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01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ocx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毕业综合训练

(实习形式用)

课题名称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学院土木工程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10建技4班

姓名柏成兵学号110106010331

指导老师李和志

 

江西科技学院

一、引言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预拌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

施工配合比是以实验配合比为基础而确定的,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是确定了相应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后,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设计确定。

混凝土配合设计要满足强度结构设计的等级要求,施工的和易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混凝土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

混凝土只所以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的材料来源比较广泛,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许多独特的技术性能。

1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一)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可参照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通过试配定。

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考虑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 的波动。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混凝土、抗冻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亦可参照上述规程经过试配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积累资料,为合理调整凝土配合比提供依据。

配制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浇筑时的坍落度可按表1.1.1选用。

表1.1.1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的坍落度

结构类别

坍落度

(一)(振动器振动)

小型预制块及便于浇筑振动的结构

0~20

桥涵基础、墩台等无筋或少筋的结构

10~30

普通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0~50

配筋较密、断面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50~70

配筋极密、断面高而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0~90

注:

①水下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另见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②用人工捣实时,坍落度宜增加20~30m。

当工程需要获得较大的坍落度时,可在不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1.1.2的规定。

表1.1.2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

无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³)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³)

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

0.60

250

0.55

275

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

055

275

0.50

300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

0.45

300

0.40

325

注:

①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

②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

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3。

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kg/m3。

③严寒地区系指冷月份平均气温≤-10℃且日平均温度在≤5℃的天数≥145d的地区。

④混凝土的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不宜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50kg/m3。

⑤在混凝土中掺人外加剂时,除应符合1.2.5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混凝土中不得掺用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

位于温暖或严寒地区、无侵蚀性物质影响及与土直接接触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30%;位于严寒和海水区域、受侵蚀环境和使用除冰盐的桥涵,氯离子含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0.5%。

从各种组成材料引入的氯离子含量(折合氯盐含量)如大于上述数值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如掺入阻锈剂、增加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性等)。

当采用洁净水和无氯骨料时,氯离子含量可主要以外加剂或混合材料的氯离子含量控制。

无筋混凝土的氯化钙或氯化钠掺量,以干质量计,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3%。

掺人加气剂的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5%~5.5%。

对由外加剂带人混凝土的碱含量应进行控制。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总含碱量,对—般桥涵不宜大于3.0kg/m3,对特殊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不宜大于1.8kg/m3;当处于受严重侵蚀的环境,不得使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

粉煤灰、火山灰及粒化高炉矿渣等混合材料作为水泥代替材料或混凝土拌和物的填充材料掺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其他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中时,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于代替部分水泥时的掺量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l344)的规定。

⑥泵送昆凝土的配合比宜符合下列规定:

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40%~50%。

小水泥用量280~300kg/m3(输送管径100~150mm)。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宜为80~180mm。

宜掺用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材料。

⑦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填写试配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或有关方面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进行调整、报批

2选用合适的材料

(1)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

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

水泥的品种繁多。

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

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①选用水泥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

②选用水泥时,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

③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对所用水泥应进行复查试验。

为快速鉴定水泥的现有强度,也可用促凝压蒸法进行复验。

④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

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

⑤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

⑥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2)粗骨料

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4.755mm的岩石颗粒。

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

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

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5~25mm,含泥量不大于1时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

桥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

粗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

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

粗骨料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

粗骨料的技术要求及有害物质含量的规定见表1.2.2-3及表1.2.2-4

表1.2.2-3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项目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5~C40

≤C35

≥C30

<C30

石料压碎指标(%)

针片状颗粒含量(%)

≤12

≤16

≤15

≤25

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2.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0.7

小于2.5m的颗粒含量(按质量计)(%)

≤5

≤5

≤5

≤5

注:

①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及以上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其他情况下,如有必要时也可进行岩石的抗压强度检验。

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对于大于或等于

的混凝土,不应小于2,其他不应小于1.5,且火成岩强度不宜低于80MPa,变质岩不宜低于60MPa,水成岩不宜低于30MPa。

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执行。

②混凝土强度在 C10及以下时,针片状颗粒最含量可为40%。

表1.2.2-4碎石或卵石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项目

品质指标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SO(按质量计)不大于(%)

卵石中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配制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抗压强度应不低于95%

注:

如含有颗粒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确认能满足要求时方能用。

混凝土结构物处于表1.2.2-5所列条件下时,应对碎石或卵石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内的规定。

表1.2.2-5碎石或卵石的坚固性试验

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

在溶液中循环次数

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大于(%)

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5

5

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5

3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

5

12

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高或强度大于

5

5

注: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用硫酸钠法进行坚固性试验不合格时,可再进行直接冻融试验。

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具体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进行。

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1.2.2-5拌和用水拌制混凝土用的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类及游离酸类等。

计超过水的质量0.27mg/cm3水不得使用。

②不得用海水拌制混凝土。

③供饮用的水,一般能满足上述条件,使用时可不经试验。

(3)细骨料

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通常称为砂。

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砂,山砂(45%)+人工砂(55%),平均粒径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选用平均粒径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细砂拌制的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0%左右,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升,并可减少混凝土收缩。

桥涵混凝土的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

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规定。

细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

砂的筛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砂的分类见表1.2.3-1。

表1.2.3-1砂的分类

砂组

粗砂

中砂

细纱

细度模量

3.7~3.1

3.0~2.3

2.2~1.6

注:

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

砂的级配应符合表1.2.3-2中任何一个级配区所规定的级配范围。

表1.2.3-2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

标准筛筛孔尺寸(mm)

级配区

标准筛筛孔尺寸(mm)

级配区

Ⅰ区

Ⅱ区

Ⅲ区

Ⅰ区

Ⅱ区

Ⅲ区

累计筛率(%)

累计筛率(%)

10.00

0

0

0

0.63

85~74

70~41

40~16

5.00

10~0

10~0

10~0

0.315

95~80

92~70

85~55

2.50

35~5

25~0

15~0

0.16

100~90

100~90

100~90

1.25

65~35

50~10

25~0

 

 

 

 

①表中除5mm、0.63mm、0.1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

②I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Ⅱ区砂宜优先选用以配不同等级的混凝土;Ⅲ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③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

2.5mm 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

当对河砂、海砂或机制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用硫酸钠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时循环5次,砂的总质量损失应符合表1.2.3-3的规定。

砂中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最含量不宜超过表1.2.3-4的规定。

表1.2.3-3砂的坚固性指标

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

循环后的质量损失

在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燥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

≤8

在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

≤12

注:

①寒冷地区系指最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为 0~-10℃且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不超过145d的地区;

②对同一产源的砂,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做坚固性检验;

③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

表1.2.3-4砂中杂质的最大含量

项目

的混凝土

的混凝土

含砂量(%)

≤3

≤5

其中泥块含量(%)

≤1.0

≤2.0

云母含量(%)

<2

轻物质含量(%)

<1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q(%)

<1

有机质含量(用比色法试验)

颜色不应该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加以复核

注:

①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总含泥量应不大于3%,其中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云母含量不应超过1%;

②对有机质含量进行复核时,用原状砂配制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不低于用洗除有机质的砂所配制的砂浆的95%时为合格;

③砂中如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

④杂质含量均按质量计。

(4)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

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10以内,采用外掺法,即不减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

按配合比要求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掺加粉煤灰量。

(5)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四类:

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的外加剂。

如减水剂、引气剂;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如缓凝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

如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如膨胀剂。

①、外加剂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

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有关混凝土外加剂现场复试检测项目及标准见附录F-2。

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3、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配制强度。

(2).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够的坍落度、良好的和易性、可塑性、不易产生离析现象。

(3).要满足工程使用环境及气候条件所要求的抗渗、抗冻、耐腐蚀等耐久性。

4、配合比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掌握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结构的全部要求,重点是各种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及结构件截面的大小、钢筋布置的疏密,以考虑采用水泥品种及石子粒径的大小等参数。

(2).了解是否有特殊性能要求,便于决定所用水泥的品种和粗骨料粒径的大。

(3).了解施工工艺,如输送、浇筑的措施,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主要是对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的要求,便于选用外加剂及其掺量。

(4).了解所能采购到的材料品种、质量和供应能力。

5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1)初步计算配合比

①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②确定水灰比

③确定水泥用量

④计算砂率

⑤确定砂石用量

(2)、基本配合比

①.检验调整动作性

②.试拌材料总量

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

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以质量计)见表1.4.2-1。

 

表1.4.2-1配料数量允许偏差

材料类别

允许偏差(%)

现场拌制

预制场或集中搅拌站拌制

水泥、混合材料

±2

±1

粗、细骨料

±3

±2

水、外加剂

±1

±1

放人拌和机内的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含有适量的水泥、砂和水,以覆盖拌和筒的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的含浆量。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混凝土应使用机械搅拌,零星工程的塑性混凝土也可用人工拌和。

用机械搅拌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筒至开始出料的最短搅拌时间应按设备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并经试验确定,且不得低于表1.4.2-2的规定。

表1.4.2-2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

搅拌机类别

搅拌机容量(L)

混凝土坍落度

(一)

<30

30~70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自落式

≤400

2.0

1.5

1.0

≤800

2.5

2.0

1.5

≤1200

 

2.5

1.5

强制式

≤400

1.5

1.0

1.0

≤1500

2.5

1.5

1.5

注:

①搅拌细砂混凝土或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1~2min;

②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人;

③搅拌机装料数量(装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等松体积的总数)不应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的110%;

④搅拌时间不宜过长,每一工作班至少应抽查两次;

⑤表列时间为从搅拌加水算起;

⑥当采用其他形式的搅拌设备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或经试验确定。

(3)试验室配合比

1.根据基准配合比和水灰比,配制一组混凝土试件。

2.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3.确定水灰比,并重新计算水泥和砂石用量。

(4)施工配合比

①.测定现场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

②.将砂石中含水量扣除,并相应的增加砂石料的称量纸。

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①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②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9142)的规定进行。

检查混凝土拌和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按下列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各项性能: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如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取样检测。

根据需要还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其他质量指标并应符合本章的其他规定掺用高效减水剂或速凝剂且混凝土运距较远时,可运至浇筑地点再掺人重拌。

5、生产配合比的调整及施工中的控制

(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时的用水量;

(2).调整生产配合比时,应准确测量生产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量;

(3).砂、石材料应准确计量

6、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表1.6.1的规定。

表1.6.1混凝土拌和物运输时间限制

气温(℃)

无搅拌设施运输(min)

有搅拌设施运输(min)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注:

Ⅰ当运距较远时,可用搅拌运输车运干拌料到浇筑地点后再加水搅拌;

Ⅱ掺用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拌制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查明所配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后,确定运输时间限制;

Ⅲ表列时间系指从加水搅拌至人模时间。

①用无搅拌运输工具运送混凝土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有顶盖且能直接将混凝土倾人浇筑位置的盛器。

②采用泵送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输送管线宜直,转弯宜缓,接头应严密,如管道向下倾斜,应防止混入空气,产生阻塞。

泵送前应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浆润滑输送管内壁。

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③在泵送过程中,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以防止吸人空气产生阻塞。

④用带式运输机运送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传送带的倾斜度不应超过表1.6.4的规定。

混凝土卸于传送带上和由传送带卸下时,应通过漏斗等设施,保持垂直下料。

传送带上应设置刮刀等清理设备。

传送带运转速度不应超过1.2m/s。

⑤做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有2%~3%的砂浆损失。

表1.6.4传送带最大倾斜角度

混凝土坍落度(mm)

最大倾斜角度(°)

向上运送

向下运送

<40

18

12

40~80

15

10

⑥用搅拌运输车运输已拌成的混凝土时,途中应以2~4r/min的慢速进行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

⑦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7、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