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30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3章 第24节 DNA的分子结构复制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3章第24节DNA的分子结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练习教师版

(40分钟 100分)

一、基础全面练(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总数的44%,嘧啶碱基占总数的56%,该生物不可能是(  )

A.T2噬菌体       B.烟草花叶病毒

C.大肠杆菌D.酵母菌和人

【解析】选A。

双链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单链RNA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

T2噬菌体是DNA病毒,体内嘌呤数一定等于嘧啶数,而其他生物都含有RNA,因此嘌呤数可能不等于嘧啶数。

【方法技巧】根据碱基不同确定生物类型的方法

(1)当嘌呤数等于嘧啶数时:

可能是只含双链DNA的生物,也可能是只含RNA的生物,还可能是既含双链DNA,又含RNA的生物,但最可能是只含双链DNA的生物。

(2)当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时:

一定不是只含双链DNA的生物,可能是只含RNA的生物,也可能是既含双链DNA,又含RNA的生物。

2.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解析】选D。

A项,DNA分子的复制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项,RNA可以逆转录合成DNA,因此某些逆转录病毒可以把RNA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项,DNA的复制,mRNA、tRNA的合成都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D项,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不是有丝分裂前期。

3.已知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C与G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

因此在这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和氢键的数目依次为(  )

A.200和400个B.44个和510个

C.2个和400个D.2个和510个

【解析】选D。

一个DNA片段中含有游离的磷酸基的数目为2个;由于DNA分子片段中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90个,则胸腺嘧啶有9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各有110个,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的氢键为180个,胞嘧啶和鸟嘌呤之间的氢键为330个,故DNA分子中氢键的个数为510个。

4.让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图中①~⑤为可能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解析】选C。

让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说明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5N,故⑤为亲代DNA;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复制一次,由于DNA分子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所以②为子一代DNA;若再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两条链均含14N的DNA,且两条链均含14N的DNA与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的DNA数量相等,即为①;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两条链均含14N的DNA的比例增大,即为③;不可能出现④中的情形。

【延伸探究】若③号试管中上方DNA和下方DNA的数量比为15∶1,说明亲代DNA分子复制了多少次?

并解释原因。

提示:

5次。

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5N,无论复制多少次,③号试管中下方DNA的数量永远是2个,若上方DNA和下方DNA的数量比为15∶1,则上方DNA分子数为30个,总DNA分子数为32个,所以亲代DNA分子复制了5次。

5.(2015·上海模拟)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3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00个

D.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最多有2100种

【解析】选A。

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产生的DNA中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4-1)×70=1050个;该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少于2100种。

6.(2015·兰州模拟)用15N标记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并供给含14N的原料。

则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题指南】

(1)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一条为母链,一条为新合成的子链。

(2)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解析】选D。

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DNA只复制一次,所以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15N链和一条14N链,则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中,每个都含14N。

7.(2015·益阳模拟)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解析】选C。

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复制3次后,共有8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有14N,另一条链含15N,另外6个DNA分子只含有15N。

离心后,含14N的DNA分子位于X层(也含有15N),只含15N的DNA分子位于Y层,A错误;一个DNA分子中含有A(腺嘌呤)=T=3000×35%=1050(个),G=C=(3000-1050×2)/2=450(个),解旋酶解旋离心后,含14N的2条链位于Z层,其他14条链含15N位于W层,相当于7个完整DNA分子,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是450×7=3150(个),B错误;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与Y层的氢键数比为2∶6,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正确;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7,D错误。

【加固训练】(2014·湖州模拟)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6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2∶2∶8∶8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

【解析】选D。

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编码同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根据题干一条链中A∶T∶G∶C=1∶2∶3∶4,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二条链的碱基比例为T2∶A2∶C2∶G2=1∶2∶3∶4,所以两条链中的A∶T∶G∶C=3∶3∶7∶7,则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3/20,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的数目是60,则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22-1)=180个;总共有400个碱基,则每一条链上的碱基总数是200个,该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已经确定,所以碱基排列方式小于4200种。

8.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限制酶

B.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

【解析】选B。

DNA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应为解旋酶;因为A+T所占的比例是34%,且该DNA分子中有5000个碱基对,所以C的数量为5000×2×(1-34%)×

=3300(个),所以该DNA分子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量为(22-1)×3300=9900(个);因题图为某DNA分子片段,故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亲代只有一条链含15N,故复制2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只有1个DNA分子中含有15N,占

9.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图示DNA中只有部分脱氧核苷酸序列能编码蛋白质

C.每个基因均由多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由图可知染色体是生物体内基因的唯一载体

【解析】选D。

图示中一条染色体含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基因是DNA上一段段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染色体不是基因的唯一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的存在。

二、能力培优练(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0.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2P标记的染色体(  )

A.2    B.3    C.9    D.19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20条被标记的DNA第一次复制,结果所有的染色体均有标记,即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40条,形成的子细胞中20条染色体均被标记,经复制后,形成40条单体,而其中的一半,即20条具有32P标记。

而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而某个细胞分到具有32P标记的染色体的数目为0~20,而第三次分裂是以第二次分裂的子细胞为前提,在后期被标记的染色体为0~20,故B正确。

11.(2015·孝感模拟)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1个含有n个腺嘌呤的第一代DNA分子复制到第n代,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A。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到第n代,产生了2n个DNA,其中有2n-1个DNA分子需要原料,由于每个DNA分子需要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G+C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时,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被32P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有一半DNA带有标记,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向两极运动是随机的,所以进入某一个子细胞的DNA不一定有一半带有标记;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1/2n-1。

三、大题规范练(共3小题,共43分)

12.(14分)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     。

(2)图中1、2、6的名称依次为:

         、          、

     。

(3)图中8表示的是                         。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

(4)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若4是胞嘧啶,则3是      。

(5)上述DNA分子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A.脱氧核糖、核糖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核苷酸、碱基和磷酸

(6)基因D与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脱氧核苷酸种类不同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7)如图表示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靠氢键相连,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A、T、G、C)组成。

(3)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图中8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在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

(4)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解旋酶的作用,氢键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作解旋。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4是胞嘧啶,则3是鸟嘌呤。

(5)DNA分子初步水解后形成4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6)等位基因D与d的形成是由于基因突变,根本区别是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7)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

答案:

(1)[5]脱氧核苷酸

(2)磷酸(基团) 脱氧核糖 碱基对

(3)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嘌呤数=嘧啶数(A+G=T+C)

(4)[7]氢键 鸟嘌呤 (5)B (6)C (7)B

13.(14分)(2013·咸宁模拟)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min分裂一次产生子代,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实验一、实验二的作用是    。

(2)从结果C、D看,DNA复制具有    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理论上结果E中含14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    。

(3)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    等。

(4)若对结果C中的DNA分子先用解旋酶处理,然后再离心,结果为F,请在图中表示出来。

 

(5)如果实验C、D、E的结果都为右图(结果G)所示,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填“是”或“不是”)半保留复制。

【解题指南】

(1)关键知识:

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

(2)解题思路:

准确区别结果D和结果E的不同,结果E比结果D培养时间长,复制次数多,但不会出现重带,随着复制次数的增多,轻带所占比例增大。

【解析】

(1)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表示14N和15N标记的DNA的离心结果,其作用是与后面的实验结果形成对照。

(2)从结果C、D看,新形成的DNA保留了原来DNA的两条链,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60min后,DNA复制了3次,共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是15N/14N,其余6个DNA分子为14N/14N,均含14N。

(3)复制过程需要模板DNA、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酶和能量等条件。

(4)结果C中的DNA分子为15N/14N,解旋后形成的单链为一条重链15N和一条轻链14N。

(5)结果G表明原来被15N标记的DNA的两条链没有分开,因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

(1)对照

(2)半保留复制 1

(3)酶、能量

(4)图(见右侧)

(5)不是

14.(15分)已知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完全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

现在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

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

突变细胞系、基本培养基、核糖核苷酸、14C—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14C—脱氧核苷酸、放射性探测显微仪等。

(1)实验原理:

DNA主要分布在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RNA主要分布在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2)实验步骤:

第一步:

编号。

取基本培养基两个,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

设置对照实验。

在培养基甲中加入适量的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乙中加入等量的          。

第三步:

培养。

在甲、乙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系,放到     

     培养一段时间,让细胞增殖。

第四步:

观察。

分别取出培养基甲、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探测观察                      。

(3)实验结果:

                            

                                 。

(4)另外有人做了下面与端粒有关的实验:

取酵母菌的质粒DNA,将其环形结构在特定部位切开,形成线形结构,结果该质粒DNA失去自我复制能力;将酵母菌染色体上的端粒切下,连接到上述线形质粒DNA上,该线形质粒DNA恢复了自我复制能力。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实验的目的:

                      。

②上述实验的结论:

酵母菌中端粒具有         功能;如果要证明上述结论在动物界具有普遍性,还需要观察研究             

                                 。

【解析】

(1)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2)要验证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可根据被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在细胞的分布情况判断,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时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即脱氧核苷酸标记与否。

(3)由于实验目的是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实验结果是培养基甲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培养基乙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质。

(4)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端粒对质粒DNA复制的影响。

实验结论是端粒具有控制DNA复制的功能。

答案:

(1)细胞核 脱氧核苷酸 细胞质 核糖核苷酸

(2)第二步:

14C—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

第三步:

适宜的相同环境中

第四步: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放射性强弱

(3)培养基甲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培养基乙中细胞的放射性部位主要在细胞质

(4)①探究端粒对质粒DNA复制的影响

②控制DNA复制 多种动物细胞中端粒对DNA复制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