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13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里,这个“薄层”叫做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1千米。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3、生物的特征:

应激性、生长和繁殖、新陈代谢等

应激性:

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生长和繁殖:

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新陈代谢:

生物需要营养物质、需要排出体内的废物、需要呼吸等,这些是新陈代谢现象。

还有遗传和变异、适应性等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

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的关系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如: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这三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如:

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温度、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等;蚯蚓还可松土;蝗虫啃食庄稼等。

第二章、探索生命

1、科学活动的内容:

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2、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

如:

林奈与生物分类;

(2)进化性生物学阶段:

如: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实验生物学阶段:

如:

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4)分子生物学阶段:

美国的沃森与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3、生物学:

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的科学。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5、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第三章、细胞

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结构:

注意看书P34

目镜:

放大物像;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粗准焦螺旋:

调焦距;细准焦螺旋:

调焦距;转换器:

调换物镜;物镜:

放大物像;镜臂:

提握镜身;压片夹:

固定玻片;载物台:

放玻片;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

光线通过;反光镜:

使光线射入镜筒;镜柱:

支持镜身;镜座:

稳定镜身。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收放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少,细胞个体越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少,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多,细胞个体越小。

5、在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物体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

6、细胞的结构:

 

 

7、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有线粒体,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有线粒体,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细胞核

8、细胞结构各自的功能:

细胞膜:

具有保护作用,能进行物质交换,是选择透过性膜。

从环境中吸收细胞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将体内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排出体外。

细胞需要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它们分别是:

无机物:

水和无机盐;有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细胞质:

内有能量转换器。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所需要;植物细胞除了线粒体外,还有叶绿体,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细胞核:

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外,对生物的遗传也有重要的作用。

9、细胞分裂:

(1)分裂规律:

一个细胞经过n次分裂以后,产生的细胞个数为2n个。

(2)分裂的特点:

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0、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注意看书P36—P40。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分化:

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

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3、人体的组织: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2)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3)结缔组织:

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等功能;

(4)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细胞一般比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分强的分生能力。

嫩芽和根尖

(2)营养组织:

营养组织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如:

番茄果肉;

(3)保护组织:

能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如:

洋葱表皮、叶表皮

(4)输导组织: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5、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如:

心脏、眼、耳、肺、肾、肝、胃等是动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是植物体的器官。

6、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大豆种子

的结构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

产物

有机物、氧

二氧化碳、水

能量转变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这是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正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

这是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得相互依存的关系。

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二是能量的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淀粉(储存能量)+氧气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的意义:

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一部分转化成热量散失。

生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吸收作用:

植物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

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与土壤的接触表面积。

吸水失水原理:

一般情况下,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若土壤溶液浓度大于要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植物吸收无机盐: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蒸腾作用:

植物体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发生的部位:

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面温度;增加大气湿度;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4、运输作用:

由导管和筛管来完成。

植物的根、茎和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是连通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共同完成植物体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功能。

导管:

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位于茎的木质部,由死细胞连通的。

筛管:

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位于茎的韧皮部,由活细胞连成的。

六、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是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从一粒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到幼苗的根、茎、叶的发生和生长,再到成熟植株的开花、传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

2、种子萌发的条件:

既需要自身条件,又需要外在条件。

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乳:

储存营养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外在条件:

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玉米种子

的结构

胚根:

发育成根

胚轴:

连接根和茎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

转运营养物质

胚根:

发育成根

胚轴:

连接根和茎

胚芽:

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

贮存营养物质,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

 

节:

枝条上着生叶的部分是茎的节

节间:

节与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顶芽:

发育成主茎

芽原基:

发育成侧芽,

侧芽:

发育成侧枝

叶原基:

发育成幼叶,

幼叶:

发育成成叶。

芽轴:

发育成节间

成熟区:

生有大量根毛,增大与

土壤的接触表现,是吸收

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

伸长区:

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

分生区:

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

保护作用。

3、根的作用:

吸收营养和固定植物体。

根的类型:

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的特性:

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茎和叶

的生长

根尖的结

构与功能

 

4、叶的结构和花的结构

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5、传粉:

花药里散发出的花粉以一定的方式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传粉的类型:

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它分为虫媒花和风媒花)、人工传粉。

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绿色开花植物有特有的双受精现象。

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双受精。

6、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植物完成受精作用之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柱头、花柱等结构随之凋谢,而雌蕊的子房却继续发育。

子房:

发育成果实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胚珠:

发育成种子珠壁:

发育成种皮受精卵:

发育成胚

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和能量来源;并维持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8、我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沙漠。

9、我国珍稀植物:

银杉、水杉、珙桐、杪椤等

10、每年的植树节是:

3月12日

11、“三北”防护林被称为绿色长城。

“三北”是指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

第八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成分包括: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

2.其中“三大产热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

贮备能源的是脂肪;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

3.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4.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蛋和奶、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肥肉、花生、芝麻类和植物油。

植物性食物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VA。

5.夜盲症—--缺VA;坏血病—--缺VC;脚气病—--缺VB1;口角炎、皮炎—--缺VB2;佝偻病—--缺VD和钙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

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

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消化管的功能是:

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8.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

水、无机盐、维生素。

9.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在小肠内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内通过胆汁的乳化,最终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10.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1)消化道中最长一段,环行皱襞、小肠绒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2)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含消化液肠液、胰液、胆汁,可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

11.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消化液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

1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

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

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3.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

第九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14.加了抗凝剂(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的现象。

血液可分为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5.红细胞男:

5.0ⅹ1012个/L(血红蛋白120-160g/L)女:

4.2ⅹ1012个/L(血红蛋白110-150g/L)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过少:

贫血病

白细胞(4—10)ⅹ109个/L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过多:

炎症

血小板(1—3)个ⅹ1011个/L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过少:

流血不止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16.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17.动脉血:

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18.静脉血:

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

19.血浆:

加抗凝剂,血细胞在下,血浆在上,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纤维蛋白原。

20.血清:

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在血块的周围出现的黄色透明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

21.血液的功能:

1)运输氧和CO2、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2)防御保护3)体温调节作用

22.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

输同型血

23.比较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分布出血状态止血方法

动脉厚大快分布较深喷射状近心端止血(鲜红色)

静脉薄小慢有的浅,有的与动脉伴行平缓远心端止血(暗红色)

毛细血管最薄最小最慢分布最广,全身都有慢慢渗出消毒后包扎(红色)

24.毛细血管的五最:

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

25.心脏可分四个腔,四腔关系是:

同侧房室相通,异侧房室不相通。

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此时心脏处于休息状态。

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见书38页图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26.比较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的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位置开放方向保证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心房与心室之间向心室开心房→心室

动脉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向动脉开心室→动脉

静脉瓣在四肢静脉内向心脏方向开静脉→心房

27.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舒张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

动脉中没有任何瓣膜。

28.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Х心率

29.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

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30.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31.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32.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33.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4.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小结:

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4)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35.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它的表示方式:

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其数值通常用千帕来表示。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

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

36.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37.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失血达1200ML以上会有生命危险。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不会影响健康。

提倡无偿献血。

一次献血200---300ml。

38.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但意义不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十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39.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

脂肪38KJ/g,蛋白质23KJ/g,糖类17KJ/g。

40.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

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41.呼吸作用:

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它的意义在于:

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2.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

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呼吸道的作用是: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

43.肺的作用是:

气体交换的场所。

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44.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

是主要的呼吸器官。

它具有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45.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

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入体内的共同通道。

呼吸时会使软骨像抬起的盖子,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又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为此,我们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否则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入口,食物进入气管,容易引起剧烈的咳嗽。

46.呼吸运动是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

47.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横径加大;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胸廓的纵径加长→胸廓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张→新鲜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即吸气

48.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泡内部分气体排出提外,即呼气

因此,是胸廓的变化才引起吸气和呼气。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49.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

它们的区别如下:

50.概念实现方式表示方式结果

51.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

52.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

53.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血液组织细胞

CO2动脉血变静脉血

5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55.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56.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

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57.人体排泄的途径:

排汗(皮肤):

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58.排泄的意义:

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9.泌尿系统的组成:

①肾脏:

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

输送尿液③膀胱:

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

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肾脏可分为:

皮质、髓质和肾盂。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

书61、62页图

60.尿的形成1)肾小球滤过作用: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61.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62.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

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6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64.尿液排出的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65.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