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595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docx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

浙江杭州余杭区树兰高中2021年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二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诗经·大雅·板》: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材料主要说明西周

A.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

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D.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2.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与此意相符的是

A.万物齐

B.超然旁观

C.鄙视权威

D.顺应自然

3.西汉时期,不仅能够生产铁制的长剑、长矛、环首大刀,而且生活器皿和杂用工具也广泛使用铁制。

这一状况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有助于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C.体现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提升了汉代人民的生活质量

4.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

这记载说明

A.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B.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C.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败

D.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5.唐初,不仅将宰相的职权分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掌,而且还设立了政事堂,形成一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的制度。

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建立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避免了决策失误

D.平衡了中央权力

6.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表现的是

A.“市”突破了空间限制

B.商人在政治上不再遭受歧视

C.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7.“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上述言论出自

A.荀子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8.上海1890年有168129人,到1910年时激增至1185859人。

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

上述现象

A.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C.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

D.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9.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1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

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

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记形現中

A.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1.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

“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2.抗战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

如面对残暴的敌人,“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捐款达12.3亿元。

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

A.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B.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C.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D.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13.史载: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间,解放军相继发动三大战役,皆获全胜,使国民党军队精锐尽失,只能凭长江之险,守上海、南京、武汉一线。

“三大战役”的第一战是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4.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15.毛泽东曾经说过: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

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A.出席日内瓦会议B.中国重返联合国

C.美日联盟更紧密D.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

16.199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

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

这表明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迅速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D.粮食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17.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

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

这反映出当时

A.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B.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C.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D.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18.英国学者霍普金斯和布朗经研究将1451-1475年间的一般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指数确定为100。

到了1555年,价格平均指数已达270,1570年上升到300。

这一时期英国物价飞涨的原因是

A.东方商品的输入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美洲农作物引人

19.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这反映了伯明翰发展为大工业中心的主要因素在于

A.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

C.工场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唯利是图的精神追求

2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

此规定

A.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B.保证国会的绝对立法权

C.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D.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

21.19世纪初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主义”,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则进行了“批判的批判”。

其表现为

A.领导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D.撰写《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序言

22.二战期间,战争双方曾制定多个作战方案。

下列作战方案,按其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火炬”方案

②“霸王行动”

③“巴巴罗萨计划”

④“曼施坦因方案”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23.美国罗斯福新政和新时期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改革和拯救,从而使单纯的经济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两者所确立的新的经济模式分别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某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声明:

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该国际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欧洲联盟

D.亚太经合组织

25.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英国“脱欧”;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

这些现象表明

A.发达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C.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

26.记录片《大决战》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

用新视角、新理念、新资料、新技术,对“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十四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获取新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B.实证是再现历史真实的原则

C.新理念更有利于全景展示历史

D.抗战的研究必须借助新技术

27.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

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③“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违反了

①《凡尔赛和约》

②《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③《洛迦诺公约》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9.阅读下面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中的排名表。

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C.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D.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30.古罗马大斗兽场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有

①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②希腊柱式,罗马拱门

③砖石结构,坚固耐用

④运用斗拱,技术精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

“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竟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

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

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

(1)材料一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一正义要求?

结合所学,指出该要求的结局及其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的主要外交思想。

结合所学,本次会议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拋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摘编自蒋云芳《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

——(英)汤因比《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近代西方社会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关系,从民主政治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3.(加试题)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说过,科技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于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特点有以下两个可供讨论:

①现实性,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指导性,它是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深化。

——摘编自尹虹《从近代重大科技发明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邓小平的观点提供两个史实依据。

邓小平的谈话精神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

(2)阅读材料二,你更侧重于哪一特点?

请联系所学进行解读。

34.(加试题)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吴人重南曲,皆祖昆山魏良辅,而北调几废。

……而吴中以北曲擅长者,仅见张野堂一人,故寿州产也,亦与金陵小有异同处。

……今南教坊有傅寿者,字灵修,工北曲,其亲生父家传,誓不教一人。

寿亦豪爽,谈笑倾坐。

若寿复嫁去,北曲真同广陵散矣!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材料二今日之皮黄(指京剧),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

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

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

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之确实证据。

——陈彦衡《旧剧丛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中后期戏曲的发展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昆曲是如何吸收北曲长处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剧在哪些方面对昆曲有所吸收。

京剧正式形成于何时?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材料“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分封的目的,反映了西周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故C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D项是C项具体表现,排除BD项。

【点睛】

2.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符的是鄙视权威,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

点睛:

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3)时间信息,本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

3.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铁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可见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发展,选项C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选项A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社会生活和军事领域中铁器的生产和使用,与农业无关,选项B排除;铁器广泛使用和汉代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选项D排除。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铁质器具的广泛使用背后隐含信息是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发展,前者是铁质器具生产环节,后者促进铁质器具的流通。

4.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藏硫黄和焰硝,自带火种”,可知,三国时期的人对于火药材料有所认知,A正确。

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并不代表已经发明火药武器或制造火药,根据史实可知,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B错误。

武器优劣对战争胜败有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的“硫黄和焰硝”是制作火药的材料,并非火药本身,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其他选项。

5.A

【解析】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特别是政事堂的设立使得三省长官共议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

故答案为A项。

三省六部制加强君主专制,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C项说法绝对,排除;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难以平衡中央权力,排除D项。

6.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大大增加,政府不再直接对商业进行监管,由此选项A、C、D都属于宋代商业活动的表现,属于“商业革命”内容;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相对宽松,但是不等于商人政治上不受歧视,选项B不是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

【点睛】

解题关键是对宋代商业发展表现的掌握。

7.D

【解析】

【详解】

材料主旨是万物都是变化的,这符合王夫之的观点,选项D正确;荀子主要观点是礼法并用,排除选项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选项B排除;黄宗羲主要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排除选项C。

【点睛】

解题关键是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区分清楚。

8.B

【解析】

据材料“上海……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破产农民和破产手工业者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都有表现,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逐渐瓦解的原因不是农民破产,而是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再结合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背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9.C

【解析】

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裹足的种种危害……1883年康有为……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反清的政治色彩,故B项错误;郑观应和康有为的主张说明有识之士倡议风气开化,故C项正确;材料也不能说明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故D项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

本题以漫画为切入考查学生阅读漫画、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关键词“1907年”“政治寓意”。

由材料时间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漫画常带有讽刺意义,题干中漫画寓意为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与题干中“政治寓意”无关,D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1.D

【详解】

根据“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D项正确;《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A项错误;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故C项错误。

12.D

【解析】

由材料“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海外华侨更是毁家纾难”可知,这里强调的“抗战精神”具体是指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所以答案选D,排除其他选项。

13.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其中最先进行战略决战的是战役是辽沈战役,C项正确,排除BD。

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之后,强渡长江,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除A。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即可知道答案。

14.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为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在各地进行的普选活动,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故答案为C项。

人民政协制度在1949年形成,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

点睛:

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

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

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

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

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推动了中日两国邦交的正常化,符合钥匙效应的描述,故选D;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排除A;中国重返联合国发生于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前,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B;美日联盟的紧密与中国无关,不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的结果,排除C。

16.C

【详解】

根据材料“要求农产品形成以市场购销为主,合同订购为辅的格局”以及“取消了实行40多年的口粮定量办法,价格随行就市”,可见当时政府越来越重视市场的作用,体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过渡的趋势,选项C正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选项A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农产品,不能反映出工业发展情况,选项B排除;材料没有把中国与世界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结论,选项D排除。

17.B

【解析】

根据“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

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说明当时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不是对公民大会的监督和质询,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8.B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结合材料现象物价上涨,可知这是价格革命,选项B正确;物价上涨是普遍现象,针对所有商品,而非单只东方商品,选项A排除;工业革命尚未发生,选项C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欧洲引入美洲农作物,选项D排除。

【点睛】

解题关键是对价格革命的掌握,即大量贵金属涌入导致物价上涨。

19.A

【解析】

从伯明翰为世界提供工业产品的分布上看,英国的海外市场分布广泛,遍布世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这一阶段不处于原始积累的时期;C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已经是工业化大生产;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20.A

【解析】

“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说明国会对总统实行制约,体现出美国宪法权力制衡的原则,A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的不是绝对立法权,B错误;总统有否决权,C错误;该措施主要是提倡共和制,D错误。

21.C

【解析】

“批判主义”是指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批判”是指在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诞生了科学社会主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撰写《共产党宣言》1872年版序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2.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项,1942年,英美决定实施进攻西北非的“火炬”计划,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

②项,德黑兰会议后,罗斯福与丘吉尔举行会晤,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霸王行动”盟军总司令,于1944年实施了此次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