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82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docx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本章教学目的

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增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地基:

人民民主专政

灵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立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一)一组重要概念

1.民主

东、西方有不同的认识。

古代中国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主人”。

《尚书·多方》中载“天惟时求民主”,是说上天依时为民求主。

西方认为民主(democracy)是指“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政权”。

源于古希腊,希腊文中作demokratia,由demos(人民)和kratos(权力)两词合成。

民主的多种理解

●是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统治——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

●是人民投票决定权力的归属——20世纪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

●是多种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美国政治学家达尔;

●是特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体现了国体与政体的统一——马克思主义。

2.国体

即国家的阶级性质。

迄今经历了四种类型:

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前三种由于它们的经济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都是少数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因此,统称为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

但是,由于它们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不同,所维护的剥削形式不同,相互之间也有区别。

社会主义国家是完全新型的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与一切剥削阶级历史类型的国家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3.政体

国家的统治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用什么形式组成其实现阶级统治权力的国家政权机关。

主要是指用什么形式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国体是一国主权的归属形式,政体则是一国主权的运用形式。

(二)人民民主专政

1.基本性质与历史实践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这是新中国的国体。

也是世界范围内继巴黎公社制、苏维埃制之后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

2.产生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

3.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作用、职能相同。

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历史使命相同。

都担负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任务。

(2)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敌人是极少数。

从党派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符合我国国情,更全面准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4.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据和实质

1.理论联系实际的伟大创造

我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造性结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

2.民族解放之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努力探寻拯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出路,并且为此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艰苦努力,也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思路和对策,但是最终都没有彻底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实践证明,照搬西方的制度不适合中国的需要。

3.党的长期探索的历史结论和选择

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提出并大力推广的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在抗日战争时期推行的“三三制”原则下的参议会等政权组织形式,解放初期实行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都是形成今天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实践来源和历史准备。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不同于“三权分立”

所谓“三权分立”,即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赋予议会、政府和法院,由其独立行使,同时又互相制约,维持权力均衡。

“三权分立”使国家的力量难以完全集中,不能适应我国国体的要求。

中国不能照搬“三权分立”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国家性质、阶级关系和政党制度相适应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中国的国家性质和经济制度等基本规定性决定了“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们。

资产阶级多党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动荡

肯尼亚总统选举发生骚乱;乌克兰议会选举发生武斗

(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最显著特点

●它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体现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

●它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和团结

●它便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五)不断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直接选举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

●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县以上人大设立常委会

●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六)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经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点

1.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统一战线学说中国化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

长期合作的基本方针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的新任务。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1.基本特征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共同的理想和纲领

(3)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管理国家事务、国家大政方针和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共同受宪法保护,共同以宪法为活动准绳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2.政党制度好与坏的判别标准

一要看实行该政党制度的国家的基本国情二要看该政党制度的实践效果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增强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1.本质与法理

(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本质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2)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

2.民族发展模式的自我选择

世界上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多种多样,如联邦制、邦联制、民主自治等。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根据自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独创的政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

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三)中国为何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历史根据: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政治基础: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现实条件: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

●自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基层民主

它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参与的特点。

(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性质

1.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它是一种最广泛的民主

3.它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

1.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3.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四)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实现形式)

1.农村村民委员会2.城市居民委员会3.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本形式:

农村村民委员会

●过程: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

●性质: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制度

●主要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

●基本形式:

居民委员会

●法理:

1982年写入宪法,1989年制定《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性质:

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过程:

正在由点到面、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推进,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社区

基层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

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性质:

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法理:

宪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劳动法、工会法、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

●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委会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的性质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二)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民主化建设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一系列法制化治国思想

●1996年,江泽民提出“依法治国”思想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国家”正式写入宪法

(三)依法治国的内涵

1.基本概念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科学内涵

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目的是保证对所有上述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依法进行;依法之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治、法制

●区别:

法制,是各种法律制度的统称。

它只是一种制度工具,可以存在于任何性质的国家中。

法治,指依法治理。

这个“法”不是一般的“法”,而是反映了一种价值目标与人文关怀,追求公平正义,保障自由和民主权利的价值观、原则和精神。

因此,法治只存在于民主国家中。

●联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要实行法治,必然要求完备法制,加强法制建设。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

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2)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的成就

全国人大于1982年修改了宪法,以后又有了四个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建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健全立法方式,实行民主立法有了新进展。

2005年7月,《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9月,全国人大常委举行历史上首次立法听证会,就《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听取社会建议。

2006年3月,《劳动合同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收到社会各界的14万多条意见和建议。

(三)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推行依法行政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开展法制教育,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第三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一)政治体制的内涵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二、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基本认识

●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标准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民主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

●自由是具体的、真实的

●人权是相对的、具体的

●自由、民主与人权中,民主是核心

●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

(一)民主

1.定义

民主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有“人民”和“权力”合成,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

2.多样性

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等都是随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而来的。

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3.实质

任何一种类型的民主,其实质都在于维护现有制度。

4.性质判断

民主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组成。

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内容是形式的依据和规定。

5.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获得了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

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渐进性的,需要不断完善、充实。

(二)自由

●定义:

自由多指政治自由,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

●特征:

自由不是抽象的概念,有着具体的实际内容。

●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

资产阶级总是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件中废除自由;正面规定中标榜自由,限制规定中取消自由;地位巩固时标榜自由,形势不利时取消自由。

●社会主义自由的特征: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克服的矛盾——如何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行使自由权利的问题。

●社会主义自由的保证: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这是最大的政治自由;公有制为主体,从经济基础上铲除了金钱对自由的束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辟了人类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使人们在思想上获得了空前自由。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自由需要不断克服官僚主义、家长制、以权谋私和利用职权对人民自由的践踏。

(三)人权

●定义:

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而公民在政治上应该享有的自由和民主权利,一般也被称作“人权”。

●产生及内容:

人权最初是作为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而提出的。

其内容是不断扩大的,应该包括政治权利、经济和社会权利。

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特征:

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

(四)民主、自由与人权的关系

●三者之中,民主是核心。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发展,要通过并依赖国家政权。

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巩固和发展政权,人民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

要识别之,更要警惕之。

●没有国家独立和主权,没有国格,任何人的主权都是没有保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