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5《玛雅文明的假说》word教案.docx
《人教版历史选修5《玛雅文明的假说》word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选修5《玛雅文明的假说》word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选修5《玛雅文明的假说》word教案
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
第4课 玛雅文明的假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v
玛雅人是中美洲最早的居民,体质上属印第安人,肤色上属黄种人。
从地质学上看,几大洲曾联成一片大陆
从生物遗传学、地质学的角度理解,印第安人的故乡可能在亚洲
利用现存的典籍、遗物及现代遗传学、地质学知识加以分析
从各地区的
人种、肤色、
板块结构加
以论证
比较玛雅人与其他地区人种,尤其是与亚洲特别的关系,更深切了解祖先文明
玛雅文明的渊源
文明扩散论,玛雅人祖先创造说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玛雅文明并不是外来文明在中美洲的简单移植或复制,而是有其多元性、多样性
运用玛雅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比较,判断其渊源
情景再现
历史比较
课堂辩论
拯救玛雅文明,珍爱人类文明的成果
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环境因素,气候变迁,耕地耗竭,阶级斗争,城邦战争等
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作为假说
运用社会学及考古资料加以论证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组织讨论
借鉴文明失落的原因,关爱人类今日之生存环境,免蹈覆辙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玛雅人与玛雅文明的溯源。
难点
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古典时期来历、渊源与失落的假说。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之时,又戛然而止。
公元800年中叶,经历两千年的玛雅文明开始衰落。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现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玛雅人后代在文化方面已经退化到新石器时代的水平,他们对伟大的祖先创造的文化一无所知。
在玛雅文明高度发展之时,超越了当时人类知识和生产力水平,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城市相继屹立在丛林和平原上,一块块雕刻精细的纪念碑相继树立在城市
中央,金字塔高耸入云,玛雅人熙熙攘攘,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一起相映生辉,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他们对宇宙的深刻认识,城市建筑的设计艺术,独特深奥的玛雅文字,至今令人惊叹。
但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文明,在它走向顶峰之时竟突然地消失了,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玛雅人义无返顾地激流勇退呢?
面对世界历史上巨大的历史之谜,教材从体质类型上和地质学上对玛雅人的来历进行大胆的假说。
对玛雅文明的渊源也归纳了三种主要假说:
一是文明扩散论说,认为美洲文明源于欧洲或其他大陆文明的传播;二是玛雅人祖先创立;三是认为玛雅人迁徙和定居到中美洲大陆后创造的,表明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对于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教材认为它既是热点,也是研究中的难点。
教材列举了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没的多种假说,其中对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做了主要分析,玛雅文明从产生到消亡仍是疑窦丛生,尚无定论,只以假设概之,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研究以及考古发掘的兴趣。
本课教材通篇以假设为前提,引文以引人入胜的步步设问为先导,客观的叙述了玛雅文明研究的各种观点。
假说,就是探究,因此,通篇课文充满了探索,文字可读性强,建议教师打破常规,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撰写小论文,课堂采取论辩的形式,消化吸收,深化教材的内涵。
第一目“玛雅人的来历”
教材首先肯定玛雅人是中美洲的最早居民,也是真正的主人。
但玛雅人又来源于何方?
是土生土长还是移民?
因为历史文献没有任何记载,只能从生物的、社会的(人种肤色)和自然的(地质学)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推测其结论是玛雅人→印第安人→蒙古人种→美洲分支→黄种人→根在亚洲。
在地质学上推测其结论是亚洲→白令海峡→美洲阿拉斯加→美洲大陆和岛屿(包括玛雅地区)。
由大胆设想到小心求证,证明玛雅人是其亚洲移民;黄种人中蒙古人的后裔。
教材用一幅玛雅人的彩陶论证玛雅人具有中国人(蒙古人种)的体貌特征,如面孔方正,肤色黄中透红,黑头发黑眼睛,单眼皮,鼻梁扁平(区别欧罗巴种高大挺直),使其直观。
教学建议:
可以让学生搜集各大洲人种特征的直观图,比较论证玛雅人(印第安人)属于亚洲人、蒙古黄种人的论据。
同时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将世界各大洲比拼成一幅图,用计算机模拟逐步散开,再勾勒出一条远古时期玛雅人沿亚洲到美洲大陆的路线图。
教师同时也应提出下列设问:
最早玛雅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
是捕猎、逃难、迷途,还是亚洲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恶化?
抑或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驱使?
第二目“玛雅文明的渊源”
教材首先提出目前人们分歧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玛雅文明,究竟是土著还是异域远方的外族
?
教材罗列了三种主要观点,一种是前来美洲的西方人,主要是种族主义者,由于其阶级立场的不同,主观臆测,对印第安文明视而不见,不屑一顾,甚至制造谎言,但又无法面对客观存在的高度文明,只能以其文明扩散论来解释,将玛雅文明追溯到欧洲或其他大陆更高的文明。
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
教材的“历史纵横”中,就叙述了有学者提出“玛雅──中国文明连续体”的假说,认为两种文化可能源于同一种祖型文化。
如中国学者王大有等人经过长期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玛雅文明根在中国,它是中国文明的一个分支。
如玛雅语与汉语的基本词汇很多是相同的,如“人”“天”“昊”,巴蜀金文与玛雅象形文字有共同的符号和组合方式,从古蜀文物及文献关于蜀人与中原,与美洲的关系记载来看,这种联系绝不是巧合,黄帝及其子孙与蜀人联姻,少昊曾在蜀生活,又一起去美洲;古老的文字在蜀和中美洲同时保存下来是完全可能的。
玛雅人的十二生肖为虎、兔、龙、猴、狗、猪及六种与我国不同的生肖。
这一点说明玛雅人迁出中国时十二生肖未定型或未统一,也可能是玛雅人对十二生肖作了改动,就像伊朗人用鳄代替龙、用豹代替猪一样。
人祭。
玛雅人用活人的心祭太阳神。
如《礼记·明堂位》说: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甲骨文记载的人祭成千上万!
周代有了俑代替人殉,才结束了活人殉葬的历史。
但《后汉书》记载巴人的廪君为虎图腾,让虎喝人血。
直到20世纪60年代,佤族“猎人头”的习俗才渐渐被取消。
尚玉器。
中国与美洲对玉器的喜爱已经超过了日常生活的范围,而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商代人对玉的崇尚和利用,达到了自兴隆洼文化(约8000年前)以来中国玉器文化的顶峰。
看玛雅文物,玉器非常精美、丰富,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么辉煌的玉器文化?
教材又列举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这些遗迹归属于玛雅人的祖先,完全是土著居民的创造,明确接受了它们是在当地和美洲起源的观点,并指出这种看法有许多人接受。
第三种观点实际上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
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但也不是玛雅文明是外来文明在中美洲的简单移植或复制,尤其举例,美国大陆有玉米文明,而其他文明地区则有水稻文明和小麦文明,并由此结论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多样性,以及人类是按照大致相同的规律发展进化的。
教学建议。
玛雅文明的渊源,至今尚无定论,今后若干年恐怕也很难有结论,故不妨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寻找论据,写成历史小论文,或组织辩论会,可能会更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第三目“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材指出它是玛雅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
所谓“热点”,因为随着考古挖掘的越来越深入,玛雅文化吸引众多研究者、爱好者。
惟其难点,因为众多研究者拿不出足够的证据,使其观点趋于一致,只能作为假说。
教材列举了目前考古学界对玛
雅文明湮没提出的许多假说。
事实上,有关假说还远不止这些,如最近有学者提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
他们被玛雅人奉为天神。
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
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
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教材将其归纳成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美国学者布朗和维彻认为,玛雅文明的覆灭可能正是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造成的恶果。
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玛雅社会也许经受了战乱、饥荒等种种灾难的打击,直至最后不堪重负彻底崩溃。
布朗认为,促使玛雅文明瓦解的导火索不一定是某些重大事件,对于一个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的社会体系来说,即使是很小的干扰,对它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雪团可以造成大规模的雪崩一样,某些相对平凡的事件,比如一场普通的战争、一次不合时宜的政变或经济衰退等都有可能成为曾经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的终结者。
如果
玛雅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不排除其最终的消亡是由一系列不幸事件,比如战乱加上收成欠佳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考古工作者发现,后期玛雅社会已经产生了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系统。
这种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治理上:
在坡地
,清理丛林以后,土地被垒成了台地以防止水土流失;而在低湿地区采取了网格状的排水沟,不仅可排除洪水,而且利用沟中的淤泥来垒高地表。
当时玛雅人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和大豆,也有棉花、可可之类。
但是,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的侵蚀非常严重,今天看来这些土地的3/4属于侵蚀高敏感地区,在这种地区,一旦森林植被破坏,土壤也就随之流失。
而农业用地,木材以及燃料的需求,都使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与之相关的是河流中泥沙的含量增高,造成低地和沟渠的淤塞,地下水位的抬升。
另外,玛雅社会不饲养家畜,因而对土壤中的有机肥的补给不足,环境及资源的恶化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威胁着玛雅文明的生存。
公元800年,食品的生产开始下降,墓葬发掘显示出婴儿和妇女因营养不足而大量死亡。
随之而来的是统治者和军队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并频繁发动城市之间的战争。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高死亡率导致人口锐减,城市逐渐变成了废墟,整个丛林只剩下少数的幸存者,历史上又一个高度的文明消失了。
教学建议:
本目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最易调动学生探究思维所在。
建议教师课前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搜集资料,网上下载信息,注意最新研究动态,并组织课堂交流,既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激发学生历史学习探究性。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玛雅人的来历”一目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玛雅人是中美洲的真正的主人和最早的定居者,建议教师首先描述玛雅文明的辉煌灿烂的成就(可以用光盘),随即提出玛雅人究竟从何而来?
他们分布的地区有哪些?
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究竟来自何方?
(用光盘放映世
界主要肤色主要人种)从生物学、从遗传学、从体质类型上分析玛雅人的分属,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后,初步推测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故乡有可能在亚洲。
分析地质学上假说时,借助于大陆漂移假说,用计算机演示世界各大洲本是连成一体,由于地壳运动逐步分离,再用计算机模拟亚洲古老的居民,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到达亚洲东北角,沿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又呈扇形逐渐南下,逐步向美洲大陆和周围岛屿迁徙,从而定居。
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因为本目教材就是假说,在电脑设计时,对荒芜杂乱的美洲大陆原有的动植物进行描述,人们进入原始大陆也可进行“假想”。
关于“玛雅文明的渊源”一目的教学,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内容,指出玛雅文明包括哪些内容?
有何特点?
用光盘展示世界地图上人类发展史上的四大文明区:
东地中海文明区,南亚次大陆文明区,东亚文明区和中南美洲印第安文明区,以及它们所显示的最主要的成就和特点。
然后指出,美洲玛雅文明究竟是土生的还是外来的,抑或是兼而有之?
此时让三位学生各自归纳三种观点,组织小组展开辩论。
对一些历史概念如文明扩散论,大三角,斯蒂劳斯,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作简要的解释。
在分析文明扩散论时,建议教师特别要展示玛雅文化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假说如:
太极八卦文化。
所有印第安历图,中间必有太极形。
玛雅、密斯特克、阿斯特克历图均为八卦格局。
到欧洲殖民者入侵为止,一直在应用。
反观中国的八卦历图(河图洛书),才知其深刻内涵。
又比如,时间、空间、颜色、五行一体的观念。
从玛雅人、阿斯特克人的类似体系可以看出,八节、八方相配,五色、五行、五主相配,是有悠久历史的,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内容,《五帝德》固然有后人附会的地方,但其依据是远古时代的实践。
太昊木德与扶桑(建木)有关,炎帝火德与尚火有关,黄帝土德与土星有关。
再比如,中国和美洲都有巨鳖之类托载大地的说法。
欧洲人舍本逐末的“龟岛──大西洲”之说虽然可能与大陆沉入大洋的事实巧合,但不知道
龟岛本是中国人的古老观念,在黄帝后裔易洛魁人中有详细的传说,等等。
关于“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一目的教学。
教材用文明史上“千古奇案”“人类历史上最为彻底全面的”文化失落,可见玛雅文明的失落是空前绝后,令人振聋发聩的,意在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建议教师借
此引出话题进行设问:
玛雅文化为什么会崩溃?
到目前为止能列出哪些原因?
玛雅文化又是如何崩溃的?
对我们今天文明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针对教材列举了玛雅文明在9—10世纪突然泯灭的具体表现,建议教师从网上下载资料或将教材上列举的史实刻成光盘放映,以达到渲染恐慌、灾难、惊疑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探究性。
教师设问:
玛雅文明为什么盛极而衰?
教材列举了考古学界提出的哪些假说?
同学们在搜集的各种资料中还能提出什么假设?
建议请一些事先有准备的同学展示相关玛雅文明湮灭之谜的图片、资料、光碟。
同时分小组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表观点,教师结合教材,参照学生提供的资料,可将玛雅文明失落归纳为两大要素,即自然的和社会
的两种因素。
自然因素又包括环境变迁、土地耕种、干旱气候等。
而社会因素,教材又从阶级斗争、城邦之间毁灭性战争、
武装起义打击等等
加以概述,但需指出的是,以上都缺少足够的证据,只能作为“假说”,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性,鼓励学生将来有机会加强对象形文字的释读、考古发掘和历史资料的研究,也许终将解开疑团。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玛雅人的来历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介绍4幅图片。
图片1:
玛雅人彩陶
面孔方正,肤色黄中透红,黑头发黑眼睛单眼皮,鼻梁扁平,嘴唇较厚,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种及中国人的体貌的特征。
图片2:
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
皮肤颜色浅淡,头发柔软呈波浪直发状,颜色呈金黄色、亚麻色、灰黑色,嘴唇薄,鼻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鹰钩状,眼睛颜色较淡,多为蓝色、灰黑色,体型高大,体毛胡须发达。
图片3:
赤道人种(黑色人种)
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发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体毛发达,程度为中等。
图片4:
蒙古人种(黄种人)
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黑色,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高度与宽度及嘴唇厚度呈中等,胡须体毛不发达,头发为黑色直发,眼睛颜色较深。
案例二 在介绍玛雅人可能从远古的亚洲长途跋涉到达美洲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片介绍3幅图片
图片1:
大陆漂移假说——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指出,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
以后,原来的大陆分
裂成几块,慢慢的漂移分离,才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状况。
图片2:
板块构造学──六大板块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人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形成。
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
地质现象说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是连成一体的。
北部的白令海峡较浅,冰川时期作为陆桥相通。
研究两岸的动物、植物种类相似,地质、地层结构也相同。
动画片3:
印第安人(玛雅人)进入美洲大陆
教师设计印第安人(玛雅人)沿着亚洲的东北角→穿越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向美洲大陆
和岛屿(包括玛雅地区)向纵横发展。
案例三 在学习“失落的玛雅文明”一目时
1.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数千年前,玛雅人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尤其是天文历法成就,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仅误差0.0002天。
他们有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他们的象形文字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词汇量多达三万个,这使任何人不能不深深地产生这样的思考:
古代玛雅人如何得到那么高深的知识却又如何销声匿迹?
2.教师从网上下载资料或将教材上列举的史实刻成光盘放映,以达到渲染灾难、恐慌等效果,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消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起主导性的因素又是什么?
今天的人类如何面对文明的沦丧?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关于古代中国人到达过美洲,还有其他传说与猜测,你了解哪些?
解题关键:
研读《山海经》等上古文献和古代神话传说。
思路引领:
比较中玛文化的异同。
答案提示:
玛雅人在5000多年前就已从中国迁出,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各自经过了长期的发展,玛雅人的天文学、数学成就达到了极高水平,超过了中国。
但是两者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
例如:
1.太阳扶桑崇拜。
太阳崇拜是各地古老民族都有过的现象。
但《山海经》说的扶桑、三足乌与太阳崇拜相结合却仅见于中国文明和源于中国文明的一些文明。
玛雅有人形扶桑,与甲骨文、金文男、女合体相同。
2.龙蛇崇拜。
《山海经》反映出中国人对龙蛇的崇拜,也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存在。
这与欧洲、近东的观念差异很大。
龙本为鳄,但早已变为虚幻的龙。
3.丘墟坛台文化。
中国虽没有玛雅人的金字塔那样的上古建筑保存,但在文献中、古文字中则充分证明我国远古时代有类似建筑。
《山海经》记载的“共工之台”“轩辕之台”“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
楚辞·天问》说的“简狄在台,喾何宜”,其中的台都是四方的建筑。
“共工之台”隅有一蛇,与玛雅金字塔上绘蛇形象一致。
简狄居九层瑶台,是阶梯式金字塔之类的建筑。
这种建筑或繁或简,在中国自远古时代起极为普遍。
京、高、郭等汉字显示的正是这类建筑式样。
4.玛雅人的最高神——羽蛇神既是凤,又是风神,又是金星(启明星)……与少昊金天氏相同。
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少昊挚为凤鸟图腾。
古凤、风通。
金星又名太白,“大司马位谨候此”(《史记·天官书》),因为金天氏曾为“司马”(《逸周书·尝麦解》)。
羽蛇神与金星的关系不仅在中国史书上有明确记载,而且在民间传说中保留着这一史实。
称金星为太白金星,太白金星为玉皇大帝的大臣。
在中国本土,少昊是诸侯,但在美洲,被尊为最高神,揭示了中国的少昊把高度文明传给美洲的事实。
《山海经》“少昊之国”的记载非常精确。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玛雅人来自哪里?
解题关键:
体质类型上,玛雅人的人种、肤色。
思路引领:
地质学上,大陆漂移假说。
答案提示:
玛雅人是印第安人的一部分,印第安人的祖先居住在亚洲东部。
从生物遗传学上看,属黄种人;从体质类型上看,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属于蒙古人种的一部分。
故玛雅人的故乡可能在亚洲。
大陆漂移的学说可以证明,他们的祖先可能穿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
2.古典期的玛雅文明突然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关键:
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各种假说。
思路引领:
结合世界历史上各国各地区文明失落湮灭的原因加以推测。
答案提示:
至今仍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许多假说,主要两大因素即分为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连续干旱、人口爆炸、耕地耗竭、口粮不足、瘟疫爆发等,社会因素如外族入侵、阶级斗争、城邦之间战争、农民起义等等。
二、学习延伸
1.如何认识玛雅文明的渊源?
解题关键:
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玛雅文明。
思路引领:
比较玛雅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异同。
答案提示:
玛雅文明在美洲是水平最高的,在许多方面都独步于世。
就其渊源有三种观点:
一是文明扩散论,美洲文明可以追溯到欧洲或其他大陆上存在的更早期的文明;二是完完全全由土著居民创造的;三是迁移到玛雅地区才创造了文明。
由此可见:
文明起源是多元性的,文化发展是多样性的,而人类发展也是按照大致相同的规律发展进化的。
2.结合《山海经》和殷人东渡,你如何评价中国人到过美洲的观点?
解题关键:
读懂《山海经》,熟知中国与玛雅人的古代传说。
思路引领:
比较古代中国与玛雅人文明中的相同点。
答案提示:
研究《山海经》和古代神话传说,发现中国人到过美洲说有很多值得可信的地方。
教材中美国学者墨茨博士就认为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到达了美洲。
而中美洲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对于少昊、羲和、常羲的记忆与《山海经》相同。
《吕氏春秋·勿躬》说“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尚仪即常羲。
这二人,一为日母,一为月母。
美洲许多印第安民族的文化都说来自一个相似的最高神,即玛雅人的羽蛇神,也就是少昊。
他是大多数印第安民族公认的始祖。
这与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也知道炎帝之前还有始祖一样。
印第安人也有伏羲女娲图,玛雅文化有太昊文化(在中国失传)。
羲和蝶蛾图腾,有玛雅文物和出土的奥尔梅克文物为证。
常羲之名也见于古埃及《冥书》,古埃及的拉伸与少昊的等同,揭示了古代埃及与远古时代中国的联系。
《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竖亥、大章步测大地东西极距离与南北极距离,看似荒诞,可是若没有这类实践,怎么会有《山海经》的记载与《天下图》的标注呢?
玛雅国家形态与商周政治格局。
美洲的古代社会与中国同为马克思说的亚细亚所有制方式。
玛雅有繁琐的仪式;通过宗教仪式把握和决定政治行为;文字只用于宗教、政治和历法;亲属制度、氏族制度也与国家是同一类型。
在政治上相互对抗的城邦,其实属于同一个社会,并分享了一种文明,而又各自形成特色。
这是个纷争不断的社会,它的历史充满兼并……(上海书店出版社《玛雅古城》)这简直就是中国的东周社会的写照。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形态,玛雅文明与古代中国文明(炎黄时代到战国时代)的相同点远远多于不同点。
至于体征的相似,古史传说与神祇的相近,玛雅文明各阶段的汉字、钱币、佛像、服饰等明显的中国文物,就不用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