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35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7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docx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123456

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探索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陈杰峰

 

引言

在举国上下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十二五”崭新开局,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在我院积极申报省级特色高职院校之际,我们静下心来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理性审视和全面剖析,这既是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又是一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大发动、认识大统一、智慧大凝聚、事业大谋划、力量大集结、全院大誓师的重要活动。

下面我将从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新理解、新时期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的新思考等四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交流:

一、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纲要》给职业教育提出新课题

今年是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起步之年,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开局之年。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回顾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进程,从2002年“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到2005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2011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和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新要求。

可以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工艺管理水平低,同样的消耗做不到最大的产出。

改造提升制造业,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

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教育战线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如果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将很难让社会满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素养的新要求。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社区、养老服务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

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都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五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要求我们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力度,要求我们大力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各类专业人才,以适应产业企业和岗位信息化对人才信息素养的客观需求。

六是发展海洋经济。

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要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青少年学习相应专业,造就一批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

2.《教育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提出了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用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来丰富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内涵。

目前教育部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对话机制;二是依托行业企业成立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三是建立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

引导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制定、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制度建设、标准规范、督导检查、依法治教等方面发挥宏观管理、综合协调作用,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提供条件,支持行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密切开展校企合作。

3.《人才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整体部署了六类人才队伍发展目标:

一是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人才,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二是高水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三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是高技能人才队伍。

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六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4.《科技规划纲要》的新要求

《科技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在我国科学技术的若干重要方面实现八项目标:

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

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

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发展的基础在于人才,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职业教育要密切关注上述领域的发展,适应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为科学技术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培养一支技艺精湛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队伍,实现到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400万人,2020年达到3900万人。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思考

1.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自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最严重的衰退。

为促使经济迅速复苏,各国动用了强有力的政府调控和国家干预措施,集中体现在对产业进行深度调整上。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产业呈现出如下三个发展趋势:

一是从“高碳”到“低碳”,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既是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也是谋求大国地位的新起点。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了“绿色复苏计划”。

其主要包括建筑、大气、电力、可持续农业、可持续汽车等五个主要领域,目的是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就业机会、降低资源依赖性、创造新市场、提高竞争力。

二是从失衡到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理性回归。

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发布并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以救助实体经济及与之相关的产业。

奥巴马政府2009年2月份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

欧盟委员会2008年11月公布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英国公布200亿英镑经济刺激计划。

三是从“浅层”到“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

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发达国家仍将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继续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和服务业外包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将不断调整升级,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经验

金融危机使各国把职业教育作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纷纷颁布职业教育发展国家战略。

职业教育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重要驱动力,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

一是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国家战略。

美国,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美国创新战略:

确保我们经济增长与繁荣》,强调创新战略是美国“赢得未来”的关键,是美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基础,要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知识和技能的美国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

欧盟,2010年3月欧洲委员会颁布《欧洲2020:

智慧、可持续和包容的欧洲战略》,明确三个重点,一是智慧增长,经济发展基于知识和创新;二是可持续增长,促进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环保和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三是包容性增长,促进高就业经济,形成社会和地区包容性。

德国,在二战后创造经济发展奇迹,职业教育被称作“秘密武器”,“双元制”模式已成为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典范,16-19岁青年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始终占到70%。

在此基础上,德国进一步明确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重要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战略。

英国,金融危机使英国经济遭受重创,也使英国政府更加认识到了技能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2009年颁布的国家技能战略的基础上,2010年11月,英国商务、革新与技能部又发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技能投入”两个技能开发的国家战略性文件。

其用意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撑实体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发展。

法国,1999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宪章》,要求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与经济领域对话机制、加强工学交替式教学、加强教师培训等。

2007年5月,法国总统萨科奇将发展教育作为新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把加强职业教育纳入到教育发展和改革总目标当中。

通过“高等教育法”强化大学的职业化倾向,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2000多所“高等技术学校”和“大学技术学院”。

日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作为一贯战略。

提出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以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

整套计划不仅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

韩国,受金融危机影响,韩国政府2009年预算主要用于创造岗位和缓解资金枯竭,创造岗位相关预算达4.87万亿韩元(约266亿人民币),比2008年增加了41%。

在创造岗位相关预算中,增幅最大的领域是职业教育,从1106亿韩元(约6亿人民币)增至4643亿韩元(约25亿人民币)。

澳大利亚,2003年出台了《塑造我们的未来:

2004-2010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战略》。

该战略提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指导思想:

一是为经济服务,使澳大利亚具有国际竞争力;二是为人们服务,给予澳大利亚人世界级的技能和知识;三是为社区服务,构建包容和可持续的社区。

近年来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递增5%。

南非,2005年起,南非政府启动了10年国家计划,旨在以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

2006年,政府启动一项10.9亿兰特(南非货币)投入的3年行动计划,用于资助技术学院开展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二是不断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澳大利亚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成立了国家质量委员会,修订了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在国家技能框架范围内,监管质量保障并保证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标准应用的一致性。

英国政府设立教育标准办公室,通过独立监察和规范,协助完善教育的质量和标准,并向政府提出建议。

德国建立了“德国国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质量开发秘书处”,旨在深化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强化德国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中地位。

芬兰开发了国家级的质量引导性指标,鼓励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内部质量体系,国家通过指南和工具帮助职业教育机构提高质量。

三是不断完善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从2008年初开始试行国家资格框架,旨在建立各类教育之间相互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值互通的渠道。

鼓励企业参加职教,2008年决定对凡是增加或扩充培训岗位的企业,由联邦政府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促进补贴资金,企业每增加一个职业教育培训岗位,政府将给予4000至6000欧元的资助。

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鼓励高校举办职业教育,创立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通融性特殊奖”。

英国开发了上下贯通的资格标准制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终身教育体系。

在资格证书体系下,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之间实现衔接和互通。

澳大利亚增加职业资格框架内的研究生证书层级,构建面向人人、无缝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双元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制度。

其学校经费来源于州和地方行政机构的公共经费;企业承担公司内培训的经费。

近年来,德国政府加大了“双元制”教育的公共经费支持。

数据表明,政府出资约占总经费的29%,企业约占71%。

这种模式通过政策、法律较好地实现了政府的意志,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使得职业教育较好地满足了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英国,行业技能委员会承担着建立与行业雇主联系和合作的任务,解决技能缺乏以及培训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学生实习方面。

许多企业和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企业定期向学校公布拟聘用岗位的情况和学生工作的情况;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荐、联系和落实学生实习。

学生实习期间可以获得企业报酬。

这段经历使学生能够轻松就业,甚至有可能在实习的公司就业。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执行行业培训包,建立课程咨询小组,开展学徒培训。

澳大利亚行业企业还为职教机构提供设备设施,职教机构依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定制”课程。

法国,合作的行业企业负责向职业学校提供有关行业和职业文凭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参与学生获取文凭过程的评估,与学校共同设计培训项目,参与开发教学工具,与学校开展技术合作,落实教师在企业内长期实习。

五是不断更新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

欧盟,《欧洲2020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强的低碳经济,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的就业已经成为欧盟未来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政策的基础,要发明新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方式,培养公民的绿色技能。

因此,要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纳入到现有的教育与培训资格框架中,促进对技能的更新和提升。

德国,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与德国经济领域里的行会、协会以及工会领域的职业教育专家合作,共同对德国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及时跟进”技术进步周期、经济发展速度。

例如,伴随世界范围内恐怖活动增多的局面,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及时增加了与安全保卫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内容;根据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精神,更加重视与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或课程内容。

澳大利亚,2009年7月30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宣布了5万个新的绿色工作和培训岗位项目,以期建设一个更强大和更环保的澳大利亚经济,政府为此类技能培训投入了9400万澳元。

俄罗斯,2010年11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2011年俄罗斯将把教育经费预算提高1倍,新增的预算主要用于优先发展300个新的职业教育项目,涉及能源节约技术、医药、核能源等领域。

六是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

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产品附加值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职业教育的贡献力。

有关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工业附加值大的产业领域,职业教育的贡献率越高。

我国有些省份的研究也显示经济增长部分的50%来自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贡献。

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企业的革新能力、生存发展机会和生产率,这早已被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实践和研究所证实。

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技能是员工生产和革新的先决条件;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培训与企业生存和销售量的增加正相关;培训能够使工人和经理采纳更好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率。

(三)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

1.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总量大国

一是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从宏观经济总量指标来看,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全年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余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并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

二是制造业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从产业发展格局来看,我国已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9.8%;工业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达220余种,其中,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三是跻身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361美元,已突破世界银行最新调整的“偏上中等收入”标准3945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伴随收入提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中国制造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

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远非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方式粗放。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过于以来物质资源投入,依靠土地、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

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劳动者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况愈下。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许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国内。

三是产品附加值不高。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缺少知名品牌,我国90%左右的出口商品都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产品增加值只相当于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

3.中国创造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目标

一是提升国家产业整体实力。

中国创造能够不断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二是振兴国家核心关键产业。

中国创造能够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持久的动力,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和“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目标;

三是增强国家产业竞争能力。

中国创造能够围绕核心技术和重点企业,建立、完善、整合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延长、优化供应链,控制价值链,增强应对市场波动能力,增强价值增值能力,保持价值竞争优势;

四是促进各类产业协调发展。

中国创造能够促进产业更强、结构更优、产业间的协同性和发展的协调性更好,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协同发展。

4.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教提出新期望

一是经济大国变经济强国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基础。

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的核心标志是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我国主要经济阶段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简单劳动力和具有低生产技能的工人、工业者的需求相应减少。

而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就是职业教育,因此,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基础。

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做出了突出贡献。

另一方面,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选择机会,这对于丰富人才类型,提升全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支撑。

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升级的核心标志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在现代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中,包括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物流管理、批发与终端零售以及产品制造等诸多环节,而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主要处于利润较低的产品制造环节。

要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既需要创新型人才进行尖端的研发设计,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将好的理念和设计转化为广受欢迎、高质量的产品。

此外,在产业链的采购、物流、销售等诸多环节,也同样需要大批的技能型、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作支撑。

所以,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大批符合需求的人才,关系到我国产业链能否顺利升级。

三是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动力。

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到集约的核心标志是生产率的提升。

我国现阶段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急剧增长,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日益严峻,国际市场能源与重要原材料的价格全面大幅上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尖锐对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正日益放大。

如何尽可能地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关键一环是提升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

职业教育可以培养社会生产所需的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够为社会提供终身的职业培训,进而为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四是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期望职业教育成为新前提。

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转变的标志是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和第一、二产业的现代化。

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例基本都在70%以上,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未来五年要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43%提升到47%。

此外,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背景之下,国家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同时,要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升级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服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的提高和第一、二产业的升级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没有基本的人才供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一二产业的升级就是空谈,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也将成为泡影。

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回应国家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不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