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416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5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执教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读书,通过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疑问后继而去体会主人公的思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

3、抓住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物质储存和精神储存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学会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冬天快到了,田鼠一家在干什么?

出示板书:

其他田鼠玉米栗子干草

弗雷德里克阳光色彩语言

2.你觉得弗雷德里克是一只怎样的田鼠?

板书:

懒情

二、阅读质疑

1.抛砖引玉:

“费雷德里克,你是个诗人!

”你是怎样理解这向话的?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

“是谁将雪花下?

又是谁将冰雪融化?

“是谁让天件变验?

又是谁让阳光船是?

“是谁使鲜花开满大地?

是谁送走了白天?

又是谁使月亮放出光华?

“是住在地洞里的四只小田鼠,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

“一只叫春天,是他让鲜花开

“一只叫夏天,是他使花儿更可爱

“一只叫秋天,是他给我们送来胡桃和小麦。

“最后一只叫冬天………有四只冰凉的小脚丫

“一年有四季,想想真不错,如果少一个或者多一个,叫我们可怎么过?

2.这其实就是弗雷德里克收集的()

设计意图:

(无论是老师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面对的是新的人教版课文,对新的学习任务,教者采用半扶半放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质疑很有必要。

3.默读课文(11-31自然段),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学生自读课文,并把提出的间题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设计意图:

(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4.全班交流反馈

①说说你提出的问题?

②引导理解“色彩”和“阳光”的相关问题,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阳光】“河上眼晴,”弗雷德里克一边说着,一边爬上一块大石头,“现在我给你们阳光你们感觉到了那金色的、温暖的阳光了吧?

”听着弗雷德里克的话,那四只小田鼠果然觉得暖和多了。

【色彩】当他描述着蓝蓝的长春花、红红的杜鹏花在草地上随风摇曳时,当他描述着金黄色的麦地、绿色的草莓叶时,小田鼠们好像真的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田野。

③欣赏关于阳光、色彩的美图,进一步感受自然美。

设计意图:

(为下文讲到的什么是精神食粮做准备。

5.小组交流,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说说你发现什么?

展示小组整理的问题清单

引导说出:

有的间題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的,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

6.小结:

阅读时我们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已的问题

设计意图:

(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不管问題的意义和深度,有

价值的问題解答一下即可,给学生一种自由选择的机会,)

三、总结升华

1.同桌讨论:

你觉得弗雷德里克和其余四只小田鼠相比,谁的工作更重要?

为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田鼠们如果没有储藏粮食,就一定熬不过冬天;如果没有留心收藏快乐,构筑坚实的精神防备,一次小小的挫折,也足以让内心世界冻结、枯菱。

所以仅储备物质不行,还应该储备精神。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正知道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很重要!

四、名言欣赏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陈献章

设计意图:

(鼓局学生以后读书时学会思考,带着间题读书收获会更大)

【板书设计】

5.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其他田鼠玉米果子干草物质

弗雷德里克阳光色彩语言精神

6蝙蝠和雷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课后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敏锐、铃铛”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蝙蝠的本领。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敏锐”等词语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

(板书课题)指导写“蝙蝠”两个字。

2.朗读课文,学习新字。

1.听课文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知道。

4.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3.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

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明讲,师生共同归纳。

你现在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了吧。

4.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

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3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为什么?

(4)出示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

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

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

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

(赞叹、佩服)

5.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

(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

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6.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

蝙蝠→雷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关系。

2.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试验过程。

难点:

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还记得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揭开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

导入:

(课件出示一只蝙蝠)看!

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

你们人类真了不起!

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师:

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家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

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我们先来找一下,哪些自然段是写了科学家们的试验的?

(第4、5、6自然段)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4、5、6自然段。

1.学习第4、5、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试验,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了什么结论?

(2)边默读第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小组讨论填表格。

(4)指名讲所填写的表格。

(5)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

要注意人称的变化。

(6)过渡语:

你们这个班的小科学家真棒!

我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那你们知道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2.学习第7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回答了小蝙蝠的问题?

快速读第7自然段,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2)汇报句子。

(3)男女同学赛读。

(4)默读句子,在表格背后的空白处画出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示意图。

(5)展示示意图,并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完善学生的示意图,板书:

超声波

嘴)))))))))

蝙蝠障碍物

耳朵((((((

(6)同桌看着板书,相互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7)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课件出示句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齐读句子,说体会。

齐读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小蝙蝠):

同学们说的不错,我能在夜间安全飞行的秘密就是嘴和耳朵能互相配合,嘴和耳朵两样东西是缺一不可的。

那你们人类的科学家发明的雷达又是怎样探路的呢?

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答案?

3.学习第8自然段

(1)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2)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探路方法的示意图。

(3)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4)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无线电波

天线))))))

飞机(雷达)障碍物

荧光屏((((((

(5)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44页,完成课后练习三。

(6)指名讲答案。

(7)齐读。

3.拓展延伸。

1.默读“资料袋”,填写:

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2.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的句式来说。

3.补充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4.说一说,我从()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

参考:

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小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大大方便了家长。

5.推荐课外书籍:

《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4.作业布置。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谢谢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板书设计

7小电影院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分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类。

4、学写旁批和感受,

教学难点:

通过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都到过电影院看过电影吧!

你想知道原来的电影是怎么放映出来的吗?

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自己开了一个电影院,想去看看吗?

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林良的《小电影院》。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3、作者介绍

林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台湾儿童文学界公认的“大家长”“常青树”。

1924年生于福建厦门,;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台湾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

他为儿童写作长达六十多年,结集出版《树叶船》、《青蛙歌团》、《月球火车》,《小纸船看海》、《小动物儿歌集》等图画书作品十余册,散文作品《小太阳》、《林良爷爷的30封信》、《爸爸的16封信》、《会走路的人》、《早安豆浆店》、《回到童年》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等。

三、再读课文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2):

爸爸买回一部玩具电影放映机。

第二部分(3-4):

我计划开始做生意。

第三部分(5-16):

写表弟买票看电影,二弟心软让表妹免费看电影,电影放完后表弟觉得不公平,要回了那一个铜板。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收集问题

1、自由读课文,让后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将问题整理然后分类汇总。

从这些问题中筛选出对理解文章最有帮助的问题。

3、反馈。

三、问题汇总

1、开头为什么要介绍电影放映机的构造?

2、为什么二弟让没有买电影票的三个表妹看电影呢?

你觉得二弟称职吗?

3、怎样经营才能让电影院有收入?

反馈。

思考:

小组交流在问题整理过程中有哪些启发和感受。

反馈:

例:

1、问题很多,但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2、有些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

四、课文没有说“我”有没有把铜板还给表弟,你觉得“我”回怎么做呢?

和同学们分享你的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8*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学生写的。

一起说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

a、你怎么理解“呼风唤雨”?

b、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

(筛选问题简单板书:

如哪个世纪?

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谁在呼风唤雨?

怎样呼风唤雨?

等)

二、自主学习

1、请打开书,带着你的问题,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

3、那通过读课文,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三、交流点拨

(一)第三自然段:

(1)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20世纪以前呢?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人们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怎么生活的?

A、在第几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

B.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机,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用课本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只能是:

依赖

(2)师:

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引读)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但是,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20世纪的一百年当中,(引读)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引读)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并板书

A.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

变化多、变化大、变化快

(二)学习第四段

(1)20世纪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文的哪一段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的科技成就呢?

(齐答)请你用曲线勾画相关的词句

(2)交流

a、指名读句子

b.默读这一段,思考作者为了让我们感受20世纪的科学成就,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是啊,课文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出了许多高科技产品。

作者还通过与古代王公贵族的生活进行对比,让我们感受20世纪生活的(板书舒适、方便)

C.书上说:

这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你能想象过去的王公贵族们是怎么生活的吗?

”(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穿着很好的衣服。

马车、轿子。

D.想像说话:

如果过去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说?

E.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纷纷出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用过哪些高科技的产品?

谈谈你的感受!

F.带着这份自豪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吧!

(3)小结:

是啊,20世纪人们的生活,不再像农耕社会一样物质生活十分贫乏,而是非常舒适方便。

20世纪人们也就不是依赖大自然了,而是正在利用科学技术来——自然。

四、总结提升

1、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我们用课文中那句诗来说,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20世纪,只有100年,对比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变化,你觉得怎么样?

(非常神奇,非常不可思议、有很多感慨)那就带着这种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20世纪使人类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20世纪出现那么多高科技产品改善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着课文题目)

五、当堂训练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我们畅想一下:

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话

2、最后让我们带着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