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984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公工业大学 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docx

合肥公工业大学构造地质学习题答案总结框图期末考试考研复习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

 一、应变总结

应变度量

线应变:

质线上相邻点延质线方向的位移,造成的变形

剪应变:

变形前后两直线角度的变化

变形

均匀变形与非均匀变形:

物体内各质点变形状态相同。

非均匀变形包含:

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物体内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应变状态是逐渐改变。

突然改变

有旋变形与无旋变形:

应变前后应变主轴的方向不发生变化。

变化

递进变形:

变形发展过程微量的叠加。

二、劈理总结

劈理定义

传统分类:

流劈理,破劈理,滑劈理

背景分类:

轴面劈理

层间劈理:

受层面控制,与层理斜交的劈理。

顺层劈理:

平行岩层层面的劈理

断裂劈理:

断层带内和附近两盘发育的各种劈理。

区域劈理:

区域性应力作用下变质变形的产物。

成因:

机械旋转:

片状、板状矿物旋转到垂直于压缩方向的定向排列

重结晶:

云母、石英等矿物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的生长

压溶作用:

平行压缩方向,颗粒边界的溶解,运移到垂直压缩方向的堆积

晶体塑性变形:

压扁、拉长作用

三、线理

远动关系分类:

a型线理——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b型——垂直。

大小分类:

小型线理,大型线理。

小型线理

拉伸线理

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平行排列显示出来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

针状、柱状、板状矿物的定向排列

皱纹线理

先存面理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成

 

交面线理

面理与面理或面理与层理交切而成的线理

 

大型线理

石香肠构造

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

窗棂构造

杆状构造

由石英等单矿物形成的细长的杆状体,多有同构造分泌物组成

铅笔构造

压力影构造

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两侧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状结晶矿物组成的低变质岩中的矿物生长线理

应力作用→沿刚体表面基质被拉开→形成低压引张区→基质中易溶物质被压溶→向低压区运移→在低压场所沿最大拉伸方向生长纤维状矿物(应力→基质拉开→引张区→压溶→运移→结晶)

四、褶皱

拐点

枢纽

轴面

脊线与槽线

翼间角

转折端

褶皱中心部分

褶皱中心两端平弧状部分

背形与向形共同翼的褶皱面凸向转变的点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相邻褶皱面枢纽连成的面

同一褶皱面的沿着背形的最高点

正交剖面上两翼之间的夹角。

褶皱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转这部分

褶皱形态

正交剖面

转折端:

转折端为圆尖箱

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型褶皱、挠曲

翼间角053070120180

等斜紧闭中常开阔平缓

轴面轴面(直、斜、水平)两翼倾向、倾角倒转

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对称性轴面与包络面关系两翼长度

对称褶皱不对阵褶皱

枢纽方向倾斜角058590

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平面轮廓长:

宽310

等轴褶皱短轴褶皱线性褶皱

褶皱分类

1位态分类轴面(0208090)+枢纽(0107090)

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斜歪水平褶皱斜歪倾伏褶皱

平卧褶皱斜卧褶皱

2形态

<1>几何形体与各褶皱层厚度

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同心褶皱):

褶皱面做平行弯曲,各层厚度一样

相似褶皱:

各褶皱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顶薄褶皱:

核部岩层真厚度小于翼部岩层真厚度

底辟构造:

<2>兰塞姆褶皱分类等斜线收敛、长度内外曲率厚度

I类Ia型Ib型Ic型

II类

III类

褶皱的组合方式

阿尔卑斯式:

侏罗山式

日耳曼式

褶皱成因

横弯褶皱作用

纵弯褶皱作用

剪切褶皱作用

五、节理

六、断层

名词解释:

构造叠加:

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产生的复杂构造。

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

正应力与剪应力:

垂直与截面上的应力分量。

主应力:

某一截面上只有正应力,没有剪应力时的正应力。

应力场:

物体内各点应力状态的总和。

剪应变、线应变、均匀应变、递进变形、旋转变形、

剪应变: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的正切值。

线应变:

变形前后线段长度的变化ε

均匀应变:

物体内各质点的应变特点相同的变形。

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仍是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是平行线。

递进变形:

有限应变(总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

递进变形:

变形的发展过程(许多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

可分为两种:

共轴递进变形变形前后的主轴方向不变;另一种为非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

代表应变主轴方向的物质线在变形前后发生了方位的改变。

面状构造:

岩石中发育的呈面状的构造、

透入性构造:

构造均匀的弥漫整个岩石中的构造现象、

劈理:

潜在的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构造

流劈理:

片状、板状或椭圆状矿物和集合体平行排列,使岩石具有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常出现在变质岩中强烈变形的岩石中。

破劈理:

岩石中密集、平行的剪切破裂面或压溶劈理域。

滑劈理:

切过先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带),带中(新、老)矿物定向排列,构成劈理域。

轴面劈理:

产状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重结晶、压溶作用、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

褶皱枢纽、正交剖面、轴面、倒转褶皱、

倾伏褶皱:

褶皱的枢纽是倾斜时(5-85)、

倒转褶皱:

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其中一翼地层倒转。

倾伏褶皱:

枢纽倾斜5°-85°顶薄褶皱:

褶皱轴部(核部)同一褶皱层的真厚度小于翼部岩层厚度的褶皱,褶皱面曲率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相似褶皱:

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相似的弯曲,各面曲率相同,没有共同曲率中心。

平行褶皱(等厚褶皱,同心褶皱):

褶皱面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厚度各部分一致,各层有同一曲率中心。

斜卧褶皱:

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相同。

倾竖褶皱:

轴面直立,枢纽直立。

直立水平褶皱:

轴面直立,枢纽水平。

直立倾伏褶皱:

轴面直立,枢纽倾伏。

斜歪倾伏褶皱:

轴面倾斜,枢纽倾伏,产状不同。

隔档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褶皱组成。

背斜紧闭,向斜宽缓的线状褶皱。

隔槽式褶皱:

向斜紧闭,背斜宽缓的线状褶皱。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顺层及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褶皱、

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垂直岩层应力而使之弯曲的行为、

压扁褶皱作用:

节理系:

统一应力作用,产状不同、性质不同、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节理、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滑动。

总滑距:

两个相当点(撕裂点)之间的真正位移距离。

构造透镜体:

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

断层岩:

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玻化岩,断层泥

断层角砾岩:

形成于脆性断层中的保持原岩特点的岩石碎块、

碎裂岩:

断层两盘研磨的更细的断层岩(0.01-2mm)、

断层泥:

岩石在强烈研磨中成为泥状,单个颗粒分辨不清,大颗粒较少,并且未固结成岩、

地堑:

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对倾斜的正断层两断层之间依次共同下降,形成阶梯状负地形。

地垒:

相背上升正地形、

盆岭构造:

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列的盆地组成的构造地貌单元。

连续出现地堑(盆)、地垒(岭)的构造组合。

断坪:

长而平,顺层发育,在软弱层,岩性差异界面上,与地层产状一致

断坡:

短而陡,连接断坪之间切层发育,在坚硬的岩层中,与逆冲断层产状一致

飞来峰:

由于逆冲推覆构造被剥蚀后残留下的孤零的外来岩席,断层圈闭的老地层

构造窗:

由于逆冲推覆构造外来岩席中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体,断层圈闭的新地层、

走滑断层:

两盘沿断层走向移动的断层、

左阶式:

走滑断层的一种形式,沿走向前一条断裂依次斜列在左侧,首尾相连。

右阶式、

正花状构造:

(1)逆冲断层组成花束状构造组合

(2)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

(3)地层构成背形,但不具褶皱弯曲

负花状构造:

(1)正断层组成花束状构造组合

(2)断层上陡下缓,凸面向下

(3)地层构成向形,地堑式

角距:

S-C组构S面理:

剪切带内的面理,平行带内应变椭球体XY面,呈S型展布

C面理:

糜棱岩面理,平行剪切带边界相间排列的小型剪切带

构造层次:

温度递增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导致同一次构造活动,在不同的深度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变形

简答题:

1.简述平行不整合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特点:

两套地层产状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有升降运动,但不强烈

意义:

1记录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

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剥蚀—下降、沉积

②岩石地层学:

不整合面是划分地层单元的重要依据,地质填图的重要地质界线,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③矿产:

在不整合面上常可形成沉积矿产。

不整合面是构造软弱带,易于岩浆与热液活动,形成热液矿床

2.简述深构造层次的特征。

>15km,主导变形是流变作用、熔融作用,顶面以片理带为界。

代表构造是柔流褶皱、和韧性剪切带、深部发生混合岩化甚至形成深融花岗岩。

3.原生面理与次生面理有何区别?

面状构造,矿物成分、粒度、定向、颜色的变化而成

(1)原生面理:

原始沉积、原始结晶产生(层理、流面等)

(2)次生面理:

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劈理、片理、破裂面)

4.水平岩层有哪些特征?

1.等高线岩层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2.新老岩层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3.厚度岩层顶、底之间的高差为岩层的厚度

4.出露宽度出露宽度取决于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

5.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哪些?

它们各具什么含义?

走向倾向倾角

6.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哪些?

它们各具什么含义?

7.简述递进变形。

有限应变(总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状态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

递进变形:

变形的发展过程(许多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

可分为两种:

共轴递进变形——变形前后的主轴方向不变;另一种为非共轴递进变形

8.简述石香肠构造。

大型线理的一种

1.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裂隙、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填充的构造组合

2.不同力学性质的互层岩系受到垂直层面挤压力,软弱岩层向两侧流动而成。

硬岩层不易发生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中间出现断裂。

被拉断的岩层的裂隙被软岩层的褶皱楔入或被变形中分泌出来的物质填充。

3.B型线理(与物质的运动方向垂直的线理),但常见到的是横断面(A、C轴)

9.简述矿物生长线理。

1针状、柱状、板状矿物定向排列的结果。

2岩石在变形与变质的过程中在引张方向重结晶生长的结果。

3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最大张应力轴。

4为A型线理的一种。

10.兰姆赛分类中的Ⅱ型褶皱具有什么特点?

等斜线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与外弧曲率相等,为典型的相似褶皱。

插图略

11.简述阿尔卑斯式褶皱。

是褶皱组合类型的一种。

特征如下:

1一系列线状褶皱平行排列,走向与构造带的走向一致

2背斜与向斜相间连续排列,同等发育

3不同级别的褶皱组成复背斜与复向斜。

12.简述侏罗山式褶皱。

1一系列线状褶皱平行排列,走向与构造带的走向一致

2背斜与向斜相间连续排列,两者发育程度不同,背斜紧闭向斜宽缓为隔档式,相反为隔槽式

3沉积盖层在延刚性基底软层滑脱形成薄皮褶皱。

13.底辟构造有何特点?

低粘性易流动物质受垂直岩层或近垂直岩层方向的应力时,较强塑性的岩石膨胀上升,以致切穿或部分切穿上覆岩层,使上覆岩层拱起的构造。

地表形成穹窿或短轴背斜,同时发育放射状或同心状断层

14.简述断层角砾岩。

仍保持原岩特点,粒度大于2mm,胶结物为磨碎的岩屑、岩粉、压溶物、外来物,角砾大小不一,可杂乱无章,可定向排列透镜状、椭圆状、可雁行排列

15.简述断层泥及其地质意义。

断层泥:

岩石被强烈研磨成泥状,未固结的断层岩称为断层泥。

地质意义:

16.简述地堑、地垒构造。

地堑:

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对倾斜的正断层,两断层之间依次共同下降,形成阶梯状负地形

地垒:

两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相背倾斜的正断层,两断层之间一次共同上升,形成阶梯状正地形。

17.双重推覆构造有何特征?

1组合:

顶板逆冲断层—叠瓦式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

2顶板逆冲断层:

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趋近相互连接,在顶部构成一条断层

3底板逆冲断层:

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下趋近相互连接,在底部构成一条断层

4叠瓦式逆冲断层:

位于顶板逆冲断层和底板逆冲断层之间封闭块体内的‘S’形的逆冲断层,向上、下连接,渐渐向顶、底版逆冲断层过渡

5断夹块:

叠瓦式逆冲断层之间的透镜状岩块

6叠瓦扇:

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断层的叠瓦式逆冲断层。

18.简述推覆构造的分带性。

分为根带,中带,峰带,外带。

1.根带:

逆冲断层起始部位,变形强烈,塑性高,劈理密集,面理倾角大

2.中带:

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发育,剪切滑动为主,次级逆冲断层、褶皱产状稳定,倾向根部,

3.峰带:

挤压作用强,断层密集、褶皱紧密,产状直立,断层有平行式、反冲式

4.外带:

前锋带之外,变形较弱

19.简述变质核杂岩。

被构造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覆盖,呈孤立平缓穹隆或弓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基本特征:

1圆形、椭圆形孤立的穹隆,中间变质岩,周围沉积岩

2规模巨大,低角度拆离正断层,糜棱岩带分割基底与盖层,基底塑性变形强烈

3拆离断层近水平,上盘发育多米诺式断层

4拆离断层为一强烈变质的构造带

20.简述楔冲式推覆构造。

产状相近的一套逆冲断层与正断层的组合,形成上宽下窄的楔形冲断体。

一般发育在盆地中或者两个盆地之间。

21.背冲式推覆构造与对冲式推覆构造有何异同?

背冲式:

(1)由两侧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的构造组合

(2)断层面相背倾斜,反向逆冲,同时、统一应力场的产物

(3)造山带是大型的背冲式逆冲断层组合

对冲式

(1)由两侧向中心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的构造组合

(2)断层面反向倾斜,相向逆冲,同时、统一应力场的产物

(3)一般为盆地两缘向盘地中心逆冲(盆地构造反转)

22.简述推覆构造的前展式(背驮式)扩展。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下,断层依次向前方(前陆)扩展,增生在前锋

23.简述推覆构造的后展式(上叠式)扩展。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上,断层依次向后方(腹地)扩展,增生在后缘

24.简述走滑断层的主要特征。

1走滑断层带包括一系列的与主断裂带平行或微小角度的次级断层,各条断层延伸不远,各刺次级断层分叉交织,构成发辫状

2伴生有雁列式褶皱、断裂及断块隆起和裂陷盆地构造

3断层两侧地层-岩带呈递进式一次错开,时代越老移居越大

4断层带常呈直线延伸。

25.简述拉分盆地。

走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

(1)两条走滑断层间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

(2)菱形断陷,两侧边为走滑断层,断层平直

(3)另两边为正断层,断层弯曲、延长短,不规则

26.简述花状断层。

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从下而上呈花状撒开。

分为正花状构造,与负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

(1)逆冲断层组成花束状构造组合

(2)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

(3)地层构成背形,但不具褶皱弯曲

负花状构造:

(1)正断层组成花束状构造组合

(2)断层上陡下缓,凸面向下

(3)地层构成向形,地堑式

同样出现雁列褶皱、牵引构造、双重构造

27.简述韧性剪切带。

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发生连续变形的狭窄高剪切应变带。

(1)不出现破裂面,带内变形和两盘位移由岩石的塑性流动或晶内变形来完成

(2)具有“断而未破,错而似连“的特点

(3)具有深部岩石变形特点

28.简述走向玫瑰花图的制作方法。

1按0-90°与270-360°统计节理走向,统计间隔为5°或10°,并统计为相应的表格

2找到某方向走向最多的个数,选取其当的比例尺确定玫瑰花图的半径。

画半圆,并标注相应的比例尺与坐标。

3将表格中走向数据投点到半圆中,依次连接各点。

4表明图名,制作日期,制作人等信息

29.请你写出用赤平投影定量求褶皱枢纽产状的做图步骤。

用π圆法:

1大量统计要测量褶皱的各剖面的产状,并制作成相应的表格

2将所测量的面按赤平投影的方法投影到网格中,投影时按面的法线投影,投影后为一个点,按同样方法对测量的所有点投影。

3所有测量点在赤平投影中形成一个面,此面与枢纽方向垂直。

安统计学方法画出此面

4找到③中面的法线方向,即为所求的枢纽的方向。

30.简述应变椭球体与应力椭球体的关系。

应变椭球体分为XYZ轴,变形强度依次下降;应力椭球体分为三个轴,应力大小依次下降(以挤压应力为正,拉伸未负)。

对应关系为平行与垂直关系。

 

问答题:

1.流劈理与破劈理有何区别?

流劈理:

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或集合体的平行排列构成的,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是在固态流变过程中新生的面理,是岩石内部组分发生压扁、拉长、旋转和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破劈理:

岩石中密集、平行的剪切破裂面或压溶劈理域。

2.角度不整合有哪些主要特征?

其地质意义怎样?

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地层缺失,生物间断,有强烈构造运动(褶皱、断层、变质、岩浆活动等)

地质意义:

1地壳演化历史:

下降沉积→强烈地质作用→上升剥蚀→再次下降沉积

2岩石地层学:

划分地层单元的重要依据,地质填图的重要地质界线,有助于了解古地理环境的变化

3矿产:

再不整合面上常可形成沉积矿产。

不整合面是构造软弱带,易于岩浆与热液活动,形成热液矿床

3.阐述轴面劈理的基本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轴面劈理:

产状平行或大致平行于褶皱轴面的劈理。

①主要发生于强烈褶皱的地质体

2形成于褶皱作用的中晚期,是强烈压扁作用与流变作用的结果

3劈理产状与褶皱轴面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组成褶皱岩石的粘度、均一性、褶皱形态,在岩性均一,粘度与粘度差小的岩石中轴面劈理与轴面的平行性越好。

4.劈理的形成机制有哪些?

各具何特征?

1机械旋转。

在应力作用下,云母等片状矿物旋转到垂直于缩短方向定向排列。

2重结晶。

云母等层状矿物的(001)面垂直于最大压缩方向生长,对劈理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3压溶作用。

平行于压缩方向,由于压力作用,颗粒的边界溶解并运移到最小应力方向,即垂直于压缩方向,矿物再次结晶。

4晶体塑性变形。

晶体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发生塑性变形,即晶格可以发生微弱的变形,在应力作用下,晶格被压扁、拉伸,方向与最大压应力方向垂直。

5.张节理与剪节理有何区别?

1张节理是由于拉伸应力形成,剪节理由于剪应力形成。

2张节理裂隙宽,短,弯曲;剪节理裂隙小,长,较直

3张节理常被方解石、石英等矿物填充,脉宽;剪节理一般无矿物填充。

4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平行光滑,有擦痕

5绕过砾石和粗砂;切穿砾石和胶结物

6平行张裂面;平行剪裂面

7常是不规则的树枝状、网状、追踪张节理;常组成“X”节理,两组节理旋向相反,锐夹角平分线是最大挤压力的方向

8雁列式(左列、右列),可判断断层两盘旋向;常形成斜列的羽状节理,可判断两盘移动方向

6.阐述安德森(E.M.Anderson)对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的分析,并图示。

认为岩石与空气间没有剪切应力,所以三个主应力轴中的一个垂直地表面。

正断层。

1

逆断层。

3

平移断层。

2

7.碎裂岩系列与糜棱岩系列有何区别?

1脆性断裂带;韧性断裂带

2碎裂岩系:

断层角砾岩、碎屑岩、超碎屑岩、玻化岩、断层泥。

糜棱岩系:

初糜棱岩、眼状糜棱岩、糜棱岩、超糜棱岩

3

8.图示并说明走向断层造成的地层重复和缺失。

分为六种

岩层与断层倾向相同或相反,倾角大小

9.断层的存在有哪些标志?

一、地貌标志

1.断层崖:

断层上升盘形成的陡崖

2.断层三角面:

垂直断层的侵蚀,形成垂直断层的山脊切面

3.错断的山脊:

山脊不连续

4.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

沿断层分布

5.水系特征:

直线状、急转弯,被错断的河流

二、构造标志

1.地质体不连续,错开、中断

2.构造强化带,地层产状急变、陡立,

3.密集的节理、劈理带、小褶皱剧增、擦痕镜面

4.构造岩、破碎带、透镜体带

三、地层标志(重复、缺失的6种类型)

四、岩浆、矿化标志(岩浆通道、热蚀变)

五、岩相、厚度标志(控制两侧沉积差异,同构造期)

10.怎样确定脆性断层两盘相当运动的方向?

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1)正常地层老岩层为上升盘;倒转地层反之

(2)背斜变宽为上升盘;向斜变窄为上升盘

2.牵引构造:

(1)断盘移动时,摩擦、拖曳作用形成的岩层弯曲

(2)弧形凸起的方向,代表本盘移动方向

(3)发育过程:

弯曲—断层—褶皱

3.擦痕、阶步:

(1)擦痕:

细浅端代表对盘移动的方向

(2)阶步:

阶步面向对盘移动的方向

4.羽状节理:

用应变椭球体分析:

T—张节理,锐夹角指本盘移动方向

P—压节理、

D—小褶皱轴,锐夹角指对盘移动方向

S1—大交角剪节理,一般不发育,不宜使用

S2—小交角剪节理,较发育,锐夹角指本盘

移动方向

5.断层两侧小褶皱:

牵引褶皱、伴生小褶皱,判断方法同上

6.断层角砾岩:

雁列透镜体和角砾岩作为应变椭球体,长轴与断面的锐夹角指本盘动向

11.怎样判断断层活动的时代?

1.被断的最新地层之后,未断的最老地层之前

2.错断岩脉,未被岩脉充填,形成在岩脉以后;错断岩脉,并被岩脉充填,形成在岩脉同时;未错断岩脉,全被岩脉充填,形成在岩脉以前

3.根据断层的性质、方位等力学关系,可判断是否与褶皱同期

4.在区域构造背景下,分析断层形成时代

5.长期(多期)活动:

控制两盘沉积历史,沉积厚度差异。

12.阐述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征。

被构造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覆盖,呈孤立平缓穹隆或弓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基本特征:

1圆形、椭圆形孤立的穹隆,中间变质岩,周围沉积岩

2规模巨大,低角度拆离正断层,糜棱岩带分割基底与盖层,基底塑性变形强烈

3拆离断层近水平,上盘发育多米诺式断层

4拆离断层为一强烈变质的构造带

13.对比伸展、挤压两种作用和它们产生的两类构造。

14.推覆构造可分为几个带?

各有何特征?

分为根带,中带,峰带,外带。

1.根带:

逆冲断层起始部位,变形强烈,塑性高,劈理密集,面理倾角大

2.中带:

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发育,剪切滑动为主,次级逆冲断层、褶皱产状稳定,倾向根部。

3.峰带:

挤压作用强,断层密集、褶皱紧密,产状直立,断层有平行式、反冲式

4.外带:

前锋带之外,变形较弱

15.推覆构造的前展式(背驮式)扩展与后展式(上叠式)扩展有何异同?

不同:

前展式(背驮式)扩展。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下,断层依次向前方(前陆)扩展,增生在前锋。

位置最高或最后侧的逆冲岩系发生最早。

自然界以此最多

后展式(上叠式)扩展。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上,断层依次向后方(腹地)扩展,增生在后缘。

位置最高或最后侧的逆冲岩系发生最晚

相同:

1都是逆冲推覆构造的拓展形式。

2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