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3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x

高一地理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1.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内容及其解析

一、

1、内容:

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2、解析: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的原因。

“地球自转”教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是从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三个方面来阐述。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理解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的原因;掌握晨昏线及判。

掌握地转偏向力产生的原因及物体的偏转规律。

2、知道地方时;理解地方时与地球自转的必然联系;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和学生的探究全面掌握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3、理解北京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通过区时的计算让学生发现问题,理解日界线两侧日期的进退规律,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问题及诊断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我们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地球的运动,理解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难点是地方时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要补充初中地理的经纬线的相关知识,来理解计算产生时差,总结教给学生方法,同时通过练习巩固。

四、教学支持条件

地球仪、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地球自转的特征和昼夜交替

[情境创设]中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途径我国东部海域的台风中心,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江河中的旋涡也呈逆时针方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教师]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请同学们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说明)教师在观察学生演示时要注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在学生演示后,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所犯的错误。

一般而言,学生容易犯错误有:

地球自转的方向;地轴的倾斜方向等。

[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问]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旋转?

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

请你画出示意图。

[学生归纳]

侧视: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

俯视南极上空顺时针旋转

[板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承转过渡]地球自转速度分为线速度和角速度,所谓角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绕过的角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结合演示,请同学们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并归纳地球上任意点的角速度的规律,

[学生活动]演示、思考、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15º每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

[播放课件]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分组讨论]线速度就是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走过的弧长。

地球表面各点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否相等?

如何计算?

如果不等,又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教师指导]从全球角度观察,让地球自转一周,地表各点的线速度即可算;引导学生回忆纬线的变化规律即可得出上题答案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变化规律是:

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图1-2-2,纬度60º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

[播放课件]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

[提出问题]根据前面的计算,思考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学生总结]南北两极点角速度、线速度都为0,即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例题: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约为__

(3)A、B、C、D四点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为0的是________点,角速度相等的是______点,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点。

答案:

 

(1)略

(2)23时56分4秒(3)A B、C、D B

练习1: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B )

①1个太阳日 ②1个恒星日 ③24小时 ④23小时56分4秒

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

[承转过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模拟演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平行光,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自转运动。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教师演示,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2、我们有时处在白天(昼半球),有时处在黑夜(夜半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 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说出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的形状组成,与赤道的关系

(2)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3)    移动规律

(4)    如何判读晨昏线?

(说明)对于晨昏线的判读是一个难点,要结合不同的图形进行练习,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如: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晨线

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则为昏线

4、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长,它有何意义?

[教师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这个周期不长不短,使整个地球表面增温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有利于地表液态水的存在,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练习2.晨昏线(圈)是( B )

A.正午与子夜的界线B.昼与夜的界线

C.东西半球的界线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使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演示实验]从地球仪的北半球上空向地球仪上滴一滴红墨水,通过让地球仪不动和地球仪模拟地球不停自转,对比实验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地球自转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了偏移。

[教师讲解]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有力对它起作用,我们把这种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学生观察]再看地球仪上的红墨水的曲线轨迹,两次轨迹相比,曲线轨迹向直线轨迹的什么方向偏转呢?

(顺着红墨水的运动方向观察,向右偏)

[学生活动]再地球仪的南极上空重复上述实验,注意地球自转方向,重新观察曲线相对直线的偏转方向(顺着墨水运动方向观察,向左偏)

师生总结规律: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引导自学]解释课前情境创设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地转偏向力是实际存在的,这种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明显。

地转偏向力很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

如长江三角洲的发育(给出示意图)深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引导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注意避开地转偏向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或利用地转偏向力取得效益,请同学们思考下列三个问题:

1、 如果在北半球河岸边建楼房,最佳位置是左岸还是右岸?

2、 北半球某国一导弹实验基地要发射一枚落点在赤道的导弹,该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发射角度,正南偏东还是正南偏西?

3、 南半球某国一条河流中沙金含量较多,许多人在沙中淘金,这些人一部分在左岸,一部分在右岸,你认为哪些人的收获大?

为什么?

(说明:

上述三个问题难度不大,但是这些问题和实际联系紧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引起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灵活思维,发展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3、(2012·太原高一检测)下图是“某条河流的剖面图”一般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

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 A )

A.北半球B.赤道上

C.南半球D.回归线上

练习4、(2012·哈师大高一质检)右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C )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如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予以科学的解释。

本节课重点、难点较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地方时和区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产生时差

教学过程:

[引入]由学生身边实例引入地方时差异

[知识讲解]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

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推导]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学生讨论]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是否相同?

(考察对概念的理解)

2、生活中使用地方时是否方便?

[知识讲解]为统一起见,国际上采取全世界按照统一标准划分全球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方法,将一定范围的地方时统一为相同的区时,为生活和计算带来方便。

根据一昼夜24小时,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º,各个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

[学生活动]读图1-2-4,讨论:

1、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

2、中时区以东和以西,依次分为哪几个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分别是哪条经线?

有何规律?

试给出公式(中央经线度数=15º*时区序数)

3、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4、 伦敦、开罗、莫斯科、北京、纽约分别在哪个时区?

如何计算?

(时区数=已知经度/15,结果进行四舍五入)

[知识讲解]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早于偏西地方的时刻,这样已知两时区及一个时区的区时,则另一时区的区时可求。

[学生思考]已知东八区9点,此时西八区几点?

已知西三区2点,此时东五区几点?

[共同总结]其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差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中+、-号的使用方法:

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用“-”

(2)式中时间差的计算:

当两时区同时位于东时区或同时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差;当两时区一个位于东时区,一个位于西时区时,时差为两时区数之和。

[过渡]由于区时是特殊经线上的地方时,所以可将上面的公式推广为地方时的计算公式: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时差

说明:

(1)  时差=4分*经度差

(2)  式中+、-使用方法:

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用“-”

(3)   经度差(经度差≤180º)的计算:

①    两地的经度同是东经或同是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数之差

②    两地在0经线两侧,则经度差=两经度数之和

3两地在19经线两侧,则经度差=360-两经度数之和

例题:

(2011·山东基本能力)当北京时间为9:

00时,金砖国家之一南非的比勒陀利亚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经度为30°E)的区时是( A )

A.3:

00   B.4:

00C.6:

00D.15:

00

解析: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30°E为东二区中央经线。

计算可知,北京时间9:

00时,比勒陀利亚区时为3:

00,A项正确。

(区时)[情境创设]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比妹妹小一岁,这可能吗?

[学生活动]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区时的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题目,并思考有何规律?

(1) 西12区1点钟,此时东12区几点?

(第二天的1点钟)

(2)  东12区4点钟,此时西12区几点?

(前一天的4点钟)

[交流意见得出结论]东、西12时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东12区要比西12区日期早一天。

[教师活动](举例)在航海和时刻换算上,常出现日期混乱的现象。

当年麦哲伦率船队,自西班牙向西航行,三年后当幸存者的船只回到始发港时,发现航行日志上记载的日期比岸上的日期“少”掉一天。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紊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了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即“国际日界线”。

[学生活动]读图1-2-4,完成下列要求:

1、 在图中找出国际日界线,判断东、西12区与180º经线的位置关系

2、分组讨论,自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或自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是怎样变更的?

[交流总结]180º

东西

1212

区区

减1天

 

加1天

[知识讲解]实际中,为避免日界线从某个国家或岛屿穿过,将某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实际的日界线为折线。

[讨论]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解释为什么双胞胎姐妹,姐姐会比妹妹小吗?

2、你能在一年中过两个生日吗?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理论时区的划分,实际上,由于时区的界线往往是参照各国的行政区划或自然界线划分的,不完全根据经线划分;许多国家实际使用的标准时,也往往不同于上述的理论区时,而是根据自己国家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时间。

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时区,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º

的时区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作为统一区时,如印度。

有的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照采用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统一区时,如朝鲜。

还有的国家虽然领土跨度很大,但仍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如我国幅员辽阔,领土跨东5、6、7、8、9五个时区,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统一采用北京(40ºN116ºE)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讨论]1、北京时间和北京地方时有何区别?

2、从北京出发分别到伦敦、开罗、莫斯科、东京、纽约旅行的游客,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时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练习5、右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据此回答

(1)~

(2)题。

(1)甲地的地方时为( B )

A.15时  B.9时C.8时D.16时

(2)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今天”与“昨天”的范围之比是( A )

A.2∶1B.1∶2C.1∶1D.3∶1

六、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2012·东营高一质检)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结合右图,回答1~2题。

1.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B )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

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

2.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 A )

A.南偏东   B.南偏西C.北偏东D.北偏西

3.关于晨昏线(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B.晨昏线(圈)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圈)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4.(2012·济宁高一检测)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C.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二、综合题

5.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2)弧MPN为________线,其中弧MP是________,弧PN是________。

(3)弧MPN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

(4)某军舰在A地海面上,沿当地所在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其射程为100千米。

导弹将落在(  )

A.东半球低纬度海区B.东半球中纬度海区

C.西半球低纬度海区D.西半球中纬度海区

答案:

 

(1)略 

(2)晨昏 晨线 昏线 (3)向西 (4)C

七、配餐作业

一、选择题

(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2·高一联考)甲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图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图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完成1~3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南流向西北

C.水位A处低于B处D.流向、水位均不能确定

2.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时,可能是由于(  )

A.气旋活动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D.春雨霏霏

3.关于乙图E、F两岸的河床剖面的描述及形成理由正确的是(  )

①E岸河床较缓,F岸河床较陡 ②E岸河床较陡,F岸河床较缓 ③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河水发生偏向,F岸遭受冲蚀力大 ④由于该处河流是弯道,E岸遭受冲蚀力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1.A 2.B 3.C

4.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B.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C.东经5°属于东时区

D.西经52°属于西三区

解析:

 东经5°属于中时区。

答案:

 C

(2011·宁夏质检)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据此完成5~6题。

5.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B.6时25分

C.12时25分D.13时25分

6.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B.1020千米

C.1220千米D.1420千米

答案:

 5.C 6.C

7.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的地方时早于伦敦的地方时 ②太阳将西升东落 ③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 ④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B

右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读图判断8~9题。

8.甲地的时间为(  )

A.15时B.9时

C.3时D.12时

9.北京为(  )

A.6日8时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

答案:

 8.C 9.B

某人设计了一个24小时的全日时钟(如右图所示),指针为时针。

因为地球自转一周,时针也刚好转了一周,所以时针可以看成是某地的经线。

完成10~12。

10.如果此钟在上海得到推广,图中此刻上海恰好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这一天可能为(  )

A.春分日B.夏至日C.冬至日D.元旦

11.如果此时上海为星期一,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

A.星期日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B.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二

C.星期二的范围大于星期一

D.星期一的范围大于星期日

12.如果图中的时针刚好表示180°经线,那么要使全球处在同一天,需再经过(  )

A.6小时B.12小时

C.18小时D.14小时

答案:

 10.A 11.A 12.C

1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

 B

二、综合题

14.如图,半圆表示晨线,B点为晨线与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交点且平分,A点的纬度为70°N,且此时北半球为夏半年,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比较结果是________。

(2)试写出B点的经纬度及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3)B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A点的经度是________,地方时为________。

C点的经度是________,地方时为________。

答案:

 

(1)B>A=C 

(2)B点的经度是120°E,纬度是0°,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50°W,纬度为20°N

(3)6时 30°E 24时或0时 150°W 12时

15.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月________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乙点日出是________时,日落是________时。

(5)从甲到乙走最短距离的方向是(  )

A.自东向西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  )

A.等于1/2B.等于1/3

C.小于1/2D.大于1/2

答案:

 

(1)南极 12 22 

(2)(23°26′S,90°W)

(3)AB弧 BC弧 (4)12 18 3 21

(5)D (6)D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