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40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庆龄与孙中山.docx

宋庆龄与孙中山

宋庆龄与孙中山

宋庆龄不仅是孙中山的生活伴侣,而且成了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在10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俩“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为新中国奋斗,建树了光辉的业绩,被誉为“国之瑰宝”。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

她在学生时代,就景仰英雄孙中山。

这主要是由于父亲宋耀如的影响。

宋耀如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挚友。

孙中山始终是宋家言谈中的英雄,宋庆龄在少年时代就景仰孙中山。

宋庆龄从小受到基督教义的影响,受过美国民主传统的熏染,所以青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向往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在美国,当听到慈禧太后死去的消息时,“她暗暗地庆祝了好几天。

”宋庆龄留美期间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

宋耀如常常给她写长信,把中国国内的惰况告诉她,并给她寄剪报。

她认真研究各种材料,她潜心思考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内在意义,探索改造中国的方法。

她想在美国努力学习,以便回国后有所建树。

这表明,留美时期的宋庆龄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宋庆龄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l9lZ年4月,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院刊《威斯里安》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国革命是自滑铁卢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革命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它意味着四亿人民从君主专制制度的桎梏下获得厂解放。

这个专制制度已经存在了四千多年,在它的统治下,‘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迫求’被剥夺。

中国革命的成功还标志着一个皇朝的覆灭。

这个皇朝的强取豪夺和自私自利使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的家变得一贫如洗。

满清政府被推翻.意味着恶贯满盈、道德沦丧的这个皇朝的毁灭和废除”。

这篇文章表明宋庆龄抛弃改良的幻想.成了革命民主主义者。

1913年夏,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

宋庆龄回国的时刻,“二次革命”失败了。

宋耀如夫妇偕宋霭龄流亡到了日本,宋耀如身患肾病,仍然协助孙中山工作;宋霭龄仍然担住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8月29日,宋庆龄从美国乘轮船抵日本横滨。

9月16日,宋庆龄到东京访问孙中山。

据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孙文动静”记载,9月16—25日十天中,宋庆龄访问孙中山9次“主动提出要帮助他。

患病的宋耀如已经不宜长时间盘腿席地而坐,更不宜担负繁重的任务。

他就让宋庆龄帮助,并且教会女儿如何协助孙中山工作。

不久,宋庆龄代替宋蔼龄,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

她认为孙中山“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自己帮助他就是“为拯救中国出力”。

频繁的接触,更激起了宋庆龄对孙中山的仰幕,而宋庆龄对革命工作的满腔热情和忘我的献身精神,也深深感动了孙中山。

他俩在共同的战斗中产生了爱情;并于1915年10月在东京结为伴侣。

宋庆龄对孙中山说;“这是我一生中最辛福的日子。

”直到1979年8月1日.宋庆龄在会见日本新版本《宋庆龄选集》译者仁木富美子女士的时候,还特别说明:

“这一天,是比自己的生日更重要的日子。

宋庆龄与孙中山仅仅共同生活了十年。

在这新旧交替、风云变幻的十年中,夫妻“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更主要的是,宋庆龄“辉煌的头脑,充实了她丈夫的头脑,完成了他更伟大的人格”。

孙中山自1913年8月东渡以来.是在日本警察“监督”、“保护”下生活的。

但他无所畏惧,积极准备“三次革命”。

宋庆龄结婚以后,以秘书身份参加革命工作,在写作方面帮孙中山“很多忙”。

她在寄往美国的一封信中披露了自己的心声“你知道,我是多么害怕抛头露面!

但是自从结婚以后,我不得不参与许多事务,否则我是不会参加的。

中国人与欧洲人不同,他们并不是把美名和荣誉给予当之无愧的人。

而是强加于弱者的身L。

我每天都要会见许多人,实际上是环境迫使我打破沉默而与人交谈。

”宋庆龄“深信真理不死”,认为只有孙中山“才能在这艰难的年代拯救中国,使之免遭灭亡。

”因此;“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得救”,她无所畏惧,敢于“冒许多危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称帝。

1915年12月25日“护国”战争爆发,全国掀起反袁高潮。

孙中山偕廖仲恺等离日返沪,5月1日抵达。

5月9日,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强调反袁斗争“不徒以去袁为毕事”,表示“文与袁氏,无私人之怨,违反约法,则愿与国民共弃之。

”“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

”l9日,宋庆龄从日本抵达上海,孙中山亲自到码头迎接。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亿万人民的唾骂声中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护国”战争打倒了袁世凯,结束了“洪宪”帝制。

但是,“护国”战争后的中国政局,却出现了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各派系军阀的矛盾和斗争,集中地反映在“府院之争”上。

1917年春,“参战”间题成了双方争执的焦点。

宋庆龄坚决支持孙中山反对中国参战的主张。

她在1917年4月2日给梅屋庄吉的信中指出:

“很多自私的野心家正竭力要把中国拉进欧洲大战”。

“我的丈夫为了中国的独立,几乎贡献了他的全部青春,他敏锐地感到有些官吏的卑劣行径,他们视金钱和个人名位胜过于其他一切,诸如真理、道义和自尊。

张勋复辟失败后,段淇瑞重任国务总理,控制了中央政权。

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

唯知救国不知其他的孙中山挺身而出,开展“护法”斗争。

宋庆龄几次陪孙中山与海军总长程璧光磋商,动员海军参加到“护法”的行列中来,1917年7月6口,宋庆龄随孙中山乘“海琛”号军舰南下,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运动。

可是,军政府实际上是一个“仅有外形,毫无实力”的“空架子”。

为“救危亡”,孙中山只能依赖同北洋军阀有矛盾的南方军阀。

结果,在南北军阀的夹击下,“护法”运动失败了。

1918年5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这时,孙中山在政治上“孑然无助”,经济上也“异常困难”。

宋庆龄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在精神上鼓励孙中山振作起来。

她说:

“争雄的武人终是少数.广大民众的心是向着先生的。

”孙中山的卫上马坤说:

“孙的工作人员中最得力的就是孙人人。

在孙办公的时候.她从不干扰。

唯有她才能使孙在动乱生活中心情舒畅。

”孙中山决心著书立说,以“唤起国人”、“唤醒社会”。

宋庆龄帮助孙中山查阅资料,抄写书稿,打宇,处理大量的来信来电,让孙中山能集中力量协作。

在孙中山的著作中,渗透着宋庆龄的心血和劳动。

1920年10月,孙中山平定了广东,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接着,又平定了广酉。

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亲率北伐军进驻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

在平定广西期间,宋庆龄与何香凝一起在广州发动妇女,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会”,向各方筹集经费十几万元,派慰劳队前往梧州前线慰问。

1921年12月21日,宋庆龄率领红十字会会员抵达桂林。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颁发动员令,命令北伐军分路出师北伐,“以成勘乱之功,完护法之愿”。

可惜祸起萧墙,匆匆从北伐前线韶关赶回广州的孙中山不单壮志未酬,而面临的竟是一场杀身之祸。

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革命,炮轰总统府和孙中山夫妇住所粤秀楼。

当孙中山要夫人一起先行撤离时,宋庆龄认为自己和孙中山同行反使他行动不便,请求他先走。

她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孙中山撤离险境后,宋庆龄才在卫士掩护下突破火线,身体受到无法补偿的摧残。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从上海抵广州,在广州东郊农林试验场设立大元帅府,就任大元帅。

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4月16日,沈鸿英叛变,兵分三路进攻广州。

“自沈鸿英作乱以来,北军两次自北江夹攻,陈军数次自东江来攻,广州的局面总是风雨飘摇,大家无一天不是在恐慌之中。

”孙中山始终“屹立于战线最危之点”。

宋庆龄5月2日从上海抵广州后,陪同孙中山慰问伤兵,慰劳前敌将士。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光芒穿过重云浓雾,照到了中国。

孙中山“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制定联合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宋庆龄在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代表磋商合作以及与列宁所派使节反复交谈中,做了大量积极的、切实有效的工作。

”她坚决拥护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1924年6月16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出席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孙中山在会上发表演说,指出要“仿效俄国”“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7月,宋庆龄随同孙中山出席广东省第一次农民大会。

这是他们“第一次看见必然成为中国新力量的中国人民来参加革命”,认为“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

1924年11月,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孙中山力排众议,犯难北上,宋庆龄毅然随行。

12月4日,孙中山肝病发作,宋庆龄体贴入微,悉心侍病。

1925年3月11日上午,孙中山亲友见孙中山病危,商量请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宋庆龄表示。

“至于此时,我不特不愿阻止君等,且要帮助君等。

”由宋庆龄把扶着,孙中山为遗嘱签了字。

以上事实说明,宋庆龄结婚以后,“坚定忠诚、恭谨谦逊,始终是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坚定地表示“我会继承他的遗志的。

”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宋庆龄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的遗嘱.义正词严地谴责国民党右派。

1926年间18日,宋庆龄在国民党“二大”上发表演说,赞扬国民党改组后“一切的政治、军事都很有进步”,谴责国民党右派违背孙中山的遗训,号召革命党人要紧密合作,“团结坚固,不要受人家的挑拨”,实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

正当北伐战争胜利进展的时候,蒋介石公开背叛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宋庆龄挺身而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人联合发表讨蒋通电,号召革命军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

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前夕,1927年7月14日,她以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

“本党若干执行委员对孙中山的原则和政策所作的解释,在我看来.是违背了孙中山的意思和理想的。

因此,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

”面对着当时革命的严重危机,她满怀信心地说: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终究是要胜利的。

革命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途。

”8月1日,宋庆龄和毛泽东等22人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举行南昌武装起义,宋庆龄支持了这一起义。

1927年8月,为了寻求中国革命胜利之路,遵从孙中山生前的嘱托,宋庆龄不辞长途跋涉,出访苏联。

国民党右派大肆造谣,直至人身攻击来庆龄,面对着那些右派的鬼伎俩,宋庆龄嗤之以鼻,屹然不动地说:

“他们怕我‘赤化’,不愿我多呆,我却要坚持下去。

”1929年5月,宋庆龄从德国启程经苏联回国,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孙中山国葬仪式。

回国前夕,她发表声明表示自己的立场:

“在国民党的政策完全符合已故孙逸仙博士的基本原则之前.我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党的任何工作。

”葬仪结束,宋庆龄立即回到了上海莫利爱路孙中山留给她的那所住宅。

1929年6月9日,蒋介石派宋美龄从南京到上海邀请宋庆龄赴南京参加将召开的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宋庆龄断然予以拒绝。

8月初,蒋介石又派戴孝陶到上海游说宋庆龄,宋庆龄痛斥蒋介石之流的罪恶行径,揭露他们的阴谋毒计。

宋庆龄发表宣言.严正指出“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是一件无法掩盖的事实。

促成国民党灭亡的,并不是党外的反对者,而是党内自己的领袖。

”坚信“只有以群众为基础并为群众服务的革命,才能粉碎军阀、政客的权力,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才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

”三十年代,宋庆龄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和鲁迅建立了浓厚的革命友谊,并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屠杀,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为革命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

193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由宋庆龄等签名公布。

1935年8月1日。

中共中央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宋庆龄等率先响应,影响巨大。

1937年2月18日,宋庆龄在国民党三中全会上发表演说,说明“恢复孙中山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指出只要“政府能踏实地遵丰孙中山的遗嘱.并采取有效的步骤来执行他的三大基本政策,中国就能很快地从内部的骚乱与苫难中解脱出来,而且能获得全世界极大的尊敬。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宋庆龄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宣言的主张。

1937年11月,宋庆龄发表《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提出: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

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

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倘使他所主张的国共合作一直不间断地继续到现在,中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自由、独立的强国了。

”呼吁“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

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

”在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外人士和海外华侨募捐,坚不懈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宋庆在上海组织中国福利基金会,为劳动群众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很大的物质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建树了光辉的业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尊敬和爱戴,被誉为“国之瑰宝”。

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

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十庆龄在长期斗争实践中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以上事实说明,孙中山逝世以后,宋庆龄是孙小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