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121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长郡中学学年高二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第二次模块检测)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且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中国纺织业集聚于东部沿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

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导致某产业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推移难以秩序进行的情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的影响,对当前纺织业转移方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津流向冀B.鲁流向湘C.苏流向桂D.粤流向晋

2.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中西部地区原料不足B.中西部地区能源短缺

C.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D.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3.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是

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②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③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④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A2.D3.B

【解析】

1.对当前纺织业转移方向是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津流向冀,A对。

鲁流向湘是向南部转移,B错。

苏流向桂是向西南转移,C错。

粤流向晋是向北部转移,D错。

2.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市场广阔,便于占有市场,D对。

中西部地区原料丰富,A错。

中西部地区能源丰富,B错。

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高,C错。

3.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措施是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①对。

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吸引产业转移,②对。

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竞争力增强,不利于产业转移,③错。

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④对。

B对,A、C、D错。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2000午,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

5.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使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答案】4.A5.B

【解析】

4.读图,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经度约107°E,纬度约32°N,接近四川盆地,A对。

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纬度在35°N以北,B、C错。

柴达木盆地在100°E以西,D错。

5.图中生产重心向西北迁移,消费重心向东南迁移,这种空间距离变化将会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发展耗能少的产业,B对。

不能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A错。

促进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错。

西北荒漠化问题可能加重,D错。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7.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答案】6.C7.C

【解析】

6.根据材料,地理学名词中,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这类城市是资源型城市,鬼城形成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过于单一,A正确。

严重依赖资源开发,B正确。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D正确。

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不是导致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C不正确,选C。

7.根据材料,鬼城指数是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越低,新城、新区居住人口越少,反映了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C对。

逆城市化现象属于城市化的一个阶段,鬼城指数大于0.5,A错。

虚假城市化指人口城市化速度超过经济发展水平,鬼城指数高,B错。

城市人口规模越大,鬼城指数越高,D错。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资料表。

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8.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D.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答案】8.B9.D

【解析】

8.根据材料,保护性耕作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①对。

土壤空气含量减少,说明减弱了土壤透气性,②错。

大气水分增加,说明增加大气湿度,③对。

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减少空气污染,④对。

B对,A、C、D错。

故选B。

9.实行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空气减少,大气水分增加,减轻了水分蒸发,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A、C属于。

有机质含量增加,表示利于保持土壤肥力,B属于。

耕作方法变化,不能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D不属于,故选D。

下表为我国2017年10月30日四城市的实测气温数据及该日天气状况。

读表回答下面小题。

10.该日最低气温拉萨比武汉低,主要原因是拉萨

A.太阳辐射弱B.大气削弱作用弱

C.大气保温作用弱D.地面辐射弱

11.该日北京比海口的气温日较差大,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白昼长C.大气吸收能力强D.天气晴朗

【答案】10.C11.D

【解析】

10.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温度较低,故答案选C项。

11.读图分析可知,北京此时为晴天,海口为多云天气。

晴天,白天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晚上,大气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影响气温的因素

1、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纬度因素: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海陆分布: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下;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

3)下垫面性质:

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

锋面活动、天气状况。

1)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

2)天气状况:

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响)。

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

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12.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

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A.18°34′NB.18°34′SC.23°26′ND.23°26′S

【答案】A

【解析】据图,图示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应是在回归线之间;H日处在两次直射中心,H日应是二至日之中其一,已知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可确定H日是6月22日;由此可判断该地在北半球低纬。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需明确: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也即地方时为12点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引起的。

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一般是从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向南北侧计算的。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就是该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分布的规律是:

春秋二分日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6月22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12月22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

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每年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年12月22日前后达到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每年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每年6月22日前后达到最小值;在南、北回归线上的各地,每年有一次受到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各地,每年有两次受到太阳直射;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全年均无太阳直射回归线之间各地一年两次太阳直射机会,回归线上一年一次直射,回归线以外为直射机会。

13.下面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热带地区

B.乙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丙地位于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是该地夏至日的阳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读图,甲冬至、夏至的阳光照射情况对称,说明甲地位于赤道,A错。

丙地太阳从北面照射,说明位于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于90°,说明不在南回归线上,B错。

乙地二至日阳光从南面照射,说明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说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C对。

图乙中,阳光A的高度角小,是该地冬至日的阳光,D错。

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及阳光照射方向的变化。

下图为某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以下关于图示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b段应效仿fc段和eb段,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②bc段应发挥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③流域内应进行西电东送,促进东部发展炼铝工业④bc段的梯级开发促进了fc段灌溉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为治理该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计划在流域内大力植树造林,这主要是利用了森林的哪种生态功能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答案】14.D15.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4.ab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落差较大,坡度陡,不利于发展灌溉农业,故①错误;bc段有大型的水利枢纽分布,应发挥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故②正确;西部地区水电丰富,东部地区铝矿资源丰富(图例),故流域内应进行西电东送,促进东部发展炼铝工业,③正确;cf段灌溉农业的发展与bc段的梯级开发无关,④错误。

结合选项,D项正确。

15..森林的作用有多种,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作用不相同。

分布在城市里的森林,具有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分布在北方耕作区的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故该题C项正确。

【点睛】注意河流上、中、下游各段因地制宜的开发重点。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因素为

A.地形B.土壤C.水源D.热量

17.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A.小麦农场B.畜牧业C.灌草种植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答案】16.C17.A

【解析】图示中山麓地带水源充足,形成绿洲。

距山麓越远,水源越少,形成沙漠。

过渡带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

16.图示中山麓地带水源充足,形成绿洲。

距山麓越远,水源越少,形成沙漠。

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因素为水源,C对。

地形、土壤、热量不是主要因素,A、B、D错。

17.过渡带水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种植业,容易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

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小麦农场,A对。

畜牧业对环境破坏较小,B错。

灌草种植、野生动物繁育基地对环境破坏小,C、D错。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项,首要目的是

A.增加室内外温差B.减少病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能量损耗

19.“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面果园”是生态农业庭院的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

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

20.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春季、冬季D.秋季、冬季

【答案】18.D19.A20.C

【解析】

18.夜间,没有太阳辐射,气温低,为了保持温室内的较高气温,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这是为了减少能量损耗。

20.当外界温度低于地温时,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开始使用,故选气温较低的冬春季节。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2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A.

B.

C.

D.

【答案】21.A22.C

【解析】试题考查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A正确。

22.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C正确。

【点睛】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

24.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25.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

A.年降水量减少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D.堤防趋于完备

【答案】23.B24.C25.D

【解析】

23.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故选B。

24.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C对。

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AD错;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B错。

故选C。

25.“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C错。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下图为冬捕情景图和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

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盛产胖头鱼,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

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该湖西北芦苇(水生植物)高大茂密,春季发芽,秋季枯黄,落叶进入湖中。

沙漠与湖泊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

材料二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

一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

该地区也是全球西红柿种植和加工的三大中心之一。

(1)分析材料一,请从鱼类生活、储存方面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

(2)从鱼类饵料分布的角度分析冬捕队在博斯腾湖西北捕捞量大,而在南部捕捞量极少的原因。

(3)有人提出把湖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你的理由。

(从气候、水源、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鱼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

(2)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

(3)赞同。

理由: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或不赞同。

理由:

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

【解析】

(1)鱼类生活方面:

该湖冬季鱼类会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捕鱼收益高。

储存方面:

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不易腐烂。

(2)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

河流从西北注入博斯腾湖,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西北部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鱼类丰富;西北部地势较平,有大面积的芦苇,落叶进入湖中,也是鱼类的饵料,吸引大量鱼类觅食;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同或赞同,只要理由充分都可,把湖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从气候、水源、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

答赞同的理由主要强调种植的优势:

该地地处西北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西红柿品质高;近河流,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种植业也带动了其他产业,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种植的劣势说明:

地处西北内陆,本身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会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开垦芦苇变耕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调节气候能力减弱,进而影响生态环境。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湿地开发与保护。

从鱼类生活、储存方面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而鱼类生活方面从鱼类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鱼肥肉鲜无腥味角度分析;储存方面:

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

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从鱼类饵料分布的角度博斯腾湖西北有河流输入,带来营养物质,还有大片芦苇,也会有丰富营养物质,都是鱼的饵料;在南部湖泊与沙漠相接,营养物质少,捕捞量极少。

把湖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从气候、水源、市场、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同或赞同,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同的理由主要强调种植的优势:

气候上,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近河流,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种植业也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不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种植的劣势说明: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会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开垦芦苇变耕地,会导致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的调节气候能力减弱,进而影响生态环境。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伊塞克湖有中亚明珠之称,周围有天山雪峰所围,湖面海拔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78米。

有多条小河汇入该湖,但无一条流出。

湖区空气清新,矿泉比比皆是。

游客在夏季有时能看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犹如一块巨大的碧蓝宝石镶嵌在灰色的幕布上”的气象奇观。

伊塞克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湖水终年不冻。

(1)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2)说明伊塞克湖夏季气象奇观的形成原因。

(3)分析伊塞克湖东岸降雪量大于西岸的原因。

【答案】

(1)湖泊面积和深度大,水量大,冬季湖水降温慢;地处高山盆地中,为高山环抱,冷空气难以入侵;内陆咸水湖,盐度较高。

(2)伊塞克湖面积大,夏季升温慢,湖泊气温低于湖岸陆地,在湖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雪)。

(3)常年盛行西风,西岸背风地带降雪较少;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东岸形成丰富的降雪。

【解析】

(1)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

(3)形成降雪的条件应从水汽要充足、要有降温过程等方面分析。

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湖位于西风带,而且湖泊东部有高大山脉;当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经过湖面时可以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而西岸背风地带降雪较少。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海外领土)是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的火山群岛。

各岛崎岖多山,海岸陡峭。

群岛西部岛屿地势较高,特内里费岛上的泰德峰海拔3718米,为最高峰。

该群岛地处大西洋海运线上的重要十字路口,是非洲、欧洲、美洲间来往轮船的重要燃料供应站。

2012年3月,西班牙政府批准了在加那利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的许可,该区域很有可能成为该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区域。

农业是加那利群岛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产香蕉、椰枣和甘蔗;渔业、旅游业较兴盛。

欧洲大陆第三纪晚期曾遭到冰川活动袭击,加那利群岛为古地中海亚热带植物区系提供了避难场所。

下图为加那利群岛位置图。

(1)分析加那利群岛的气温年较差小及降水集中于冬季的原因。

(2)加那利群岛植物复杂多样的程度在世界上较为罕见,试分析原因。

(3)有人建议加那利群岛利用香蕉废料制作生物燃料,请说出这样做的意义。

(4)你对西班牙政府批准在加那利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勘探的做法持何观点?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加那利群岛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