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345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docx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

世界现代史第5-6单元过关

Ⅰ单元基本结构:

本单元讲述的基本问题是苏东剧变后当今世界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

时间大致从1989年到现在。

(一)苏东剧变非偶然:

苏东剧变的过程猛烈,剧变的实质是社会性质变化,剧变的原因是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剧变的影响深刻。

请思考并完成下表:

项目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剧变过程三个阶段

(1)严重困难:

原因是

(2)退让阶段:

退让实质是

(3)夺权阶段:

夺权方式是:

(1)解体启动:

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影响是:

(2)解体加速:

事件失败。

改事件的起因是:

目的是:

结果是:

(3)解体标志是:

宣言发表

剧变的实质是

苏联东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性质的剧变,即由社会主义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事业出现重大挫折。

剧变的原因

内因:

(1)历史原因:

(2)现实原因:

外因:

(1)苏联因素

(2)西方因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3)外部原因

剧变

影响

(1)对苏东自身来说,意味着社会性质发生了剧变。

(2)对世界格局而言:

标志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3)对社会主义运动而言:

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向健康方向发展。

得到启示和认识

(1)社会主义事业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出现反复是历史规律的普遍现象。

(2)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到首位,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改善执政党作风。

(4)要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

苏东剧变后,世界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世界格局变化,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格局尚在形成之中。

其二,世界形势总体缓和,但仍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问题1:

二战以后,世界总的趋势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促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其一,资本主义阵营的竞争,欧洲和日本经济发展和政治相对独立化;

其二,美苏争霸,实力受损,苏联崩溃,美国也遭到削弱。

其三,第三世界崛起,作为一支独立力量冲击两极格局。

其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推动了多极化。

问题2:

当今世界,世界总体缓和,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人仍然存在。

指出这些因素是什么?

各举出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三)世界经济新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可以认为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完成下表:

趋势/项目

经济全球化

经济区域化

知识经济崛起

原因

(1)

(2)

(3)

(4)

(1)根本原因—生产力越出国界的产物。

(2)直接原因:

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需要。

(1)根本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产物。

(2)直接:

信息产业

表现和特点

突出表现是:

的成立。

标志了

的成立。

中国于2001年加入。

三大组织:

(1)

(2)

(3)

首先出现在:

支柱产业是:

突出特点是:

影响:

对发达国家:

对发展中国家: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

其一:

其二:

2、人类面临的问题仍然是发展问题和和平问题,列举威胁发展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是哪些?

如何解决?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三次科技革命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继而又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进步。

三次科技革命各有其时代背景,有其代表性领域,尤其特点,但都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巨大推动力,在各个方面对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列举出地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表现领域,特点,和影响。

Ⅱ、基础训练: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

(共45题,每题2分,共90分。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巨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回答以下各题

1、东欧剧变中发生方式与其他国家存在重大差别的是

A波兰B罗马尼亚C南斯拉夫D德国

2、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和平演变”

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4、.苏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是( )

A.“八一九”事件     B.叶利钦掌权

C.苏共被排挤出政权   D.各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

5.到目前为止,最后加入独联体的国家是()

A.立陶宛  B.爱沙尼亚  C.格鲁吉亚  D.拉脱维亚

6.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7.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

C.发动“八一九”事件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8.20世纪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严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

苏东剧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总体缓和,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仍然不少。

9、20世纪以来大的国际格局的变动有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雅尔塔体系③两极格局瓦解④多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④

10、当今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它的确立最终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包括①政局稳定程度②经济实力③科学技术④军事实力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①两极格局已终结②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③世界多极化已经形成④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科索沃问题与海湾战争发生的共同因素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B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冲突

C西方国家插手D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13、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所打的幌子是

A“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B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人道主义干涉”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论”

14、1997年,美国宣布将其战略核重点由进行核战争转为阻止核战争,其实质是

A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B阻止国际裁军和军控的进程

C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D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15、1998年春夏,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进行了核试验,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印巴势均力敌,对立加剧B严重威胁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

C导致核扩散和核竞争D违反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

16、有关统计材料表明,目前美国在向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售军事和武器技术,在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的50多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史实告诉我们①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②现代战争的重要因素在于军火贸易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④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7、2000年朝韩两国领导人会晤①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②有利于朝鲜半岛缓和的走向③体现了朝鲜半岛南北人民的心声④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8.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推行其霸权政策,主要表现有()

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进行干涉

对南联盟进行持续78天的轰炸

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

B.

C.

D.

19.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行为表明()

联合国的权威受到挑战

美国企图建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

世界形势趋向紧张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A.

B.

C.

D.

20、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增,日本月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适应的“军事和政治大国”,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海外派兵的法案,并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下列说法不能表明上述现象的是

A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B日本的行为违反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日本妄图操纵国际事务,加紧争夺国际政治领导权

D日本军队参加维和行动,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安全

21、两极格局和冷战结束后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出现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②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力图建成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③北约原有的防御色彩尽失,已成为美国新炮舰政策的工具④南联盟是北约实施21世纪“战略新概念”的试验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当代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最重要因素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

C.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D.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给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

23.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区域经济集团化

C.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D.知识经济

24.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在经济25、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中,推动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B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C国际金融的发展D冷战的结束

26、以下最早体现出经济结构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A第三世界的兴起B苏联的解体

C西欧日本美国形成经济上的三足鼎立D两极格局终结

27、1988年5月3日凌晨,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

“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进行结算……2000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货币。

”表明

经济区域化进一步发展 

欧盟各国的政治联系进一步加强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西欧经济一体化已经基本形成

A.

B.

     C.

D.

28、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知识经济的兴起       D.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9、“可持续发展”是指( )

A.以知识经济促进的经济持续发展 

B.既注重知识经济又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

C.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

D.建立在重视后代人发展与生存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发展

30、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③其成员包括中国在内④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1、欧洲联盟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

32、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区域经济集团包括①欧洲联盟②欧共体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

33、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是

A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B知识经济发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可持续发展注重数量的扩张D可持续发展给发展中国家提出新的挑战

34、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

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上述引文出自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

C《里约热内卢宣言》D《竞争未来——发展知识经济》

35、被称为21世纪政治瘟疫的问题是

A全球生态系统严重破坏B恐怖主义

C邪教组织发展D毒品泛滥

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世界。

36、"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美国投入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德国人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水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B.对太空的争夺巳提上日程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科技发明威胁人类和平

37、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学术呈现出的新的发展趋势有()

学科越来越多 

学科分工越来越不明显 

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深入 

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A.

B.

C.

D.

38、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推动了世界经济向重化方向发展B.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学科的联系日趋密切

C.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D.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

39、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苏联领先于美国的新兴科学技术成就是

A.原子弹B.人造地球卫星C.电子计算机D.激光器

40、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特点的选项是:

A.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结合

C.科学与技术紧密,相互促进     D.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4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技研究朝着分工细.综合性强的方向发展

C.在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生比重上升

D.科技竞争推动国际经济格局调整

4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中不包括

A.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B.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活动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大大降低    D.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43、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联系日益紧密

B.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C.科学强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获得空前发展

D.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44、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调整,表现在

①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②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③推动了国际产业的分工④导致了西方大国经济地位的调整

A.①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45、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其原因不包括

A.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采用新生产技术,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C.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

D.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共60分)

46、美国在二战后推行霸权主义,对战后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

(本题22分)

(1)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在重点地区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在局部地区进行直接干涉的“热战”。

列举“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3分)并就“热战”举史实加以说明。

(4分)

(2)70年代,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沉重打击,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

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对其霸权构成沉重打击的历史因素。

(4分)举出其战略收缩的表现。

(2分)

(3)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美国霸权主义更加嚣张,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一极世界。

这一时期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突出事例有哪些?

(2分)你认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能否完全得逞?

(1分)谈谈你的理由。

(4分)

47、三次产业革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题38分)

(1)、产业革命能否发生,要具备各种历史条件。

能否从经济的、科技的、政治的、社会环境的四方面分析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原因。

(12分)

(2)指出三次产业革命的主要发生领域。

(6分)从这些领域来看,体现的显著发展趋势是什么?

(2分)

(3)三次产业革命的影响极为深刻。

它们除了都提高了生产力外,还促使了生产关系的调整,也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

结合史实说明后两点(6分)。

(4)三次产业革命推动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东方经济剥削手段的变化,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6分)

(5)在三次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6分)

Ⅲ、第5-6单元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CC6-10、BCCAA11-15、CBACB16-20、ADAAD

21-25、DACAB26-30、CCBCC31-35、BBCCB36-40、CCABB

41-45、CCCBA

二、综合题

46、

(1)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土耳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拼凑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出兵干涉入侵朝鲜和越南。

(2)自身战争惨败如陷入越南战争泥潭,惨败;苏联实力的威胁如苏联建立远洋海军,洲际核弹赶上美国;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如欧日崛起和美国进行经济竞争奉行相对独立外交政策;第三世界的冲击,如中东国家的石油涨价。

表现:

从越南撤军,和中国关系缓和。

(3)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南斯拉夫内政;拒绝批准核不扩散条约,威胁世界和平。

不能。

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制约其霸权的因素。

其一,冷战结束,和平观念深入人心,霸权主义遭到全人类唾弃;其二、美国自身实力逐渐衰退,霸权主义有心无力;其三,欧日相对独立,俄中正在发展,对其霸权是有力制约;其四,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47、

(1)第一次:

经济上手工工场的积累和海外市场扩大;科技上生产技术的积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政治上英国率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社会环境英国内外政局稳定,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

第二次:

经济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科技上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电磁学的突破和能量守恒观念;政治上各国普遍确立资本早已制度特别是19世纪60-70年代各国的革命和改革;社会环境,19世纪末各国内外环境相对安定。

第三次:

经济上二战后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科技上科学理论的的突破;政治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环境上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下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2)领域:

第一次主要在轻工业机械和交通;第二次集中在电能、化工,内燃机交通革命、通讯上;第三次集中在核能、信息、航天、生物上。

趋势是:

生产力发展中科技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和生产力结合越来越紧密。

(3)第一次:

自由竞争发展起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掌握经济霸权。

第二次:

垄断组织发展起来,美德超越了老牌国家英法,呈多极格局态势;第三次:

国家垄断大规模推广,经济格局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欧日三足鼎立。

(4)变化:

第一次,从野蛮掠夺进行原始积累变化为以廉价商品和坚船利炮并用,以扩大商品市场为主要目的;第二次,除进行商品输出外,资本输出成为主要殖民手段;第三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优势,利用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分工,继续进行不公平的经济剥削。

(5)第一次:

中国被打开国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逐渐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第二次:

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同时经济上被帝国主义控制经济命脉,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第三次:

中国起初错过了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Ⅳ第五章世界格局的变化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节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选择题B

二、问答题

为什么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答: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人民与政府和党的关系疏远;经济上推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发展方针,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第二节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冲突

一、选择题A

二、问答题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并存的局面,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三、阅读与思考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到处施威,干预他国内政,其目的是企图独霸世界。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轰炸,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

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

其实质是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加紧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模式,以实现新形势下的“美国治下的和平”。

第三节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冲突

一、选择题A

二、问答题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及其表现。

答:

两个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表现:

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经济各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

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

当今世界有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呈鼎足之势,即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三、阅读与思考

请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和态度。

可持续发展是指今天的发展不以牺牲明天的发展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要谋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在发展中寻求平衡,这是一种共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思想。

环境保护就是要以人类长远、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六单元,科技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