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091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docx

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

2019年五年级上册课后难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书店的一角看书,她只看不卖,会遭到斥责和驱赶。

2.课文中有很多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体会?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把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饥饿的狼,把贪婪地阅读比作恶狼进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

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尽管此时已是脚酸腿麻,饥肠辘辘,但内心却有饱读后的满足感和充实感,这种窃读好比是在享受精神的盛宴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快乐是因为什么?

“我”惧怕是因为什么?

窃读到底是什么滋味?

“我”快乐是因为“我”能在窃读中得到由书籍带给“我”的知识与智慧。

“我”惧怕是因为“我”怕被老板和店员发现,受到训斥与驱赶。

窃读的滋味虽然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的,但是,喜大于惧,乐大于苦,知识的丰收能弥补身体的劳累。

4.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是指:

粮食哺育身体,使人长高长壮;“读书长大”是指书籍哺育灵魂,增长知识智慧,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5.说说作者为什么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已旅行?

因为作者认为,自已喜欢的一本书,就像朋友,就像家,就像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不管看了多少遍,总能从中发现新东西,一遍又一遍地看书,就像与人同船而行,所以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

6.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

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作者首先了解写作目的,然后续编故事,回过头来品味经典,再查找自己的忽略之处,做完这些后,总结收获,最后了解作者。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7、默写第七自然段

第二单元

一:

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2、洛阳城里又东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秋风乍起,寄居洛阳城的诗人想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可是要说的话太多,竟不知从何说起。

3、风一更,雪一更,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梦中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二:

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课文通过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分别是:

外祖父教“我”读唐宋诗词,读到思乡之诗时会动情流泪;因为“我”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外公第一次训斥了我的母亲;外祖父因年纪太大不能回国而呜呜痛哭;离别的前一天,外公赠“我”墨梅图,叫“我”做有梅花精神的人;回国那一天,外公又送“我”红梅手绢。

三:

“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梅花魂”的“魂”是精神的意思。

梅花的精神指的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四:

祖父三次落泪说明什么?

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

从泪眼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能回国是他心中刻骨铭心的痛,是他一生的憾事。

五:

找出描写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的好处。

1、外祖父家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他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了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2、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

就问:

“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3、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通过对比以及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使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有感情跃然纸上。

梅花是中国最有气节的花,是中国的象征。

爱梅花,表现了一个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六、默写古诗三首

第三单元

《鲸》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

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鲸的:

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2、课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举例子: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打比方: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假设: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分类别: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3、请你找出课文中其他三处用词的准确的句子、加点。

(1)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到几十年到一百年。

(2)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有了加点词,就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准确,更有科学性。

《新型玻璃》

4、设计一张表格,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坚硬不易碎

适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

调节室内光线

像自动窗帘

吸热玻璃

挡热防寒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降低噪音强度

5、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

列数字:

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约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12分贝了。

作比较:

在炎热的夏天,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季,它能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

打比方: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第四单元

一、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

得意→疑惑不解→伤心、难过→依依不舍

二、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道德判断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而道德实践却很难,因为你去实践道德就要放弃自己的利益。

2、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从小受到严格教育非常重要,因为这能使你获得拒绝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三、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四、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希望我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做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忘记了奉献,要做对社会有用的,默默奉献的人。

五、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花生最可贵的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好品质。

六、默写第十自然段

第五单元

1、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

直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中间那么长的时间,聪明的古人在竹子和石头上写字。

2、汉字的演变经过: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3、谁发现了甲骨文?

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

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一大批龙骨。

有关甲骨文的学科?

甲骨学。

4、《一点值万金》告诉我们:

写错别字的危害很大,小则闹笑话;大则损失财物,甚至人员伤亡,所以要防止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

第六单元

1.父亲救助儿子时的心理过程。

绝望悲伤--信念坚定、坚持不懈--激动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因为父亲为了儿子,坚定信念,绝不放弃,他冒着危险独自挖掘了38小时,最后救出了儿子和另外13个孩子,他是个有责任感的父亲;而儿子在绝境中不绝望,坚信父亲的话,当获得生的希望时,又让同学先出去,所以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因为写父亲的外貌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救儿子时的艰难和身心疲惫,体现了父亲执著的信念和对儿子深沉的爱,所以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

4.“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父亲坚持不懈的动力,是儿子不绝望的原因,是儿子大胆让别人先走的理由,所以反复出现类似的话。

②这样写能体现父亲的坚持不懈、信念坚定、有责任感,还能体现儿子对父亲话的深信不疑。

5、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从8小时写起,能体现挖掘过程的漫长,挖掘过程的艰难,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亲救儿子时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6.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巴迪的母亲是感性的,注重巴迪写诗的行为,而巴迪的父亲是理性的,注重巴迪写的诗的质量,所以父亲和母亲对巴迪写的诗会有不同的看法。

7.巴迪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

巴迪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母亲肯定他,鼓励他,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父亲警告他,教育他,使他不断总结、提高,不误入歧途。

这两种极端的断言使他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成功。

8.“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的意思。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人生道路的方向,使自己既不因母亲的表扬而自高自大,也不因父亲的批评、警告而自暴自弃。

9.默写19课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第七单元

1、背诵《圆明园的毁灭》第三、四自然段。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加横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答:

因为圆明园中珍藏着历朝历代保留下来的珍贵文物,还有世界各国进贡的珍稀礼品,圆明园还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圆明园代表着中华民族及世界的文化水平和建筑水平,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答:

这些词语表现了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他们的无所畏惧,反衬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告诉世人,落后就要挨打。

3、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

再现圆明园的辉煌是为了激起读者的惋惜与痛恨,惋惜侵略者把这么美好的东西毁掉了。

痛恨侵略者的无耻行为。

这样写才能激发起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背诵《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5、写出《狼牙山五壮士》的叙述顺序。

答: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6、说出下面句子带横线部分的意思,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