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题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0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排烟题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防排烟题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防排烟题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防排烟题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防排烟题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排烟题答.docx

《防排烟题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排烟题答.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排烟题答.docx

防排烟题答

防排烟的主要方法

防排烟的目的就是对火灾烟气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使火灾现场人员免遭烟气毒害。

防烟就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及重要房间,同时防止火灾时烟气的大量产生。

排烟就是在火灾初期对已产生的烟气迅速地排除以防其集聚和扩散蔓延,避免人员与烟气的直接接触,为人员的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防排烟的方法有:

1)设置机械送风、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2)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进行自然排烟。

3)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防止烟气扩散;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为疏散人员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

4)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减少发烟量。

5)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减少烟气的毒性。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探讨了采用吹吸式空气幕进行防烟的技术.空气幕即是由平面平行射流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气体幕墙。

气幕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射流出口的动量流率。

当气幕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阻挡烟气气流,使烟气不能进入保护区域。

目前在建筑防排烟领域空气幕防烟技术还未达到实用化程度。

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的有关规定

防烟设施的设置取决于该建筑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以及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除建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满足开窗面积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有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均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内走道和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不受上述建筑高度限制。

高层建筑内的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外窗房间或开窗面积小于2%房间面积的房间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有些房间如超市、商场等,虽然具有可开启外窗,外窗面积也能达到自然排烟要求,但房间内最不利点至最近外面或疏散通道的距离超过30m,这类房间仍需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内走道排烟设计

内走道是火灾发生时联系着火房间与疏散通道的唯一通道,其排烟设计是对保障安全疏散十分重要。

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的距离为20~30米,这一重要事实是内走道排烟设施设置的基础。

1)内走道排烟设置的设置条件与类型

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

走道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不小于走道面积的2%且走道内任一点至可开启外窗或疏散口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的内走道,可采用自然排烟,否则应采用机械排烟。

设计时,可将内走道中所有可开启外窗和疏散口作为起始点,沿着内走道向内延伸30米(包括各分支走道)。

如果这些延伸线的终点能到达内走道的所有区域,即可采用自然排烟,否则应采用机械排烟。

内走道无窗端与无外窗房间相连时,该房间进深应计入走道长度。

2)内走道排烟面积的计算

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时,走道排烟面积为走道的地面积与连通走道的最大一间未设排烟设置(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且未设防火门的面积之和。

3)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竖向设置时,竖向风道排烟量按最大面积走道排烟量两倍确定。

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

1)中庭的定义与分类

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称之为中厅。

从防排烟的角度,中庭可以分为三类:

屏蔽式中庭、回廊式中庭、混合式中庭。

2)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

屏蔽式中庭指中庭与周围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卷帘隔断或使用内幕墙隔断(例如采用硼硅酸盐玻璃)。

火灾时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相互独立,因此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完全独立设置。

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周围建筑空间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另行设置排烟设施。

3)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

回廊式中庭指火灾时中庭通过回廊与周围建筑的使用区域发生空间上的联系。

周围建筑区域视具体情况设置排烟设施。

中庭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中庭发生火灾时,启动中庭的排烟系统;与中庭相连的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动火灾区域及同层回廊的排烟系统。

在各层回廊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在各楼层的回廊边缘设置由感烟探测器启动的活动挡烟垂壁或由永久构件构成的固定式垂壁,以形成储烟仓。

例如对于中庭建筑常见的购物中心,沿中庭布置有许多单元商店,其面积较小,每个商店均要设置排烟设施非常困难,可以让烟气流入回廊以回廊作为储烟仓,在回廊内将烟气排除。

当中庭的机械排烟量较大,能够保证烟层在最顶层回廊人员的清晰高度之上时,各层回廊内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及挡烟垂壁。

4)混合式中庭的排烟

混合式中庭指建筑物的下部为回廊式,上部为屏蔽式。

如常见的一些中庭建筑下面几层为公共场所,上面部分为办公用房、客房等。

此类中庭采用中庭排烟法,排烟量应保证回廊部分烟层底部的高度维持在人员的居住面之上。

5)计算排烟量时中庭体积的计算方法

从第二层开始,中庭与周围走道或房间应采用防火分隔物隔开,由防火分隔物围成的区域均视为中庭体积。

中庭首层面积可按中庭二层面积计算。

建筑物地下房间、空间的防排烟设计

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包括各种功能不同的房间和空间,如变配电房、水泵房、水处理间、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汽车库、自行车库等,应根据其功能特性及建筑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排烟方式。

1)设备用房

地下层有些设备用房基本没有可燃物质,无人经常行走,且一经确定用途就不会挪作它用,可不设置排烟设施,此类房间如:

水箱(池)间,水泵房、污水提升间、水处理间、冷冻机房、热交换站等。

变配电房在火灾发生时,已不能向排烟风机提供动力,故不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地下柴油发电机房内储油间已移至其他防火分区,同时又设置了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通过窒息灭火,故也不需要排烟。

2)地下汽车库

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

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疏散出口邻近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时,为防止地下汽车库失火时向上部蔓延,该出口设置防火卷帘门。

此类防火分区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也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

只有当疏散出口远离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出口不设置防火卷帘门时,可采用自然补风方式。

3)地下自行车

地下自行车库不属于可燃物较多或经常有人停留的区域,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4)高层建筑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室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地下层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局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此类建筑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确有一定难度,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区分。

若地下层基本没有可燃物质,如水泵房、冷冻机房、自行车库等,此类地下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若地下层为地下商场、汽车库、库房或其他人员经常行面或可燃物较多的场所,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置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之所以不提倡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合用一个送风系统,其理由有三:

(一)两个防烟部位要求的余压值不同,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之间的门和合用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气流的走向及风量分配较为复杂。

(二)防烟楼梯间的防烟部位是整个楼梯间,而合用前室的防烟部位主要是失火层前室。

火灾发生时,由于人群在各层的疏散,楼梯间通往合用前室的门间或启闭,使得系统风量分配至各层前室,难以确保火灾层前室防烟所必须的送风量。

(三)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门启闭,合用前室余压将产生波动,消防队员使用前室消火栓灭火时,前室通向走道的防火门开启,前室的防护作用减弱,以上都会影响到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间的风量合理分配,难以达到理想的防烟效果。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通风口的选型

火灾时防烟楼梯间道风口应同时全部开启,一般采用自垂百叶送风口,系统总送风量由每个送风口平均承担。

前室送风口应开启失火层及其相邻层,一般采用常闭型多叶道风口,设计中也有在前室中采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的情况,但由火灾时需关闭除失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以外的送风口,控制上容易出现失误,故不宜采用。

★串并联管路的压降、流量分配的基本规律

1、串联管路

压降与流通面积的关系:

总流通面积的计算:

总流通面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流通面积较小的部分:

Ai:

(I=1……n),各流道面积

2、并联管路

流量分配与各流通面积的关系:

总流通面积的计算:

★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

1)正压送风系统防烟的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在关门状态下,直接加压和间接加压的楼梯间及其前室保持一定正压值。

例如防烟楼梯间保持40~50Pa,前室保持25~30Pa.

第二种是对直接或间接与疏散通道相连的门,在开启时门洞口要保持一股与烟气流向相反的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

在开启时应维持0.7~1.2m/s的流速。

一般情况而言,后者的标准高于前者。

也即能保持门洞的风速要求所需风量大于建立正压所要求的风量。

当正压区域的门打开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形成一定流速的气流,但是由于按正压标准提供的风量不足,不足于长期维持门洞口的风速。

与此同时,当门洞口打开时由于排泄风量的增大,正压区的正压会出现显著下降。

2)正压送风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

因为正压区的压力和门洞口的风速是由送风系统送达的风量决定的,因此,计算在不同建筑条件下送风系统的风量分配,确定气流流动路线上各处的流量和压力,是正压送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

3)正压送风系统送风量的主要计算方法

主要有四种:

⑴、平均风量法

L=1700n(m3/h)

L:

总送风量(m3/h)

n:

建筑物层数

⑵、门洞风速法

L=

(m3/s)

m:

同时开启的门数

F:

每樘门的开启面积(m2)

V:

门洞口应具有的风速0.7~1.2m/s

α:

排烟系统的背压系数。

走廊采用机械排烟时,α=0.8,采用自然排烟时,α=0.6。

λ:

送风管道的漏风附加系数,金属管λ=0.15,混凝土风道λ=0.25。

⑶、压差法

(m3/s)

0.827:

系数

F:

正压区气流流动区道的缝隙有效面积,按并联规律计算(m2)

正压区控制压力(Pa)

1.25:

漏风附加系数

b:

指数,对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窗缝取1.6

⑷、综合计算法

该方法既考虑了建筑物某些楼层开门时通过门洞的风速要求,又考虑了通过其它关闭的门缝及围护结构的缝隙泄漏风量。

计算式为:

(m3/h)

n:

楼层数

25488:

按着火层门开而某余各楼梯间门全关,且保持楼梯间正压25Pa,通过门洞口风速3.75m/s时,所需风量(m3/h)

340:

每层通过门缝及围护结构泄漏的风量(m3/h)

计算方法的比较

1)平均风量属于纯经验法,未能反映不同建筑结构形式,不同控制标准对风量的影响,尽管简单,但过于粗糙。

2)门洞风速法是从保证门洞有一定的气流流速的目的出发,确定所需风量。

在气流分配上认为送风气流均通过开启的门洞流出,同时考虑了背压、漏风的影响。

精度较高,较为实用,计算简便,控制目标明确。

3)压差法是从保持疏散通道一定正压值的目的出发来计算风量。

其基本假定是所有门、阀都处于关闭状态时维持正压。

需按串、并联管路流动规律计算整个气流区路上的总漏面积,计算过程复杂。

工作量相对较大,但控制目标明确,也较为实用。

4)综合计算法考虑了着火层开门时通过门洞的风速要求,又考虑了通过其它关闭的门缝及围护结构的缝隙泄漏风量,消防的安全性较高。

但本文提出的数据是加拿大所推荐,其建筑构造上无前室。

所保证的目标不同,就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

4)正压送风的计算示例

⑴、建筑层数15层,封闭楼梯间直接加压送风,独立前室间接送风。

楼梯间与前室的疏散门的漏风面积均为0.03m2/樘,要求楼梯间正压50Pa。

求在一道门、二道门全关时楼梯间满足50Pa正压值所需风量。

L

P2

前室

P1

楼梯间

 

nAm1nAm2

P1P2P0=0

气流流动路线与压力节点图

1)计算总流通面积A

2)计算L

3)计算P2

⑵、建筑条件同上题,楼梯间与前室各自独立送风,金属风道,疏散门断面积2.2m2,用门洞风速法计算风量。

1)门洞风速法计算前室风量

2)压差法计算楼梯间风量

此时楼梯间流通面积

注:

此题中用门洞风速法计算的楼梯间风量与前室送风量相同,说明压差法计算的风量较小不足以维持门洞的风速。

5)机械防烟系统送风量的确定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下表所示的值。

避难层(间)的送风量按指标计算。

正压送风量下限值

防烟部位的自然排烟条件

机械防烟

不具备自然排烟的部位

自然排烟部位

加压送风部位

送风量m3/h

<20层

20~32层

楼梯间和前室

――

楼梯间

25000~30000

35000~40000

楼梯间

前室

楼梯间

30000

40000

楼梯间和合用前室

――

楼梯间

16000~20000

20000~25000

合用前室

12000~16000

18000~22000

消防电梯前室

――

消防电梯前室

15000~20000

22000~27000

前室或合用前室

楼梯间

前室或合用前室

22000~27000

28000~32000

避难层(间)

――

避难层(间)

30m3/(m2.h)

注:

1)本表风量按开启2.0m×1.6m的双扇门确定。

2)当采用单扇门时,其风量应乘以0.75系数;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风量应乘以1.50~1.75的系数。

3)风量上下限选取应按建筑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

防排烟系统阀门的分类及适用场合

防排烟系统的阀门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

防火阀和排烟阀。

1)防火阀是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排风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发生时电动关闭,或当管道内气体达到规定温度(70℃)时自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的阀门。

它能起到阻烟、阻火和保护空调设备的作用。

2)排烟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可以呈开启状态,也可以呈关闭状态,火灾时进行排烟的阀门。

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280℃时自行关闭,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

3)具体分类防火类阀门可分为防火阀和防烟防火阀二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功能的不同还可以细分,如防火调节阀,防烟防火调节阀。

排烟类阀门可分为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和排烟口等几类。

防火类阀门和排烟类阀门的系列名称和具体功能见表

4)防火阀和防烟防火阀的区别

防火阀都具有70℃自动关闭功能,但防烟防火阀还具备输入信号关闭功能。

应使用防烟防火阀的场所不应用普通防火阀替代。

在通风和排烟合用的条件中,如地下汽车库排风,平时通风通常按上部排系统1/3下部排2/3来设计。

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转化为排烟系统,这就需要关闭下部排风口,由于高温烟气在上部区域,下部排风支管上防火阀不可能自动关闭,若支管上安装防烟防火阀,则可通过消防控制系统统一关闭,以确保排烟系统从上部排烟,再比如变配电房的排风,按要求变配电房应成为独立的防火分区,穿越隔墙处的排风管道也应设置防烟防火阀。

5)下列情况下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应设防火阀:

(一)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

(二)管道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这类房间如贵宾室、消防控制室、多功能厅、大会议室、贵重物品及贵重设备间等。

(三)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四)管道穿越变形缝处两侧。

6)排烟防火阀应设置在排烟支管上(排烟口具有280℃自行关闭功能时,其支管除外)以及排烟风机的入口处。

防火类阀门系列特征:

常开,火灾时关闭。

型号

名称

基本功能

适用范围

易熔片70℃熔断关闭

记忆合金温度传感关闭

阀体手拉钢索关闭

DC24V电信号关闭

输出关闭信号

风量调节

FH-W

防火阀

(一)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的通风管道上,无消防控制室

FH-W

防火阀

(二)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的通风管道上,需有消防控制室

FH-SW

防火阀(三)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的通风管道上,需有消防控制室

FH-SFW

防火调节阀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的通风管道上,需有消防控制室

FYH-SDW

防烟防火阀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及烟气的通风管道上,需有消防控制室

FYH-SFDW

防烟防火调节阀

火灾时需隔绝火源及烟气的通风管道上,需由消防控制室

注:

各种阀门均可设置风量调节功能。

排烟系统阀门系列特征:

常开或常闭,排烟时开启。

型号

名称

基本功能

适用范围

阀体手动开启

远程开启

DC24V电信号开启

手动复位

280℃温感关闭

风量调节

PYK-YSD

板式排烟口

消防排烟管道吸入口

PYK-SD

多叶排烟口

消防排烟管道吸入口,也可用于防烟加压送风口。

PYFHK-FW

防火多叶排烟口

消防排烟管道吸入口,也可用于防烟加压送风口。

PYK-YSD

远动多叶排烟口

消防排烟管道吸入口,也可用于防烟加压送风口。

PYFHK-YSDW

远动防火多叶排烟口

消防排烟管道吸入口,也可用于防烟加压送风口

PY-SD

排烟阀

各排烟分区排烟支管上设置时,则排烟口可用普通风口

PYFH-YSD

排烟防火阀

各排烟分区排烟支管上设置时,则排烟口可用普通风口,另用于排烟风机入口。

PY-YSD

远动排烟阀

各排烟分区排烟支管上设置时,则排烟口可用普通风口。

PYFH-YSDW

远动排烟防火阀

同排烟防火阀

注:

各种阀门均可设置280℃温感关闭功能;排烟阀、排烟防火阀可设置风量调节功能。

各种阀门均可反馈状态信号。

排烟口的设置与控制要求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面相邻近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排烟口平面布置应使烟气流向与疏散人流方向相反。

排烟口设置于墙面上时,不应采用窄而高的风口,风口底边距地不应小于2m,以防止烟气进入人员呼吸区域。

火灾时应按照火灾报警点所在防烟分区开启对应分区内的所有排烟阀(口)。

防火阀设置的若干问题

1)厨房通风管道上的防火阀

设置机械通风的厨房,其工作环境温度一般按35℃设计,若通风管道上设置防火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的规定,防火阀动作温度应在通风系统正常工作时最高温度上加25℃,因此可采用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有些文献上需求防火阀动作温度取150℃是没有必要的。

在新建民用住宅中,厨房排油烟机的排风基本采用了集中排风方式。

每户的排油烟机都通过水平支管接入垂直排烟道中。

水平支管与垂直烟道的接入处虽然有防回流的引升管或止回阀,但它们都是为防止烹饪情况下油烟气的楼层间串味而设置的,不具备火灾条件下的防火防烟功能,因此,为防止火灾烟气沿垂直排风道扩散到其他楼层,应在水平支管与垂直烟道的接入处装设防火阀。

2)穿越前室的通风空调管道的防火阀设置

前室作为火灾发生时的避难场所和人员逃生场所,一般不允许通风空调管道穿越。

但有些建筑物,每层的面积很小,从经济角度出发,可能出现通风空调管道穿越前室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管道上应设置防烟防火阀火灾时自动关闭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关闭。

3)穿越防火分区隔墙风管上的防火阀距防火墙的距离

防火阀离防火墙的距离不应超过200mm,该段管道厚度应大于1.6mm。

4)“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在实际工程中的界定

大餐厅、四季厅、会议室、贵宾休息室。

四星级以上宾馆的客房、易燃物质实验室、消防值控制室、变配电间、歌舞娱乐厅、金库、财务室、电子计算机中心、救灾指挥中心、善本库等等可以看作为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

穿越这些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的风管应设防火阀

风管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的划分及排烟、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及保温材料的选取

材料的可燃性可划分为不燃级-A级,难燃级-B1级,可燃级-B2级和易燃级-B3级。

所谓“阻燃型”“自熄型”等称呼仅为俗称,并无评判标准。

排烟管道本体、框架、固定材料、密封材料及柔性接头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通风、空调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材料制作。

复合材料风管的覆面材料必须为不燃材料,内部的绝热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B1级,且对人体无害的材料。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粘结剂应为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甲乙类厂房、库房、高层工业建筑以及影剧院、体育馆等公共建筑的采暖及空调管道和设备,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防排烟系统的风机的类型

正压通风系统的送风机可采用一般风机。

排烟系统的排风机可采用排烟专用风机或离心风机,不应采用电机内置式的普通轴流、混流风机。

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兼用时的设计方式

地下汽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地下商场机械排烟系统等经常与其机械通风系统合用,以节省空间,节约投资。

下面以地下汽车库机械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为例说明设计方法。

1)主要设计方式

⑴管道合用,上部排风口兼作排烟口

平时,通过上、下排风管上的排风口进行排风。

下排风管上设常开防烟防火阀(70℃),火灾时此阀关闭,通过上排风管上的排风口进行排烟。

在其他防烟分区的分支管上设常开的防烟防火阀,火灾时均关闭。

在排烟风机的入口设排烟防火阀,当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自动关闭,并联锁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由于排烟量往往大于排风量,火灾时如仅利用上部排风口排烟,则排烟口风速势必大于规定值。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上部排烟支管上多设2~3个截面较大的板式排烟口,并在口上设常闭排烟防火阀(280℃)。

火灾时随起火点所在防烟分区的消防报警联锁开启排烟,以保证排烟口的风速不大于10m/s。

⑵管道合用,排风口和排烟口分别设置

平时,通过排风口排风,排烟口常闭。

火灾时,排风口前的防烟防火阀(70℃)关闭,通过手动和由消防控制中心遥控或与排烟口附近的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打开排烟口(阀),同时联动排烟风机进行排烟。

⑶排烟口和排风口分支管布置

排风口支管上设常开防烟防火阀(70℃),火灾时关闭,停止排风。

其支管的排烟和防火功能可通过设常闭型专用防火排烟口、设常闭型专用排烟口及支管上设常开的280℃防火阀、设普通常开型风口及支管上设常闭型排烟防火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