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docx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物流业发展研究研究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研究报告
第1部分电子商务与物流
1.1物流
1.1.1物流的概念
所谓物流,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
CLM)将它定义为:
“把消费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有关消费者的广泛活动,也包括将原材料从供给源有效地移动到生产线始点的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了生产物流和流通物流两个部分,是对现代物流体系的完整概括。
而早在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的定义是:
“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当时对物流的认识仅限于实体分配(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和销售阶段,是狭义的物流概念。
Logistics和PhysicalDistribution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的不同在于Logistics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
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这是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的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己只把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同时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
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1.1.2物流与商务活动
物流概念从PhysicalDistribution到Logistics的发展表明,物流活动从一开始,就是与商品流通、销售等商务活动紧密结合的。
“Distribution”一词最早出现出美国。
1921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ProbleminMarket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流是与创造需要不同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这里,MarketDistribution指的是商流;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指的是销售过程的物流。
30年代初,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涉及物流运输、物资储存等业务的实物供应(PhysicalSupply)这一名词,这些教科书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产品产权转移和产品的实物流通活动”。
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是有关物流业务活动的最早期文献记载。
可见物流活动一开始就是在商务活动领域内开始的。
在现代物流理论中,有一种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的服务中心说。
这种学说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消耗,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Logistics)一词,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
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
服务中心说将物流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上,通过最终消费活动价值的实现来体现整个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的增值。
可见,商业活动中的物流在物流体系和企业经营的起了主导作用。
1.1.3物流的分类
宏观意义上的物流业务主要包括有9项内容:
(1)运输;
(2)仓储;(3)配送;(4)装卸与包装;(5)仓库、站场的选址及规划;(6)仓储和运输设备配套与购置;(7)信息网络建设、使用与管理;(8)库存控制;(9)顾客服务。
在对物流的分类标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看法,目前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根据本研究报告的目的,我们将按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来划分物流活动: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以全社会经济活动单位为服务对象的物流活动,这里主要包括物流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卸与包装、配送、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其中与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密切相关的是仓储、配送、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以下的分析也将主要集中在这几方面进行。
在这里,需要对第三方物流和公共物流进行区别:
第三方物流只为少数几个客户提供长期的、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需求特点制定业务流程。
其经营理念是:
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而公共物流服务的客户数量多,按照自身特点制定业务流程,需求导向性差。
其经营理念是:
我能提供什么,就提供什么
(2)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可以分为生产制造企业物流和商业流通企业物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生产物流
企业生产物流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
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
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大体为:
原料、零部件、燃料等辅助材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一个一个环节地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原料等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余料,直到生产加工终结,再流至生产成品仓库,便终结了企业生产物流过程。
2)企业供应物流
企业为保证自身生产的节奏,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供应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生产的正常、高效进行起着重大作用。
企业供应物流不仅仅是实现保证供应之目标,而且还是在最低成本、最少消耗并最大确保性等限定条件下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
3)企业销售物流
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的经营效益,不断伴随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市场是一个完全的买方市场,因此,销售物流活动便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
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便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
在这种前提下,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这就需要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4)企业回收物流
企业在生产、供应、销售的活动中总会产生各种边角余料和废料,这些东西回收也是一种物流活动。
5)企业废弃物物流
企业废弃物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
从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企业物流时,将重点放在分析生产制造企业的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商业流通企业的销售物流,其余物流形态属于生产制造企业内部物流,不属于本报告的研究对象。
1.2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刚刚在我国兴起时,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注意力和认识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视了物流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重要性,通常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活动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营销渠道进行,或者认为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后,应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物流会相应得到发展。
但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特别是各种类型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物流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限制作用也日益突出。
在我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低下,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对于电子商务,可以用以下基于流程的模式来简单描述:
由以上流程模式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
其中信息流贯穿于整个流程的每个步骤中,无疑是电子商务过程最重要的因素。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前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
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对于无形商品和服务,例如,付费软件、有偿信息等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消费者手中。
而对于大多数物质形态的商品和基于物质商品的服务或面对面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
在整个交易流程中,物流虽然只是若干环节的一部分,但其往往是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如果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前端环节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
总的来说,物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重要性:
1.2.1成本节约
无论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
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也需要物流的支持。
合理化、现代化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确保了现代化生产的高效进行。
相反,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
可见无论传统商务还是电子商务,在物流支持下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生产是交易活动得以进行的保障。
1.2.2价值的实现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在购销合同签订的那一刻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没有因此而移动。
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一般的商流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即按照需方(买方)的需求将商品实体由供方(卖方)以适当的方式、途径向需方(卖方)转移。
而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即可完成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
但电子商务的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告以终结。
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
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再轻松、便捷的商流活动仍只是虚幻而绚丽空中楼阁。
1.2.3电子商务核心优势的体现
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
人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在每家商店里费时、费力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订购,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收到所需商品。
便捷、省时、低成本正是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模式最核心的优势和价值所在。
消费者收到正确的、无质量问题的商品是这种优势和价值的最终体现。
如果没有高效、低成本物流体系的保障,漫长的等待送货时间、高昂的运费、质量问题百出的商品将抵消消费者通过网络购物所节省的时间、成本和所感受的便利。
1.3物流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变化
流通活动是由商品交易活动(商流)和物的流通两个领域组成的。
随着商流形态的变化,物流形态也具有各自的特色。
在电子商务出现之后,为减少流通费用,尽可能削减、优化流通环节,商流形态发生了多种变化,物流作为与商流相对应的流通活动的另一领域也有了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制造厂、商行、批发店、连锁店、零售店、公共物流、第三方物流等多种具体的物流形态上。
1.3.1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
在生产制造企业中涉及的物流形态比较复杂,有原材料的供应物流、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和产品销售物流。
互联网接入和电子商务应用,使这类企业的物流发生了变化。
原材料供应上生产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信息沟通,生产信息及时传递给供应商保证了原材料的准时供应和低库存率的同时实现,生产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时限越来越短,随着信息沟通渠道和物流配送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完全零库存生产有可能实现。
近来还出现了企业联合采购原材料的现象。
生产过程的物流发生在企业内部,主要基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进行,与电子商务关系不是十分密切。
在产品销售上,通过建设网站进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网络直销模式,被越来越多生产企业应用。
网络直销模式减少了生产企业对流通企业的依赖,便于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方面成功的典范是美国DELL公司。
DELL公司是最早将直销这种模式应用于电脑销售的制造企业,直销是与DELL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
然而,对于DELL来说,更具革命性的契机来自于网络,被迈克尔·戴尔看作是“直接模式”的延伸,并借此发展出与顾客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
对“网络”的重视渗透到了公司的各个角落,只要哪里有DELL的公司名称,哪里就一定会出现DELL的网址,它们甚至并肩出现于在德国举办的欧洲管理小组会议指示厕所位置的标示牌上。
顾客可以通过“DELL顶级网页”,取得有密码保护、专为他们打造的DELL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追踪货品进度,得到销售、服务和支援小组成员的联络资料,查询定货是否已到达联邦快递在某地的储货区,以及何时可以运抵目的地。
在1996年,DELL的网上销售额就已达到每天100万美元并且持有利润。
1.3.2商行、批发店的物流
商行和批发店是总代理和总经销环节的流通机构。
在传统商业中,由于生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很大,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店铺数量过多,企业难以直接同零售店铺、最终消费者发生交易,只能在流通链中增加商行和批发店这一中介环节。
这两类机构通过店铺网络和配送中心,在生产企业和市场之间建立了商品交易、信息收集,传递、物流配送的桥梁。
在电子商务直接沟通的模式下,生产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同零售店、最终消费者进行联系,这两类企业商品交易和信息中介的功能将逐渐被淡化,而其物流配送的功能将得以强化。
1.3.3百货店、连锁店的物流
百货店和连锁店的传统物流形态大致可以划分为从生产厂家或批发点采购商品、把该商品转送到本店的各分店、发送给顾客三个部分。
传统百货、连锁店除了在大件商品上实行送货,小商品没有送货上门的服务。
而且大件商品的送货一般都实行现场配送方式,即顾客在哪家分店购买,则由这家店出货,商流和物流没有分离。
在这种传统的销售模式下,百货店配送中心的功能更多地应用在对各分店的配送上,而没有直接面对最终顾客。
应用电子商务开展网上购物后,它们将不得不在所有商品上实行门对门的配送。
这就要求百货店将配送中心的增强面对最终消费者配送的职能,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增加小型配送站的数量,以方便实现门对门的送货服务。
1.3.4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生产、销售企业纷纷推广电子商务,促使公共物流机构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物流配送企业需要置备大面积的仓库,而网络化的虚拟物流企业可以将散置在各地的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虚拟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被放大。
这样的虚拟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是传统的物流配送所不可比拟的,相应的物流观念也必须是全新的。
第二,网络对物流配送的实时控制代替了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程序。
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是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的,受人为因素影响和时间影响很大,网络的应用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新型的物流配送的业务流程都由网络系统连接,当系统的任何一个神经末端收到一个需求信息的时候,该系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并可以拟定详细的配送计划,通知各环节开始工作。
这一切工作都由计算机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
第三,物流配送的持续时间在网络环境下会大大缩短,对物流配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的物流配送管理中,由于信息交流的限制,完成一个配送过程的时间比较长,但这个时间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会变得越来越短,任何一个有关配送的信息和资源都会通过网络管理在几秒钟内传到有关环节。
第四,网络系统的介入简化了物流配送过程。
传统物流配送整个环节极为烦琐,在网络化的物流配送中心里可以大大缩短这一过程:
在网络支持下的成组技术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更加淋漓尽致地被使用,物流配送周期会缩短,其组织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计算机系统管理可以使整个物流配送管理过程变得简单和容易。
1.4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给物流活动带来了新的变化,使物流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1.4.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对物流活动的根本要求。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因此,条码技术(Bar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
ElectronicOrdering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QR)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ffectiveCustomerResponse,ECR)、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活动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信息化是一切基于电子商务物流活动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的准确、快速、集成、低成本的要求就无法满足。
1.4.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其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
这些设施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4.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
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殖网(ValueAdded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
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
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4.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
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
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适应电子商务,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1.4.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制造资源系统(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
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
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第2部分国外电子商务与物流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体系在发达的商业经济支持下,早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发展阶段,无论企业自办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已形成高效、广泛的网络,在物流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上,有许多值得中国物流业借鉴的地方。
研究它们的物流发展状况,与中国物流业发展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我们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下面选取美国和日本为代表,从涉及物流的各方面做一借鉴式分析,并且为后阶段的比较分析提供依据。
2.1美国
美国是物流概念的发源地,也是全世界物流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
2.1.1配送中心
从本世纪60年代起,商品配送合理化在发达国家普遍得到重视。
美国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商业流通体系也是最完备和最先近的。
因此在商品配送的合理化过程中,美国当时就已经着重进行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和改造。
在这方面,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1)批发型
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配送中心,建于1982年,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的商品均为食品,有43000多个品种,其中有98%的商品由该公司组织进货,另有2%的商品是该中心开发加工的商品,主要是牛奶、面包、冰激凌等新鲜食品。
该中心实行会员制。
各会员超市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
会员店在日常交易中与其他店一样,不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但可以参加配送中心定期的利润处理。
该配送中心本身不是盈利单位,可以不交营业税。
所以,当配送中心获得利润时,采取分红的形式,将部分利润分给会员店。
会员店分得红利的多少,将视在配送中心的送货量和交易额的多少而定,多者多分红。
该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
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要货指示单;厂家和储运部再根据要货指示单的先后缓急安排配送的先后顺序,将分配好的货物放在待配送口等待发运。
配送中心24小时运转,配送半径一般为50公里。
该配送中心与制造商、超市协商制定商品的价格,主要依据是:
(a)商品数量与质量;(b)付款时间,如在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价格优惠;(c)配送中心对各大超市配送商品的加价率,根据商品的品种、档次不同以及进货量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9%~8.5%。
(2)零售型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是典型的零售型配送中心。
该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独资建立的,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该中心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美元,中心24小时运转,每天为分布在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6个州的沃尔玛公司的100家连锁店配送商品。
该中心设在100家连锁店的中央位置,商圈为320公里,服务对象店的平均规模为1.2万平方米。
中心经营商品达4万种,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
在沃尔玛各连锁店销售的商品,根据各地区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其价格也有所不同。
总公司对价格差价规定了上下限,原则上不能高于所在地区同行业同类商品的价格。
(3)仓储型
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
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美国独立杂货商联盟加州总部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350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
该配送中心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经营8.9万个品种,其中有1200个品种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