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67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 2.docx

15年中考物理课本回归22

《声现象》

知识链接:

(14四调)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15四调)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14五调)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紧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14中考)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课本相关:

1.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音叉抵在牙齿上,能听到音叉的声音是利用了空气传声的原理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橡皮筋是为了探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A.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是利用实验加推理的方法得出的

B.小明敲鼓的力越大,鼓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2.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3.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超声波产生

B.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及声呐都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C.借助超声波医生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脏器的图像信息,工业上可给产品内部探伤

D.超声清洗机、超声碎石仪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物态变化》

知识链接:

(14元调)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了,说明水蒸气成了可以看到的小水滴。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温度,内能。

(14四调)“碳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

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人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

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 -490℃,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

C.金属镓的体积在30℃ -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

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

(14中考)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而形成的。

(2)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水的沸点是℃。

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15元调)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通过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C、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课本相关:

1.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图3.3-9),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该装置置于通风处,制冷效果更好

C.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D.简易冰箱的原理和电冰箱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2.一标准大气压下,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这时观察易

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发现白霜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C.筷子搅拌混合物是为了用做功的方式减少混合物的内能,降低混合物的温度

D.易拉罐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持续降低

3.如图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游泳者觉得冷是由于当天气温太低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

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的热水中。

我们会看到塑料袋;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现象。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看到的现象是,这是因为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现象,此过程中酒精要热。

5.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热,液化时它热。

如图是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

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化并热,使冰箱内温度。

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冰箱内的霜花是由于

产生的。

6.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3.3-4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

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

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①水的沸腾是剧烈的现象

②纸锅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沸腾时仍要继续吸热,温度,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C.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

D.有的气体仅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其液化

 

《内能及利用》

(14元调)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时,一定从周围吸热

B.物体内能减小时,它的温度一定降低

C.地球上的物体不一定都具有内能

D.相同体积的0℃的冰和0℃的水比较,0℃的冰的内能较小

(14元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火箭中选用了纯度极高的液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氢的

A.热值大B.比热容大C.密度小D.沸点低

(14元调)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

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①做功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压缩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做功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压缩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①压缩冲程  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做功冲程  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压缩冲程  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③做功冲程  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4元调)如图甲所示,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1)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要求在两烧杯中放入的电加热器。

(2)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物质,在、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图乙是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则a物质是,其比热容是J·(kg·℃)-1。

(14五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及状态有关

B.热值大小与燃料种类及燃烧情况有关

C.导体电阻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有关

D.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的多少有关

(14五调)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

 

(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

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只填序号)

(2)图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当t时=8min时海波处于状态,从B时刻到C时刻海波的内能,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此时海波处于。

(3)由图可知:

海波处于态时比热容较大。

(14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作用

(15元调)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就会布满灰尘——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大——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15元调)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15元调)下表归纳了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微观特性,请完成这个表格。

(15元调)如图所示的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示意图中,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冲程。

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变,温度,密度变,密度变。

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0%,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则完全燃烧100g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转化为J的有用功。

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利用水吸热降低汽缸温度,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性质。

(15四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会升高

B.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热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所有的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能量守恒定律

课本链接: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物质内部的分子间没有吸引力

B.乙图中的物质内部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不会与其它物质间发生扩散现象

C.丙图中表示的是液态物质的内部原子结构图

D.物体内部某个分子热运动时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下列对图中的热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3.如图,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

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且液体均未沸腾,则

A.温度较低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B.温度较高的液体比热容较大

C.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D.温度较高的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4.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甲所示,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5.如图乙,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到,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使得气体内能

温度。

若活塞缓缓下压,看到此现象(能/不能)。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能量、能源部分》

(13五调)武汉市在汉口江滩等地安装了“风能太阳能互补节能灯”,如图

所示,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

其中太阳能电池板是

将太阳能转化为能,小风扇是利用原理来发电的,

白天蓄电池将电能转化成能储存起来,夜晚蓄电池放电给电灯供电。

(14中考)关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B.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化石能源、水能、核能,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D.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理想能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5元月)如图所示,太阳能路灯的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它白天向灯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夜晚则由蓄电池给路灯供电。

下列关于太阳能路灯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白天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白天太阳能电池板向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夜晚蓄电池给路灯供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课后重点

(1)某太阳能电池工作的效率是16%

某电动机工作的效率是83%

某锂电池充电时的效率是99%

某柴油机工作的效率是35%

某电热水器工作的效率是87%

(2)以下是核电站工作情况的方框图,请在空白的方框内填写装置的种类,并在下

面的括弧内填写这种装置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

(3)许多城市都在推广利用太阳能,城市交通指示灯及路灯照明系统已大量使用太

阳能。

白天,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除供正常使用外,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内,

夜晚供交通指示灯及照明灯发光。

请完成下面的方框图,反映这个过程中能量发生转化的情况。

(4)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太阳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光热转换,例如用太阳能集热器把水加热;二是光化转换,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三是光电转换,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图中画出了这三种转化的方框图。

其中椭圆表示转化的装置或物体,菱形表示由太阳能所转化的另一种能量形式。

请在图中的三个空白处填入相关的文字。

《质量密度》

(2012五月)下列仪器中仍能在失重状态下有效使用的是

A.天平

B.体温计

C.水银气压计

D.杆秤

(2014中考)(2015四月)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中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课本图片链接

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空气的密度变,所以热空气会(上升/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因此冬天和夏天使用空调时,出风口分别向或是向拨动;北方冬天使用的暖气片应装在房间的窗户的部。

(上或下)2.我国浙江大学研制出了一种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纪录。

其内部由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充斥着空气,因此极为轻盈,密度仅为0.16mg/cm3,为g/cm3;上文中的“轻”指的是其小。

(质量/密度)。

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的质量为kg。

3.如图是在冰封湖面下的水温示意图.比较各温区水的密度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0℃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B.2℃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C.4℃温区的水密度最大

D.冰面下各温区的水,密度都相同

4.关于密度的知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作用。

以下关于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其物理意义表示:

lm3的实心铜的质量为8.9×103kg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材料。

D.利用密度测量可以初步鉴别物质,常常需要多种方法并用。

《压强》

中考链接:

(2014四调)如图所示,将一圆台形装满水的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1';若将容器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2'。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p1>p2p1'>p2'

B.p1=p2p1'>p2'

C.p1>p2pl'=p2'

D.p1=p2pl'=p2'

(2015四调)如图所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塑料管a、b、c连接在一起(a管直径最大,c管直径最小),然后与抽气机相通。

当抽气机抽气时,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从计算机上就可以读出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

图中显示器所显示的“压强—时间”图象中,最下面一条曲线对应的塑料管是

A.a管B.b管C.c管D.可能是a管,可能是c管

(2015四调)2015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已于3月25日至3月29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顺利举行。

已知男运动员每只冰鞋的冰刀和冰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2,图中他穿着冰鞋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时对冰面的压强为Pa。

课本图片链接

1.下列现象中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2.下列现象为了减小压强的是(推土机注意铲和履带)

3.在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的课外活动中,测得人的质量为56kg,在方格纸上留下鞋底的鞋印(如图所示).每一个方格的面积为4×10-4m2,数方格时,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忽略不计,则一只鞋底的面积是m2。

此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Pa。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变。

(取g=10N/kg)

4.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金属盒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当带橡皮膜的金属盒浸入水下10cm时,下列做法能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不变的是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煤油中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向各个方向转动

5.如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盛上体积相同的水,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布为F甲、F乙,受到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6.下图所示的装置中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7.以下是物理课本《大气压强》中节选的“想想做做”的内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制作过程中,关键要将瓶口;在拿着它上下楼时,应该注意的是;

(2)在把“自制气压计”由一楼带到二楼的活动中,观察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变;

(3)若将此装置中装满带色的水,还可以观察的变化(答出一种即可)

8.如图所示,高铁站台离边缘不远处有一条踩上去有凸凹感的黄色带区域,其作用一是警示,二是为了。

人们须站在黄色区域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列车快速驶过车站时,黄色区域以内的空气流速,压强,背面大气压把人压向列车,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列车进站前应该提前制动,以降低列车进站时的速度,这样

   (可以/不可以)减小列车的惯性。

9.关于大气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大

B.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等于高度为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托里拆利实验不能在课堂演示是因为水银有毒

《浮力》

中考链接:

(14四调)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将空的饮料罐慢慢向下按,我们发现向下按的力越来越大。

根据以上的实验过程,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 

A.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    

B.物体排开液体越多,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D.向下按的力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14四调)如图所示,将重为5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2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的体积为400cm3 

B.小球的密度为1. 25g/Cm3

C.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 

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 

(14五调)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体积不同液体,将一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烧杯,密度计浸入的深度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中液体所含物质一样多

B.甲杯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

C.甲、乙两杯中密度计下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

D.甲杯中密度计所受的浮力大

(14五调)为了探究圆柱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探究F浮与G排的关系,需要在图中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步骤。

请写出该步骤的内容:

(2)由图中步骤B、E可知,浮力的大小跟有关。

(3)圆柱体的体积为m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kg/m3,在E图中若圆柱体触到了溢水杯杯底,会导致该液体密度的测量值偏。

 

(15四调)如图所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某同学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浸入水中,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上图是第2次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此时金属块所受浮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第6次实验中,金属块所受浮力大小为________N,容器底对金属块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N。

课本图片链接:

1.将同一鸡蛋分别浸入两杯密度不同的液体中,鸡蛋在甲杯中沉底,在乙杯中悬浮,如图所示.对比乙杯

A.甲杯液体密度小,鸡蛋所受浮力小

B.甲杯液体密度大,鸡蛋所受浮力大

C.甲杯液体密度大,鸡蛋所受浮力小

D.甲杯液体密度小,鸡蛋所受浮力大

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3.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的实验中。

先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将系有细线的铁块慢慢浸入水中.小明观察了铁块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判断,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②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④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如图所示,是一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静止后的情形,关于两次密度计所受浮力大小和两种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密度计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小

B.密度计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大

C.甲杯液体的密度比乙杯液体的密度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比乙杯液体的密度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