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197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docx

历年历史考研的名词解释

历年研究生考试的名词解释

1.玄武门之变:

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是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绍兴和议:

是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

宋朝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取得可一定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hui唯恐有碍对金和议,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拍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反对。

1141年双方达成和约。

3.亚罗号事件:

1853年英美等国掀起了“修约”交涉未能得逞。

1856年10月8日,英国侵略者制造了“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一系列粗暴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事件中的一个。

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一个借口,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4.《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在1898年6月9日由清朝政府和英国在北京签订。

该条约中,中国将1860年英国所夺占的尖沙咀以外的九龙半岛的其余部分,即从深圳湾到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租与英国99年,租期内租借地归英国管辖。

接接地陆地面积是376平方英里,其中大陆286平方英里,岛屿90平方英里,较原香港行政区陆地面积扩大了约11倍,租借地水域较前扩大了四五十倍。

5.黄兴:

1874——1916,汉族,原名是轸,改名兴,字克强,号庆午、竟武。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于上海去世。

著有《黄克强先生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迹》刊行。

6.洛川会议:

1937年8月22日——8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1941年田赋征实:

是民国时期采取征收田赋的一种方法,由时任福建省经济厅厅长严制。

即按土地征收实物税。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山西、福建等地方规定,田赋改按战前粮价折征实物,各省仿行。

1941年7月,国民政府明令田赋征收一律改成实物。

8.太学:

是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

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宣帝时博士增到12人,王莽当政时有增到30人。

太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魏晋至明清时期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9.少康中兴:

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

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是发生在夏王朝中期两起著名的历史事件,前后经历大约四十年时间,说明国家建立初期,就已经存在着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河洛大地因此流传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10.《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先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大家只有放眼整个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新、更深刻的印象。

11.废两改元:

1933年3月10日,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

银两是中国历来通用的货币单位。

近代,银元广泛流通,形成银元、银两并行流通的局面。

1917年,虽有废两改元之议,没有实现。

1933年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司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

12.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背景: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发动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而国民政府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淫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秦十协定”和“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与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此期间,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3.下关惨案:

1946年6月23日,上海5万群众集会游行反对内战,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要求驻华美军立即撤退、停止对国民党的一切军事援助。

并选派上海工、学、商等各界人民团体代表马叙伦、阎宝航、林汉达、盛丕华、张伯、雷洁琼、包达三、陈震中等十余人南京请愿。

当请愿代表行至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凶欧,马叙伦、阎宝航等多人受伤,这就是下关惨案。

14.董仲舒:

公允前179——公元前104,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着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文化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公元前134年《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罢黜百家思想)

15.厘金: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

最初是地方筹集饷需的方法,又名捐厘。

中国自清代到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1%),故名厘金或是厘金税。

厘金创于1853年,实则是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1厘故称厘金。

16.明代内阁制:

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有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独揽政事,于是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正统末年的反复,到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

正德荒戏好战不亚于隋炀帝,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没成大乱,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永乐实际上中国最后一个成功的专制皇帝,在永乐以后,专制者必误国,分权着必振兴。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了内阁,行政权分给了六部。

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17.皇姑屯事件:

是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的交叉处三孔桥,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因在皇姑屯火车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

18.资源委员会:

是国民政府统制工矿企业的主要机关。

其前身是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于1932年11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会址设于南京。

资源委员会,中国国民党政府所属主管重工业的主要机构,1935年4月在南京成立,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资源委员会由数十人组成,下设有矿室、冶金室、电气室三个实验室,从事勘察、调查、研究等工作。

资源委员会及其前身都由蒋介石自任委员长。

19.戊戌六君子:

是中国历史上1898年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被慈禧太后杀死的六个主要参与者。

六个人分别是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这六人。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

20.中国同盟会:

简称同盟会,亦称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在1912年造成大清帝国的覆亡,促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的建立。

21.新生活运动:

简称新运是指1934——1949年在中华民国政府第二首都的南昌推出的国民教育运动,横跨八年抗战。

新运虽然标榜“新”生活,内容却是“旧”的儒家伦理思想。

新运最后因中华国民政府于1949年内战失利暂停办理,无疾而终,总体成效不大。

新运的主要内容:

礼义廉耻(四维)是新运的中心思想。

三化就是实践理论的行动指导所谓的三化就是生活艺术化、生活军事化和生活生产化。

22.抗战建国纲领:

中国国民党领导全国从事于抗战建国的大业,欲求抗战的必胜,建国必成,固有来赖本党同志的努力尤其需要去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负担。

因此要求全国人民抛弃成见集中意志、统一行动,特于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议决公布,使全国力量得以集中团结,而实现总动员的效能。

在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

23.交子:

是北宋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发行的货币。

初始发明人为成都知府张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成都。

最早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的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褚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的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褚纸券便称为是交子。

24.约法三章: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指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以资遵守。

现在指以语言或是文字形式定出几条大家共同遵守的条款。

约是指商议确定,法是指法律。

25.侯景之乱:

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8月,东魏降将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

萧正德派大船数十艘暗中接济侯景军辎。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判成风。

侯景之乱可以说是腐朽政治的产物。

26.三家分晋:

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史学界把此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

27.张居正:

(1525-1582),汉族人,今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首辅之一,明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得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他还推行了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

28.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和三藩之乱是同义词,已合并。

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需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但20年后,南方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和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与清廷分庭抗礼,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

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的沉重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平定三藩对于清廷来说是真正完成统一,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29.《筹办夷务始末》:

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收录道光、咸丰、同治等年间涉外事项的上谕、廷寄、奏折照会等档案约二千七百余件、二百二十万字。

宗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

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30.楚汉战争:

楚汉之争和楚汉战争是同义词,已合并,楚汉战争又名楚汉争霸、楚汉相争。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并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王。

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8月——公元前202年12月,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历史背景:

秦朝灭亡,项羽分封天下;导火索是项羽该封刘邦到汉中为汉王;其中决定性战役为暗度陈仓、井陉xing之战、垓下之围。

31.已亥建储:

农历1899年12月24(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虚弱为理由,决定册立端郡王载漪yi的儿子,15岁是溥仪为大阿哥,准备在农历庚子年的新年让光绪帝举行让位典礼,这就是历史上的“己亥建储”

32.保甲法:

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之一。

1070年司农寺制定《畿ji县保甲条例颁行》,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以住户中最富有者担任保长、大保长、都保长。

用以防止农民的反抗,并节省军费。

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

33.好人政府:

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

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

他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

由这些人组成“好人政府”,形成社会重心,一点一滴地改造社会,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大我”不必开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国就可以富强起来。

这种好人政府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的、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

但这只是良好的愿望。

好人政府实际上它是听命于吴佩孚的傀儡。

这个政府为曹锟所不容。

结果仅存3个多月就垮台了。

“好人政府”昙花一现,成为历史上的陈迹。

34.宗法制:

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大宗。

天子的除了嫡长子之外的儿子被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们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朝的之一制度就是宗法住,它与中国的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

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35.汉初三杰:

说的是汉朝建立时的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他怎么会得到天下。

群众回答均不在点上,他自己说是得于谋在张良、战在韩信、保护天下在萧何。

韩信汉族人,今江苏省人,军事家。

是西汉开国将领,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

韩信最后被控谋反被吕雉及萧何骗入宫内,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张良字子房、汉族人,为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楚汉之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jian灭楚军为刘邦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萧何汉族,今江苏人,秦末时辅佐刘邦起义,楚汉之争中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他们的大后方,不断地输送粮食士卒支援汉军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九章律》,公元前196年又协助消灭韩信、吕布等异性诸侯王。

高祖死后,辅佐惠帝,公元前193年去世。

36.河阴之变:

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因事件发生在河阴县而得名。

尔朱荣借助此次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中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37.《日知录》: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书名取之于《论语·子张篇》其内容宏富、贯通古今。

其内容大体划分为八类即是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

顾炎武,汉族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38.章炳麟:

1869——1936,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

后改名绛,号太炎。

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明末清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的朴学大师。

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

著述甚丰。

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代表作品《章氏丛书》、《章太炎年谱长编》、《章太炎医论》。

39.广方言馆:

清末设立的近代新式学堂。

1863年由李鸿章奏请在上海设立,史称外国语言文字学馆、同文学馆。

招收14岁以下的文童住馆学习,聘请英国人为西教习,令聘请中国人为总教习和分教习。

课程有外国语言文字,近代自然科学和儒学,经费由江海关支付,1869年并入江南制造局,仍然保留原名称,分为英文馆、法文馆和算术馆。

1894年又增设天文馆,学习期三年,毕业后视成绩分赴各衙门、海关充任翻译等洋务工作。

1905年改为工业学堂。

另有设在广州的广方言馆,1864年由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仿照上海例,奏请设立。

招收14-20岁之间的满汉学生和20岁以上有功名的人入馆学习。

没有英、法、德文班。

学习期三年,毕业后派充各衙门翻译,经费由粤海关支付。

40.南岳军事会议:

1938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

第三和第九战区的司令长官、军长、团长、师长等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中共中央周恩来、叶剑英也应邀参加。

会议在蒋介石主持下着重从军事角度检讨了过去抗战的得失,判断了当时战争的形势,确立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并据此调整了部署。

蒋介石在会议提出了划为抗战阶段的设想。

他说,此次抗战,按照预定的战略来划分,可以分为二个时期,从七七事变到日军占领武汉、岳阳为止,是第一期,此后属于第二期,即我们“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

41.金元券:

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

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消耗了巨大财富,引起财政赤字的直线上升和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一片混乱,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劣时期,法币急剧贬值。

国民党为了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发行总额限为20亿,后又取消发行总额的限制。

42.文明皇后:

西晋文明皇后王元姬217-268,今山东郯tan城人。

三国时魏臣王肃之女,晋文帝司马昭之妻,晋武帝司马炎之母,司马炎称帝后,尊她为皇太后。

15岁嫁给司马昭,生了五子一女王元姬死后,谥号文明皇后。

43.万历新政:

在明神宗万历帝登基以后,明朝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在内阁首辅的建议和操作下,对政治、经济和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缓和社会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在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实行考成法”中心是为了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

经济上一是清查土地二是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李成梁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

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

互市使得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

背景是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徭役也日益繁重激起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起义

44.乾嘉学派:

清代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

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因而得名。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

因为此一时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注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

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证学之称。

45.公行贸易:

公行制度,又称广州贸易制度。

清政府基于公行的对外贸易制度。

是清政府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

公行,亦称官行。

是鸦片战争前官方特许的经营对外贸易商人的同行组织,也是专办外洋商船来广州贸易的组织,具体经办清政府对外商的一切联系事宜。

成立于1720年,它既是中外商人联系的中介,既有商业职能又有外交政治职能。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订立后分局相关条约而撤销。

46.《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又称《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滇案,但也使得英国得到了入侵中国西南边境的条约权利。

滇案就是马嘉理事件。

该条约共分3部分16款,并附有另议专条。

47.李鸿章:

1823——1901,汉族,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quan,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

作为淮军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晴重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今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主要事迹: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

历史贡献:

积极倡导建立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

48.问题与主义之争:

发生在20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不仅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到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时脉络。

49.中间路线:

又称第三条路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种要求以资产阶级为主题,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路线。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人提出“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的右手打倒共产党”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之一邓演达,一方面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政权,另一方面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运动,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中间路线观点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抗日战争中后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你,坚持国民党一党专阵,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的卖国政策,反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大官僚买办专政政权。

但是由于阶级和认识上的局限性,他们也不赞成马克思主义学说,不赞成将来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幻想建立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1941年他们建立了名为中国民主政党同盟的政治团体(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间路线的代表。

50.“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

当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