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52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docx

辛中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

河北辛集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III第一至第六专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计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

“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2.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

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3.阅读下列选项中有关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的文字。

其中,哪一项属于作者对历史的评价?

A.占星家预言宋、卫、陈、郑等国将同日大火,只有祭天才能避免,子产不同意

B.后来四国果然同遭火灾。

不少人建议子产赶紧祭天,否则还将发生火灾,子产仍予拒绝

C.他说:

“天道遥远,人事切近,占星家不过是乱说,说多了,岂不偶有碰对的吗?

”后来,郑国未遭火灾

D.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子产不重“天道”重“人事”,不迷信、不盲从,坚持理性

4.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

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

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

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5.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

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6.右图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印本残页。

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

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

活字印刷品”。

该残页证明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

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

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

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

7.东晋高僧法显自天竺取经归来,撰《佛国记》,书中记述了他浮海东归的切身经历:

“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以进。

若阴雨时,为风逐去,亦无准……至天晴已,乃知东西,还复望正而进。

”由此可见

A.法显对中国古代航海业作出了巨大贡献B.星宿导航是当时中国航海的重要方法

C.中国航海以天文导航配合磁性指南导航D.中国的天文导航术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8.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但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9.右图所示作品是楷书大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片段。

下列关于楷书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①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②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东晋,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

时期的代表

④唐代以后,渐趋衰弱,但也不乏能手。

如宋代赵孟頫,元代黄庭坚,明代文徵明等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②③

10.有人认为:

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示时代风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文学的这种风格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八股取士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

C.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影响D.清代盛行文字狱导致的结果

11.鸦片战争之前,林则徐建议朝廷用关税的十分之一制造炮船,以抵抗英国侵略者。

道光皇帝对林则徐建议的朱批却是“一派胡言”。

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的建议不切合中国当时国情,因此遭到皇帝反感

B.反映了当时清朝君臣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闭目塞听的现状

C.道光皇帝的态度反映了当时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D.反映了当时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着被扼杀的危险

12.维新变法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是中国近代三股进步的思想潮流,其共同的特征有

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②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③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④彻底抨击封建主义正统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13.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14.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副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A.列强瓜分中国B.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

 

C.经学能抵洋枪炮D.南京大屠杀

15.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

认识的反映。

右图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

邮票。

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

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

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6.“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

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

’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正确革命道路尚未被全党认可

C.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仍处于高潮

D.中共没有找到一条正确革命道路

17.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18.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19.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验证上述材料的史实是

A.李鸿章、左宗棠创办近代企业     

B.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

C.李大钊著文宣称"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毛泽东在五四之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20.1918年元旦孙中山在《民国日报》的社论中说:

“吾人对于此近邻(俄国)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

”这表明

A.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B.资产阶级革命阵营发生了变化

C.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真挚的欢迎

D.孙中山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21.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

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路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③④D.②③

22.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已隆重上映。

影片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23.下列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红色中华

刘大白

(民国七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4.20世纪新中国取得的下列成就中,正确的排序顺序是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台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25.“‘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6.以下是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生动地说明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太空中的“神五”飞船“神舟七号”航天员出仓

①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②中国开始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③在航天科技方面,中国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④对巩固国防,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

27.“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

化、旧习俗、旧习惯。

右图中焚烧“万世师表”匾额这一“破四旧”行为造成的危害有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 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8.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辅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周恩来的这些话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9.小明爷爷在20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科技人才。

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教育

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

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

30.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D.1984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31.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②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④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32.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下列有关智者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谓的“智者”是指古希腊那些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B.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有可能导致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C.他们主张追求功利,反对空谈真理

D.他们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意识,但不否认绝对权威的存在

33.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

的人,谜面是:

“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

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

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

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34.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能论证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35.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

这突出表明了

 

 

 

A.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          

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    

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

36.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到: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C.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3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

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38.“深刻的文化产品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大量涌现。

在思想禁锢的情况下,人们每说一句话都要小心,每写一个字都要以君主的个人好恶为转移,其聪明才智就会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难以产生伟大的思想作品。

”这段话主要指出了

A.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B.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C.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D.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39.卢梭说:

“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对这段话的解释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②人民有选举和推翻政府的权力

 ③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背离和否定  ④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0.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41.直到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①雪莱创作《西风颂》②塞万提斯写出《唐吉诃德》③薄伽丘创作《十日谈》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④

42.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43.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

“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44.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

C:

\45.2008年5月13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

警部队迅速组织官兵奔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快

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图为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的救援现场。

这一画面反映“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先进的生产力

B.中国先进文化

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6.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陈锡添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章活灵活现地再现了邓小平1992年1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考察期间的音容笑貌和言谈举止。

此后几天《养城晚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多家报纸纷纷予以摘登、转载

一个春天的故事由此传遍神州大地。

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

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B.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迈开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47.2009年国庆过后,胡锦涛、温家宝等六大政治局常委密集考察民生,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展现了“民生为大”、“以民为先”的执政理念和风范。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也非常重视民生,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B.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二,一曰“平均地权”,一曰“土地国有”

C.“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48.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

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

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49.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5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卷II非选择题(共计25分)

5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

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

”他说:

“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

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

”……“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