏以同法涂擦消毒,无须脱碘。

注射部位有明显污垢时应先清洁,后消毒。

注射器的乳头、活塞和针头的针梗必须保持无菌。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物变质、变色、混浊、沉淀、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应用;当需要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查实确无配伍禁忌再进行备药。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射时做到一人一注射器与针头、一人一止血带,所用过的物品必须先浸泡消毒,再处理。

对一次性物品应按规定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药物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以及给药途径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损、不漏气;针头锐利、无钩、不弯曲,型号合适;注射器和针头衔接必须紧密。

一次性注射器须在有效时间内且包装须密封。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

不可在炎症、疤痕、患皮肤病、硬结处进针。

对需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现用现配注射药液药液按规定注射时间临时抽取,即时注射,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空气,以防气体进入血管形成栓塞。

排气时不可浪费药液。

进针时绷紧皮肤,以减少进针阻力。

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进针时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组织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处理困难。

(八)注药前检查回血进针后,注射药液前,抽动注射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动、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方可注入药液。

皮下、肌内注射如有回血,须拔出针头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

(九)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

1.做好解释与安慰,消除患者的不安和害怕心理。

可通过交谈或播放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尽可能心身放松。

2.指导并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和姿势,使肌肉放松,易于进针。

3.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慢。

推药速度要均匀。

4.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

5.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宜选用较长的针头,而且进针要较深。

二、注射前准备

用物准备

1.注射盘常规放置下列物品:

无菌持物镊皮肤消毒液砂轮棉签弯盘启瓶器

注射器及针头注射器与针头的结构

注射器规格和针头型号有多种

注射器规格针头型号主要用途

1ml4—5号皮内注射,注射小剂量药液

1ml2ml5—6号皮下注射

2ml5ml6—7号肌内注射,静脉注射

5、10、20、6—9号静脉注射

30、50、

100ml

(二)药液抽吸

1.自安瓿(大小)内吸取药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

3.吸取结晶、粉剂药物时,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吸取;混悬剂摇匀后立即吸取;油剂可稍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双手对搓药液后,用稍粗针头吸取。

(三)排尽空气(乳头在中间、在一侧的排气法),排气毕,将安瓿或药瓶套在针头上,再次核对(也可套针头套,但须将安瓿或药瓶放于一边,以便查对)。

一、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ntradermicinjection,ID)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目的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预防接种。

局部麻醉时的起始步骤。

部位

1.皮内试验前臂掌侧下段,该处皮肤较薄,易于注射,且易辨认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实施局部麻醉处。

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做皮试前,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如患者对注射的药物有过敏史,则不可做皮试,应与医生联系,更换其他药物;用70%乙醇消毒皮肤,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注射时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0角刺入皮内,待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注射完毕,切勿按揉,并嘱咐患者勿揉擦局部,以免影响反应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ypodermicinjection,H)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

1.注入小剂量药物,用于不宜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

2.预防接种。

3.局部用药。

部位常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

对长期注射者,应建立轮流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促药物的充分吸收;

注射时针尖斜面向上,进针角度30—400角,对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穿刺角度适当减小。

(三)肌内注射(intramuscnlarinjection,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目的注入药物,用于不宜或不能口服或静脉注射,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富且距大血管、大神经较远处,其中最常用的部位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有两种: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2)联线法:

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三角形区域,其示指与中指构成的内角内为注射区。

(2)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的手指宽度为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大腿中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