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01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学案

蜀道难

李白

【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2.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二、学习重点

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建议课时:

2课时

【基础整合】

李白儒、道、侠融合为一

(一)儒家思想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理想崇高,信念豪迈。

儒家思想造就了李白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学而优则仕”“安社稷”“济苍生”“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政治抱负,并为这理想而奋斗一生。

“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大鹏赋》),“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送外甥郑灌从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二)李白或许是历代著名诗人中受道家和道教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

由于家风和社会习气的濡染,李白自幼崇信道教,学仙求道、服食炼丹,几乎贯穿其一生,

1、笑傲王侯,傲视权贵。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飘逸洒脱,追求个性的独立,人格的自由。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3、自信自负,自命不凡。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云: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将进酒》: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三)李白的任侠思想。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十五好剑术”,当年杀出五陵恶少时“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存交重义,轻财好施。

(四)评价“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台湾诗人余光中)

语料积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又“君”)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似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助读资料】

一、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

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

二、解读题目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乐府古题要解》云:

“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

”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三、典故蚕丛及鱼凫

传说蜀地的第一个国君为蚕丛氏,并且说他“教民蚕事”。

是第一个把山上野蚕变为家蚕的人,是他在成都平原发展生产和经济并铸就了古蜀国的历史辉煌。

“蚕丛氏初为蜀侯,后称蜀王,尝服青衣,巡行郊野,教民蚕事。

乡人感其德,因为立庙祀之,祀庙遍于西土,罔不灵验。

俗概呼之曰青衣神,青神县亦以此得名。

”“丛”,其本义应为丛社,“蚕丛”其实就是蚕丛氏的神社,他是“蜀”的化身,“蜀,葵中蚕也。

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

”古蜀国王的名字。

鱼凫也是传说中的古代蜀王,鱼凫氏的时代要大大晚于蚕丛氏。

“鱼凫”就是民间所饲养的鱼鹰,俗名“鱼老鸹”。

初民在驯化各种野生动物的漫长过程中发现,鱼鹰能轻而易举地抓到鱼,因而有人把捉到的小鱼鹰养起来,而不是把它吃掉。

小鱼鹰在人类的抚养下长大,渐渐成为人类的朋友,成为初民成功驯养的动物之一。

鱼鹰的驯养大幅度地提高了捕鱼的效率,更有可能在饥荒的时期,挽救不少人的生命,因此在水网泽国的川西平原的人们的心目中鱼鹰逐渐幻化为氏族的图腾和族徽。

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鸟形器,那些喙部像鱼鹰的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者是族徽。

五丁开山

强大的秦国,常想吞灭蜀国。

但是蜀国地势险要,蜀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军队不容易通行,硬攻显然不是办法。

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条妙计:

叫人作了五头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谎称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

贪婪的蜀王听到这个消息,想要得到这些所谓的金牛,便托人向秦王索求,秦王马上答应了。

但是石牛很重,怎么搬取?

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叫五丁力士。

蜀王就叫他们去凿山开路,把金牛拉回来。

五丁力士好不容易开出一条金牛路,拉回这些所谓的金牛,回到成都,才发现他们不过是石牛,方知上当受骗。

蜀王后来托人狠狠地骂了秦国国君言而无信,并把这些石牛运回秦国。

秦王说听讲金牛道已打通,十分高兴。

但十分觊讳五丁力士,因为其力无穷,不敢马上进攻。

于是又生出一计,托人向蜀王讲:

金牛是没有,但是我们有五个天仙似的小姑娘,比金子还珍贵,如果蜀国国王要的话,愿意无私奉献。

秦王的本意,想用美女计,来迷惑蜀国国王。

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

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

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

蜀遣五丁迎之。

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

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

至五人相助,大呼抴(拽)蛇。

山崩,同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直顶上有平石。

蜀王痛伤,乃登之。

因命曰五妇冢山。

川平石上为望妇堠。

作思妻台。

今其山,或名五丁冢。

在这个故事里,蜀王的反面形象比较突出:

贪财好色、荒淫自私,而作为民间石工代表的五丁则是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化身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思考空间】

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传。

要点:

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代表作品及创作风格,地位评价

【预习检测】

①给加点字注音

鱼凫()秦塞()石栈()猿猱()扪参()()

巉岩()飞湍()喧豗()砯崖()趑趄()()

崔嵬()()咨嗟()吮血()

②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危乎高哉()开国何茫然()

但见悲鸟号古木()可以横绝峨嵋巅()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③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④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人听此凋朱颜

⑤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但见悲鸟号古木

【课堂研讨】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2.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测试】

按要求整理文本信息:

1.一个主旋律(主旨):

2.两处用典:

3.三种主要情感:

4.四种主要的写作手法(举例分析):

神话传说:

虚写映衬:

摹写神情、动作:

夸张渲染:

【拓展空间】品读李白《行路难》(其二),尝试分析其思想和写作手法。

行路难三首(其二)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杜甫诗三首

【目标导航】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加深对杜甫诗歌特点的理解;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重点领会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通过诗句的推敲、赏析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培养提高鉴赏诗歌的悟性及能力;

3.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反复朗读、品析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二、学习重点

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学会赏析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基础整合】

基础整合

一、辨识字音

急暮砧()凋伤()荆门()朔漠()

繁双鬓()青冢()潦倒()萧森()

渚清沙白()省识()万壑()环珮()

二、重点实、虚词

巫山巫峡气萧森(形容词,萧瑟)一去紫台连朔漠(动词,离开)

独留青冢向黄昏(动词,对着)渚清沙白鸟飞回(动词,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象声词,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百年多病独登台(副词,单独)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极)

【助读资料】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一生可分4个时期:

(1)35岁以前,读书壮游时期。

(2)35岁—45岁,十年长安困守时期,走向现实主义。

(3)45岁—48岁,陷贼与为官时期。

(4)48岁以后,长达11年的漂泊西南时期。

成就: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评价:

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大诗人。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首创即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了后来的新乐府运动,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二、背景资料

1.《秋兴八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

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

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

《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

“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

“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

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秋兴八首》(其一)是《秋兴八首》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因战乱而长期流落他乡、不能东归长安的悲哀,对干戈不息、国运危迫的担忧之情和内心深切的孤独抑郁之感。

2.《咏怀古迹》也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是杜甫在夔州和自夔州赴江陵途中陆续写成的。

这五首诗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漂泊一生、功业未酬的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叹昭君出塞之作。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出昭君的怨恨。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迹以感己怀。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生,也未得一展抱负。

唐肃宗时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

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

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

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3.《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给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两联重在写登高见闻,描写渲染秋天的景象和气氛。

后两联重在抒发情感,倾诉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潦倒一生的矛盾而复杂的感情,忧国伤时之情溢于言表。

三、名家点评

《秋兴八首》(其一)——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

“首章,八诗之纲领也。

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咏怀古迹》(其三)——《唐宋诗醇》评价这首诗说:

“咏明妃者,此为第一。

”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中说:

“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

“咏昭君诗,此为绝唱。

《登高》——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思考空间】

在这三首诗中,诗人分别抒发了内心的哪些思想感情?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塞上(sài)暮砧(zhān)系舟(xì)双鬓(bìn)

B.凋伤(diāo)荆门(jīng)王嫱(qiáng)朔漠(sù)

C.潦倒(liáo)萧萧(xiāo)渚清(zhě)夔州(kuí)

D.省识(xǐng)千载(zǎi)秋兴(xìng)贿赂(huìlù)

2.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飘落的树叶)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

B.丛菊两开他日泪(第二次开放)巫山巫峡气萧森(萧瑟阴森)

C.一去紫台连朔漠(大漠)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和怨恨)

D.渚清沙白鸟飞回(飞舞盘旋)江间波浪兼天涌(连天)

3.下列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B.百年多病独登台

C.艰难苦恨繁霜鬓D.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入秋以来,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两场雨。

B.我们刚进入工地,两个工区的领导同志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C.她的话不能不在我心中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感。

D.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这样做真不容易。

5.名句默写

(1)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研讨】

1.《秋兴八首》(其一)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深入阅读这首诗,分析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在《咏怀古迹》(其三)中,作者叙述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实质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3.《登高》一诗中,诗人登高有哪些所见所闻?

触发了哪些思考与感慨?

【阅读测试】

1.对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

“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

B.颔联的前一句由下及上,后一句由上结下。

波浪滔天,风云匝地,内容丰富,意境开阔,表明此刻诗人心情较愉悦。

C.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滞留夔州已有两年,看到菊花第二次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

D.尾联“催刀尺”即赶制寒衣,强调天已寒冷,“急暮砧”即黄昏时急促地捣衣声。

结尾两句紧承上联,用“催刀尺”“急暮砧”这两个声动相连的词组作铺张,把作者想回家的焦急心情进一步烘托出来。

2.阅读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赴”“空”两字的妙用。

(2)此诗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阅读杜甫的《登高》,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2)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拓展空间】

一、阅读鉴赏

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2.《咏怀古迹》(其三)被誉为咏昭君诗中的绝唱,试与下面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比较,说说二者在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王昭君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目标导航】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了解诗人白居易,加深对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和特点的理解;

2.体会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进行音乐描写的表达技巧,品味作者融情于事、景的;

3.熟读课文并能够背诵。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

它先着力描写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艺,又叙述她令人辛酸的悲凉身世,进而写到作者凄苦冷落的贬谪生活,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表明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而抑郁不得志的感慨。

激趣提问:

作者为何会与琵琶女产生共鸣?

他们产生了怎样的共鸣?

本诗的音乐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建议课时:

两课时

【基础整合】

一、辨识字音

铮铮然()嘈杂()嘲哳()贾人()

江浸月()荻花()霓裳()银蓖()

水浆迸()六幺()呕哑()谪居()

湓浦口()悯然()西舫()恬然()

虾蟆陵()铁骑()阑干()裂帛()

二、重点实、虚词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表判断,动词)

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言①感斯人言(话,名词)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为①因为长句(创作,动词)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轻①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动词)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

数①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三、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拨子拨)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遂命酒(摆酒、设酒席)歌以赠之(作歌)

(2)名词作状语

浔阳江头夜送客(在夜里)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中)

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

钿头银蓖击节碎(敲碎)商人重利轻别离(看重;轻视)江州司马青衫湿(被浸湿)

五、古今异义

明年秋(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之后的第二年。

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指神态、脸色、姿容,今义指色彩。

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指年龄大,今义指兄弟排行第一。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指从前、刚才,时间副词;今义指方位。

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指冲出来,今义指鼓起来、冒出来。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指整理,今义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秋月春风等闲度(古义指随随便便,今义指平常、普通)

六、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感(于)斯人言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初为《霓裳》后(为)《六幺》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歌以赠之

(2)状语后置句:

转徙于江湖间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3.被动句:

感斯人言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七、修辞

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主人下马”和“客在船”在文义上互文见义,相互应和、补充。

并非只有主人下马,也不是只有客人在船上,而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

正因如此,下句“举酒欲饮无管弦”才顺理成章。

终岁不闻丝竹声。

(借代,“丝、竹”为古代“八音”之二,代指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