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82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优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培优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培优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培优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培优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优阅读.docx

《培优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优阅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优阅读.docx

培优阅读

果园快乐的时光

白兰华

①外婆家有个菜园,而他更愿意称之为果园。

园内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树,绿萌如盖,斜斜地遮住了土屋后门的一小块空地。

放学回家,他就在树荫下做作业,温习功课。

几只麻雀停在屋檐边,啄着盖房用的麦草,寻找残存的几颗麦粒。

玩腻了,又蹦跳着飞落地面,叽叽喳喳叫几声,觉得没趣,又陆陆续续飞上树梢,在枝叶间嬉戏。

他静静地观望着麻雀的表演,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几丝夕阳的光线投下来,他的心里生长起一片海,无边无际,一叶小舟就在波平浪静的水面轻轻摇曳。

②果园里还有三株橘树,一棵李子树,一棵柿树,它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日复一日地成长,经历开花结果的繁衍,默默奉献着一切。

经常变化的是地面种的蔬菜。

外婆很会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闲时间就伺候自己的菜园子。

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

他常帮外婆打杂,最惬意的事情就是捉虫子。

手里拿双筷子,将茎叶间的毛毛虫一条一条的夹进玻璃瓶,拿去喂鸡仔。

外婆说吃了活食的母鸡生蛋勤,蛋的个头大。

他就在下午放学做完作业后到菜园转悠捉虫子。

他发现藤藤菜叶上常有一种胖乎乎的、颜色与菜叶颜色接近的虫子,握在手心里肉唧唧的,爬在肌肤上痒痒的,想笑。

外婆说是猪儿虫,吃菜叶挺厉害的,看见菜叶缺边少角的,没准就是它干的坏事儿。

将猪儿虫扔到母鸡脚下,母鸡“咯咯咯”地惊叫着躲开,雄健威武的公鸡要在母鸡面前显摆显摆,扑过来用尖尖的喙啄一下虫子滚圆的身体,还是不敢下口。

虫子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他的心像被鸡啄了一下,有些生疼。

③秋天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

收割后,把青菜搬到水井边,用一桶桶清水洗涤。

洗菜的活儿很细,得将菜叶褶皱里的尘土粪渣淘洗干净。

外婆的手在凉水里泡久了就泛白。

他端来小凳依偎在外婆身边,将菜叶一片片扳下,浸没水中。

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

他和外婆把洗净的青菜挂在竹竿上晾晒,一杆一杆的在房前屋后散放清香。

青菜一部分入泡菜坛子做酸菜,一部分腌制成盐菜。

腌制后的菜叶变成柔顺的一缕,颜色转为深绿,暴晒几个太阳就变得油亮亮的。

他常取几根盐菜到学校和伙伴分享,菜茎柔韧,伙伴们咬得龇牙咧嘴。

勤劳的外婆把盐菜切细,储藏在坛子里,要吃就抓把出来拌上熟油辣子葱花儿,很下饭,他很爰吃。

④令时光无比芬芳的还是要数春末夏初,果园里繁花盛开,芳香馥郁,整个院落溢满温馨。

李子树橘树枝头一片雪白,蜂蝶绕枝,一派繁忙。

一场春雨落下,地面铺上一层寂寞的花瓣,水珠在上面滴溜溜滚动。

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烁。

每个晨昏,那香味儿飘得很远,将空气沉醉。

⑤转眼间,收获的忙碌随之而来。

田野里,秋阳下,打谷机轰隆隆,拌桶声铿锵有力,膀大腰圆的汉子吆喝着把一担担金黄的稻谷挑往晒坝,堆起一座座小山。

外婆家的果园充满果味的甘甜。

橘子绿中带黄,沉甸甸压弯枝头。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

外婆给他和小姨留了几个柑子,把其余的部分背到集市上去卖,能换回好几个月的油盐钱。

⑥外婆家的果园一年四季都充满希望,充满生活的甜蜜,留给他解馋的几个柑子,要温暖他过完整个冬天!

(摘自《优美散文》)

13.请你细读全文,概括他在果园感受到的快乐。

(4分)

答:

14.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

(1)青翠的颜色弥散,绿意晕染,一片波光。

答:

(2)花期最长、香味最浓的是漳州柑子花儿,一朵朵晶莹洁白,缀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绿叶间闪烁。

答:

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4分)

漳州柑子圆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脸蛋,笑盈盈地张望着。

答: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

17.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5分)

答:

(一)21分13.

(1)看麻雀嬉戏

(2)捉虫子喂鸡(3)和外婆一起制作盐菜(4)果园繁花盛开时的温馨

(5)果实收获的甘甜(6)外婆的慈爱(4分,答到“外婆的慈爱”1分,其余答到1点得1分,答满3点得3分)

14.

(1)(绿色)扩散、映绿了水。

(2)忽隐忽现(忽明忽暗)。

(4分,每小题2分。

15.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柑子圆而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他的喜悦之情。

(4分,修辞2分,形状和情态1分,喜悦之情1分。

16.勤劳:

空闲时间就伺候菜园,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丝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满架子;外婆遍种青菜,一笼一笼的,茎叶繁茂,油绿肥实。

慈爱:

留柑子给他。

能干(富有生活智慧)做出的菜味道美;把果园经营得很好。

(4分,性格特点2分,答到2个性格特点即可,分析具体得2分。

17.内容上:

点明了外婆的爱使他感到温暖、果园给予了他快乐的主旨,抒发了他对果园的喜爱之情。

结构上:

总结全文。

(5分,其中内容的作用3分,结构的作用2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

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

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

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

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

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

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

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

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

“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

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陈恳切地说:

“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

我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

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

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

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

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

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

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

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

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

“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

”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

“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

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

“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父亲很认真地说:

“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

“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

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

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5.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4分)

开端:

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

发展:

高潮:

结局:

我家珍藏了这幅油画。

16.文章以“倒挂的油画”为题有什么好处?

(3分)

答:

17.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分)

(1)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答:

(2)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答:

18.文中父亲是一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最有文化的厨子”?

(3分)

答:

19.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后面的情节(不少于50字)。

(4分)

有一天,父亲的餐馆忽遭变故,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无比艰难的境地。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答:

15.发展:

全家人赏画,移画;高潮:

画家陈发现油画倒挂,郑重签名,父亲表态,绝不卖画。

(4分,每空2分)1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旨。

(3分,每个要点1分)17.

(1)表现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

因为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加之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

(2分)

(2)写出了画家陈签字时的严肃和庄重,表现了他对这幅画的重视和对父亲的尊重。

(2分)18.虽然父亲不懂艺术,却懂得敬畏艺术和尊重他人,他不出卖艺术和感情,不唯利是图,保持着做人的善良品性和坚定信仰。

(3分)19.可从博物馆人员来买画、画家来送钱、画家来买回自己的画、画家再送一幅画等方面进行续写,想象要合理,描写要具体,语言要流畅。

(4分,内容想象合理酌情1~2分,叙述有文采酌情1~2分)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

我挑过一回荠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

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

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

咬一口,鲜透牙。

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

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

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

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

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

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

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

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

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

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一瓣金黄,再一瓣,还是金黄。

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

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长菊。

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

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

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

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长青菜和菊。

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

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

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

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

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

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

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

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

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

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7.本文围绕着菊写了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答: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答:

19.文章第②段写层旁巴牚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20.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4分)

答:

六、(共15分)17.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

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

评分:

本题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

(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劝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

评分:

(1)本小题2分,答出“表情温和亲切”得1分,答出“菊花带给人们的变化”得1分,意思对即可。

(2)本小题2分,答出“拟人”得1分,答出“淡定”得1分,意思对即可。

19.写空地长满杂草,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

评分:

本题共3分,答出空地特点1分,交代菊花生长的环境1分,衬托菊花顽强的生命力1分,意思对即可。

20.要点提示:

(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

(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4)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

评分:

本题共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

“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

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

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

就人的本性而言,

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

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

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

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

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

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

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

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

“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

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

”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

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

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

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

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

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

苍白,瘦削。

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

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

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

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

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

”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

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

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

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

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

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

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

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文章改编自《父亲•故乡•地之灵》)

15.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寻找父亲”?

(4分)

答:

16.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答:

17.第①段、第⑦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

(3分)

答:

18.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

(3分)

答:

19.第⑤段提到了劳伦斯,第⑽段提到了托马斯•沃尔夫,请探究这两位作家故乡情思的异同。

(4分)

答:

五、散文阅读(18分)15.(4分)答:

为了一种身份的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一种对精神故乡的强烈渴望。

(一点1分)16.(4分)答:

“融化”在这里指人扎根大地,生养在天地之间,化成了大自然的孩子;(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2分)17.(3分)答:

第①段引用的作用是点题,(1分)并引出下文

对父亲、对故乡的描写;(1分)第⑦段主要引出下文对故乡嫩江的描写。

(1分)18.(3分)答:

父亲苍白、瘦削,眼睛明亮有神,有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2分)父亲的艺术气质补救了我粗犷而失之细的性格。

(1分)19.(4分)答:

相同点:

两人都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情思,在精神上都与故乡紧密相连;(2分)不同点:

劳伦斯把怀乡情思看成是地域之灵的吸引,而沃尔夫则认为这是对父亲的寻找。

(2分)

道行【注】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

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

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

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

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

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

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

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

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

皮挑儿嘿嘿笑:

“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

“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

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

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

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

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

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

“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

“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

“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

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

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

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

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éng):

僧道修炼的功夫。

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的情感态度?

(请用两个词概括,2分)

答: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4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2分)

答: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

(2分)

答: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

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6分)

答:

(四)《道行》(18分)18.(2分)①肯定。

(因皮挑儿高超的技艺)(1分)②尊重。

(;在皮挑儿美好的德行)(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括号中的内容(为判断理由)不用回答,意对即可。

19.

(1)

(2)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1分)于先生的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①表明事物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分)②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的惊叹。

(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6分)①表演技艺高超。

演啥像啥,栩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