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50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docx

福建专用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专项突破练46

【福建专用】2015届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第一轮)

专项突破练(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1.(2014·福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注]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进行简析。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

主要考查运用动词和叠词的好处,先点明用得好的词,再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句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朗朗上口,余味无穷。

(答出“匀”“弄”1分,答出“丛丛”与“叶叶”1分,不分析不给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只堪图画不堪行”中“堪”字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再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

(1分)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

(1分)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

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反而使乡思愈浓。

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2分)

2.(2014·福建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

答:

 

 

 

答案:

“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1分)“万死”表现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1分)“六千里”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1分)“十二年”从时间上高度概括诗人屡遭贬谪的时间之长,(1分)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

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先点出手法,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

颈联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瘴云墨,营造出桂岭环境的不堪;水如天写出洞庭春色的别样,两地反差之大,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1分)

或: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将桂岭瘴云墨的不堪环境与洞庭水如天的美丽春色对比,以两地强烈的反差,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1分)

或:

颈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由眼前瘴云墨桂岭环境的不堪,想到洞庭水如天的美丽春色,两地的反差之大,表达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

(1分)

3.(2014·漳州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金 谷 园

杜 牧①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②。

  【注】①诗人生活于晚唐时期。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②坠楼人:

石崇爱妾绿珠,美而艳,大将军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

“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

“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1)请结合本诗的前两句分析景情关系。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分析景情关系的思路是前两句写了哪些景,抒发了哪些情,要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前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1分)面对现已荒废的金谷园,作者触景生情,想起此处曾经的繁华,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1分)尽管眼前的流水依旧,春草依旧,不管人世间的沧桑变化。

作者感慨今昔之变化。

(1分)

(2)请从三、四句中指出诗眼是哪一个字,并结合三、四句进行赏析。

(3分)

答:

 

 

 

答案:

“怨”是诗眼。

(1分)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但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显得哀怨悲切;(1分)此时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让人联想到绿珠坠楼而死的旧事,寄寓了诗人的怜惜之情。

(1分)

【规律方法】

找准诗眼的技巧

所谓诗眼,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眼。

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怎样才能找准诗眼呢?

1.就一首诗而言,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练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

2.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诗眼一般是:

(1)“句中眼”,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多指运用了一些修辞格的字或词类活用的一个字。

(2)对后世文学作品影响极大的一个字,尤其是点石成金的动词。

要准确找出诗眼,除了要掌握方法技巧外,还要具有鉴赏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作者的身世、流派、作品的风格及写作诗歌的背景,吃透诗中的用典,扣住诗中关键性的字、词、句。

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全诗,并要反复吟诵,读出味道,读出感情,认真体味,多读鉴赏作品,尤其是历代“诗话”“词话”。

久之,找诗眼也就不困难了,鉴赏也就找到了捷径。

4.(2014·泉州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

在京城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1)诗歌各句之间的关系有“主宾”之说,“主”起支配作用。

试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句与其他各句之间的关系。

(3分)

答:

 

 

 

【解析】第三句为本诗的主句,其他三句是宾句,都是为突出主句中的思念之情服务。

答案:

第三句为主句,其他三句为宾句。

(1分)一、二两句,写出寒食禁火,更逢阴雨,独对春江听流莺,渲染了萧索气氛、孤独心境,引出并烘托第三句对诸弟的思念。

(1分)最后一句联想(想象)到故乡情境,深化了第三句诗人的思念之情。

(1分)

(2)“杜陵寒食草青青”为历来文人传诵之笔,试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色。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最后一句主要是以景结情,主要分析此手法对表达情感的效果。

答案:

最后一句以景结情,(1分,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亦可得分)想象故园的寒食景色,更烘托出诗人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1分)含蓄蕴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1分)

5.(2013·龙岩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晚  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

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

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

(3分)

答:

 

 

 

答案:

收:

收回。

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

(1分)出:

送出。

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

(1分)一“收”一“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1分)

(2)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人饱含深情,感受着春色美景与清贫农家给他心灵造成的强烈的对比碰撞。

诗人用美好的诗句写尽田园春色,结尾却显得异常沉重。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空有好山好水,而无与之相适的惬意生活。

美景何用?

不过是成了悲剧的背景罢了,不过是让诗人更感伤的理由罢了。

在前三联的景物描写的铺垫下,诗人深沉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只有在那样的美景的衬托下,才更能突显最后一联的悲凉气氛。

这是以乐景衬悲情的写法。

答案:

作者运用“以乐写哀”(或对比、对照、衬托)的手法,(1分)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百姓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1分)表现自然界的美好与现实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的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1分)

6.(2014·厦门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恨  别①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答案:

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2分)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1分)

(2)本诗表现出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

(3分)

答:

 

 

【解析】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颔联的“草木变衰”,指草木的盛衰变易,上承“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自己的飘零憔悴。

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

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

“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

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尾联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诗人胸怀的开阔。

答案:

沉郁顿挫。

(明确风格,1分)“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思家”“忆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

前三联悲凉沉郁,最后一联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表达了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分)

【加固训练】

(2014·鞍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馆中新蝉

杨 亿

碧城青阁好追凉,高柳新声逐吹长。

贵伴金貂尊汉相,清含珠露怨齐王。

兰台密侍①初成赋,河朔欢游正举觞。

云鬓翠

徒自许,先秋楚客②已回肠。

  【注】①兰台密侍:

指宋玉。

②先秋楚客:

先秋指庾信,楚客指宋玉。

二人文章皆以哀怨凄伤见长。

(1)联系全诗,简要赏析诗歌前两联的主要作用。

(3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分两步,第一步要明白本诗为咏物之作,而咏物诗一般有“别有寄托”的特点,此诗写一新蝉,前四句咏蝉,后四句写人。

第二步要读懂诗人由秋蝉之悲鸣感叹人生短暂。

这样本题答案便可顺理成章得出。

答案:

前两联写秋蝉悲鸣,托物言志,借物喻人;(1分)诗人借秋蝉之悲鸣感叹人生短暂,从而为抒写诗人“回肠”之悲做铺垫。

(2分)

(2)以尾联为例,鉴赏本诗语言的妙处。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进行。

本诗可结合注释理解诗人所表达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悲。

鉴赏诗歌语言即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如运用何种修辞,使用什么表现手法,是否有炼字等。

本诗尾联使用的修辞用典不难答出。

同时,由“云鬓”“翠

”形容美人的乌发和衣服入手,可确定“借代”手法,联系“徒”与“已”,“自许”与“回肠”,则可顺利组织答案。

答案:

诗歌尾联采用多种方法,如借代,“云鬓”“翠

”均代指美女,诗人以美人自比,不为人赏识的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1分)最后一句用典,以庾信、宋玉自喻,抒发年华已逝、怀才不遇的哀怨凄凉。

本联炼字也颇有特色,一个“徒”字,一个“已”字,使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跃然纸上。

(2分)

专项突破练(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舟泊汉江望黄鹤楼①

张居正

枫林霜叶净江烟,锦石游鱼清可怜。

贾客帆樯云里见,仙人楼阁镜中悬。

九秋槎②影横清汉,一笛梅花落远天。

无限沧州渔父意,夜深高咏独鸣舷。

【注】①张居正初入政坛时,正值严嵩当政,官场昏暗。

他深感理想无法实现,又因体弱多病,便产生暂时归田思想。

嘉靖三十三年,他借口养病,离京归乡。

②槎,木筏或木船。

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间的木筏。

(1)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

 

 

 

答案:

运用了虚实结合(联想比喻)的手法。

(1分)颔联实写傍晚之景,长江尽头的商船帆影,好像行驶在云雾里;黄鹤楼高耸入云,宛如明镜般悬于天空中的仙人楼阁。

(1分)颈联夜晚幻想之景,明月与星星倒映在江中,小船像停泊在银河边,笛声从远处传来,仙乐般使人迷醉。

(1分)以虚写实,亦真亦幻,构成一幅高远清丽、幽静闲适的秋江夜景图。

(1分)(若从“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或者“以动衬静”角度赏析亦可得分)

(2)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答案:

夜深时分,诗人独自叩舷高咏,表达了理想暂时无法实现,归隐田园的孤寂与悲凉之情。

(2分)(表达了陶醉在自然风光的自得、愉悦之情)

2.(2014·泉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6分)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

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

请举例进行简要分析。

(3分)

答:

 

 

 

答案:

第一句诉诸感觉,(1分)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

(1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1分)

(2)此诗三、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3分)

答:

 

 

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1分)“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寂寞之感。

(2分)

3.(2014·宁德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浣溪沙·瓜陂铺题壁

无名氏

剪碎香罗浥①泪痕,鹧鸪声断不堪闻,马嘶人去近黄昏。

整整斜斜杨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一番风月更消魂。

【注】①香罗,即香罗帕,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浥,沾湿。

(1)“剪碎香罗浥泪痕”一句中的细节描写表意丰富,请简要分析。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

答案:

将定情信物剪碎反映出女主人公不忍分别又不得不诀别的强烈情感;

(1分)泪水浸湿了剪碎的香罗,可谓悲痛至极。

(1分)

(2)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对词的上阕和下阕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上下阕情与景关系的不同。

答案:

上阕以哀景衬哀情(正衬),鹧鸪的哀鸣,马的嘶叫,在黄昏的暮霭中,进一步衬托别离的痛苦。

(2分)下阕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杨柳陌,杏花村景色优美,却更触发对恋人的无限思念、留恋,倍增其哀。

(2分)

4.(2014·龙岩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6分)

过李陵台①

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②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注】①李陵台,与下文的望乡台,均指李陵墓。

②苏郎,即苏武,与李陵交往甚深。

苏武归汉时,李陵于河梁置酒送行。

李陵亡时,苏武尚健在。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2分)

答:

 

 

 

答案:

空,徒劳地、白白地。

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

(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

(1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4分)

答:

 

 

 

答案:

①对比手法。

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

②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

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2分)

5.(2014·龙岩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6分)

瑞 鹤 仙[注]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

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注】此词写于作者逝世前不久提举南京(今河南商丘)鸿庆宫时,表达了作者晚年深沉的忧患之感。

(1)上片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寄寓着什么感情?

试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找出上片前六句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各意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意象组合成一幅图画。

解答第二问,一要注意全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其忧愁的感情基调;二要分析六句所绘图景的特征,从而挖掘出其寄寓的感情。

答案:

前六句描写的是:

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

(2分)“客去”句既描绘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若有所失,作者感到心绪怅然,内心空荡荡的。

作者通过这一图景的描绘,抒发了惜别之情。

(2分)

(2)下片“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

试简要分析。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结构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提问的两个角度,一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在表达主旨上的作用。

针对第一个角度,分析句子所处的位置,可得出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第二个角度,要先概括出本词的主旨,再分析这句话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答案:

“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分)“残醉”前承上片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片的“醒眠朱阁”,同时启出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紧密呼应。

(1分)

6.(2014·福建四地六校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

今甘肃岷县一带,是古长城的起点。

(1)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洮”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答:

 

 

 

答案:

“黯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1分)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的悲苦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

(1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简要赏析。

(4分)

答:

 

 

 

 

答案:

这首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1分)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渲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塞外古战场凄凉的感受;通过昔日“长城战”高昂的士气与眼前白骨遍野的惨象形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1分)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抵触情绪。

(2分)(表现手法回答侧面描写亦可得分)

专项突破练(六)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①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挼:

读ruó,“揉搓”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