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01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docx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

 

  

 

 

 

 

 

 

 

   

 

 

 

 

 

一景区概况

四川仙海水利风景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其依托的仙海湖又称为沉抗水库。

沉抗水库是一个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城市供水、旅游观光、林果开发、水产养殖等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也是武都引水工程(川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工程,曾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中的大型囤蓄水库。

目前,仙海水利风景区总面积75平方千米,辖15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2.3万人;仙海湖作为整个景区的核心区,面积为13.8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为7平方千米,库容为1.04亿立方米。

仙海水利风景区位于以“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而闻名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近郊,离市区仅12千米,距西南重镇成都市110千米;处于九寨沟、黄龙、剑门蜀道、三国等旅游热线的中心地带,周边世界级、国家级的景区众多。

仙海水利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长而无严冬,夏季热而无酷暑;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为16.3℃,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5.2℃,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6℃。

在景区13.8平方千米的核心区中,水、陆面积各占50%左右,陆地主要为浅丘低山。

景区陆地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湖内46座精致的半岛星罗棋布,穿插其间,水面纵深视野近4千米,湖泊岸线蜿蜒曲折近50千米;整个景区勾勒出一幅“山衬水,水映山”、“山抱水,水漫山”、山水交融的天然画卷。

区内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蕴含大量的负氧离子(约5000个/立方厘米);湖内水质清冽,为Ⅱ级地表水;更有鸬鹚、白鹭、野生鱼群、银杏树等多样性的动植物。

整个仙海水利风景区具有较为显著的生态、旅游和经济资源优势(图1、图2)。

图1仙海水利风景区景色1

图2仙海水利风景区景色2

二发展历程

武都引水工程是四川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具有防洪、供水、发电、旅游以及生态环保和国土资源保护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曾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

武都引水工程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灌区工程于1988年开工,2000年全面建成。

而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沉抗镇境内的沉抗水库,则是武都引水工程一期灌区工程的重要节点,建成后已成为绵阳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仙海风景区”。

2002年,水利部批准“仙海风景区”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图3),成为四川省首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在此基础上,绵阳市委、市政府从充分利用“仙海风景区”的资源优势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挥绵阳科技城的辐射带动功能,于2003年6月批准成立了水利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是绵阳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同年10月,将水利经济开发区更名为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

到了2008年2月,又将绵阳市仙海水利风景区对外统称为绵阳市仙海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仙海区)。

图3国家水利风景区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营运,仙海区已逐步形成了“两小时旅游圈”,圈内拥有成都双流、绵阳南郊2座开设国内、国际航班的机场,还与成绵高速、绵广高速、绵遂高速相通。

圈内完善的路网四通八达,将绵阳与重庆、成都、西安等区域中心大城市相连,通过成乐绵高铁使绵阳到成都的时间只需30分钟,交通极为便捷,显现出巨大的区位优势。

“两小时旅游圈”为仙海区带来了三大客源市场:

第一,绵阳城市的百万人口是“稳定客源市场”;第二,圈内覆盖了重庆、成都、遂宁、南充、广元等城市,近2000万人口是“辅助客源市场”;第三,可发挥中国科技城、“两弹之乡”对国内外游客的独特吸引力,“截流”川西北大旅游圈国内外游客,这是景区的“目标客源市场”。

以上三大客源市场综合潜力巨大,是仙海区开展旅游产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

目前,仙海区内水电、燃气、道路、通信、光缆、排污等基础设施完备,游客中心、迎宾广场、迎宾大道、婚庆广场、自行车专用骑游道、沿湖亲水栈道、旅游服务点、环湖路(升级改造)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锦烁酒店、铂金海岸酒店群、龙源会议中心、雷耀名商育乐中心、好运旅游公司、亲水湾旅游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营业,涉及会议、餐饮、住宿、娱乐、水上运动、陆上自行车健身运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能力。

2015年,仙海区一次性成功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如由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见图4),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四川省旅游度假区”(见图5),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四川省林业厅批准的“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见图6)和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四川省安全社区”。

据统计,2016年仙海区共接待游客214.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8亿元。

至此,仙海区已成为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市民近郊休闲度假所选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图4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十三五”期间,仙海区将加快推进首开·仙海龙湾二期、商业街建设和五星级酒店装修,以及海地达海珀澜山、科技游乐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萄源仙谷”、博森、绿博、奥亿森、志鹏、煌梓等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乡村旅游,包装仙海艺术文化体、科技游乐探索综合乐园、仙海玫瑰婚庆文化产业中心等项目,力争促成“东方园林整体环境提升整治”、“韩国橘子功成”和“首航直升机婚庆旅游”项目落户仙海区,按照“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智慧景区建设,积极做好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仙海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绵阳市城乡统筹建设模范区。

图5四川省旅游度假区

图6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建设成效

仙海区在以水利风景区建设为核心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具有西部特色的水利风景区,秉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发挥绿色经济的乘数效应,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全区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长久造福百姓。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弘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生态效益持续领先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天然水质是仙海区的核心资源,也是仙海区生存与发展之根本。

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仙海区实施了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核心区以保护为主。

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实施了“退二进三、优化一产”的政策,将辖区内原有的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工厂、丝厂、砖厂、玻璃厂等企业全部迁出。

仙海区通过编制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规划,消除环境污染构成的威胁,在对环境保护不利的工业项目实施“退”出的同时,确保“进”入的高品质企业项目不再破坏生态环境,每一个进区企业或项目都必须通过严格的环评,并要求进区企业或项目的建设用地绿化率必须大于等于40%。

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景区内面积最大、景观最好的天龙岛,在岛内划出1000亩作为禁止开发区域,确保不产生新的污染源,目前天龙岛已经建成为湿地公园。

按照相关规划的要求,仙海区分别在仙海湖南、北、西三侧建设了3座污水处理厂,并配套铺设了22.5千米的污水收集主干管,使污水处理能力达1.85万吨,能够全部收集和处理规划区域内的生活与生产污水;对辖区内的垃圾也实行了定时收集和清运,做到了日产日清。

为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仙海湖,通过与国内有关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建立了水质自动化监测和综合预警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平台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实现了对景区水体生态环境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还禁止任何单位与个人在湖内从事肥水养鱼,而是通过政府成立相关投资公司进行水面清水养殖。

根据对景区实测的情况来看,在衡量水质的主要指标中,只有总磷为Ⅱ类标准,其他均常年保持在Ⅰ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也达到了300天以上。

现在进入核心区,山坡是茂密的各种树木挺拔林立,层次分明、错综呈现,各具形态、奇异优美,墨绿、深绿、翠绿、嫩绿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水中是诸多形状各异的岛屿星罗棋布,走进目中相映成趣。

整个景区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得益彰,环湖路与岛屿相对呼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养眼、养心、养神,形成一幅优美秀丽的绿色生态画面。

两万多仙海儿女正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这一方秀美家园,这颗镶嵌在绵州大地的璀璨明珠必将成为国内鲜有的城市后花园型、纯原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二)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根据绵阳市委、市政府审批通过的《仙海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仙海区成功地在环湖路以外的辐射区引进了一批适合水利风景区发展的精品项目,使景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定位得到确立。

这些项目包括低碳生态旅游项目:

由国内著名企业投资150亿元建设的五星级酒店、风情商业街等;旅游精品项目:

东辰-绿城旅游康养综合体、铂金海岸酒店、锦烁酒店等。

目前,仙海区倾力打造的高端特色酒店群已初具规模,锦烁别墅型度假酒店、铂金海岸特色酒店已于2017年9月建成投用,首开五星级酒店装修方案正进一步优化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完成,将为水利风景区功能配套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仙海区还利用自身投融资平台,筹措资金建设了诸多旅游基础设施,如:

景观大道、仙海码头、沿湖观景平台、环湖自行车骑游道、亲水栈道、神仙树、迎宾广场等;通过对沉抗场镇及景区实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使水利风景区的“颜值”有了实质性的提升,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正在日趋完善。

2016年,仙海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4.62亿元;实现公共财政收入849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7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6058元;接待游客达到21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7亿元。

全区人均财力位列绵阳全市第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三)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仙海区充分利用景区内的优质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对景区内农民进行多种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从事旅游服务,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通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努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2016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33∶4∶63,为域内的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系列特色民生项目,以此让域内民众为实惠,使经济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

(四)文化效益日渐丰富

仙海区地处九寨沟、黄龙、剑门蜀道、三国旅游热线的中心地带,域内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郁,民间传承有典型四川风味的文化,已形成游客可参与的云盖寺、观音寺佛教文化,神仙树道教文化及放生文化等。

“环仙海湖”自行车赛、端午龙舟赛、铁人三项挑战赛、半程马拉松等系列赛事赛会已成为仙海区的一大特色旅游活动名片,彰显出“运动仙海”的特色。

景区优美的环境、深厚的文化,相继吸引了一批文化科普项目落户,包括中国书协创作基地、全国桥牌基地、学生科普实验基地、影视拍摄基地等。

另外,景区内的少年宫建设也颇具特色,得到中央文明委的高度肯定,走在了全国前列。

四经验启示

自2002年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以来,15年间仙海区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国内罕见的成效,具有资源类型、体制改革、构建生态文明特区、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等方面的代表性,所取得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总结与推广,供相关部门借鉴。

(一)发展经验

1.立足体制创新,顺应景区发展

仙海区实行市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所设党工委、管委会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且与景区所属地沉抗镇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

景区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和管理,履行的是市级经济管理权和县级行政管理权。

这种新颖的管理体制,在现有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尚不多见。

管理体制的创新,让仙海区在水利风景区管理方面有了充分的自主权,确保了景区的开发与保护并重;而且能够发挥地处“剑门蜀道”“九寨环线”及绵阳科技城近郊的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景区景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旅游促招商、以招商带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