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89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docx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电子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毕业论文设计

成绩

电子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STM32定时器产生PWM的研究

课程:

原子教你玩STM32(库函数版)

 

学生姓名:

汪强

学生学号:

1214020132

年级:

大学三年级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

(1)班

指导教师:

陈帅

电子工程学院制

目录

第1章前言5

1.1ARM应用背景5

1.2研究内容6

1.3研究成果7

第2章STM32处理器概述8

2.1STM32简介8

2.2内部资源10

2.3Cortex-M3内核简介10

2.4STM32定时器简介12

2.4.1通用定时器12

2.4.2高级控制定时器12

2.4.3小结15

第3章PWM概述16

3.1原理16

3.1.1PWM模式16

3.1.2互补输出与死区插入19

3.2PWM输出的实现21

第4章软件设计22

4.1开发环境22

4.1.1STM32的开发软件22

4.1.2MDK37022

4.2软件实现23

4.2.1设计标准23

4.2.2程序流程图25

第五章测试及结果26

5.1JTAG仿真器介绍26

5.2测试27

5.3现象及结果28

结论31

致谢32

参考文献33

第1章前言

1.1ARM应用背景

ARM的嵌入式控制应用如:

汽车、电子设备、保安设备、大容量存储器、调制解调器、打印机等。

一个典型的ARM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1-1所示。

  

输入输出

 

图1-1ARM嵌入式工业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

  目前已有超过85%的无线通信设备采用了ARM技术,ARM以其高性能和低成本,在该领域的地位日益巩固。

ARM在此方面的应用如:

手提式计算机、移动电话、PDA等。

随着宽带技术的推广,采用ARM技术的ADSL芯片正逐步获得竞争优势。

此外,ARM在语音及视频处理上进行了优化,并获得广泛支持。

  ARM技术在目前流行的数字音频播放器、数字机顶盒、游戏机、数码相机、数字式电视机、GPS、机顶盒中得到广泛采用。

现在流行的数码相机和打印机中绝大部分采用ARM技术,手机中的32位SIM智能卡也采用了ARM技术。

如图1-2所示是基于ARM技术的数码相机的功能模块[9]。

图1-2基于ARM技术的数码相机的功能模块

1.2研究内容

本设计旨在加深对ARM的学习,巩固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设计选择意法半导体的STM32F开发板,通过对该开发板的研究学习,和对STM32F103C8T6芯片的学习,掌握其各种外设功能。

通过对TIM1定时器进行控制,使之各通道输出插入死区的互补PWM输出,各通道输出频率均为17.57KHz。

其中,通道1输出的占空比为50%,通道2输出的占空比为25%,通道3输出的占空比为12.5%。

各通道互补输出为反相输出。

TIM1定时器的通道1到4的输出分别对应PA.08、PA.09、PA.10和PA.11引脚,而通道1到3的互补输出分别对应PB.13、PB.14和PB.15引脚,中止输入引脚为PB.12。

将这些引脚分别接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查相应通道占空比的方波[12]。

第2章STM32处理器概述

2.1STM32简介[24]

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使用高性能的ARM/Cortex-M3/32位的RISC内核,工作频率为72MHz,内置高速存储器(高达128K字节的闪存和20K字节的SRAM),丰富的增强I/O端口和联接到两条APB总线的外设。

所有型号的器件都包含2个12位的ADC、3个通用16位定时器和一个PWM定时器,还包含标准和先进的通信接口:

多达2个I2C和SPI、3个USART、一个USB和一个CAN。

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工作于-40℃至+105℃的温度范围,供电电压2.0V至3.6V,一系列的省电模式保证低功耗应用的要求。

完整的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产品包括从36脚至100脚的五种不同封装形式;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器件中的外设配置不尽相同。

下面给出了该系列产品中所有外设的基本介绍。

这些丰富的外设配置,使得STM32F103xx增强型微控制器适合于多种应用场合:

·电机驱动和应用控制;

·医疗和手持设备;

·PC外设和GPS平台;

·工业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打印机和扫描仪;

·警报系统,视频对讲,和暖气通风空调系统;

2.1.1STM32F103C8的参数

STM32开发板核心芯片的参数如表2-1

表2-1器件功能和配置(STM32F103xx增

芯片引脚图如图2-2:

2.4.1通用定时器[22]

STM32F103xx增强型系列产品中内置了多达3个同步的标准定时器。

每个定时器都有一个16位的自动加载递加/递减计数器、一个16位的预分频器和4个独立的通道,每个通道都可用于输入捕获、输出比较、PWM和单脉冲模式输出,在最大的封装配置中可提供最多12个输入捕获、输出比较或PWM通道。

它们还能通过定时器链接功能与高级控制定时器共同工作,提供同步或事件链接功能。

在调试模式下,计数器可以被冻结。

任一个标准定时器都能用于产生PWM输出。

每个定时器都有独立的DMA请求机制。

2.4.2高级控制定时器[22]

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由一个16位的自动装载计数器组成,它由一个可编程预分频器驱动。

它适合多种用途,包含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输入捕获),或者产生输出波形(输出比较,PWM,嵌入死区时间的互补PWM等)。

使用定时器预分频器和RCC时钟控制预分频器,可以实现脉冲宽度和波形周期从几个微秒至几个毫秒的调节。

高级控制(TIM1)和通用(TIMx)定时器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不共享任何资源,它们可以同步操作。

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分配到6个通道的三相PWM发生器,它还可以被当成一个完整的通用定时器。

四个独立的通道可以用于: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产生PWM(边缘或中心对齐模式);

·单脉冲输出;

·反相PWM输出,具有程序可控的死区插入功能;

配置为16位标准定时器时,它与TIMx定时器具有相同的功能。

配置为16位PWM发生器时,它具有全调制能力(0~100%)。

在调试模式下,计数器可以被冻结。

很多功能都与标准的TIM定时器相同,内部结构也相同,因此高级控制定时器可以通过定时器链接功能与TIM定时器协同操作,提供同步或事件链接功能。

TIM1定时器的功能包括:

·16位上,下,上/下自动装载计数器;

·16位可编程预分频器,计数器时钟频率的分频系数为1~65535之间的任意数值;

·4个独立通道: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PWM生成(边缘或中间对齐模式);

−单脉冲模式输出;

−死区时间可编程的互补输出。

·使用外部信号控制定时器和定时器互连的同步电路;

·在指定数目的计数器周期之后更新定时器寄存器;

·刹车输入信号可以将定时器输出信号置于复位状态或者一个已知状态;

·如下事件发生时产生中断/DMA:

−更新:

计数器向上溢出/向下溢出,计数器初始化(通过软件或者内部/外部触发);

−触发事件(计数器启动,停止,初始化或者由内部/外部触发计数);

−输入捕获;

−输出比较;

−刹车信号输入。

时基单元

可编程高级控制定时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16位计数器和与其相关的自动装载寄存器。

这个计数器可以向上计数、向下计数或者向上向下双向计数。

此计数器时钟由预分频器分频得到。

计数器、自动装载寄存器和预分频器寄存器可以由软件读写,即使计数器还在运行读写仍然有效。

时基单元包含:

·计数器寄存器(TIM1_CNT);

·预分频器寄存器(TIM1_PSC);

·自动装载寄存器(TIM1_ARR);

·周期计数寄存器(TIM1_RCR);

自动装载寄存器是预先装载的。

写或读自动重装载寄存器将访问预装载寄存器。

根据在TIM1_CR1寄存器中的自动装载预装载使能位(ARPE)的设置,预装载寄存器的内容被永久地或在每次的更新事件UEV时传送到影子寄存器。

当计数器达到溢出条件(向下计数时的下溢条件)并当TIM1_CR1寄存器中的UDIS位等于0时,产生更新事件。

更新事件也可以由软件产生。

随后会详细描述每一种配置下更新事件的产生。

计数器由预分频器的时钟输出CK_CNT驱动,仅当设置了计数器TIM1_CR1寄存器中的计数器使能位(CEN)时,CK_CNT才有效。

(有关更多的计数器使能的细节,请参见控制器的从模式描述)。

注:

真正的计数器使能信号CNT_EN是在CEN后的一个时钟周期后被设置。

预分频器描述。

预分频器可以将计数器的时钟频率按1到65536之间的任意值分频。

它是基于一个(在TIM1_PSC寄存器中的)16位寄存器控制的16位计数器。

因为这个控制寄存器带有缓冲器,它能够在工作时被改变。

新的预分频器的参数在下一次更新事件到来时被采用。

图2-4和图2-5给出了一些在预分频器工作时,更改其参数的情况下计数器操作的例子。

图2-4当预分频器的参数从1变到2时,计数器的时序图

图2-5当预分频器的参数从1变到4时,计数器的时序图

第3章PWM概述

3.1原理

PWM是PulseWidthModulation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脉冲宽度调制,简称脉宽调制。

它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等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其应用领域包括测量,通信,功率控制与变换,电动机控制、伺服控制、调光、开关电源,甚至某些音频放大器,因此研究基于PWM技术的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PWM是一种对模拟信号电平进行数字编码的方法。

通过高分辨率计数器的使用,方波的占空比被调制用来对一个具体模拟信号的电平进行编码。

PWM信号仍然是数字的,因为在给定的任何时刻,满幅值的直流供电要么完全有(ON),要么完全无(OFF)。

电压或电流源是以一种通(ON)或断(OFF)的重复脉冲序列被加到模拟负载上去的。

通的时候即是直流供电被加到负载上的时候,断的时候即是供电被断开的时候。

只要带宽足够,任何模拟值都可以使用PWM进行编码。

多数负载(无论是电感性负载还是电容性负载)需要的调制频率高10Hz,通常调制频率为1kHz到200kHz之间。

占空比是接通时间与周期之比;调制频率为周期的倒数。

目前,运动控制系统或电动机控制系统中实现PWM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数字电路方式、专用的PWM集成电路、单片机实现方式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方式。

用传统的数字电路实现PWM,电路设计较复杂,体积大,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的控制周期较长。

专用的PWM集成电路或带有PWM的单片机价格较高。

对于单片机中无PWM输出功能的情况,实现PWM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大大降低了CPU的效率,而且得到的PWM信号精度不太高[15]。

3.1.1PWM模式

图3-1边沿对齐的PWM波形(ARR=8)

·向下计数的配置

当TIM1_CR1寄存器的DIR位为高时执行向下计数。

在PWM模式1,当TIM1_CNT>TIM1_CCRx时参考信号OCxREF为低,否则为高。

如果TIM1_CCRx中的比较值大于TIM1_ARR中的自动重装载值,则OCxREF保持为“1"。

该模式下不能产生0%的PWM波形。

PWM中央对齐模式

当TIM1_CR1寄存器中的CMS位不为00时为中央对齐模式(所有其他的配置对OCxREF/OCx信号都有相同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CMS位的设置,比较标志可能在计数器向上计数时被置1、在计数器向下计数时被置1、或在计数器向上和向下计数时被置1。

TIM1_CR1寄存器中的计数方向位(DIR)由硬件更新,不要用软件修改它。

图3-2给出了一些中央对齐的PWM波形的例子

·TIM1_ARR=8;

·PWM模式1;

·TIM1_CR1寄存器中的CMS=01,在中央对齐模式1时,当计数器向下计数时标志被设置。

[21]

图3-2中央对齐的PWM波形(APR=8)

3.1.2互补输出与死区插入

图3-3带死区插入的互补输出

图3-4死区波形延迟大于负脉冲

3.2PWM输出的实现[12]

STM32的高级定时器时钟TIM1CLK为固定72MHz,TIM1预分频为0x0(系统高速时钟不分频),所以TIM1计数器时钟频率为72MHz。

I/O口时钟为固定值50MHz,PA8、PA9、PA10、PA11设为推拉模式。

TIM1在下面定义的频率下工作:

TIM1频率=TIM1CLK/(TIM1_Period+1)=17.57KHz。

TIM1CC1寄存器的值为0x7FFF,所以TIM1_CH1和TIM1_CH1N产生一个频率为17.57KHz的信号,这个信号的占空比为:

TIM1_CH1占空比=TIM1_CCR1/(TIM1_Period+1)=50%。

TIM1CC2寄存器的值为0x3FFF,所以TIM1_CH2和TIM1_CH2N产生一个17.57KHz的信号,它的占空比为:

TIM1_CH2占空比=TIM1_CCR2/(TIM1_Period+1)=25%。

TIM1CC3寄存器的值为0x1FFF,所以TIM1_CH3和TIM1_CH3N产生一个17.57KHz的信号,它的占空比为:

TIM1_CH3占空比=TIM1_CCR3/(TIM1_Period+1)=12.5%。

TIM1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

输出信号观察

下列引脚分别依次接到示波器上(两个一组),示波器接线正接触线下列引脚,负接触线接地(GND)。

·TIM1_CH1pin(PA8);

·TIM1_CH1Npin(PB13);

·TIM1_CH2pin(PA9);

·TIM1_CH2Npin(PB14);

·TIM1_CH3pin(PA10);

·TIM1_CH3Npin(PB15);

·TIM1_CH4pin(PA11)。

第4章软件设计

4.1.2MDK370[11]

RealViewMDK(MiertocontrollerDevelopmentKit)是ARM公司最先推出的基于ARM微控制器的专业嵌入式开发工具。

它采用了ARM的最新技术编工具RVCT,集成了享誉全球的μVisionIDE,因此特别易于使用,同时具备非常高的性能。

它适合不同层次的开发者使用,包括专业的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入门者。

MDK包括符合工业标准的RealView编译工具、测试器以及实时内核等组件,支持所有基于ARM的设备,能帮助工程师按照计划完成项目。

·MDK提供启动代码生成向导——提高开发效率;

·MDK提供强大的设备模拟器——缩短开发周期:

目标设备的所有组件都可仿真,代码可在整个设备上运行。

完全的目标硬件仿真,完整的目标,高效指令集仿真,中断仿真,片内外围设备有ADC,DAC,EBI,Timers,UART,CAN,I2C,包含外部信号和I/O。

充足的仿真信息,包含在设备数据库里。

·MDK提供高效的性能开发工具;

·MDK支持最新的Cortex-M3处理器:

Cortex-M3处理器是ARM公司推出的最新的针对微控制应用的内核,提供业界领先的高性能和低成本解决方案,将成为MCU应用的热点和主流。

但是目前能支持Cortex-M3构架的开发工具很少,包括SDT,ADS1.2等多数开发工具都不支持。

MDK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支持Cortex-M3处理器的开发工具。

·MDK集成了Flash编程模块;

·MDK提供业界最好的μVisionIDE—易学易懂

5.1JTAG仿真器介绍[11]

J-Link是支持仿真ARM内核芯片的JTAG仿真器。

配合IAREWARM,ADS,KEIL,WINARM,RealView等集成开发环境支持所有ARM7/ARM9内核芯片的仿真,通过RDI接口和各集成开发环境无缝连接,操作方便、连接方便、简单易学,是学习开发ARM最好最实用的开发工具。

DQ电子推出的J-LinkV7仿真器采用原版固件,参照原版原理图,经过DQ团队的长时间精工制作,板型合理,元件布局美观大方,走线严谨精致,并且每一个产品都经过功能和老化测试,功能完全与原版一致,支持在线升级。

J-LinkARM主要特点:

·IAREWARM集成开发环境无缝连接的JTAG仿真器。

·支持所有ARM7/ARM9内核的芯片,以及cortexM3,包括Thumb模式。

·支持ADS,IAR,KEIL,WINARM,REALVIEW等几乎所有的开发环境。

·下载速度高达ARM7:

600kB/s,ARM9:

550kB/s,通过DCC最高可达800kB/s*最高JTAG速度12MHz。

·目标板电压范围1.2V-3.3V。

·自动速度识别功能。

·监测所有JTAG信号和目标板电压。

·完全即插即用。

·使用USB电源(可接通J12跳线给目标板供电,出厂时未接通)。

·带USB连接线和20芯JTAG连接排线。

·支持多JTAG器件串行连接。

·标准20芯JTAG仿真插头。

·带J-LinkTCP/IPserver,允许通过TCP/IP网络使用J-Link

支持的内核:

·ARM7TDMI(Rev1);

·ARM7TDMI(Rev3);

·ARM7TDMI-S(Rev4);

·ARM720T;

·CORTEXM3。

5.3现象及结果通道1和其互补通道,频率为17.57kHz,占空比为50%,PWM输出显示如图5-1:

图5-1通道1与其互补通道的PWM输出图通道2频率17.57kHz,占空比为25%,其互补通道频率17.57kHz,占空比为75%,PWM输出显示如图5-2。

图5-2通道2与其互补通道的PWM输出图

通道3频率17.57kHz,占空比为12.5%,其互补通道频率17.57kHz,占空比为87.5%,PWM输出显示如图5-3。

图5-3通道3与其互补通道的PWM输出图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

[3]王福瑞等.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331-337).

[4]宁改娣,杨拴科.DSP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2.

[5]周立功等.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

[6]周立功等.ARM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

[7]唐清善.ProtelDXP高级实例教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4.

[8]罗浩等.一种新的基于ARM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9]秦伟等.基于ARM处理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第10期.

[10]杜春雷.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李宁.ARM开发工具ReaIViewMDK使用入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2]李宁.基于MDK的STM32处理器开发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13]刘黎明等.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J].英文刊名MICROCONTROLLER&EMBEDDEDSYSTEM.2002(7). 

[14]赵葵银,王辉,吴俊.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相PWM整流器的研究[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3

(2):

43-50.

[15]吴安顺.高效率抑制PWM逆变器谐波的梯形调制信号[J],电气传动.1987,No6,P10~15.

[16]MalinowskiMariusz.Jasin'skiMarek,KazmierkowskiMarianP.SimpleDirectPowerControlofThree-PhasePWMRectifierUsingSpace-VectorModulation[J].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Electronics,2004,51

(2):

447-454.

[17]K.S.RAJASHEKARA等.MicroprocessoyBasedSinusoidalPWMImverterbyDMATransfer[J].IEEE.Trans.IndElectrol,Vol.IE-29,No1,1982P46~51.

[18]GIVSEPPES.BUJAANDGIOVANNIB.INDRI.OptimalPulsewidthModulationforFeedingAcMotors[J].IEEETrans.IndAppl,Vol,IA-13,No1,1977P38~44.

[19]S.R.BOWES等.NewPWMSwitchingStrategyforMicroprocessorControlledInveterDrives[J].IEEPROCEEDINGS,Vol.133,Pt.B,No41986P237~254.

[20]S.R.BOWES等.SuboptimalSwitchingStrategiesforMicroprocessor_ControlledPWMInverterDrives[J].IEEPROCEEDINGS,Vol.132,Pt.B,No31985P133~148.

[21]STM32F10xxxTIM1applicationexamples[DB/OL].

[22]ARM®-based32-bitMCUSTM32F103xxFirmwarelibrary[DB/OL].

[23]Medium-densityperformancelineARM-based32-bitMCUinterfaces[DB/OL].

[24]STM32F103xxHandbook[EB/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