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5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教案.docx

《论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教案.docx

论语教案

一、宪问第十四

二、卫灵公第十五

三、卫灵公第十五

四、季氏第十六

五、季氏第十六

六、季氏第十六

七、阳货第十七

八、阳货第十七

九、微子第十八

十、子张第十九

十一、子张第十九

十二、尧曰第二十

 

 

宪问第十四

原文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释

(1)有德者:

有道德的人。

(2)言:

言论

【译文】

孔子说:

“有道德的人,一定有言论,有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

仁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都不一定有仁德。

”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1)有德者:

有道德的人。

(2)言:

言论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智勇双全的少年故事:

汶川大地震中救人英雄林浩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

【译文】

孔子说: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1)终日:

整天。

(2)寝:

睡觉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罔:

迷惑而无所得。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句子解释: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四、实践活动

默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子曰: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注释

甚:

超过。

蹈:

践踏。

【译文】

孔子说:

“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

水与火,我看见赴汤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1)甚:

超过。

(2)蹈:

践踏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感动中国》2020年度的人物中,没有哪一个不是抛下物质享受,成就国家、人民的人!

看看郎平、王宽、徐立平等人的事迹,你就懂了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像孔子那样的将“仁德”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

实践活动

查看《感动中国》2020年度的人物及感人事迹

季氏第十六

原文

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谅:

诚实。

便辟:

音骈(pian的第二声)譬,善于逢迎诌媚的人。

便佞:

音骈泞(ning的第四声),善于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

【译文】

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朋友正直、朋友诚实、朋友见多识广,是有益的;朋友奉承、朋友谗媚、朋友花言巧语,是有害的。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谅:

诚实。

便辟:

音骈(pian的第二声)譬,善于逢迎诌媚的人。

便佞:

音骈泞(ning的第四声),善于用花言巧语取悦于人。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交友名言: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四、实践活动

写小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

 

季氏第十六

原文

子曰: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注释

乐骄乐:

以骄奢淫乐为快乐。

乐佚游:

以游玩无度为快乐。

【译文】

孔子说:

“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称道他人的长处为快乐,以多结交贤明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奢淫乐为快乐,以游玩无度为快乐,以吃吃喝喝为快乐,则是有害的。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乐骄乐:

以骄奢淫乐为快乐。

乐佚游:

以游玩无度为快乐。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新式《快乐大本营》:

将我们心目中的快乐之源进行集结。

如:

当我拾金不昧得到老师的表扬时;当我······

四、实践活动

辩论题:

以吃吃喝喝为快乐真是有害的吗?

 

季氏第十六

原文

子曰:

“君子有九思: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注释

色思温:

神态要想到如何温和。

事思敬:

行事要想到务必认真。

忿思难:

发怒时要想到有什么后患。

见得思义:

见到利益时要考虑符合正义的原则。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有九件要考虑的事:

看要想到看得明白,听要想到听得清楚,神态要想到如何温和,仪表要想到如何恭敬,言谈要想到如何诚实,行事要想到务必认真,有疑难时要想到向人请教,发怒时要想到有什么后患,见到利益时要考虑符合正义的原则。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老师讲解

色思温:

神态要想到如何温和。

事思敬:

行事要想到务必认真。

忿思难:

发怒时要想到有什么后患。

见得思义:

见到利益时要考虑符合正义的原则。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诚实的故事:

《樱桃树的故事》《曾母杀猪》等

实践活动

背诵原文

 

阳货第十七

原文

17.8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1)居:

坐。

(2)愚:

受人愚弄。

(3)荡:

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

害。

(5)绞:

说话尖刻。

【译文】:

孔子说:

“由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了吗?

”子路回答说:

“没有。

”孔子说:

“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解

a、老师讲解

(1)、居:

坐。

(2)愚:

受人愚弄。

(3)荡:

放荡。

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

(4)贼:

害。

(5)绞:

说话尖刻。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一个人不论怎么具备仁德、聪明、诚信、正直、勇敢、刚强等美德,如果不好学就会走向反面,可见好学之重要。

难怪要提倡终生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

说说你对“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理解

四、资料袋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阳货第十七

原文

17.24子贡曰:

“君子亦有恶(wù)乎?

”子曰:

“有恶。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shàn)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

“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jiāo)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jié)以为直者。

注释

(1)讪:

诽谤。

(2)窒:

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3)徼:

抄袭。

(4)孙:

通“逊”,谦逊。

(5)讦:

攻击、揭发别人的短处。

【译文】:

子贡说:

“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

”孔子说:

“有厌恶的事。

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孔子又说:

“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

”子贡说:

“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解

a、老师讲解

1、讪:

诽谤。

2、窒:

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

3、徼:

抄袭。

4、孙:

通“逊”,谦逊。

5、讦:

攻击、揭发别人的短处。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上网查阅蔡锷将军的故事,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四、资料袋

爱憎分明才是君子和圣人。

历史上有很多爱憎分明的人,傅斯年、蔡锷将军等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微子第十八

原文

18.2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

“子未可以去乎?

”曰: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注释

(1)柳下惠:

“柳下”是封地名,“惠”是谥号。

姓展,名获,又名禽,鲁国的贤大夫。

士师:

主管刑罚的官名。

(2)黜:

罢免,贬退。

【译文】:

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

有人说:

“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

”柳下惠说:

“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

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2、分组比赛读

2、解

a、老师讲解

(1)柳下惠:

“柳下”是封地名,“惠”是谥号。

姓展,名获,又名禽,鲁国的贤大夫。

士师:

主管刑罚的官名。

(2)黜:

罢免,贬退。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思考:

环境不好的时候是否需要改变自己。

四、资料袋

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传颂。

子张第十九

原文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1)笃:

坚持

【译文】子夏说:

“广泛地学习而又不断坚定自己的意志,诚恳提问,认真思考,‘仁’就在这其中啊。

【解读】复旦大学把子夏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已经作为校训,来警示学生要不断的追求仁德。

当初的校领导可谓用心良苦。

教学建议:

1、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2、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1、导入

孩子们请说说你们对“博学”“笃志”的理解

2、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解

a、老师讲解

笃:

忠实,坚守。

志:

志向。

仁:

仁德。

切:

恳切。

博:

广泛。

近思:

联系自己当前的情况思考

【译文】:

子夏说: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拓展

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

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

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

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同桌之间复述。

四、背颂并配乐展示。

 

子张第十九

原文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

“仲尼焉学?

”子贡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1)卫公孙朝:

卫国的大夫。

(2)常师之有:

即“有常师”的倒装句,意思是有固定的老师。

【译文】

卫国大夫公孙朝问子贡说:

“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

”子贡说:

“文王、武王的道德礼制,并没有失掉,而是流传在人间。

贤能的人能知道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能知道细枝末节,到处都有文武之道。

我的老师何处不能学呢?

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C、分组比赛读

2、解

注释:

(1)卫公孙朝(chao):

卫国的大夫.於:

向.子贡: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2)仲尼:

孔子的字.焉学:

学习什么.(3)文武之道:

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4)未坠(zhui4)於地:

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5)在人:

指仍然在人间流传着.(6)贤者:

有大才大德的人.识(zhi):

通“志”,记得.其大者:

那些大的方面.(7)不贤:

没有大才大德的人.其小者:

那些细小的方面.(8)莫:

没有人.不有:

丝毫没有.(9)夫子:

我的师父,指孔子.焉不学:

没有什么不学习,(10)而:

而且.何常师之有:

就是“何有常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

a、老师讲解

卫国的大夫公孙朝向孔子弟子子贡询问说:

“孔仲尼都是学习什么?

”子贡说:

“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仍然在人间流传着.有大才大德的人还记得那些大的方面,没有大才大德的人还记得那些细小的方面,没有人身上丝毫没有文王和武王大道的影响.我的师父没有什么不学习,而且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呢!

b、同桌之间复述。

3、背

三、拓展

根据孔子弟子的学习,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尧曰第二十

原文

20.3孔子曰: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释

(1)礼:

礼节

【译文】:

孔子说:

“不知命,便不能做君子;不知礼,便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析别人言论的是非,就不能认识人。

教学建议:

一、带领孩子们读通顺,读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使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概意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孩子们请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新授

1、读

a、老师范读

b、学生自由大声读

3、分组比赛读

2、解

a、老师讲解

1、礼:

礼节

b、同桌之间复述。

C、背诵。

三、拓展

《为政第二》篇孔子说:

“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至此,我们才会明白,成为君子是需要长期修养磨练的。

不学习礼制、礼节不但没有独立的精神与天地来往,更难以立身、立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