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224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单元 第2节 人口迁移.docx

第5单元第2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10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

(原始社会)

自然条件

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的吸引、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15~19世纪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

2.人口流动

(1)概念: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

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3)影响:

[理解—要点突破]

1.国际人口迁移的发展变化

(1)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迁出地区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迁入地区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原因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迁入地区经济发达或资源的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2)国际人口迁移的新表现

迁移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口特点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方向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难民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主要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缓解发展中国家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许多问题

2.我国的人口迁移

(1)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流向和特点

时代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频繁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发生变化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

(2)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旷日持久的叙利亚冲突导致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叙利亚邻国,已经大大超出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原先预计的程度,迫使人道主义救援机构必须大幅增加所需资金,以满足叙利亚难民日益增大的人道主义需求。

据此回答1~2题。

1.大量叙利亚难民不断涌入其邻国,影响这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气候D.政治

2.若图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当前叙利亚的人口迁移属于(  )

A.B1到B2B.B2到C1

C.A1到DD.C1到A1

1.D 2.C [第1题,当前,叙利亚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国内持续动荡,也就是战争导致的难民迁移,战争属于政治因素。

第2题,涌入“叙利亚邻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

(2018·保定模拟)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六,2013年人口约为2305万。

同时,澳大利亚生活水平相当高,人均寿命达82岁。

澳大利亚政府曾于2009年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

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迫使新政府公开抛弃该计划。

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完成3~4题。

3.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外来移民增长快

D.人口平均寿命长

4.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改善人口结构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人口寿命D.均衡人口分布

3.C 4.A [第3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五年中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率在1%左右,作为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因而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高的原因与外来移民增长快有关。

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均寿命高,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大量接收海外移民,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的老龄化。

]

◎考向2 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读2005~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完成5~6题。

【导学号:

98510112】

5.甲、乙、丙、丁四地中,表示贵州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省级行政区中,相互间迁移人口数量较大的是(  )

A.安徽→贵州B.上海→北京

C.贵州→浙江D.江西→江苏

5.A 6.D [第5题,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向外迁移量较大。

第6题,江西与江苏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西向江苏迁移的人口较多。

]

(2018·海口检测)下表是深圳市2001~2013年人口变化统计资料表。

读表,完成7~8题。

年份

常住人口(万)

户籍人口(万)

户籍人口占比(%)

外来人口占比(%)

2001

468.76

132.04

28.17

71.83

2003

557.41

150.93

27.08

72.92

2005

827.75

181.93

21.98

78.02

2007

861.55

212.38

24.65

75.35

2009

891.23

241.45

27.09

72.91

2011

1046.74

267.9

25.59

74.41

2013

1062.89

310.47

29.21

70.79

注:

常住人口=外来人口+户籍人口

7.深圳市2003~2005年常住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

A.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增多

B.外来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C.户籍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D.户籍人口数量急剧增多

8.表中所示的深圳市人口特征,可能导致(  )

A.深圳社会缺乏活力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C.全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D.春运时交通运输压力增大

7.A 8.D [第7题,2003~2005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急剧增多,户籍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外来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说明外来人口增速远远快于户籍人口增速,A项正确。

第8题,表中所示的深圳市人口特征为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远高于户籍人口所占比例,而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使社会活力增强,A项错误。

深圳市的外来人口并非全部来自中西部,而且深圳市的外来人口与中西部的人口总量相比,仅占一小部分,不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足,B项错误。

深圳市外来人口的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对全国的老龄化水平并无影响,C项错误。

深圳市外来人口春节时回乡过年,会加重春运的交通压力,D项正确。

]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第106页)

[识记—基础梳理]

人口迁移的原因

(1)主要: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次要: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易误点拨]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许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变化”“三个因素”。

“两个变化”即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三个因素”即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理解—要点突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社会因素

①文化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的迁移。

②婚姻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政治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政策

可以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018·湖北新联考四模)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3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1.B 2.A 3.C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

故B正确。

第2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

第3题,乙表示广东省。

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故C正确。

]

(2018·上海联合测试)“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