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562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 之二.docx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之二

音响空间常识100问之二

21问:

什么是「聆听空间的黄金比例」呢?

答:

所谓「黄金」比例,简单的说就是不会产生长宽高共振频率重迭的长宽高尺寸。

虽然聆听空间还是保持矩形,但因为长宽高的共振频率都没有相互重迭,因此单一共振频率的量感并不会让耳朵觉得有压力,音乐听起来也不会觉得中低频、低频轰轰然。

  

22问:

到底要如何找出聆听空间的长宽高黄金比例呢?

答:

原则很简单,就是不要让长宽高相互可以除尽。

例如上述例子的3公尺(高)、6公尺(宽)、9公尺(长)空间我们可以改为3公尺(高)、5公尺(宽)、8公尺(长),这样的房间就不会产生相互重迭的共振频率了。

让我们实际来算算看:

 

   长度的最低共振频率:

343公尺除以(8公尺X2)=21Hz

   长度的倍频共振频率:

21Hz、42Hz、63Hz、84Hz、105Hz、126Hz、147Hz。

 

   宽度的最低共振频率:

343公尺除以(5公尺X2)=34Hz

   宽度的倍频共振频率:

34Hz、68Hz、102Hz、136Hz、170Hz。

   高度的最低共振频率:

343公尺除以(3公尺X2)=57Hz

   高度的倍频共振频率:

57Hz、114Hz、171Hz、228Hz。

 

   请观察以上所有的共振频率中,完全没有相互重迭之处,因此3公尺、5公尺、8公尺的比例1:

1.67:

2.67也就是所谓的「黄金比例」了。

 

 

23问:

一个聆听空间中只有一个黄金比例的长宽高尺寸吗?

答:

不!

一个房间内依照空间的不同大小,可以找出几个不同长宽高的黄金比例,我们只需要把高度当成1,其他宽度与长度都不要跟高度尺寸相互除尽就可以了。

当您要布置一间理想的聆听空间时,只要依照现有空间的长宽高比例稍做修正,就可以获得聆听空间的黄金比例了。

例如1:

1.14:

1.39;1:

1.28:

1.54;1:

1.60:

2.33等都是不错的黄金比例。

其中1是房间高度,第二个数字是房间宽度,第三个数字是房间长度。

  

 

24问:

一旦聆听空间按照黄金比例去打造,就可以获得好声了吗?

答:

不!

以黄金比例来打造聆听空间,只是获得好声的方法之一,即使没有以黄金比例来打造空间,透过不同的改善方式,一样可以获得好声。

因为聆听空间要解决的不是仅有长宽高比例而已。

适当的声波扩散与吸收,以及找到最佳的喇叭摆位、聆听位置,还有器材、线材的搭配、调声都是好声要素。

 

  

25问:

适当的声波扩散与吸收是什么意思?

答:

一般聆听空间中,由于都是二二相对平行墙面,因此会产生各频段的驻波,这些驻波必须要以适当的方式打散,让声波平均,频率响应曲线才会均匀,耳朵不会有压力,音质才能更好。

想要达到打散驻波的目的,扩散(Diffusion)是最好用的方法。

 

   在聆听空间中,会随着空间大小而存在着不同长度的残响(Reverberation)。

太长的残响会导致声音相互干扰不清晰甚至噪耳,太短的残响会导致声音听起来过于干燥沈闷,所以在聆听空间墙面做适当的吸音(Absorption)处理是必须的。

除了扩散与吸收之外,墙面或室内的物体还会造成声波的反射(Reflection),驻波也是声波反射的一种。

  

 

26问:

到底残响(Reverberation)时间是怎么定义的?

答:

所谓残响时间(ReverberationTime)通常又称为RT60,R是Reverberation,T是Time,60则是一个猝发音从发出开始最高的能量衰减到60dB(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

残响时间可以用来评估公共场所、球场、音乐厅、聆听空间等的声音清晰与否。

一般音乐厅的残响时间大多定在约残响2秒,此时是指500Hz或1,000Hz的中心频率残响时间。

频域越往低走,理想的残响时间应该适当增长;频域越往高走,理想的残响时间应该适当缩短。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获得清晰的声音,也可以让声音听起来厚实温暖。

如果是歌剧院,由于对于对白、歌词的清晰度要求更高,因此歌剧院的残响时间要求低于音乐厅,一般而言500Hz或1,000Hz的中心频率残响时间约为1.5秒左右。

  

 

27问:

一般家里聆听空间的残响时间要多长才适合呢?

答:

音乐厅的残响时间约为2秒,歌剧院的残响时间约为1.5秒,那么一般聆听空间呢?

视聆听空间大小而有不同的残响时间,就以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来说好了,面积大约40坪,实测的残响时间1,000Hz时大约0.6秒,到了132Hz时就超过1秒,而在8,485kHz处大约0.5秒。

在这样的聆听空间下听起来讲话的声音轻松自然,不会吃力,也听不到任何回声。

 

   如果是在10坪、20坪的聆听空间,1,000Hz中心频率的残响时间一般应该在0.5秒左右,残响时间太短表示吸音过度,声音听起来可能会太干不够丰润。

如果是更小的空间呢?

例如5坪、六坪的小空间?

我认为0.5秒应该也是适当的残响时间。

无论是大空间或小空间,聆听空间内如果讲话声音听起来有如双手围在嘴巴所发出的声音(闽南话说瓮声,也就是带着不清晰的鼻音),那就代表中频段声音浑浊;如果拍手可以听到清楚的铃振声(Ringing),那就代表高频段反射过强。

如果讲话可以听到回音,那就更不妙了,聆听空间内绝对不允许可以听到回音。

  

 

28问:

残响时间除了用仪器测试之外,可以用公式计算吗?

答:

可以,有一个公式名为Sabine'sEquation沙宾公式,只要知道空间的容积、吸音面积、吸音系数,就可以计算出空间的残响时间。

不过现在不必这么麻烦,只要有麦克风、相关软件与计算机,就可以很轻易的测出各频率的残响时间,而这些设备在一万台币左右就可搞定,所以没有人再去背沙宾公式了。

  

 

29问:

残响与回声(Echo)有什么不同?

答:

残响与回声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原音发出后声波在聆听空间内不断反射,而留下的「残留声音」,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

通常我们在音响上使用残响这个名词,指的是我们只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包括原音与微弱的残留音,这些残留音其实就是反射音,不过因为时间差与原音很接近,所以耳朵不会察觉是第二个声音。

而如果我们说回声,那是指除了听到原本的原音之外,还可以听到第二个声音,那个声音是声波反射回来的声音,因为时间差与原音很大,大到能够让耳朵分辨出来,所以我们称为回声。

 

  

30问:

到底什么是声波扩散器?

答:

声波的扩散是利用扩散器(Diffusor、Diffuser)来让声波均匀扩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ManfredSchroeder博士在1970年代所发展出来的二次余数扩散器QuadraticResidueDiffuser(QRD),这是一种利用简单算数就可算出的公式,制造出规则性的凹凸表面,让声波能够做宽幅的扩散。

如果您想自己动手制作二次余数扩散器,网络时代不必背公式了,您只要上网搜寻QRD,就可以了解如何计算,计算机也会自动帮您计算出来。

 

    最早的二次余数扩散器是一维(1D)平面的,后来发展到二维(2D)立体造型。

二次余数扩散器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制造,有薄板制造的,有木块制造的,有保利龙材料制造的。

要注意的是,木造的二次余数扩散器由于重量相当重,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中频、低频吸收作用,稍一不慎可能会造成聆听空间中频段与低频段的凹陷。

而保利龙材料制成的扩散器由于重量轻,对中频段与低频段不会产生吸收作用,也不会对高频段产生太大吸收作用,是最无「副作用」的二次余数扩散器。

不过,保利龙材料因为软质,通常只适用在2D二维扩散器,1D一维扩散器并不适用。

 

   二次余数扩散器踏步(Well,也就是一格一格处)的宽度决定了可发生扩散作用频域的高端截止频率,踏步的净宽度就是高端截止频域波长的二分之一。

例如踏步的净宽度如果是10公分,那么高端截止频域就是1,715Hz(343公尺除以(10公分X2))。

利用这个公式,您很容易就可看出某个二次余数扩散器最高可以扩散到那个频率。

 

 

31问:

二次余数扩散器有什么好处?

答:

二次余数扩散器最大的好处就是声波扩散的频域很宽,往下可以延伸中心频率的半个八度,往上最多可以延伸到中心频率的(N-1)倍(N是踏步数)。

假设二次余数扩散器的中心频率是200Hz,那么往下可以延伸到150Hz,如果这个二次余数扩散器是7个踏步,往上就可以延伸到1,200Hz。

您看,制作一个7个踏步、中心频率200Hz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其扩散声波的频域为150Hz-1,200Hz,这是多么好用的声波扩散器啊!

  

 

32问:

聆听空间使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时,聆听位置要距离扩散器多远?

答:

 一般而言,聆听位置要距离二次余数扩散器最低有效频率波长(也就是最长波长)的三倍。

例如您所用的二次余数扩散器最低有效频率是300Hz,300Hz的波长大约1.1公尺,此时聆听位置至少要距离二次余数扩散器3.3公尺,如此一来才不会听到如梳形滤波(CombFiltering)一般不均匀的疏密声波。

  

 

33问:

声波的「扩散」与「反射」有什么不同?

答:

反射只能让「单一频率」或「某频域以上」朝「一个方向」改变声波行进的方向,而扩散却能够让「很大的频域」内声波朝「很多不同方向」改变行进方向,达到声波均匀扩散的目的。

  

 

34问:

这么说来,在聆听空间中做斜面、三角型、圆弧形等造型,其对于声音处理的效果都没有二次余数扩散器那么好?

答:

没错!

无论是斜面、三角型、圆弧,其扩散声波的「频域」都没有二次余数扩散器来得宽广,来得均匀。

所以,如果想要让声波能够均匀扩散,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装置二次余数扩散器。

  

 

35问:

为何斜面、三角型、圆弧等造型对声波的扩散效果无法跟二次余数扩散器相比呢?

答:

这是因为声波行进的一个特性所限制。

那就是:

想要改变(扩散)一个特定频率声波行进的方向,必须要有大于该特定频率波长的斜面、三角型、圆弧才能产生效果。

例如,如果想改变(扩散)1,000Hz的行进方向,这个斜面、三角型或圆弧的宽度都必须要大于0.343公尺。

换句话说,如果在聆听空间中做一个34公分的斜面、三角型或圆弧,此时,1,000Hz以上频域的声波都能够被改变行进方向,1,000Hz以下则否。

表面上看1,000Hz以上的频域都能改变行进方向,问题是这些声波都是朝「同一方向」行进,而非如二次余数扩散器般,朝非常多不同的方向行进。

 

  

36问:

34公分的斜面、三角型、圆弧可以改变1,000Hz以上声波的行进方向,那么1,000Hz以下的频域呢?

答:

34公分的斜面、三角型、圆弧对于1,000Hz以下的频域丝毫不起任何改变行进方向的作用,1,000Hz以下的频域对这些斜面、三角型、圆弧「视若无睹」。

 

  

37问:

这么说来,假如聆听空间在100Hz处有低频峰值突起,如果想要扩散100Hz的声波,就要利用面积很大的斜面、三角型或圆弧?

答:

没错!

100Hz的波长是3.43公尺,至少必须要有这么大的斜面、三角型或圆弧,才有可能让100Hz的声波改变行进方向,降低低频峰值的能量。

 

  

38问:

如果利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来扩散100Hz以下的中低频与低频,会不会比斜面、三角型、圆弧更好?

答:

理论上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来处理会比较好,不过实际上也有限制,因为100Hz以下的频域波长很长,依照二次余数扩散器的公式来计算,势必会制造出体积很大的二次余数扩散器,这么巨大的二次余数扩散器对于一般聆听空间而言是不实际的。

通常二次余数扩散器都用来扩散中频以上的频域,很少处理中低频(160Hz)以下的频域,因为处理中频以上的二次余数扩散器体积不会太大,适合一般聆听空间或录音室使用。

  

 

39问:

既然中低频以下的频域不适合用二次余数扩散器来处理,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答:

理论上适当的方式是吸收(Absorption)。

依照能量不变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而是转化成另外一种型态。

要吸收声波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振动的方式,把声能转变为机械能;另一种是利用摩擦,把声能转换成热能。

第三种是利用共鸣,也就是依照HelmholtzResonator的原理,制造一个共鸣腔,把某一凸起的频域利用空气共鸣的方式来吸收声波能量。

 

40问:

什么是声能转变为机械能(振动)呢?

答:

聆听空间内的物品、墙面、柜子、木板、木作等与声波接触时,会引起某个特定频率的共振,当物体在共振时,就是把声能转化为机械能消耗掉,这就是利用共振来吸收特定频率。

通常中低频以下的频域可以借着这种方式来吸收过多的中低频、低频峰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