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213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docx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

最新整理《祭十二郎文》教案设计(共三课时)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对其侄十二郎的祭文,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解文言词句。

文言实词:

孤,怙,孥,薨,辍,嗣,蒙,窆,尤等。

  言虚词:

其,抑,曷等。

文言句式:

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呜呼,其信然矣。

(感叹)等。

  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及本篇祭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方法。

  2.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此文散发的浓浓悲情。

  3.指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理解文意并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4.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鉴赏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篇抒情散文,它字字含泪,句句动情,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绝,成了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二、出示自学目标

  1、体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创新精神。

  重点:

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三、作者及背景简介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

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

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

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

“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

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

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四、解题

  1、汉魏以来,祭文多仿《诗经》中雅、颂的四字韵语,也有骈文的。

韩愈的这篇祭文,虽沿用四言,但文意曲折,气势飞动,打破了一般祭文为死者歌功颂德的陈腐旧套。

此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的特色。

  2、《古文观止》评论说: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

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苏轼说: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五、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

1、注音。

  闻汝丧及长不省所怙兄殁南方省坟墓归取其孥丞相薨佐戎徐州汝遽去万乘之公相殒其生窆不临其穴尚飨

  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那些情?

  明确:

  情:

思念之情痛悼之情骨肉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无常宦海沉浮

  六、点拨引导自读课文1-3自然段

  方法步骤:

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文意点拨重难点语句引导欣赏

  第一自然段:

表哀悼之情。

  《祭十二郎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首告闻丧以致哀。

  第二自然段:

此段叙骨肉之情。

  叔侄之间情同骨肉,亲如手足。

这就为下文哭祭老成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接着历数了韩家迭遭不幸,回忆了许多生活往事,尤其是嫂嫂指着自己和老成所说的悲痛至极之语,写出了自己和老成在继承韩氏香火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第三自然段:

点拨:

此段抒悔恨之情。

  韩愈写自己为生活奔走,叔侄难见面的情形以及虽几度相约而终“不果”的遗憾、悔恨、自责,这是韩愈对十二郎无限深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对自己往日追求功名富贵沉浮于仕途生涯的反省和批判。

  七、小结本节课,布置作业

  1、树读课文

  2、完成《高考神梯》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点拨学生自学课文4-12自然段2、小结本文

  教学步骤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继续指导自学4-12自然段

  方法同上。

  第四段:

采用“反差”叙述手法抒人生无常之慨。

  作者自感眼花、发白、齿摇、体衰,不能久存;而十二郎少壮康强,又蒙“吾兄之盛德”,理当存全。

孰料却偏偏相反,“少者强者而夭殁”。

事情如此出乎意料,以至顿生下文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怀疑。

  第五段:

在上段的基础上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段笔调低沉,抒情的气息亦愈加浓郁。

特别是闻死讯之初那将信将疑、恍惚迷离之状的陈说,更是如泣如诉,悲痛至极,达到了抒情的高峰。

在真邪梦邪、信也不信也的种种幻想破灭之后,情不自禁地向天理、神明、寿命发出了一连串愤愤不平的质疑和冲击!

问天无语,问神不应,遂生“几何不从汝而死也”的念头,至此感情的悲愤已升至极点。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以预知。

  第六七自然段:

两段相互配合,发后嗣难成之悲。

  上段自我自慰——死后有知,则相见之日不久;死后无知,则可摆脱悲哀。

下段自然写到死期将至,两家后代难于成立,连用两个“呜呼哀哉”,既表现了思绪的起伏跌宕又示以精神的无可奈何之状,使读者同坠于悲哀迷惘之中而不觉。

  第八九自然段:

以回忆的口气,追忆往日通信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十二郎的关切之情。

  想了解十二郎死因和死亡的日期,可惜由于耿兰的不言月日,及使者的胡说,导致弄不清侄子确切的死亡日期。

这段文可以说是全篇中写得最平的,无论是用辞上还是感情上都显得平淡无奇,似乎是多余的话。

但这些看似平淡的叙述足见两人情谊之深厚。

  第十自然段:

叙后事之安排,以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第十一自然段:

进一步抒发了与十二郎“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的内疚和遗憾。

  韩愈在这里以两个“不能”而愧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夭殁的十二郎。

于是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年。

读完全文,我们仿佛看到未老先衰的韩愈正在十二郎的墓前对死者哀伤地叙说,边哭边诉,呼天抢地,神志惶惑,悲伤之情跃然纸上。

  第十二自然段:

在表哀悼之情。

  三、小结本文

  1、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

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2-3)

  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

写十二郎之死。

(4-9)

  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

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10-文末)

  2、写作特色: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

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

  四、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2、完成《高考神梯》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文言知识过关2、迁移练习

  教学步骤

  一、本文文言知识过关练习

  1、指出句中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奠零丁孤苦不幸早世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敛不凭其棺以待馀年

  2、古今异义

  明年成家而致汝吾与汝俱少年冀其成立

  3、词类活用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莫如西归成家而致汝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吾书与汝日恐旦暮死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4、一词多义

  省

  不省所怙汝来省吾

  始

  始来京城汝之子始十岁

  虽

  虽暂相别虽万乘之公相

  诚

  诚知其如此天者诚难测

  如

  如吾之衰者如耿兰之报如不能守以终丧

  其

  未知其言之悲其后四年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其又何尤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其无知,悲不几时

  5、特殊句式

  惟兄嫂是依吾佐董丞相于汴州吾又罢去

  何为而在吾侧也汝从(吾)于东其然乎?

其不然乎?

  二、迁移练习:

课堂辩论

  辩题:

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正方:

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

  反方:

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

  幼时为伴,未尝相离(2段)

  1.生离之情

  三别三会,聚少离多(3段)

  少、强先殁,不合常情(4段)

  惊闻噩耗,疑梦非真(5段)

  融情于事2.死别之情若死有知,愿从汝死(6段)

  子孙幼弱,睹之生悲(7段)

  病因死期,萦廻于心(8、9段)

  吊慰、改葬、事事不忘

  3.祭奠之情(10段)

  抚孤成立,馀年之愿

  教学反思

  本课以“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为教学理念觉得主要有。

在上完这一课后我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是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

在课堂上,学生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他们“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

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

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值得改进;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

(当然,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