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424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docx

三下学习目标质量标准

三年级下册

一、学期内容目标

(一)知识技能

数与代数

内容: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P2~18);两位数乘两位数(P23~38);解决问题(P40~49);年、月、日(P67~75);小数的初步认识(P76~84)。

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认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归一、归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4.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会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图形与几何

内容:

对称(P19~2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P50~64)。

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简单图形的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内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87~91)

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综合与实践

内容:

有趣的粘贴画(P39);智慧广场(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问题)(P65~66);智慧广场(根据周期规律进行推算)(P85~86);点击双休日(P92~93)

目标:

1.通过欣赏和自制粘贴画,感受对称美。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体验“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探索简单的周期规律,并能用这些策略和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

1.在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比较、归纳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方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2.在用乘除法两步计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简单的时间周期问题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年、月、日等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建立面积单位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理解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6.能借助直观学具,形象地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理解小数意义的过程中,发展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初步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7.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调查、测量等方法收集数据,体验数据在分析、判断问题中的作用。

(三)问题解决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摘录和线段图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

2.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运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体验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情感态度

1.在研究计算方法等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能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感受思考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单元质量标准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二)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学习活动,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几十几、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熟练掌握其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内部的联系与变化,获得勇于克服困难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在探究、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学习活动,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2.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一定的类推迁移、分析、概括的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

案例1: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片段)

【说明】本内容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商的中间为什么要写0。

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以首先让学生估算,得出每分钟生产果汁超过100瓶,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在估算的基础上,借助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获得计算结果,产生认知冲突,商的十位为什么商0。

【教学建议】

1.读一读:

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

想一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后尝试列算式。

列式:

428÷4

2.估算:

估一下商是多少?

你为什么这么估?

(学生可以把428看作400,得出每分钟生产果汁超过100瓶。

[意图:

通过估算让学生大致确定商的范围,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为进一步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笔算做好铺垫。

]

3.笔算。

(1)你能借助小棒摆一摆,知道428÷4的准确结果吗?

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明确把40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00根;再把2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7根,从而得出把42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107根,也就是428÷4的商是107。

(2)尝试用竖式计算。

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商不够1个十,怎么办”,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意图:

启发学生借助图示或小棒探究算理,在让学生充分说算理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演示,将直观演示与竖式的每一步结合,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

4.小结:

遇到这种情况,百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十位上不够除(不够商1)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

[意图:

进一步梳理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

 

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质量标准

1.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充分感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够说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准确判断出轴对称图形,在操作、观察、判断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教学案例

案例: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片段)

【说明】对称是现实世界中较普遍的现象。

本单元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一、情境导入。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在民俗节上拍的照片,请大家欣赏。

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图片中的物体都是对称的。

二、在操作活动中探究新知。

1.折一折。

将下面的图形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活动,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剪一剪。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对称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对折然后再剪,剪完之后打开,就是一个对称图形。

中间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3.画一画。

学生用铅笔画出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同学们都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么现在谁能与大家交流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意图】对称是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借助学生对对称现象的感性经验引入本课,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然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单元美丽的街景

——两位数乘两位数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通过探究、类推、转化、交流等学习活动,掌握两位数乘十、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迁移思想。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中,能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案例

案例1:

两位数乘十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片段)

【说明】学生已经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此基础上利用类推、转化的方法学习两位数乘十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

在探究36×10和30×20的口算方法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旧知。

23×3=60×2=4×300=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意图:

通过对两位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回顾,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

推理新知:

36×10=30×20=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意:

在合作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表述算理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借助直观操作、数形结合,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会思考,体验算法多样化,感受迁移思想。

同时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案例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

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在众多的算法中理解并优化出一般的算法。

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建议】

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列算式解决:

23×12=

1.借助点子图,让学生理解12个23就是10个23加上2个23。

(1)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画一画。

(教师提示:

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2)对照点子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尝试用竖式计算。

3.汇报交流23×12的笔算方法,重点强调乘的顺序及积的每一部分的书写位置。

【意图】注重数形结合,引领学生经历:

点子图→数形结合→算法→竖式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孩子理解算理,提炼算法。

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中,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在交流算法中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及合作意识。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感受迁移思想。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中,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有趣的粘贴画

质量标准

1.通过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巩固和应用学过的对称知识,加深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欣赏和自制粘贴画,感受对称美,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3.在与小伙伴的交流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案例

案例:

“想一想”环节.

【说明】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实践活动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学生学习了对称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对称知识,自己设计粘贴出喜欢的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1.教师出示一些对称的图片。

提问:

这些画漂亮吗?

你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

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幅这样的画?

[意图:

漂亮的图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分小组进行讨论。

示范画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叶子制作的?

示范画是利用了什么现象制作而成的?

[意图在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叶贴画的同时,发现这些叶贴画都是利用了对称现象制作出来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引导学生的创作念头,产生创作的构想。

]

3.观察一下自己准备的叶子,如何“因物制宜”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美丽叶贴画。

[意图:

合理选材,为下一步的“做一做”做好铺垫。

]

 

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

——解决问题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通过操作、观察,进一步认识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3.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用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案例

案例:

连乘解决问题(片段)

【说明】

“连乘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用连乘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先出示一种图案的花,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出示同种图案的三种颜色的花的图案,让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由一步计算过渡到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样分步教学易于学生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

“绿色生态园”中其中用红花摆放的图案。

师:

同学们,图中这些花漂亮吗?

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一共摆了多少盆红花?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出算式。

3.汇报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汇报时要说清楚思考的过程,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的?

即求5个8是多少?

[意图:

本环节运用学过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课,了解学生思维的基础,激活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

二、探究新知,训练思维。

课件出示:

“3种不同颜色花的图案”

师:

同学们,现在图中这些花更漂亮了,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一共摆了多少盆红花?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可引导学生借助“3个图案的点子图示”思考解决的方法。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策略:

第一种:

5×8=40(盆)40×3=120(盆)

第二种:

8×5=40(盆)40×3=120(盆)

第三种:

5×3=15(行)15×8=120(盆)

第四种:

3×5=15(行)15×8=120(盆)

第五种:

5×8×3=120(盆)或3×5×8=120(盆)

【意图】借助数、形结合揭示知识的内在含义,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并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白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透彻地理解每一个算式的意义,明确不同的解题思路,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策略的多样性和结果的同一性。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学会用乘除混合(归一、归总)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及用列表法和摘录法整理信息和问题。

2.学生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用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第五单元我家买新房子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通过看、比、找、拼、量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借助实物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在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利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究的方法,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案例

案例: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片段)

【说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以及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中,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的活动,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然后,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知识,自主探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1)每个小组准备12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小组动手合作摆一摆,能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2)填表格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12

1

12

6

2

12

4

3

12

(3)观察交流

师:

通过以上操作,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三个长方形虽然长、宽不同,但面积相等)

师:

进一步观察,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12×1=126×2=124×3=12)

学生尝试,总结概括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意图:

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自主探索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在合作中多动、多想、多说,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迁移类推,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会变成什么图形?

(正方形)

(2)师:

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否推导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并交流。

   

(4)师概括: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意图: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正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概括归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区分面积和周长,知道它们在意义、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方面的区别。

2.在运用所学的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智慧广场

质量标准

1.通过卖豆浆这一具体实例,学生自己梳理出豆浆的变化情况,能够正确理清事件的发展顺序。

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3.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认识到“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案例

案例:

用“倒过来推想”的方法解决问题(片段)

【说明】倒过来推想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稍微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问题中的信息,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认识到“倒过来推想”的必要性。

【教学建议】

活动一:

问题导入,感知策略。

猜一猜:

一个数除以7再加上3,正好是8,这个数是多少?

师:

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

(35)你是怎样想的?

生:

先用8减去3等于5,然后用5乘7就等到了35.

师:

你是由结果往前倒着推想得到的,是吗?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

【意图】设计猜一猜,使学生初步了解“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活动二:

分析问题,明细策略。

(1)出示情境图。

师: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

师:

你能把这些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吗?

(2)整理信息。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预设:

a.画示意图。

 

展示交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数量间的关系:

用长方形表示原有的豆浆,不知道有多少升。

卖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黄色表示。

再加入10升是28升。

b.画线段图。

卖了一半

加10升

现在28升

原来?

展示交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原有豆浆,卖了一半,取线段的一半,改用虚线表示;又加10升是28升,在原来的线段右边延长一段,表示又加的10升。

活动三:

深化理解。

师:

同学们用的几种整理方法,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整理信息的。

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再整理一下信息吗?

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呈现。

)原有?

升卖了一半又加入10升现有28升

师: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回忆“猜一猜”环节所用的方法,产生“倒过来推想”的想法)

师:

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想看。

小组整理信息,展示交流。

先按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整理:

再倒过来进行推算:

活动四:

解决问题。

预设:

(1)28-10=18(升)18×2=36(升)

(2)(28-10)×2

=18×2

=36(升)

师: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

倒过来推想

原来现在

小结:

有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