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364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docx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附件: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

2005年10月15日至21日,以清华大学梁尤能教授为组长、南京大学张大良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5人,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面考察。

教育部专家组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在认真地听取汇报、实地考察、查阅材料、座谈走访、听课测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察意见》,并在我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上作了反馈。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和评估专家组反馈意见,我校立即着手研究整改工作。

现将一年来我校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专家组认为,我校领导班子办学思路清晰,因校制宜,明确学校定位,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主要环节,延揽名师、扶植新秀,初步扭转了人才外流的不利局面。

我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形成了多个优势专业群;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

教师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乐与奉献,课堂教学严谨认真,注意把育人和教学相结合;学生勤奋、求实、进取;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细致入微、扎实有效;毕业生就业率高且服务于西部的比例超过半数,社会声誉好。

专家组认为,兰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始终以“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作为办学的战略目标,把为西部提供专业人才、科技成果和社会服务作为学校自觉的使命。

学校注重研究西部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大人身居西北、胸怀天下,教师“直面清贫、乐于奉献,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学生“勤奋、求实、进取”,形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

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已成为兰州大学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同时,评估专家组针对我校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和希望:

1.希望我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强新设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水平。

建议教育部和甘肃省充分考虑兰州大学的特殊困难,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

2.希望我校在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继续加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深入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规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统筹好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二、我校对整改阶段的认识和整改思路

对于专家组反馈的意见,我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委常委会议,学校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会议以及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研究所所长会议,进行了反复的讨论。

学校党委还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整改工作纳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去,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

通过各种会议的宣传和讨论,全校师生员工一致认为:

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完全符合我校的实际,对我们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本科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当下决心予以整改。

(一)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我校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切实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评建过程中,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我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也是我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校地处西部,自然环境差,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虽然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也初步扭转了人才外流的不利局面,但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着高层次人才欠缺,新设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和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过程中,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如何保证,本科教学的规律如何把握将是学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学校要通过“抓制度、抓管理、抓落实”,切实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落实。

学校清醒地认识到,整改的任务非常艰巨。

学校将通过扎实有效的整改,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

因此,学校党委做出决定:

要在认真分析、研究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为期一年的整改方案,并确定2006年为我校“教学整改年”。

(二)整改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反复讨论、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校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如下整改工作思路。

1.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教育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共进;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管理,营造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的和谐环境。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新设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学校在创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继续坚持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深入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规律,逐步建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科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统筹好各学科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学院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确保整改工作顺利进行

我校继续保留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分头开展工作,各学院具体落实。

学校要求各职能部门建立目标责任制,突出重点,结合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提出本部门的整改意见和措施,把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找准差距、明确责任和任务,专项推进,在教学改革的深度和教学管理的力度上下功夫,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提出整改方案并认真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不动摇,注重教学工作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同时学校将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高效开展。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

学校将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对于能够在短时间解决的问题限时整改;对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则与“十一五”规划的起草结合起来分步骤整改;需要在长期建设中逐步整改的问题,则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制定整改计划。

整改内容的梳理和确定具体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根据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考察提出的结论性意见,未达到A级标准的指标和反馈交流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二是自评自建过程中按照本科教学工作指标体系的标准,部分指标虽然达到A级标准,但存在影响本科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的问题;三是按照学校建设“理念先进、组织合理、管理科学、质量优良”的本科教育新体系的要求,立足学校当前和今后长远的发展目标,需研究和解决的本科教育的前瞻性问题。

学校提出了本科教学工作总体整改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的总体方案和整改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排出具体的时间进度,分解指标,层层落实。

各层次、各类别整改方案的实施,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整改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举措

(一)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1.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

学校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学期的全校领导干部大会,党委书记、校长均会强调本科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各个部门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重视教学,关心教学,支持教学;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行政例会也以本科教学工作为议题,听取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

学校在预算内增加教学经费,保证了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加。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本科教学经费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每年拨款200万元作为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专项经费,用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的培育及本科生科研训练、基础英语附加训练、口语训练等。

同时,学校还首次解决了榆中校区2002级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补贴问题,共发放补贴45.41万元;为落实辅导答疑、交流讨论等非课堂教学环节,发放交通补贴17万元。

近期,学校拟投入180万元对榆中校区公共机房微机进行更新。

3.继续坚持教授上讲台,加强本科生基础课教学

学校鼓励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

2005年开始,实行基本工作量制度,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必须完成216个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其中必须为本科生授课54个学时以上方可启动教学津贴。

4.从各种政策导向上引导教师重视本科教学工作

学校从职称聘任、津贴分配等政策方面引导教师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申报精品课程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理顺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贵、倾情奉献。

(二)继续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

我校“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实施以来,在引进和培育人才、聘任讲席教授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

2006年,为了对于获得博士学位新进入教师队伍人员更好地进行资助和支持,使他们一进校门、一进研究所工作就能够立即融入团队,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对“萃英人才建设计划”进行了修改补充,制定《关于对“萃英人才建设计划”中获得博士学位者相关办法的修改补充规定》(校人字[2006]68号),进一步加大了对这批人员的支持力度。

2006年选留优秀博士毕业生26人,成为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

2.以学科带头人层次的人才为建设重点,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工作

一年多来,我校继续加强“萃英人才建设计划”的实施力度,2006年引进聘任教授7位(其中萃英特聘教授1位)、副教授4位,引进人才总数达到81位;聘任讲席教授16位,讲席教授总数达到58位。

从校外聘请160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其中院士15人,国外专家70人),为本科生讲座500余场次,对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术交流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继续执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计划,提升已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

在原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基础上,2006年起,学校首次推行为期三年的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针对任教时间不足5年(包括5年)的青年教师,通过各学院指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校和学院组织专家听课、教学观摩等方式带动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继续执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计划,积极遴选推荐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还积极支持在国外有科研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渠道畅通的青年教师单位公派出国进行科研活动或做博士后。

2006年实际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留学25人。

同时,学校努力提升已有教师的学历层次,优化队伍结构,2006年攻读博士学位人员38人,攻读硕士学位人员20人,在职做博士后人员(国内)5人。

选派中外联合培养师资博士生8人赴国外学习。

4.进一步加强新设专业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新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2006年,学校选留优秀博士毕业生26人、硕士42人,近30%补充到了新设专业师资队伍中;选派青年教师国内进修50人,参加各种培训班、学术会议20人次。

其中,选派新闻传播、土木工程、影视文学等新设专业教师的人数达到30%。

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2006年共选派8位教学科研骨干参加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

5.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

教育部2005年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颁布后,我校率先启动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校内开展培训的基础上选派10位教师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

2006年,选派8位教师参加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征求意见会和课程培训班;17位教师参加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训班;5人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研讨会和培训班。

(三)深入探索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规律,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1.加大招生改革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为吸引更优秀本科生源,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和良好的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兰州大学办学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探索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和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后备生源,2006年我校进一步加大了招生改革的力度,在2004年开始所有“基地班”直接进入招生过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今年部分“基地班”采取一半计划进入招生过程、一半计划进校后选拔的办法,并首次在招收的本科新生中选拔设立“隆基班”,目的在于选拔校内最优秀的生源;76个本科专业中的23个专业按专业类招生;申报并获批开展自主招生。

2.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带动相关学科和专业发展

各级人才培养基地在我校本科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006年,我校成功申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甘肃省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才培养基地;至此,我校已拥有6个国家级、4个部省级和2个校级人才培养基地。

同时,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国家理科基地申请“十一五”人才培养基金670万元。

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不但有效地保护和加强了基础学科专业,同时带动了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形成了若干优势和特色专业群,确保了精英教育办学目标的实现。

3.大力实施精品课程培育计划,推动课程建设

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实施精品课程培育计划。

2006年,我校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47门。

2006年,我校还组织2000年至2005年建设的六批196个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和2003-2005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进行成果汇报,目的在于检查和比较课程建设成果,继续加大对建设成果显著课程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培育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以此推动我校的本科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的统编教材,我校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在学校设立的“教材建设基金”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调动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的积极性,并以此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006年,我校有17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5.集中检查和日常随机教学评估相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2006年起,学校教务处在主管校领导的部署下,每学期中旬组织教学顾问、中青年教学骨干及教务处负责人组成专家组,对全校本科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专家组通过听取学院汇报、查阅教学档案、听课、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学院本科教学状况并及时向各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反馈。

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式上,由以往的晋职申请评估向日常随机教学评估过渡,目的在于将集中教学检查和日常随机教学评估相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进一步完善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制度,加强对非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

在我校多校区办学的背景下,实施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制度,2006年,学校提出《关于完善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制度的若干意见(试行)》,将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及教学工作量计算,并加大监督落实力度,其目的不仅要鼓励教师重视辅导答疑和交流讨论,更重要的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7.加强对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的管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为切实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质量,进一步加强对本科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制定并颁布《兰州大学本科实验教学规范(试行)》和《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试行)》,并首次推行将完成毕业论文时间延长为一年。

此外,学校还加强对实验教学运行情况和毕业论文的日常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8.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加大公共选修课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自由选课制度,深化公共课教学改革,学校在继续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制订了《兰州大学公共英语和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对政治理论课和大学英语实行公开选课并依据选课学生人数确定教学工作量系数,以此推进政治理论课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为做到结合学生兴趣和能力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选择的空间,学校还加大公共选修课建设,计划按学科开设10个门类若干门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目的是为了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9.实施教学质量专项经费支持计划

为了培养适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本科生,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打好基础,“十一五”期间,学校每年拨款200万元作为研究型学院本科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实施重点教材建设计划(“十一五”规划教材)、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训育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培育计划、高年级本科生综合创新实验支持计划、专业特色研究项目建设、交叉学科特色研究项目建设、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大赛支持与奖励计划、低年级本科生基础英语附加训练计划、高年级本科生英语口语训练计划、“名师讲坛”计划等。

10.进一步加强学风、考风建设,严格学籍管理

我校历来重视学风建设,坚持将学风建设贯彻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2006年,学校教学主管领导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与理、工、农、医、文科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及校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团委书记就我校学风建设情况进行座谈,目的在于了解情况,加强校内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学校一直重视考试和考试改革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考试纪律,一手抓考试改革,通过这一环节来促进学风建设。

为了使考试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实际情况,学校于2006年6月颁布了《兰州大学关于命题、考试及成绩归档的若干规定(试行)》。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加强本科生学籍管理及考风建设,严格退学、试读等的相关规定。

11.改革研究生推免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006年,在研究生推免工作中学校推行了几项新的措施:

推荐一批研究生导师在全校范围公开选拔优秀推免生;根据各学院近3年的科研工作状况分配90名推免生名额,并要求这部分名额的1/3必须用于跨学院选拨;学校单列20个名额,不受综合排名限制,学生提出申请并由本院3名以上为该生授过课的教授或副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面试后确定人选。

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交流,选拔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统筹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原兰州医学院并入我校已经两年时间,学校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专业的融合,形成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申报学科点等措施,扶持文科类、医学类等学科的发展;强固优势学科,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我校民族学、数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工程力学、草业科学、行政管理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应用经济学等23个学科点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戏剧戏曲学等4个学科获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在此次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哲学社会科学获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和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均占总数的50%,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引起较大震动,必将对文科其他学科,乃至医学、农学和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起到辐射与推动作用。

2006年,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区域经济学等27个学科(其中一级学科14个)被批准为2006-2010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全省11个高校具有省级重点学科90个,本校占30%;其中文科类学科8个,医学类学科5个,理工科类学科14个)。

与2002-200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相比,新增6个一级重点学科(文科类3个:

社会学、民族学、公共管理;理科类3个:

地质学、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2个二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草业科学)。

这为我校国家重点学科的申报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顾一年多来的整改工作,我校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抓细、抓实,确保本科教学日常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项措施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形势下,我校面临的挑战更艰巨,任务更繁重。

但我们有信心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牢固树立质量观念,狠抓质量工程,确保本科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动摇,促进我校本科教育实现“上中材质、精英教育、全面发展、质量一流”的目标定位,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下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