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151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考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34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

第34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史实,探讨其实质和不稳定性。

3.了解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4.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基本史实,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017·全国卷Ⅰ,46

2017·全国卷Ⅱ,46

2017·全国卷Ⅲ,45

2017·海南卷,25

  通过考查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考查学生对相关重大史实的比较和分析;注重中外历史的结合,考查重大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侧重考查国际组织的建立对各国社会的影响

分值:

15分

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

(见学生用书P174)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3)导火线: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

(2)主要阶段

①第一阶段:

1914年,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稳定了西线,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②第二阶段:

1915~1916年,发生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使战争局势转向有利于协约国方面。

③第三阶段:

1917~1918年,美国、中国参战,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德国投降。

3.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4.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西欧衰落,美日崛起。

(3)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革命和独立的浪潮。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

(4)第一次世界大战揭示了战争对经济和后方的巨大依赖性,对军事力量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类对世界大战进行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1)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由来已久。

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其实质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双方矛盾更加激烈。

(2)英德矛盾:

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和欧洲大陆德国过于强大,加上在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导致英德矛盾逐步激化。

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实质上是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

(3)俄奥矛盾:

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

奥匈帝国把巴尔干半岛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向巴尔干半岛渗透,与奥匈帝国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俄奥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考点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见学生用书P174)

1.凡尔赛体系

(1)巴黎和会的召开

①参加国:

英、法、美、意、日等27个国家。

②各国意图:

美国要称霸世界;英国要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法国要削弱乃至肢解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主;日本的目的是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和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2)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①《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德国及其各盟国承担战争罪责;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军备;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②形成:

《凡尔赛和约》及其随后签订的对奥、保、匈、土的各项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3)影响

①积极:

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了国际关系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②消极:

是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该体系隐含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

和约把德国民众置于被奴役地位,成为以后引发战争的隐患。

(4)国际联盟的建立

①由来: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提出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

②任务: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

③主要机构:

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

④实质:

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美国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其不利,拒绝参加)。

⑤影响

积极方面: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有利于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促进国际合作,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方面:

被英法所控制,成为它们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纵容法西斯侵略,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华盛顿体系

(1)1921年,美、英、日、法、意、葡、荷、比、中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2)内容

①《四国条约》:

美国消除了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五国条约》:

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限制日本海军扩张。

③《九国公约》:

“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评价

①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列强在该地区的矛盾,美国取得重大成果,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受到压制。

②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条约》确立起来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华盛顿体系。

它与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调整

(1)1925年10月,德、法、比、英、意等国签署《洛迦诺公约》。

(2)《非战公约》

①时间:

1928年8月。

②创始国及签订:

美、德、法等15国在巴黎签订。

③内容:

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④评价:

既有虚伪性和欺骗性的一面,又含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这一国际法准则的积极方面,对法西斯国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双重性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又具有明显的“分赃”性质和大国强权色彩,在“和平”体系下,掩盖着各种矛盾与隐患,为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见学生用书P175)

 对战争的分析认识

1.战争的原因:

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

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

反之则为正义的。

3.战争的胜负: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比较多,其中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的实力,而实力能否充分发挥、能否由弱变强,又受制于社会制度、统治政策、战争性质等各种因素。

其次从战争的进程来看,指挥员的素质、军队的战斗力、战役谋略得当与否、战场各部分的配合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战争的结果。

4.战争的影响:

任何战争都会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巨大破坏,造成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损失。

但是,有些战争在客观上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这种积极作用要比其损害大得多。

有无这种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的大小则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后至华盛顿会议前,英国对山东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它敦促日本公开声明和履行在巴黎和会上对山东问题的承诺,尽快从山东撤军,这是值得肯定的;它要求日本在山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虽然是出于保护自身在华利益的考虑,但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野心是一个遏制。

英国对日本向中国施压直接交涉山东问题持不干预态度,不想进行调停,是担心会得罪中日双方,损害其在中日的利益;基于保护英国在华地位和影响的考虑,英国不阻挠中国向国联申诉山东问题,中国有可能得到道义上的支持,这是值得肯定的。

——摘编自《巴黎和会后至华盛顿会议前英国对待山东问题的态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是如何解决中国山东问题的,并说明在华盛顿会议上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巴黎和会后英国在中国山东问题上的态度。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巴黎和会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要求日本在山东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野心是一个遏制”等并结合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信息“敦促日本公开声明和履行在巴黎和会上对山东问题的承诺”“从山东撤军”“不阻挠中国向国联申诉山东问题”等并结合巴黎和会上英国对待中国山东问题的态度回答即可。

答案 

(1)巴黎和会上,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将山东的主权和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同时仍在山东保留一些特殊权利。

(2)英国自始至终未给中国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但是英国的一些行为,如敦促日本履行承诺、不阻挠中国向国联申诉等表明其在巴黎和会后对中国山东问题的态度比在巴黎和会上有所进步。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

第10点:

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第11点: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第12点:

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原则”和《凡尔赛条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别指出它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材料一“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材料二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独立,都体现出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的原则。

第二小问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意在扩大美国影响,谋求世界霸权;《凡尔赛条约》这一规定目的是肢解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一分为二的看待,既推动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为地区冲突和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答案 

(1)原则:

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

目的:

威尔逊:

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美国影响。

凡尔赛体系:

尽力削弱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

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或实现了独立;客观上导致独立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或中欧的碎片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20世纪20年代,同英国一道,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因为日本能做到在中国粗暴行事而不招致他国的联合反对。

但从30年代中期开始,大国关系逐渐重组,中国得以不再孤军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接二连三地获得外部大国的帮助。

到30年代末,美国、英国、荷兰、法国和苏联之间形成了松散的同盟,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

可以说,这是一个改造过的华盛顿体系,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

为此,日本试图将苏联从“协作国”中分离,并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

——据[美]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

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华盛顿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体系变化带来的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日美是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倡导者……而在30年代前半期,太平洋两岸几乎没有真正的冲突”得出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前半期,以美英日为主导;根据材料“到30年代末,……各国都想遏制日本的推进……剔除了日本,加入了苏联”得出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加入,日本受到孤立。

第二小问,主要源于日本与原体系成员的利益出现冲突,体现在日本扩大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华战争,威胁其他国家利益;根据材料“日本试图……与德、意结成牢固的同盟”得出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威胁世界安全。

(2)可从中国国际地位和处境的改善、促使世界格局变化(华盛顿体系瓦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影响战争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变化: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前半期,以美英日为主导;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加入,日本受到孤立。

原因:

日本走向全面侵华,威胁英美等国利益,促使其对日政策从绥靖转向遏制,并逐渐加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日本与德、意结成法西斯同盟,威胁世界安全。

(2)影响:

客观上改善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处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导致了华盛顿体系的最终解体;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

(见学生用书P176)

【典例】(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答题送检】来自阅卷名师报告

错误

致错原因

扣分

(1)

没有从一战的影响、欧洲有识之士的认识、欧洲当时的局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3

(2)

没有从设想与现实的关系、法德关系、各国利益诉求、经济危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归纳

-2

【解析】 

(1)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

‘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并联系《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的影响概括。

(2)结合“欧洲联邦”设想本身的缺陷、法德的矛盾、欧洲各国的利益诉求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

【规范答题】 

(1)背景:

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

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2018·河南八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既定方略是“赖美为助”“依仗各国”主持公道,其出发点仍是“以夷制夷”,但立足点已转向对和会极高的道义期望值上。

原因在于中国对一战后国际关系准则的威尔逊“十四点”宣言深信不疑。

巴黎和会作为按“十四点”原则实现世界和平的场所,当然被中国视为主持正义、讲究公理的地方。

直至一切努力无法改变和会决定,亦不能指望美国主持公道后,中国代表团才在国内民众的压力下,自发地转变既定外交方略,依据国际法拒签和约,从而引起国际震动,在华盛顿会议上,这种转变变成了自觉的行动。

会前中国在外交上形成了明确的方略:

通过参加多边国际条约体系,制衡列强在华势力,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国家的平等地位。

这是在汲取巴黎和会的教训后,对外交方略的进一步调整与修正,是中国外交的明显进步。

——摘编自金卫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中国外交方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方略的变化以及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外交方略变化的原因。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既定方略是‘赖美为助’‘依仗各国’主持公道,其出发点仍是‘以夷制夷’,但立足点已转向对和会极高的道义期望值上”“直至一切努力无法改变和会决定,亦不能指望美国主持公道后,中国代表团才在国内民众的压力下,自发地转变既定外交方略,依据国际法拒签和约”可知,中国外交方略的变化是巴黎和会上依赖美国等国“以夷制夷”;华盛顿会议上依据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第二小问实践,结合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总结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实践是签订《九国公约》,重新承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了二十一条。

(2)从材料“巴黎和会作为按‘十四点’原则实现世界和平的场所,当然被中国视为主持正义、讲究公理的地方。

直至一切努力无法改变和会决定,亦不能指望美国主持公道后,中国代表团才在国内民众的压力下,自发地转变既定外交方略”及巴黎和会中国失败,华盛顿会议等相关史实,可知中国外交方略变化的原因是汲取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教训;北洋政府及外交官的据理力争;五四运动提高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美英对日本的压力等。

答案 

(1)变化:

巴黎和会上依赖美国等国“以夷制夷”;华盛顿会议上依据国际法制衡列强在华势力。

实践:

签订《九国公约》;重新承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了二十一条。

(2)原因:

汲取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教训;北洋政府及外交官的据理力争;五四运动提高了国人的民族意识;美英对日本的压力等。

(见学生用书P177)

1.(2016·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美国和苏俄等角度来分析。

从世界看,一战接近尾声,恢复世界和平、重建战后秩序成为焦点;从苏俄看,发生了十月革命,颁布的《和平法令》反响很大;从美国看,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突破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等等。

(2)根据“民族自决”“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等内容来看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具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根据“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可知美国的实力同英法还有一定的差距,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并且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答案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原因:

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2.(2017·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处理一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等战败国未被允许参会。

5月,《凡尔赛和约》草案传到德国后,全国上下群情激愤,柏林等地举行了抗议示威;艾伯特总统、谢德曼总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词句抨击和约。

但是,鉴于战败国的处境,德国还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条款,同时提出加入国际联盟、公正调查战争责任及修改和约等要求。

战胜国出于私利,拒绝德国的所有要求,还限其在5天内必须作出答复,否则将诉诸武力。

6月,德国政府最终被迫签署

和约。

签约后,德国许多报纸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镶边,并号召准备复仇。

——摘编自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针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的诉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答案 

(1)要求参加和会,参与和会的制定;拒绝承认全部战争责任;减轻对德国的处罚;加入国际联盟,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2)举国上下一致反对,复仇情绪蔓延;加深与战胜国的矛盾;为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埋下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