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02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docx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1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

房县一中历史选修Ⅰ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

[新课标人教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雅典“六一汉”现象的出现,说明的主要实质问题是()

A.雅典城邦国家雏形基本形成

B.雅典平民是社会的主体

C.债务奴隶是雅典的普遍现象

D.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2.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出现了著名的“疯诗人事件”。

“疯诗人事件”的出现说明()

A.雅典社会动荡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雅典公民普遍缺乏爱国精神,需要激励

C.雅典社会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激化

D.雅典社会内部的保守派与改革派达成了妥协

3.梭伦在诗中指出: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也诗人这一做法相一致的行动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颁布“解负令”,废除“六一汉”制度

C.召开“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4.梭伦改革中曾立法:

“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以上的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以上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全归为第四等级。

”这些等级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

A.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就越多

B.享受的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相应减少

C.享受的权利越少,应尽的义务也就越多

D.享受的权利越少,应尽的义务则没有

5.梭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贵族与平民的根本矛盾,其主要原因是()

A.贵族在改革中利益受到巨大损害B.下层平民的愿望没有充分实现

C.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无法根本调和D.雅典民主政治没有根本上建立

6.梭伦在诗中写道:

“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梭伦不愿意建立“僭主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雅典民主政治已经发展到高峰

B.雅典民主政治体系最终建立

C.雅典人民取得了充分的民主权利

D.担忧平民失去权利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7.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历史背景是()

①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增强

③争霸战争频繁需要强兵④法治学说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战国时,李悝在魏国变法,制定《法经》,加强地主阶级专政。

其政治基础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井田制的瓦解

C.卿大夫力量增强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9.商鞅变法中,推行“燔诗书而明法令”政策,主要原因是()

A.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百家争鸣”不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20080924

C.法家思想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

D.“焚书坑儒”巩固了秦国统治

10.下面是《废井田,开阡陌》的图片(图1),它描绘的事实发生于()

A.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当中

B.战国时期秦国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期间

C.战国时期楚国的吴起进行变法期间

D.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进行变法期间

11.韩非在《韩非子·问田》中指出: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

“商君”之所以能够使秦“富强”,其根本原因在于()

A.建立起严密的永籍制度,加强了民众的控制与管理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起军功授爵制度

C.“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对国家民众的思想控制

D.改革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顺应了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要求

12.商鞅变法前后,都有人主张“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这一观点代表着哪一阶层的利益()

A.奴隶主贵族B.新兴的工商业者C.平民和奴隶D.卿大夫

13.《中国历史的里程碑》中指出:

公元338年在后赵都城邺当质子的什翼犍被迎回,即代王位,都繁畤(今山西浑源县西南)北。

他以燕凤为右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始置百官,分掌众职。

初置左右近侍之职,始制法律六条。

确立了国家机构。

这表明,拓跋部第一次建国是在()

A.东晋十六国时期B.三国时期

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14.《魏书·食货志》中记载:

北魏对汉人征收“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

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库,以供调外之费。

至是(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

从材料看,当时北魏民众所承担的主要负担是()

A.土地税B.户税C.兵役D.徭役

1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①鲜卑族自身的落后,难以对先进地区实施有效管理

②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需要缓解

④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

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6.某同学在网络上找到一张冯太后的图片

(图2),并为这张图片写了以下注释,

其中正确的是()

A.她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母亲

B.她主持的改革是北魏建国后的最早进行的改革

C.她的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D.她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女改革家并成功称帝

17.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人认为他的改革是“睿圣天成,才能非凡”。

其主要原因是()

A.他的改革促进了北魏时期的社会进步

B.他改革的功劳超过了汉族的皇帝

C.他改革的功绩大大超过了普通人

D.他的改革影响到全中华民族

18.“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相比()

A.前者只是局部改革,后者则是全面的社会制度变革

B.前者以整顿吏治为核心,后者重在经济、军事和教育改革

C.前者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后者得到宋真宗的支持

D.前者改革持续时间较长,后者改革持续时间较短

19.下列北宋时期的社会现象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着必然联系的是()

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②“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③“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

④“国用可足,民财不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20.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整顿太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B.改革政府机构重叠的现象

C.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

D.改革科举制度

21.“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范仲淹与王安石均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彻底废除封建制度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22.熙宁三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

其主要内容是:

乡村住户,不论主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人户互相监察。

农闲时集中训练武艺,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镇压和防范人民反抗,同时也可节省军费开支

B.给地方地主或富农势力一个步入仕途的机会

C.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地主阶级的势力

D.增强国家军队的实力和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23.下图(图3)是11世纪发生于欧洲的“十字军东征”图。

图中所反映的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是()

①基督教会发生了分裂②天主教会势力不断拓展

③以征服“异教徒”为名④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4.十六世纪,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

“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

‘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这一记载说明()

A.德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欧洲最发达的

B.德国资产阶级力量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十分强大

C.德国民众与罗马教皇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D.德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教皇对德国的迫害

25.2009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492周年。

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解释《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其目的在于()

A.人应当从属于并绝对服从上帝

B.人们是宗教的主人而不是宗教的仆人

C.人们完全可以与上帝平起平坐

D.人在上帝面前是自由的和独立的

20080924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记》中记载: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战国策》中记载:

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材料二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鞅”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引自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

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

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史记》中记载,秦国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结果: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材料四变法期间,公孙贾的脸上被刻上了墨字,公子虔则因屡教不改而被割掉了鼻子。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阅后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材料二中商鞅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会得到哪些结论?

(3)材料三中商鞅采取的变法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4)材料四中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

27.(12分)观察下列图片:

图5拓跋珪图6北魏孝文帝图7冯太后

阅后回答:

(1)从图5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4分)

(2)从图6和图7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

(3分)

(3)分析造成图5与图6、图7之间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分)

 

28.(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岁的皇太子(宋神宗)赵顼登基前后,帝国财政状况大抵如此。

其积贫积弱之势已成定局,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促使皇帝作出改革决定的因素肯定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则可能是下列两点:

其一,帝国财政状况日益困窘,举步艰难,已经很难再往前走了;

其二,王安石的一套理论的确具有极强大的说服力量。

至于年轻皇帝的争强好胜,毫无疑问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

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负责帝国的变法事宜。

著名的熙宁变法开始了。

——引自《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北宋时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在6300万到6800万缗钱之间。

官、兵两项已经开支6000万缗;神宗皇帝时期的皇家开支大约为每年720万缗;单单是这样几笔开支,已经导致入不敷出的财政赤字了。

但是,还有必须花的几笔钱:

祭祀天地祖先的费用是:

景德年间600万,皇祐年间1200万,几年前的治平年间,四年不到是1300万;最后还有两项令帝国君臣最不好意思的开支:

每年必须“赏赐”给辽国50万两匹银绢,必须“赏赐”给西夏27.5万两匹银绢,两项合计75.5万两匹银绢。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阅读下列两张漫画:

漫画8漫画9

材料四公元1127年,距离王安石发起他那著名的变法运动,已经过去了58年;距离司马光废除这些变法,也过去了41年;距离另一位反对变法的苏东坡去世,相隔了26年。

这三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同样伟大的名声,并且一度是相互倾慕的好朋友。

因为这场变法,三人渐行渐远,终于彻底葬送了友情,并且成为政治上的死敌。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于公元1086年同年去世。

假如他们能够多活一些年头,看到公元1127年的惨剧,那么,王安石可能会责问司马光和苏东坡:

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变法图强?

——引自《王安石变法》

阅后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顼登基前,造成帝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

(2分)

 

(2)材料二中北宋国家财政支出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问题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关系。

(1分)

 

(3)材料三中的两张漫画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5)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由“相互倾慕的好朋友”,“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北宋发生1127年事件的主要原因。

(1分)

 

(6)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中世纪末期,新兴市民阶级、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反封建神权统治的斗争日趋高涨,宗教改革运动成为封建制度覆灭和资产阶级兴起过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一号”。

材料二我绝不准许任何人摆布我……哪怕教皇开除我一万次教籍,我也不在乎,我要向所有的国王证明,教皇的力量是多么微不足道。

——引自亨利八世信条

材料三面对渐渐人老珠黄的原配妻子、原为西班牙公主的凯瑟琳,因为她只生了一个女儿玛丽,急于要一个男继承人的亨利逐渐对她的肚子失去了耐心,转而爱上了她的侍女、年轻但据说也不是很漂亮的安妮·博林。

亨利八世坚持要离婚,但是遭到英格兰国内正统天主教势力的反对,当离婚诉讼提交给罗马教廷时,1533年5月,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克兰默宣布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同年6月安妮·博林终成正果,加冕为英格兰王后。

作为报复,罗马教廷开除了亨利八世的教籍。

而亨利八世则针锋相对,他在1534年促使英格兰议会通过了“至尊法”,规定国王为英格兰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并宣布与罗马教皇断绝一切来往。

材料四在英格兰的宗教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亨利八世,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他不但达到了与凯瑟琳离婚的目的,而且在1536~1539年宣布废除修道院制度,没收修道院土地,一部分收归国有,一部分赏赐给亲信和大贵族,一部分出卖,从而缓解了财政危机,而且使得一个支持宗教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

通过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还强化了自己的专制权力,使得英格兰的王权达到了自1215年《大宪章》公布以来的最高点。

阅后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要措施。

(3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要特点。

(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B

A

C

D

A

C

B

B

D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答案

B

D

C

A

B

B

C

C

A

D

C

D

/

20080924

二、非选择题

26.(13分)

(1)措施:

废井田,开阡陌,按土地多少平均交纳赋税。

奖励耕战。

(1分)影响:

破坏了旧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2分)

(2)统一度量衡的影响:

①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的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②对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产生了积极作用。

③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影响。

④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答出2点,即给满分2分)

(3)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按军功授爵,剥夺奴隶主贵族世袭的特权。

(1分)影响:

激励人新兴地主阶级和民众的勇气,有利于秦国的争霸战争。

但也遭到了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对变法产生了消极影响。

(2分)

(4)严刑峻法。

(1分)影响: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的国力得到增强,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分)

局限性: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激化了矛盾。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民的负担,连坐法等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分)

【评分说明:

学生在回答本大题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给分或加分。

但本大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

27.(12分)

(1)北方民族的勇敢彪悍,征战不断。

北方的天气严寒。

北方民族的服饰。

北方民族的性格。

(4分)

(2)鲜卑民族在风俗、礼仪、服装、生活方式等方面日益汉化。

南方气候比北方温暖。

(3分)

(3)原因:

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汉化政策,导致北魏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出现大高潮。

(5分)

【评分说明:

学生在回答本大题时,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同等给分或加分。

但本大题学生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28.(13分)

(1)北宋财政危机。

王安石的变法理论的影响力。

年青皇帝的争强好胜。

(1分)

主要原因: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集中军权,使军队庞大,但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集中财政权,造成地方上财政困难。

2分)

(2)官俸(官员工资)、兵费(军队支出)、皇家支出、不断增加的皇家祭祀费用、给辽和西夏的“岁币”(大量银绢)。

(1分)

关系: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内忧外患、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

(1分)

(3)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

一些反对势力投机变法,王安石用人失当。

变法中的一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变法失去了群众基础。

(2分)

(4)王安石变法是依靠地主阶级的国家,实行的一些改良措施,对于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农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可能得到缓和。

(2分)

(5)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司马光和苏轼代表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1分)

北宋统治阶级的腐败;王安石变法被废除;长期的“积贫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后金的强大。

(1分)

(6)改革要争取取得统治阶级的强有力支持。

改革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改革必须重视策略运用,中立和分化顽固势力,减少变法阻力。

改革必须大刀阔斧,措施得当,实施坚决。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与时俱进。

(答对2点即给满分2分。

学生有其他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说法,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均酌情给分。

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3分。

29.(12分)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导火线:

亨利八世的离婚要求遭到罗马教皇的反对。

(3分)

(2)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3分)

(3)特点:

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

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高首脑。

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3分)

(4)影响:

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打击了教会势力,使英国基督教成为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大多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3分)

【评分说明: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均酌情给分。

但学生本大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