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967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docx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

教育的思考

 

 

巴楚县琼库恰克乡克孜努尔九年制学校教师

吾斯曼·依明

 

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巴楚县琼库恰克乡克孜努尔九年制学校教师吾斯曼·依明)

摘要:

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因此,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极其具有必要性。

本人在全面分析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存在错位的表现和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用科学的思维和态度积极探索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路径,以期开创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的基本素质、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振兴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进入新世纪,面临进一步深化和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在青少年中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民族复兴。

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广大青少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推进民族复兴。

2.2全面推进现代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树立和培养荣辱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只有积极完成,才有利于青少年树立科学成才的崇高理想,激发刻苦学习的精神动力,增强艰苦创业的意识,增加爱国主义热情。

2.3坚守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大趋势,全球化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最终反映在文化上,导致文化全球化。

1这既给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严峻的挑战。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在输出资本和技术的同时,也在输出其思想文化。

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在青少年中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主体。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决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质量和前景,决定着社会和谐文明的程度,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只有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才能使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新生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既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少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又明确指出在青少年中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当前却存在着一些错位的表现,只有认真分析原因,积极制定有效的措施和途径,才能不断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

3当前我国青少年荣辱观错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风气总体来说是好的,青少年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会同10省市青少年研究机构进行的多次大样本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对新知识新科技的敏感等,一直保持在较高的认同水平上。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量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正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社会风气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消极的一面导致令人担忧的现象产生,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使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出现了部分错位。

3.1当前我国青少年荣辱观错位的表现

由于生活的场景中充满市场的喧嚣和急功近利的浮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环境的选择困惑,对社会急剧变革的诸多不适应,青少年本身不成熟并易受感染,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荣辱观出现错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爱国思想模糊

绝大多数青少年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是有的青少年在爱国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据调查显示:

有的青少年认为单纯强调爱国太过于狭隘;有的青少年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有的青少年肯定自己是热爱祖国的,但主要是停留在口头上,却没有在实际的行动上体现出来,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3.1.2服务观念缺乏

大部分青少年能够自觉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把帮助弱小者作为一种美德,也能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中去,但也存在个人主义、自我意识膨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弱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意识有所抬头;所谓的“人民“是虚幻不存在的,爱人民应该先爱自己,后爱他人,服务人民应该首先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

有公益社会团体对当地社区的青少年组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5%的青少年会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45%的青少年对学校组织的活动表示不情愿,8%的青少年持轻视态度。

由此可见,青少年对“为人民服务”的精髓并没有真正领悟。

3.1.3科学精神欠缺

社会中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低级化,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缺乏探究科学的热情,更缺乏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勇气。

致使有部分青少年在遇到社会和人生问题,面对失败和挫折时青少年荣辱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往往怨天忧人甚至从虚无缥缈的世界中寻找原因;有的青少年根本不相信科学,竟然宣扬封建迷信。

由河北科技示范学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

有4.5%的青少年非常相信命运,经常占卜;有7.l%的人认为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自己不能改变;夜里做恶梦,第二天会有12.5%人忧心忡忡;当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17.9%的人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运气不好造成的。

这些都是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科学精神的典型表现。

3.1.4劳动观念淡薄

现在的青少年是幸运的一代,父母创造好一切学习、生活的条件,不让操任何心。

而部分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很差,甚至对正常劳动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进而躲避,厌恶劳动。

轻视体力劳动,对劳动缺乏最起码的理解和尊重,崇拜高官、老板、明星,怕苦、怕脏、怕累,只想收获不想付出。

据有关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认为应该帮助父母做家务,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但具体到做不做家务这样的小事上,有54%的人只是有时帮父母做家务,有10%是从来不做,还有15%的人贪图享乐,甚至鄙视和轻视劳动,这一切都是劳动观念缺失的表现。

3.1.5团结能力较差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种种原因,个人主义盛行。

现在正在成长的一代,绝大部分是独身子女,集体观念淡薄,而家长又过分溺爱孩子,金钱至上,惟利是图等消极思想更加加剧这种负面影响。

容易助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品质,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和国家利益,只要个人自由而不要组织纪律,缺乏关爱意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忽视他人和集体,缺乏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不善合作。

据显示,坚持个人利己主义思想的占69%左右,只有9%的青少年愿意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可见,集体主义意识缺失,团结协作精神缺乏问题严重,这些都将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理想人格的道德塑造。

3.1.6诚信程度堪忧

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当代青少年的诚信缺失表现是多方面的,有些青少年为了达到自己个人目的,不惜违背良心,编造谎言,弄虚作假,可谓“能言善辩”。

有些青少年自制力太差,管不住自己,如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业抄袭、为自己的无故迟到编造“正当”的理由来蒙骗老师、学校等等。

由于缺乏基本的伦理道德标准,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诚信度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某学校对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该校学生在考试前有作弊动机的高达48%,考试前准备作弊以及考试过程中可能随机作弊的学生各占12%和36%。

这些行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危害极大。

3.1.7违法犯罪滋长

在我国的违法犯罪率中,青少年的比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方向发展。

一些青少年不仅道德观念贫乏,而且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有的青少年甚至把绑架、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当成是寻求生活刺激、锻炼胆量的方式。

一些青少年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再加上受鉴别能力和心理偏差的影响,动辄结成团伙打架斗殴、意气用事,参与盗窃、赌博和吸毒,甚至暴力相残。

据调查,2005年至2009年间,青少年的罪犯人数增长了7.9%左右。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的占18.08%,偷窃抢劫的占19.53%,自杀自残的占5.38%,吸毒贩毒占5.5%。

1这些数据不得不让我们对青少年一代法制观念淡薄而担忧。

3.1.8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青少年群体中不乏有些人畏惧艰苦,不愿意付出努力而又期望获得轻易的成功,缺乏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放弃。

一些青少年盲目消费,攀比成风,比花钱,比物质享受,比如,在校园里常出现一些“消费贵族”,他们比名牌、讲阔气、大吃大喝。

一些青少年学生经不住诱惑,为了金钱给他人当“枪手”,做“陪类兼职”,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据研究报告显示:

当代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大吃大喝,比吃穿的比例为35%,经常负债消费的比例为20%,艰苦朴素的比例仅占8%。

这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3.2当前我国青少年荣辱观错位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荣辱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荣辱观混乱的状况。

因此,认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已迫在眉睫。

3.2.1社会教育比较薄弱

由于社会转型,利益分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商品经济意识的渗透,出现一些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美丑颠倒的突出问题。

这些现象对青少年荣辱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社会上荣与耻、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况下变得混淆不清,出现颠倒错位的思想,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

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等等。

影视作品、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影响。

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一些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产生误导,如“一夜成名扬天下”的神话等,这些情形应该引起我们警觉。

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大中小学附近,针对青少年学生设立网吧、游戏厅,通宵营业,有的周围竟然有高级的洗浴中心、KTV等豪华的娱乐场所,这种情形,在青少年的心灵中多少会埋下一些“骄奢淫逸”的种子,危害极大。

3.2.2学校教育不太健全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试验场和准备基地,更加正式反映社会文化和价值的机构,它不但教授青少年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向他们传递着各种社会精神和世界观。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环境。

学校道德教育与青少年的实际严重脱节。

在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同时,往往着重于过度政治化的理论和抽象的内容,而不是从青少年的需要出发,忽视青少年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仅仅把他们视为塑造的客体,从而造成青少年的个人发展愿望与社会要求的价值取向相脱节。

学校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单一、陈旧,存在着成人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的现象。

许多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甚至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水平上,这种落后、陈旧的教学方式缺乏说服力,不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学校的学生评价机制存在重智轻德,以分取人的弊端。

虽然一直提倡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校却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认为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而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不重视,也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重德和重智的判断标准,对荣辱观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3.2.3家庭教育存在缺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道德成长中具有特殊的奠基作用,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1青少年的父母大多处于人生的“而立”阶段,忙于自己人生事业的开创而对自己子女的道德教育有所忽视,造成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先天性的难题。

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健全的爱;夫妻感情濒临破碎的家庭里,孩子耳闻目睹的是父母的相互指责和漫骂。

由于家庭教育中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得不到父母及时地纠正,从而导致青少年缺少安全感而变得压抑、孤辟等,这是问题青少年产生的主要原因。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长过分宠溺,容易导致子女滋生任性、骄横、虚荣的心理和性格;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以钱物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伤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对其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应试教育的影响。

孩子的考分是家长乃至社会衡量其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从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状态引导,导致青少年片面发展,人格扭曲,对任何事持“无所谓”的态度。

这些家庭教育存在的缺陷,严重影响着青少年正确荣辱观的养成。

3.2.4青少年自身的忽视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时期,有相互模仿的特点和从众心理,好奇心切、求知欲强、渴望独立。

但知识经验少,思想容易偏激,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简单。

这种认知上的不成熟与行为上的幼稚,再加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使青少年主观上缺乏自律意识。

第一,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自我中心、不善合作,不能吃苦耐劳,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缺陷;第二,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的发育期,独立意识不强,情绪容易冲动,自制能力弱,对社会了解有限且过于理想化;第三,繁重的课业负担及升学、就业压力,对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带来挑战,从而引发心理疾患,致使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会垂头丧气。

这些都时刻在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

4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途径探析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荣辱观如何,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应该针对当前青少年荣辱观存在错位的表现及原因,用科学的思维积极探索解决的路径,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1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个齐抓共管,上下一致,内外联动,整体推进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因此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记之于心、践之以行,才能推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达到新境界。

4.1.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青少年荣辱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大环境尤其是舆论和新闻媒体宣传的影响。

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学习手册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部门、社科研究部门要加大荣辱观的理论研究与宣传力度;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各种新闻媒体的监督,规定新闻媒体少作负面宣传尤其是对社会阴暗面的报道,多做正面宣传报道。

只有全社会形成荣辱观共识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知荣明耻,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4.1.2树立先进模范典型

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尤其是青少年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和激励青少年向先进看齐,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

要大力开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精神文化产品,杜绝在影视作品、歌词等树立负面形象,积极树立正面教育,让正面形象起模范带头作用,用优秀的作品吸引人,用高尚的道德塑造人。

4.1.3优化学校周边环境

为给青少年生活学习提供健康、安静、和谐、安全的环境,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行动,进一步取缔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发廊、酒吧、桑拿洗浴等不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娱乐场所,清理学校周边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净化图书市场,阻止不健康的书籍流入学生手中。

4.1.4加强网络建设管理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最能满足青少年信息、知识、娱乐、交流等各方面需求的重要媒体,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强烈而深刻的影响。

当前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到15.4%,网络的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要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网络中成为主流,就要加大网络监管和教育的力度,一方面要及时清理掉网络中不健康的、对青少年具有腐蚀性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青少年争做网络文明的传播使者,教育青少年加强自律,增强抵挡网络中不良诱惑的能力。

4.2强化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和文化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4.2.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引入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引导教育青少年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高素质公民。

1针对青少年中出现的道德领域中的不和谐之音,将“八荣八耻”引入课堂教学,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和武装青少年。

4.2.2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强化荣辱观

除了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还应把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学校的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的纪律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学校应逐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把荣辱观的深刻内涵细化、硬化为行动指标,使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要求由软到硬,由虚到实,把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各种制度管理中,建立青少年荣辱观评价机制,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的荣辱观念。

同时,荣辱观教育要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4.2.3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深化荣辱观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既要使他们懂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更要使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这些基本行为规范。

做到“知行合一”。

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上下功夫。

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教育教学方法“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2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成长、个体的满足以及自我实现为教育的出发点,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把深刻的理论寓于生动多样的形式之中的教学新方法与新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2.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渗透荣辱观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尊敬师长、行为自律”的要求为支点,以“热爱公益、爱心奉献、孝敬长辈”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落在实处,推动校园文明风尚的形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荣与辱”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2.5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示范荣辱观

在青少年荣辱观形成的过程中,教师的影响和作用十分巨大,在青少年学生的眼里,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因此,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师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践行“八荣八耻”的表率,真正成为青少年的道德模范,对青少年进行有说服力的荣辱观教育。

4.2.6以社会实践活动为桥梁,升华荣辱观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认为:

道德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实践性,而不仅仅是知识。

认识在实践中深化,习惯在实践中养成,荣辱观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荣辱意识和提高道德素质的基础,但仅进行荣辱观教育是不够的,要使教育取得成效,还必须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青少年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才能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发展。

因此,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青少年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参加爱国主义基地教育、课外实践基地教育和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在实践中明荣辱之分,确保荣辱观教育取得成效。

4.3重视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中,很早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交往接触的亲密性、频繁性、深刻性、全面性和长期性,家庭群体中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性赋予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使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具有早期性、日常性、权威性和感染性特点,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

1

4.3.1培育良好的家风

良好的家风是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家庭美德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而一个家庭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基础观念往往是其良好家风的主旋律,是家庭的习惯、风气、风貌、氛围和文化的集中体现。

良好的家风对青少年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最关键的在于良好家风对家庭成员、尤其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为其终生的道德成长打牢价值支柱,夯实精神基础。

4.3.2给予正确的引导

家长在对青少年的家庭德育教育中要以“八荣八耻”为导向。

不要单纯关注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要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及同学相处的情况,了解他是否能关心集体、关爱同学,并且要鼓励他主动去做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要经常和他谈心,了解他对人对事的态度。

总之,家长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不良势头及时加以引导、纠正,做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步培养青少年的正确的荣辱观。

4.3.3树立学习的榜样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提高认识,提高素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和思想进步最可靠的外部力量,是父母及成年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父母的道德表率作用以及富有道德感染力的家庭影响。

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的心灵。

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

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4.4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

道德认识是实践理性的体现,作为四化建设的生力军,青少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