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111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齐市八中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56分)

一.(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愆(qiān)期否(fǒu)泰将(qiāng)子无怒汤汤(shāng)急流

B.踟(chí)蹰葳蕤(ruí)静女其姝(shū)既往不咎(jiù)

C.伶俜(pīng)婀娜(nà)夙(sù)兴夜寐唯唯诺诺(nuò)

D.殒(yǔn)落卜筮(shì)断垣(yuán)残壁载(zǎi)歌载舞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

登上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

伤心

C.彤管有炜有:

具有D.日月忽其不淹兮淹:

停留

3、下列两组加点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②屡试不爽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言既遂矣,至于暴矣B.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C.昼夜勤作息D.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B.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C.来吾道夫先路也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B.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惟庚寅吾以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名余曰正则兮

A.士贰其行B.足以荣汝身

C.交广市鮭珍D.卿当日胜贵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惟命是从

A.二三其德B.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C.肇锡余以嘉名D.恐年岁之不吾与

9、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后人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

“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

B.“楚辞”既指战国时期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的诗歌体,也指西汉刘向辑的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集,其中屈原的《离骚》就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孔雀东南飞》是现存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是《玉台新咏》,和北朝民歌《敕勒歌》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D.“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他们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一13题。

①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

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

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

《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

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②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

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

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

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③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

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

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

五言诗虽只比四言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0、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

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11、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12、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3、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诗经》。

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9题(17分)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通:

B.本自无教训教训:

教养

C.却与小姑别却:

可是

D.举手长劳劳劳劳:

忧愁伤感的样子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好自相扶将B.嬉戏莫相忘

C.誓不相隔卿D.儿已薄禄相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一项是(3分)

例句:

君既若见录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府吏见丁宁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一项是(3分)

例句: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明月何皎皎

C.不知我者谓我何求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8、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始写刘兰芝精心打扮自己,正面描写她美丽的外貌,表现了她镇静、坚毅的性格。

B.刘兰芝精心打扮自己也是故意气焦母的,焦母果然“怒不止”。

C.刘兰芝和焦母讲话不卑不亢,和小姑告别却“泪落连珠子”,这又反映了她善良的品格。

D.从焦仲卿和刘兰芝送别可以看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感情是很深的,导致这一悲剧的唯一原因是焦母。

E.刘兰芝想到他的哥哥性情暴烈,这也为下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第Ⅱ卷(94分)

19、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逆以煎我怀。

译文: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一23题。

汨罗江

黄惊涛

①也许,在南方,再也没有哪条江会比汨罗江更令人感动的了。

②我不远千里来到这座具体而微的城市,原因只是想见识一下这条曾经响彻千年、澎湃泛滥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③汨罗江纯粹是一条个人的江。

如果说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一座名楼可以属于范仲淹,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

那么,汨罗江是应该属于屈原的。

上帝在高渐离击筑作别壮士荆轲时送了这位刺秦王的英雄一段寒冷如匕的易水,在四面楚歌关头又送了战神项羽一条柔肠寸断的乌江,而在公元278年,随着一位叫屈原的诗人纵身一跳,上帝便将诗性的河流给了他。

④耳边是地道的楚言楚语,我疑心是重返了那本叫《楚辞》的典籍。

战国的风也是这样的风吧?

战国的河也是这样的河吧?

本以为一千九百九十七年的汨罗江该是静若止水,该是舒缓铺陈如美女娴静的裙带,然而,蜿蜒而至的汨罗江仍是《史记》里的那一注奔腾的热流,平静和懦弱,也许早被它一齐带走。

⑤江还是那条江,然而水已不是那曲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还可以濯“我”《怀沙》之赋的诗意吧?

不然洁身自好的诗人又怎会做出宁赴常流葬乎江鱼之腹的选择?

如今的汩罗江早就让上游城市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搞得污浊不堪,不知今天屈原想自杀还敢不敢从这里跳下去?

⑥但是江却还是那条江。

⑦想象那位与屈子交谈于风雨舟中的渔夫,曾怎样地在江边打桨饮酒,一船楚歌一船潇洒;想象那位行吟泽畔仰天长问的夫子,又曾怎样在这里上下求索,掩涕太息;想象这条江是怎样承载了一幅厚重的体躯,一颗升腾的诗魂……汨罗江,命里注定要让所有的河流都从这里出发,命里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支流最多的河。

⑧李元洛先生在散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里暗示了汨罗江是一条中国源头文化的中心河流,我不知道一部《楚辞》一位诗人一段江水竟能成为多少文化人道德指向的归宿,但我分明在整整一部文化史中都听到有一管江水在响。

⑨听朋友说市场上有古筝《汨罗江》磁带,买来于这风雨行舟中细听,果然有一条江自峻岭间挟悲愤激越之天籁而来……

20、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4分)

①江还是那条江,然而水已不是那曲水。

②但是江却还是那条江。

21、汨罗江为什么是一条中国源头文化的中心河流?

(4分)

22、统观全文,汨罗江令人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6分)

23、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见识了汨罗江,为汨罗江的污浊不堪而感叹不已,这就是本文的写作意图。

B.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是:

运用排比,叙事简练,列举充分,说明历史英雄与水有不解之缘,汨罗江属于屈原。

C.第七段也用了排比,其表达效果是:

长于抒情,说明屈原在浪漫主义方面影响了中国文化史。

D.本文旨在探索中国源头文化主流,以及这源头文化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

E.本文语言风格清新、瑰丽、蕴藉,善用整句,直抒胸臆。

五、(14分)

2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①。

悠悠②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③?

青青子佩④。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⑤,在城阙兮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①衿,衣领。

②悠悠:

忧愁思念的样子。

③宁不,何不。

嗣,通“贻”,寄。

音,音信。

④佩,佩玉的绶带。

⑤挑、达,独自来回走。

⑥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1)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5、写出下面空格处的句子(10分)

(1)自牧归荑,。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扈江离与辟芷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

(3)磐石方且厚,;蒲苇一时纫,。

(4),池鱼思故渊。

(5),使我不得开心颜。

(6)明月松间照,。

(7),不尽长江滚滚来。

(8)出师未捷身先死,。

(9),蓝田日暖玉生烟。

(10)出师一表真名世,。

(11),只是朱颜改。

(12)执手相看泪眼,。

(13)两情若是久长时,。

(14)舞榭歌台,。

(15)过春风十里,。

(16),破灭之道也。

(17)而世之,常在于险远。

(1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草原上,一只狼正在觅食。

突然天空中一只食狼鹰俯冲而下,用尖利的鹰爪紧紧抓住了狼背。

剧烈的疼痛使狼拼命往前奔跑。

一般的,按照食狼鹰的经验,剧烈的疼痛会使狼本能地回头,食狼鹰便会准确地咬住狼的咽喉而置狼于死地。

但这只狼并没有按照食狼鹰经验的那样回头。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片灌木丛,狼拼命奔入了灌木丛。

结果,食狼鹰因紧紧抓住狼背而被灌木丛撕成了碎片,而狼也得救了。

经验使食狼鹰丧了命,摆脱经验也使狼得救了。

请以“经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供材料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卡)

1——17题每小题3分,18题双选4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序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9、(2分)译文

20、①(2分)

②(2分)

21、(4分)答

22、(6分)答

23、4分)

24、(4分)

(1)结构特点(1分)

(2)抒情方法(1分)

表达感情(2分)

25、每空0.5分

(1)

(2)

(3)(4)

(5)(6)(7)

(8)(9)(10)

(11)(12)(13)

(14)(15)(16)

(17)(18)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2.C3.C4.D5.A6.D7.C8.D9.C10.C

11.C12.A13.B14.C15.D16.B17.C18.B、D

19.想到将来,使我的心像煎熬一样。

(或:

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

[“逆”1分,其他1分,共2分]

20.

(1)汨罗江已被污染了,(1分)

后人应该保护好汨罗江的清洁,才无愧于民族文化源头。

(1分)

(2)人们仍能从汨罗江想像渔夫的潇洒,(1分)

想像屈原的求索精神、民本思想和诗魂。

(1分)

21.汨罗江成了中国文化人道德指向的归宿,(2分)

影响了中国文化史。

(2分)

(或:

汨罗江影响了中国文化人和中国文化史。

22.

(1)汨罗江是属于屈原的诗性的河;(2分)

(2)汨罗江是中国文化源头,影响了整部中国文化史;(2分)

(3)汨罗江还是影响世界文化的河流。

(2分)

[如果直接抄写原文句子,每点各得1分。

]

23.B、D(4分,各2分)

24.(4分)

(1)重章复唱(1分)

(2)直抒胸臆(1分)

(3)对男子抱怨、埋怨(1分)

而又热爱、盼望之情(1分)

25.略

26.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