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174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城北实验初中语文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A卷和B卷,A卷共100分,B卷共20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3.答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答题无效。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   干涸(hé)  栈(zhàn)桥  恪(kè)尽职守

B.陨(yǔn)落   倔强(jiànɡ)  提(tí)防   万恶不赦(shè)

C.深邃(suì)   亵(xiè)渎   踝(luǒ)骨  锐不可当(dǎnɡ)

D.脊(jí)梁   蜷(juǎn)伏   睿(ruì)智   气吞斗(dòu)牛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嬉闹   张皇    怒不可遏    成吉思汉

B.惘然   殒命    一抔黄土    重蹈覆辙

C.凌驾   尴尬    弥留之际    格物至知

D.扶掖   箫索    强聒不舍    刻骨铭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杨修是曹操帐下的行军主簿,因过于恃才放旷,招致了杀身之祸。

C.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

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鹜八极,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B.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5.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

②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⑤②④①③B.①⑤②④③  C.⑤④③①②D.①④②③⑤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句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之守圉(通“御”,抵挡)有余  利(物资)尽南海

B.天下缟素(丧服)           楚人怜(爱戴)之

C.欲信(同“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卒中往往(到处)语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低下)       以咨诹善(善良)道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

“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

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

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

斜眼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终于)

B.广故数言欲亡(故意)   吾闻先即制人(制止)

C.是时恒楚亡在泽中(通“无”,不) 祭以尉首(用)

D.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诫籍持剑居外待(停留)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称为)

B.道不通(道路)伐无道(道德)

C.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用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所:

名词,可译为“处所”)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到、往)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

B.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C.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D.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14分)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1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的小题。

(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代)的  ,其中“破阵子”是     ,天下事是指     。

(2分)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

12.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句。

(6分)

⑴《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

⑵,日高人渴漫思茶。

⑶《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了主人公为国杀敌、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⑷《醉花阴》中写出了主人公伤感憔悴,衣带渐宽的句子是:

,,。

⑸《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借凭吊千古英雄(孙权)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的句子是:

,,。

(6)、《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读书可戒躁

沐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

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

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

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

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

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

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

“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

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宝典”“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

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

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

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

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

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3.作者在文中针对           和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

(2分)

14.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

15.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

(4分)

16.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

(2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流浪的河流

⑴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

⑵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

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

⑶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

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扁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

⑷每当黄昏来临时。

我便独自一人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

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撒下清凉的光辉……

⑸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

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

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这条异乡的河便用凄清的沉默包容了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伤。

⑹我不知道冷水河的源头在哪里,我只听说它发源于溶洞,是地下水,冷冰冰,所以叫做冷水河;我也不知道它流向何方,我只是凭着主观臆想,认定它先经芦家沟流入汉江,然后汇入长江。

最后经东海融入太平洋。

这是理论的路线,也是现实的途径,嘉陵江走的也是这条路径,它们在长江融为了一体,它们殊途同归。

⑺这一结论却让我感到羞惭,异乡人的称谓立即变得矫情可笑。

河流是一个整体,它拒绝人类用条块划割的方式把它们分解得支离破碎,它蔑视所谓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意识,那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需要强加给它的。

⑻事实上,水才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能完成它的生命运程,海洋也仅仅只是一种生命形态。

⑼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⑽这是生存的智慧,是流浪的目的,也是河流的精神内核。

⑾真的,在大地上,我再也没有见过像河流这样把个体的生命意识和整体的生存信念如此紧密和谐统一起来的强大的存在了!

⑿我想,人类对于流浪的诱惑多半是源于远方的诱惑,他们看到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远方就成了希望和桃花源的象征,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流浪,走向远方。

⒀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他们便只能无谓地颠沛流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疲惫而艰辛,却找不到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于是一代代人重复祖先的模样叩问苍天,问他们从哪儿来向哪儿去,可上苍能解决什么问题?

何不去问问河流,河流会用感性的流动方式告诉人类:

强大的生命源自强大的精神内力,内心的虚弱贫瘠必然会导致生命的衰竭。

⒁人类常常太看重物质的力量,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谁也不能否定物质的力量,而无形无踪的精神总是无法给急功近利的人带来直观的好处,它只会潜藏在平凡的身躯和褴褛的衣衫里。

⒂我感谢河流,感谢大地上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河流,那些流动的水。

因为日夜奔腾而永远不会腐烂的水,它们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从此挣脱世俗的枷锁,奔向浩瀚真实的心灵。

⒃那里才是我永恒的故乡。

[注]流中:

地名。

   

17.本文第(3)段描写出冷水河哪些特点?

(3分) 

18.在第(5)段中,“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分) 

19.本文第13段说“河流启动了人类的流浪意识,遗憾的是他们只学会了流浪形式而非实质”,从本文看,河流的流浪和人类流浪有何区别?

(3分)

20.本文第15段提到“从此挣脱了世俗的枷锁”。

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回答“世俗的枷锁”所指内容。

(3分) 

21.从全文看,同是流浪,为什么“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了呢?

(3分)

五、写作(写作40+书写5=45分)

22.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我以为我读懂了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我以为我读懂了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一段时间;我以为我读懂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早餐;我以为我读懂了朋友,原来,我把朋友当成玩伴……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2)也许你不富有,但你有个温暖的家,这就够了;也许你不聪明,但你有一股拼搏的劲儿,这就够了;也许你不出众,但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这就够了„„

也许你很听话,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可能还不够;也许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但这可能还不够„„

请以“这就够了”或“这还不够”为题二选一写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能抄袭或套用!

文章中不要暴露个人真实信息。

(3)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不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B卷(共18分)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邴原少孤

,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

①〖孤〗失去父亲。

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1)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4.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2分)

七、语言运用(8分)

25.请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5字左右),然后写出新闻中议员和政务司司长共同强调一个重要词语。

(3分)

  本报香港5月3日电香港特区立法会财委会今天下午通过特区政府关于向赈灾基金拨款1亿港元,捐助四川省政府开展芦山地震救灾工作的决议。

财委会以37票赞成、23票反对及1票弃权,通过决议。

有议员提出,特区政府拨款给当地,要有机制监管善款用途。

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说,特区政府有责任监管捐款的用途,会向立法会提交评估报告。

(原载2013年0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26.请你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右下图,在田字格里用规范的楷体字把下面的对偶句补充完整。

(2分)

 

27.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以本考卷25题的新闻和26题的图片

为材料(也可只选择其中一个为材料),借鉴初中语文教材相关的“综

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设计一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名称)和活动简要过程。

(3分)

八、名著阅读(4分)

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

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

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

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

28.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2分)

29.文中的“他”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义旗上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小说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2分)

城北实验初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办法

A卷(100分)

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

1.A2.B3.C 4.D5.A6.B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7.D8.D9.C

三、课内文言文翻译、诗词阅读、古诗文积累(14分)

10.略

11.

(1)南宋(宋),辛弃疾,词牌,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2分。

每个要点0.5分)

(2)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

(1)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2)斜晖脉脉水悠悠(3)会挽雕弓如满月(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人迹板桥霜。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6分,每题1分,每空有错则不给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一)议论文阅读(10分)

13.忙、读书无用,读书可戒躁。

(2分。

前两空各0.5分,后一空1分。

14.承上启下(过渡);前一句总结前两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

(2分。

判断作用和具体分析各1分。

15.外国青年地铁安静读书,现代人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人善于在忙中利用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现代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

(4分。

概括论据和分析论证作用各1分。

16.示例:

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2分。

强调符合文意和结构,语句通顺。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17.因为“32个未接电话”最能表达妈妈对孩子的担心和关爱;最令“我”自责和感动。

(2分,从妈妈和“我”的角度说各1分。

18.

(1)插叙(1分),补充说明家庭情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1分)。

(2)因为从全文的主题表达来说,意义不大(1分)。

(共3分)

19.示例:

“我”:

“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可见其懂事;“想都没想就跳上车”“忘带手机”“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等可见其马虎,“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决心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变得坚强起来”等可见其知错能改、勇于自我反省;妈妈:

“很担心‘我’”“急得都哭了”“慈爱地教育并未责怪‘我’”等表现妈妈的慈爱和宽容。

(4分。

人物性格和相应的内容各1分,性格至少分析两个方面。

20.前者是激动、兴奋、喜悦的心情,后者则是沮丧、难过、失落的心情;说明相同的景物因人物的境遇不同而心情不同。

(3分。

每个要点1分。

21.平时做事要仔细,不能马虎;遇事要冷静,不能慌张;要理解家长,要善于和家长交流、沟通。

(3分。

每个要点1分。

符合大意即可。

五、写作(写作40分+书写5分=45分)

B卷(18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23.

(1)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2分)

(2)小孩子你如果真有学习的志向,我就白白的教你,不收你的钱财当学费。

(2分)

24.示例:

磁石即物理学中的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屑一类物质,因此,有铁屑的药丸就能跃入佛手,无铁屑的药丸就不能跃入佛手。

(2分。

符合题意和物理学原理即可。

(附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语言运用(8分)

25.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拨款1亿港元捐助四川赈灾的决议(2分);监管(1分)。

(共3分)

26.农村或社会等(1分),奔(建)小康(1分)。

(共2分)

27.开放题,强调符合题意和生活实际。

25题的新闻宜从灾后重建方面考虑,26题的图片宜从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考虑。

(3分。

主题(名称)1分,过程2分)

三、名著阅读(4分)

28.鲁达(鲁智深、鲁提辖、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 、大闹五台山 、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等 (2分。

每个空1分。

29.施耐庵官逼民反(2分。

每空1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

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

“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

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项梁说:

“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

“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

”郡守说:

“好吧!

”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

“可以行动了!

”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

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