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830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docx

心理学选修课课件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体验、评价、监督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体验、评价、监督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个含义: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第二节心理是脑的机能

■我国清代医生王清任早在1830年就指出脑与心理的关系;30年后谢切诺夫在《脑的反射》一书中,把一切心理活动都解释为脑的反射;巴甫洛弗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进一步揭示了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二、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神经元构成的,最高部位是大脑皮层。

(一)神经元及突触传递

■胞体:

整合信息

■神经元树突: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突起:

■轴突:

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

突触的分类

常见的三种分类:

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  

轴突――轴突

(二)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

12对(传入和传出),分布于头、面部,与头、面部感觉和运动有关。

(2)脊神经:

31对(传入和传出),由脊髓两侧发出,分布于躯体和四肢,与躯体感觉和四肢运动有关。

■(3)植物性神经: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调控其活动。

■2、中枢神经系统

(1)低级中枢

■脊髓:

位于脊椎管内,基本功能是传导冲动和本能反射。

■脑干:

由延脑、桥脑、中脑组成,负责呼吸、心跳、咀嚼、吞咽、唾液分泌等活动,又称活命中枢。

■间脑:

由丘脑和下丘脑组成,丘脑是除嗅觉神经冲动外,一切感觉神经冲动的转换站,因感觉神经冲动在此发生了转换。

下丘脑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和情绪反应的皮层下中枢。

■小脑:

协调随意动作,保持躯体平衡。

  

(2)高级中枢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是大脑,其中最高级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  大脑皮层分:

■  额叶:

额叶为躯体运动区。

■  顶叶:

顶叶主要为躯体感觉区。

■  枕叶:

枕叶主要是视区。

■  颞叶:

颞叶是听觉区。

三、脑的机能

(一)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1、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2、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

   (1)扩散和集中

(2)相互诱导

   

(二)大脑的机能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一)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1、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2、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规律

   (1)扩散和集中

(2)相互诱导

   

(二)大脑的机能

   1、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第三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三、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章 注意和组织教学

■  一、什么是注意

■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  二、注意的种类

■  

(一)无意注意

■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性

■(3)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4)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2、人的主观状态

(1)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凤头、猪肚、豹尾”

■(3)人对事物的期待

■(4)人的精神状态

■  

(二)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目的,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  1、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  2、合理地组织活动

■  3、稳定的间接兴趣

■  4、坚强的意志力

■  (三)有意后注意

■  有意后注意是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做更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  

■三、注意的品质

■  

(一)注意的范围

■  

(二)注意的稳定性

■  

■(三)注意的分配

■  

■(四)注意的转移

■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新颖丰富

 2、教学方法与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1)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教学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

 (3)现代化教学手段

 (4)规范化的板书

 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4、形成优良的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注意校舍、教室的位置,室内的张贴,教师的服装。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

(三)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记忆与知识巩固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记忆及其基本过程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

二、记忆表象

表象是头脑里所保存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再现出来的形象。

三、记忆种类

(一)记忆种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四种:

1、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

3、逻辑记忆

4、动作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三种:

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信息保存时间一般在0.25—2秒。

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信息保存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

3、长时记忆信息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规律

一、识记

(一)根据记忆过是否有目的,可以把记忆分为:

1、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也不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识记。

2、有意记忆(随意识记)指有预定目的,在识记过程中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二)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把识记分为:

1、机械识记是指在材料本身无内在联系或不理解其意义的情况下,按照材料的顺序,通过机械重复方式而进行的识记。

2、意义识记(理解识记)是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

二、保持和遗忘

产生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

(2)干扰说:

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两种抑制产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是材料的性质;二是学习的巩固程度;三是先后两种学习的时间安排;四是后学习材料的难度。

(3)压抑说

(4)同化说

遗忘规律:

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

(二)回忆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

■1、有意回忆

■2、无意回忆

■根据有无中介因素参与回忆可以分为:

■1、直接回忆

■2、间接回忆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

(二)回忆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

■1、有意回忆

■2、无意回忆

■根据有无中介因素参与回忆可以分为:

■1、直接回忆

■2、间接回忆

■三、再认和回忆

(一)再认

(二)回忆

■回忆是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过程。

■根据记忆的目的性:

■1、有意回忆

■2、无意回忆

■根据有无中介因素参与回忆可以分为:

■1、直接回忆

■2、间接回忆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具有以下两个特性:

间接性

概括性

三、思维的种类

(一)直观动作思维(3岁以前)

是凭借直接感知,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3—11、12岁)

是指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抽象逻辑思维(12岁以后)

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思维。

第二节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活动。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根据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明确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知识表征的方式

(二)迁移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知识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三)原型启发指因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现象。

■(四)定势的影响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五)动机和情绪状态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适宜强度的动机,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揭示了操作与情绪激动水平之间的关系。

■(六)个性特征

■有良好个性特征的人,能克服困难迅速解决问题,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第四节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两个特征。

•三、想象的种类

(一)无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它又可分为: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3、幻想是与个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

第五节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二)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思维的逻辑性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设有利于创造精神形成的氛围

•3、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4、陶冶创造型人格见创造型人格的特征。

第七章情感

一、什么是情感

二、情感的分类

(一)按情绪状态分类

1、心境:

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

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3、应激:

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二)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情感的应用和调控

(一)情感与身心健康

欢乐、平稳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能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的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焦虑、忧伤、恐惧等不良的情绪、情感状态,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各系统的疾病,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三)情感的调控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调控

第六章个性与个性倾向性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心理结构

•个性倾向性: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1、先天素质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内因

第十章能力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许多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各种活动必备的能力。

一般能力即通常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五种能力。

•特殊能力是在某种特殊的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

•区别: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技能是由于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动作方式。

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联系:

一个人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它掌握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快慢、深浅、难易及巩固程度;另外,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是发展能力的基本条件之一,人们正是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展了各种能力,一般说来,知识和技能掌握得越多,能力发展就会越快。

但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又不完全同步。

•第二节能力的差异分析

•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在感知觉方面,有的人是分析型的,有的人是综合型的,有的人是分析综合型的。

在记忆方面,有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

在记忆的快慢方面,有的人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有的人记得快忘得慢;有的人记得慢忘得快。

在想象与思维方面,有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

•在特殊能力方面,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有语言表达才能,有的人有数学天赋。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超常儿童(IQ>130)

•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了同龄儿童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

•1、优越的天赋素质

•2、早期教育起决定作用

(二)低常儿童IQ<70

•世界卫生组织把智力落后的原因分十大类:

1感染和脑中毒;2外伤和物理因素;3代谢障碍和营养;4大脑疾病;5不明的产前因素和疾病;6染色体异常;7未成熟儿;8重性精神障碍;9心理社会剥夺;10其它非特异性因素。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三节能力的测量

•一、能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量(一般能力测量)

比奈---西蒙量表

斯坦复——比奈量表:

用智商表示人的智力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韦克斯勒量表

(二)特殊能力的测量

•用于测定人们从事某种专业活动的能力。

如音乐能力、文学能力、数学能力、美术能力、机械能力、飞行能力、管理能力、侦查能力等。

•(三)创造力测量

关于早期教育

•所谓早期教育是指在0—6岁这个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给儿童的大脑以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

•早期教育就是在各种智能发展的最佳期给予相应的教育。

•3—4岁是识字的最佳期

•2—3岁是口头言语的关键期

•4—5岁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4—6岁还是学音乐、学绘画、学书法的最佳期,这对智力开发也有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气质与性格

•第一节气质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即脾气、秉性、性情,是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

热情、直率、好激动;反应敏捷、迅速、行为暴躁有力;做事精力旺盛、勇敢果断、意志坚强,面对困难有不可遏止坚忍不拔的劲头;学习上进取心强,志向水平高;性格外向。

但因抑制能力差,胆汁质的人急躁、任性、鲁莽、易冲动,做事只图一时痛快不记后果;行为有力但不灵活;意志坚强但刚愎自用、傲慢;虽然上进心强,但考虑问题不细致。

•多血质:

活泼好动、反应敏捷、聪明伶俐、兴趣广泛;多种能力都比较强——善交际适应能力强;表情丰富、言语表达能力强;工作学习能力强、事业心强。

但因为神经过程转化灵活,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常三分钟热血;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广泛而多变。

性格外向。

•粘液质:

沉着、稳重、有耐心,自制力强、不容易冲动,常有情而不外露;沉默寡言、不愿抛头露面,不爱高谈阔论,不爱显露自己的才华,一旦抛头露面则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说话有分寸、行动得体。

粘液质的人外表看起来很温柔,其实是外柔内刚、意志坚强,办事认真、学习刻苦、注意稳定而难于转移。

其缺点是迟钝、冷淡、行为迟缓,给人以萎靡不振的感觉。

学习方法死板,性格内向。

–抑郁质:

情感体验深刻,观察细微,老实、听话、守纪律,工作认真,学习踏实。

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孤僻羞怯、落落寡欢、缺乏自信、优柔寡断,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行为迟缓,学习缺乏独创性,领会问题慢。

性格内向。

•三、气质研究对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气质在活动中的作用

•首先,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的个性倾向性的性质,它仅使个性带有一定的动力色彩。

•其次,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优点和缺点。

(二)气质与职业活动

•胆汁质适合当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演讲者、外事接待人员、演员、监督员等;抑郁质适合校对、打字、排版、印刷、检查员、记录员、化验员、雕刻、刺绣、保管员、机要秘书等。

粘液质适合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播音员、话务员、会计、调节员等等。

多血质的人适合的工作最广,如外交工作、管理工作、驾驶员、纺织工人、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检票员、军人、公安干警、教师等。

•(三)气质研究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首先,掌握学生气质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教育。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

第二节性格

•性格就是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一、性格的类型

•荣格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倾向于内部,把人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外倾即性格外向。

外倾型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对外界事物特别关心,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感情外露,不拘小节。

内倾即性格内向。

内倾的人,不关心外界发生的事,全神贯注地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善于分析自己,不善交往,有情而不外露,谨慎、沉静、多思。

•二、性格的结构

(一)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性格的认知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

•(四)性格的意志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