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64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docx

《古代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docx

古代诗歌鉴赏

1.体裁: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元曲;以格律诗和词为主;以唐、宋诗词为主。

题材:

写景,思乡,咏怀,咏史,送别,咏物;

内容:

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体裁,风格;

手法:

象征,用典,对比,衬托,直接胸臆,动静,虚实,情景交融。

2.题目类型

  从设题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判断赏析、问答赏析、续写赏析、仿写赏析、综合赏析等。

  从材料数量上看,可以分为独诗赏析、比较赏析(湖南2006年)等。

一步:

阅读

1、读诗文2、读诗题3、读注释4、读作者

二步:

判断

1、基调2、诗型3、背景(文史)4、风格流派(文史)5、体裁

三步:

分析

1、形象

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和意象无论在叙事性作品还是抒情性作品,都不能把作者和主人公等同起来,就叙事性作品而言,作者、叙述者、主人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意境: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叠词、押韵、音韵和谐等。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铺陈渲染等。

比喻、夸张、对仗、反复等。

抒情、议论、叙述、描写等。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内容:

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2、语言

3、表达技巧

4、思想内容

一、基础知识:

诗歌类别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古体诗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押韵平仄对仗

字数、句数

七律

律诗(八句)

五律

近体诗

七绝

诗歌

绝句(四句)

五绝

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

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

曲可分为杂剧、散曲。

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

诗歌的

时代特征

①魏晋诗多写建功立业,而有自然隐逸,狷介不羁

②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③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④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

安史之乱后,有反映战争创伤、忧国忧民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⑤北宋诗重义理。

⑥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丧,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⑦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⑧清诗多为遗民诗,革新诗。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称为表现方法。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表达效果,感染读者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主要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关系

  区别 表现手法是用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的手法。

而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的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

  在具体的语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三、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的区别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则是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的方法。

四、表现手法类别

  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咏物、抒情、议论、结构安排等的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多感觉、移步换景、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象征、联想、想象、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曲笔、似褒实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重章复唱、铺垫、伏笔、照应、以乐景(哀景)写哀情(乐情)

五、鉴赏表现手法的答题思路

1.首先指出运用什么技巧;

2.结合诗文内容,举例分析;

3.点明在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结构安排和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准确,鲜明,生动,传神,通俗,委婉,含蓄,节奏感强,增强语势。

富有感染力,更有想象空间,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凸显人物形象,强化情感,突出主旨,点题,画龙点睛。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

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从“衬托”角度回答:

从表面看,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

梦中的景物描写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实。

词人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国之痛。

马(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金络脑:

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何当:

怎么能够(安上)。

(1)简要说说一二句与三四句的关系。

答案 一二句写景,用比喻手法描绘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为三四句的骑马勇士登场作铺垫

(2)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 借物(马)喻人,表现作者热切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试分析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案】诗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作者先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衬托出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 

①表达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答案 

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③“潮退水平春色暮”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

③潮退了,春深了,思乡而不得归期,景色描写为思乡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台城 (晚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

旧址在今南京。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案 六朝繁华如梦远逝,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朝代兴亡,却依旧逢春早发,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时事的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同意。

诗人身处晚唐,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诗人凭吊台城六朝遗迹,自然联想到唐王朝的命运,怀古伤今。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三、四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悲愁、孤寂和思亲之情。

 

尾联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带上主观色彩。

寂居异乡,少有人来,阶前长满青苔,更显冷寂。

红树,为暮秋景。

青苔、红树,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下黯淡模糊。

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

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

“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五、随堂练习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简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案 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

既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表达更为含蓄。

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诗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白描

中国画技法名。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形象。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名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细描

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对友人的绵绵思念融入对孤帆、滚滚的江水的描写当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甫《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绿荷有恨而背西风,以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诗人之恨,流露出伤感不平之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描写边塞景象,寓情于景,展现边疆将士的伤感别离之情。

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作者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之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恬静美丽。

再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借古讽今: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借写南朝佛教盛行,来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

《咏史》唐·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诗人借汉朝之事讽刺当朝执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劝谕皇帝任用贤臣。

直抒胸臆: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直抒胸臆,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直接抒发了作者忠君报国和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王安石《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天质:

天生的性质。

森森:

树木茂盛。

寻:

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

凌霄:

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

明时:

政治清明的时代。

愠:

疾苦、怨愤。

  斫:

zhuó砍。

五弦琴:

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

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精神。

衬托、烘托、映衬、烘云托月

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其中有正衬与反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这是正衬。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鄜(fū)州:

今陕西省富县

怜:

想。

未解:

尚不懂得。

虚幌:

huǎng透明的窗帷。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和刻骨的思念。

反衬

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渲染、烘托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贾岛《暮过山村》

用“怪禽”在旷野中的啼叫、落日斜照渲染山村外清冷甚至让人生畏的气氛。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听蜀僧濬jùn弹琴》

既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的状态,又侧面烘托出了琴声的魅力。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凭箜篌引》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抑扬法

先扬后抑、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纪晓岚: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的昏聩。

《诗经》表现手法:

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直接表达

比就是譬喻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排比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联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多角度描写:

动与静,远与近,实与虚

贾岛《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从听觉上,数里外听到水声,以响衬静;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

王禹偁chēng《村行》: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晚山可爱,好景无限。

明暗结合:

一般体现为小说的双线结构,在古代诗词中也有这种手法。

  如《琵琶行》中明线写琵琶女的演奏过程,暗线则写听众欣赏琵琶声的感受。

  《孔雀东南飞》明线写刘兰芝被遣,逼婚,投水自尽;暗线写焦仲卿与母亲的争辩,辞行,自缢庭树。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

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以乐景写乐情

登科后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①龌龊:

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局促。

②放荡:

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诗的后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快乐得意之情。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以哀景写哀情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以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悲凉的景象(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烘托出老兵心中的悲哀。

以乐景写哀情

  写喜乐的景物与欢快的氛围,往往反衬出男女主人公不合于时,寂寞失落的情绪。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但由于自己如今成为阶下囚,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恰恰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家国之痛。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一写繁华,一写悲苦,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杜甫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以哀景写乐情

  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第四条写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其哀乐。

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写悲凉孤寂的边塞风景,衬托出戍边战士杀敌报国的信念。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等。

其他修辞手法

对比、排比、反问、反语、通感、回环、飞白等。

对比:

●又叫对照,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的一种修辞格。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的类型:

●1、两物对比: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如:

●a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

●b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2、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对比。

如:

●a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有的密密麻麻。

●b我们的战士,对放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浓厚热情。

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组语句热电厂列成串的一种修辞格。

如: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

●另如:

●对你如此伟大、辉煌、战斗一生,珠峰显得太轻!

五洲显得太小!

星月显得太暗!

九天显得太低!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形式上看,对偶只有两句,而排比要求三句或三句以上,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排比只要求结构相似,字数可以不相等。

对偶用字,力求不重复,而排比要求有相同词语作提示语。

●2、内容上看,对偶两句意思可相反,排比只能相关,不能表相反意思。

反问:

●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分为:

●1、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内容。

如:

●a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b二春:

“你装什么糊涂。

李双双怎么不是你老婆?

●c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同志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

●2、肯定的形式否定的内容。

●如:

他哪一点对得起我?

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

反语

1、以正作反的。

●如:

老舍《茶馆》

●常四爷:

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

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嗬,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过去请安)

2、以反作正

●①夏太太坐在那一堆皮箱旁直发脾气:

“两个小冤家,这种世道还打听什么开学不开学!

再去一个人找!

”(这里称女儿、外甥似恨实爱)

●②程疯子叫娘子,劳您驾,也给我带个烧饼这么大。

●娘子呀,呸!

烧饼,我连个芝麻也不给你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